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心得,观看山河岁月第一集感悟?
《山河岁月》第一集,讲述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经历的种种失败与屈辱,展示了一代觉醒青年的崇高诉求——救中国于水火苦难,为天下谋苍生幸福。
一个秘密集会的房间、一艘临时登上的客船,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成立起来。中共一大的出席者,最年长的何叔衡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19岁。平均年龄28岁,恰巧是毛泽东当时的年龄。
通过这样一组数字,观众惊喜地发现了建党之初的一个事实:无论年长年少,不妨挥斥方遒。建党段落的故事,还让观众深深理解,这些共产党创始者们,为什么身心中燃烧着那个时代最先锋、最青春、最炽热的革命之火——因为梦想。
你小时候穿过哥哥姐姐的剩衣服吗?
小时候穿过哥哥的剩衣服?有的。那是一件叫做“列宁装”的棉大衣。零花钱也是有的,只不过太少,少到几乎都能数得清楚。
一、列宁装棉罩衣
那还是在七几年的时候,老爸单位在郊区供销社,老妈在街道工厂上班。老爸每月工资四十多,老妈工资三十多。
就这样,我们家在那时候也算是中等生活水平了。平时吃的饭,都是要把一些包谷砂加进大米饭里面去。尽吃大米确实是有些奢侈的。
穿的衣服,也不是很多,平均一个人有两套换洗的就不错了。那时候大街上流行的基本上就是灰、黑、蓝几种颜色。
家里有一件浅蓝色的列宁装,是冬天穿棉衣的罩衣。也不记得是哥哥什么时候穿过的,反正他穿不下,老妈就把棉罩衣就给我穿了。
我对那件棉罩衣也是很不喜欢的就因为它是双排扣的。我感觉不那么好看,还有人戏称那是“母猪扣”,我一听到就更不愿意穿了。
看到别人冬天穿的都是单排扣子的棉罩衣,我却穿着双排的“母猪扣”,心里真是十分的不乐意。
但是又没办法,那时候也就那么一件罩衣,不可能只穿里面的棉衣。老妈是很讲究的,笑脏不笑破,一直是老妈根深蒂固的想法了。
可气的是,那件棉罩衣也不知道是什么布料做的,老是穿不坏,又不能故意去把它弄破了,那可是要遭老妈的叫做的。
所以尽管有十二分的不愿意,到了冬天还得穿那件列宁装的棉罩衣。还好,我们这儿的冬天也不是很长,再加上小时候比较抗冻,能不穿就尽量不穿了。
不穿棉罩衣,可以在别的衣服里面穿一件“卫生衣”,也就是绒衣,那玩意不管好不好看,反正都是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见。
二、零花钱
我们那个年代,想得到一点零花钱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一个月能够得到一毛钱,那都能算得上是很奢侈的了。
基本上每天起来,老妈都会让我们把头一天只剩下的“包谷饭”(玉米砂和大米掺在一起),用来做炒饭吃。
炒饭很简单,也就是把剩饭弄散了,在炒菜锅里放些菜油,烧热以后放些自己砍的糟辣椒,再把包谷饭倒进去,炒熟了就行。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每个人有四两菜油的定量供应,猪肉最开始只有半斤,后来增加到一斤。
所以能用菜油炒饭,也算不错了。如果能够有那么一次吃到猪油炒的饭,就是奢侈里的奢侈了。
鸡蛋是没有的,可以说是很多年都没看到过的新鲜玩意。平时看不到,过年也看不到。
记得有一次我接“尾巴”(那时候我们这儿把小孩过生日叫做接尾巴)。老妈可能是心情好吧,提前问了我想吃什么?
我想了好半天,才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想吃一个鸡蛋!平时也只能看到有生孩子的女人才能吃到几个鸡蛋。那也够我馋的流口水了。[呲牙]
本以为说过了就算了,没想到有一天老妈居然从外面拎回来一些鸡蛋,说是托了跑长途卡车的司机买来的。
到了我“接尾巴”那天,老妈很小心的拿出一个鸡蛋,放进锅里煮熟了,然后递给我。
我还是第一次吃一个鸡蛋呢,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拿在手上玩了好半天,才舍得把鸡蛋壳敲破,把鸡蛋吃了。
后来老爸从郊区带回来几只鸡,说是养大了过年吃的。甚至还有几只火鸡,在那个年代火鸡?确实是很少见的稀罕物呢。
有几只火鸡是母鸡,有了母鸡也就会有鸡蛋吃了。记得火鸡的鸡蛋形状和一般鸡蛋有些不一样,小的那头尖尖的。
老妈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一般也很少给我们零花钱。所以基本上一个月也没有一次的。
有时候老妈高兴了,也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每人手里放上几分钱,绝对不会超过五分。
舍不得用,就只能存起来,等到存的钱多了(也就一毛两毛),才会拿去买些自己喜欢的玩具。
那时候的冰棒,最便宜的是三分钱一根,菠萝和杨梅味的。绿豆的要卖四分,有些一根冰棒一大半都是绿豆,可馋人了。
手里没钱,又想吃零食。老妈很少给钱,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院子里有三家铁匠铺,都是那时候疏散下放回城的,没有户口,就没有口粮,生活都是很艰难的。
小街上有一个磨具厂,经常有师傅会在路边的空地上,用氧气切割一些厚薄不一的钢板,然后用来加工一些工件。
师傅们切割剩下的边角料,就成了我的“资金来源”。有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少一些。
放学的时候,看到有些边角废料,我就会装进书包里,拿到院子里的铁匠铺,去卖给铁匠师傅。可以得到一毛两毛的零花钱。
铁匠师傅喜欢的,就是那些厚度只有几个毫米,最多也就是一厘米后的钢板,可以用来打一些锄头和镰刀、菜刀之类的工具。
我也看到有人下课去捡一些炉子上,拿回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了,再拿到很远的大街上的药材公司收购点去,可以卖到三毛五一斤。
那时候大家都比较贫困,我们是很难得到大人给的零花钱的。我们家算是好的了,也不会经常有零花钱。
所以每年一次的压岁钱,才能算是比较多的零花钱了,那也只有等到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才会有。
到了年三十那天晚上,吃过年夜饭,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会坐在桌子旁边,等着大人发给压岁钱。
从我记事起,几乎很多东西的价格是不会变的。盐巴一毛七一斤,每个月洗澡的大池澡票也是一毛七,还有几个月去一次老外婆家的,郊区车票也是一毛七。
所以每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得到的压岁钱也都是不变的一块钱。就是那种有点红色,上面有一个女拖拉机手的一块钱纸币。
每到过年以前,很多大人都会去换几张崭新的纸币。条件好的,除了给自己孩子的压岁钱,也会在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时发一点。
我见过最多的压岁钱,也就是老爸或者老妈发的一块钱钱了。有些人家里只有五毛,或者两毛,家里困难的一分都没有。
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敢想象,但这确实是我们那时候的真实写照。
100万算大钱还是小钱?
最近,有网友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工薪阶层月收入1000多,那时的1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等于一个人不吃不喝要100多年才能达得到。但是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月薪都过万了,社会上身价过千万、上亿的富豪阶层也越来越多,那么100万究竟算不算是大钱呢?
首先,100万算不算大钱,你要怎么看,如果100万算作家庭资产,根本不算多。资料显示,截止2017底年中国净资产超过100万元的中产阶级人数超过7000万人,拥有财富总量约为30万亿美元,超越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首位。目前国内房价高得离谱,只要是拥有一套房产家庭基本上可以满足100万资产的条件。
但是拥有一套房产的人,并不一定能拿出100万的存款,多数人还背负几十年的房贷没有还清。所以,如果你把100万算作是家庭总资产,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大钱。但是100万如果是人民币现金(可投资资产),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属于较大的资金量。
根据一项权威统计数据,截止2017年底存款超过50万的大概只有0.37%,而存款能超过百万的大概也只有0.15%,人数大概在280万左右。这就表明中国拥有100万现金的家庭占据全国总家庭的比较还是相当低的。这项数据在2018年或许有所提升,因为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家庭收入也呈上长态势,估计拥有100万元现金家庭的总数会呈增长态势,但预计也难以超过300万户。
再者,100万对于王健林来说,根本不是个事儿,赚到1个亿才是小目标,但是对于多数打工一族来说,赚到100万是非常困难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纯收入为85000元左右,要想积攒到100万需要大概12年的时间。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数字,很多家庭被车子、房子、子女教育以及结婚等重大生活开支所束缚,永远只有计划外开支,没有计划外的收入。
最后,100万算不算大钱,也要看你所在的区域。如果是在一线的大城市,因为收入较高,创富机会较多,拥有100万现金的家庭比较集中,这点钱还不算什么太大的钱。而如果在中小城市则更少一些,100万现金就不是小数字了。而真正到广大农村地区,拥有100万就算富豪了。在农村造幢大房子,也就是二三十万,再买辆十多万的车,剩下的钱用于补贴家用,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富足的。
100万究竟算是大钱还是小钱?如果100万是家庭资产,因为其中包括房产在内100万不算什么大数字,家家户户可以达到。但是100万如果是现金,对于富裕阶层来说,不算什么大钱,但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可能要存上几十年才能够如愿。其实大城市拥有百万现金的家庭比例多一些,农村地区现金百万家庭比较少。目前,更多中国家庭是没有存款。100万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肯定不会是小数目。
你有这种感受吗?
人生可分几个时期,儿童、少年,不知愁。不会觉得孤单。初中有同学一起谈笑风声。也十分高兴。高中有了压力怕考不上高校,或学校不理想,心里有了愁。但没有独单的感觉。进入大学,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学习不好,有补考、留级、遗业、勒令退学各种规定,就要竭尽全力努力学习。有同学、老师、在一起,生活丰富多彩,互相帮助,不觉得孤单。
工作后,完成本职工作,学习新知识,与时具进,不参与任何争斗,知足常乐也很满足。没有愁,愁是自己找的。工作中有很多同事,回家有长辈、老伴、孩子 ,哪会感到独单。
退休时有很多不适应,我买了剑 、扇、拂尘等跟着别人炼拳、剑、扇、气功等。但十年也没磨出一剑,只是头发变或了霜发。在集体里其乐也融融。
随着年年龄的增加,单位的同龄人先后离世,速度之快,昨天还看见,或者说话,今天就贴出讣告。剩下一个人自然是孤单了。于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看来到老了是孤单,孤单之极,各有个的孤单,触目皆是。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三年级红船故事读后感50字?
自从我阅读《红船》一书,使我有了“红色”遐想。这书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故事。会议原定在上海召开,后因特殊情况,会议只开了一半,就被迫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举行,与会的革命先烈通过会议精神,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崇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为了能够更深刻感悟“红船”精神,爸爸在寒假还带我去了南湖,参观并感受事件发生的过程。我的红船之旅就开始了,话说当时,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商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会议刚举行一半,突然有位法租界的侦探闯进会场,代表们迅速离开会场,乘坐火车来到嘉兴南湖,沿途的艰辛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初心,相反,更加坚定了打败国民党,成立新中国,改善新生活的决心,真心佩服代表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幸福的,多少革命先烈付给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今日和平时代。看到这里,我想大声的呼唤:谨记红船内涵,传承红色力量,争做红色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