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者,当新数学老师走进高三(7)班

莲辞网

故事梗概

  • 新老师到来:高三(7)班迎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数学实习老师林小雨,她温柔的教学方式与前任严厉的"铁面张"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 课堂挑战:班级数学成绩最差的"问题学生"陈默在课堂上故意刁难林老师,提出超纲难题,试图让她难堪,但林老师巧妙应对并承诺课后单独辅导。

    破壁者,当新数学老师走进高三(7)班

  • 课后交锋:在空教室里,陈默继续用各种难题"考验"林老师,却发现她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能用生动方式讲解,打破了他对数学的固有认知。

  • 心墙松动:林老师分享自己也曾是数学差生的经历,并展示她独特的教学方法,让陈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数学和这位新老师的态度。

  • 关系转折:当陈默看到林老师被其他老师质疑教学能力时,他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她辩护,标志着他开始接受这位打破他固有观念的新老师。

本次写作重点围绕新老师林小雨与问题学生陈默的初次相遇和课堂交锋,展现一位非传统教师如何用她的方式打破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偏见,以及学生内心防线的松动过程。


高三(7)班的教室里,粉笔灰在阳光下漂浮,像一场微型雪暴,当教室门被推开时,四十双眼睛齐刷刷地转向门口,随即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安静!"班主任李老师敲了敲讲台,"张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暂时请假,从今天开始,由林小雨老师代课。"

站在李老师身边的年轻女子微笑着鞠了一躬,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藏青色A字裙,头发扎成一个干净的马尾,看起来不像老师,倒像是高年级的学姐。

"林老师是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虽然还在实习期,但专业能力很强。"李老师介绍道,"希望大家配合林老师的工作。"

李老师离开后,教室里又响起嗡嗡的议论声,林小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字迹清秀工整。

"大家好,我是林小雨。"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接下来的一个月,将由我来负责大家的数学课。"

陈默坐在倒数第二排,懒洋洋地转着笔,他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位新老师——太年轻了,太温和了,一看就是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菜鸟,前任数学老师"铁面张"虽然严厉得让人喘不过气,但至少能镇得住这群高三的"老油条"。

"今天我们复习函数的单调性。"林小雨翻开教材,"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68页。"

陈默的同桌王浩用手肘捅了捅他:"喂,这老师看起来挺好欺负的,咱们要不要..."

陈默勾起嘴角,作为年级数学成绩垫底的"钉子户",他早已习惯了在数学课上制造各种混乱,上学期,他就成功气走了两个实习老师。

"老师!"陈默突然举手,打断了林小雨的讲解。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林小雨转向他,眼神温和。

"课本上的例题太简单了,我想请教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陈默故意提高音量,引得周围同学纷纷侧目。

林小雨点点头:"好啊,请说。"

陈默翻开一本奥数习题集,挑了一道他确信超出高中范围的题目:"已知函数f(x)=ax³+bx²+cx+d,满足f(1)=10,f(2)=20,f(3)=30,求f(12)+f(-8)的值。"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皱起眉头,显然也被这道题难住了,陈默得意地靠在椅背上,等待看这位新老师出丑。 看了几秒,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串公式,她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差值函数..."她的声音依然平静,但语速明显加快了,"我们可以设g(x)=f(x)-10x,那么g(1)=g(2)=g(3)=0..."

陈默的眉毛渐渐抬了起来,林小雨的推导过程行云流水,每一步都精准到位,五分钟后,她在黑板上写下最终答案:"所以f(12)+f(-8)=1984+(-1984)=0。"

教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陈默抿着嘴,没想到自己的刁难计划这么快就破产了。

"这位同学..."林小雨看了看座位表,"陈默是吧?你的问题很有深度,说明你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她顿了顿,"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以后有类似的难题,可以课后单独讨论,好吗?"

她的语气没有半点嘲讽或责备,反而带着真诚的赞赏,陈默感到一阵不自在,含糊地点了点头。

下课铃响起时,林小雨叫住了准备溜走的陈默:"陈默同学,能占用你一点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那道题。"

陈默本想拒绝,但看到林小雨期待的眼神,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林小雨拉过一把椅子坐在陈默对面,距离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他感到压迫,又不至于显得疏远。

"其实我知道那道题超出了高中范围。"林小雨开门见山,"你是故意考我的,对吗?"

陈默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一时语塞。

"没关系,我理解。"林小雨笑了笑,"新老师总要经历这样的'测试',不过我很高兴你对数学有兴趣,即使是以这种方式。"

"我没兴趣。"陈默硬邦邦地说,"数学就是一堆没用的符号游戏。"

林小雨没有反驳,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魔方:"玩过这个吗?"

陈默点点头。

"数学就像解魔方。"林小雨的手指灵活地转动着魔方,"表面上看是一堆混乱的颜色,但只要你掌握规律,每一步转动都是有目的的。"不到两分钟,她就把打乱的魔方复原了。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寻找规律和联系。"她把魔方递给陈默,"要不要试试?"

陈默接过魔方,下意识地转了几下,他注意到林小雨的手很漂亮,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没有涂任何指甲油。

"我听说张老师教学很严格。"林小雨突然转换话题,"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陈默耸耸肩:"反正对我没用,我数学从来没及格过。"

"我高中时数学也很差。"林小雨的话让陈默惊讶地抬起头,"直到遇到一位老师,他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教我,不是填鸭式地灌输公式,而是让我理解数学背后的美。"

她从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年轻女孩站在黑板前,黑板上画满了各种几何图形和公式。"这是我高中时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照片,那时候我才真正爱上数学。"

陈默盯着照片,很难把眼前这位自信的老师与数学差生联系起来。

"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同。"林小雨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陈默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松动了一下,多年来,所有老师都把他归类为"无可救药的差生",从没有人对他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是我?"他忍不住问,"班上比我成绩好的多得是。"

林小雨的眼睛弯成月牙:"因为我看得出来,你不是真的讨厌数学,你只是讨厌被强迫用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放学铃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林小雨收拾好教材:"明天见,陈默,记得带上课本和...你的好奇心。"

陈默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摆动,他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第一次,他期待着下一节数学课。

第二天早上,陈默破天荒地提前五分钟到了数学教室,他坐在座位上,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桌面,当林小雨走进教室时,他发现自己竟然坐直了身体。

"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林小雨在黑板上画下一个标准的正弦曲线,"有谁能告诉我,如果在这个函数中加入相位变化,图像会怎样移动?"

教室里一片沉默,陈默看着那个波浪线,突然想起昨晚林小雨说的话——"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描述世界的语言",他犹豫地举起手。

"陈默?"林小雨有些惊讶地叫他。

"图像会...左右移动?"他的声音不太确定。

"完全正确!"林小雨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能具体说说向左还是向右吗?"

在鼓励的目光下,陈默感到一种奇怪的勇气:"如果函数是sin(x+π/2),图像会向左移π/2个单位。"

"太棒了!"林小雨在黑板上快速画出变换后的图像,"陈默同学完美解释了相位变化的影响。"

几个同学转头看向陈默,眼神中带着惊讶,陈默感到耳根发热,但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下课后,林小雨被年级主任叫走了,陈默假装整理书包,慢吞吞地走在最后,经过办公室时,他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

"林老师,你的教学方式太松散了!"年级主任的声音透过门缝传出,"高三不是搞教育实验的时候!"

"但强迫记忆公式只会让学生更厌恶数学。"林小雨的声音依然温和但坚定,"我希望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理解..."

"兴趣?理解?"年级主任冷笑,"你知道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压力有多大吗?张老师的方法虽然严格,但效果是看得见的!"

陈默站在门外,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突然推开门:"林老师的方法很有效!"

办公室里的谈话戛然而止,年级主任和林小雨都惊讶地看向门口。

"陈默?"林小雨睁大眼睛。

"我...我只是想说..."陈默的声音有些发抖,但越来越坚定,"林老师昨天只用五分钟就解出了我花两周都没搞懂的题,而且她让我第一次觉得数学没那么可怕。"

年级主任皱起眉头:"陈默同学,这是教师之间的专业讨论..."

"但关系到的不正是我们学生吗?"陈默自己都惊讶于自己的勇气,"如果一种教学方法只能让少数尖子生受益,而对其他人毫无帮助,那它真的'有效'吗?"

林小雨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轻轻摇头,示意陈默不要再说了。

"抱歉打扰了。"陈默退后一步,但补充道,"只是...请不要换掉林老师,至少...给我们一个机会。"

走出办公室,陈默的心跳仍然很快,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为一个才认识一天的老师辩护,也许是因为她看他的眼神里没有怜悯或轻视,只有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期待。

也许,正如林小雨所说,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今天,陈默似乎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助他寻找这种方式的人。

当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空无一人的教室,陈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翻开数学课本,这一次,那些符号和公式不再是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而是一扇等待开启的门,而林小雨,就是那个给了他钥匙的人。

(全文完)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 数学建模比赛:林小雨提到的数学建模比赛经历和她手机里的照片,暗示她未来可能会组织学生参加类似活动,帮助陈默等学生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 教学理念冲突:年级主任对林小雨教学方式的质疑,为后续更大的教育理念冲突埋下伏笔,可能会引发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平衡的更深层次探讨。

  • 师生关系转变:陈默对林小雨的维护表明他开始接受这位老师,为后续他数学成绩的进步和两人更深入的交流奠定基础,也可能发展为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

希望这个故事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需要更多细节或调整,请随时告诉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