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感想,有哪些令人惊艳的纪录片?
这次的纪录片推荐,我力荐关于我们最美逆行者的故事!!!
可能是受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吧,令人感慨至深,这次我推荐的我认为最好看的三部纪录片都是关于医护方面题材的,甚至有两部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素材剪辑而成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中国医生》
这是国内首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疗纪录片。 豆瓣9.3,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年龄阶层的医生们,聚焦在医院这样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场景中。 医生的天职,无非是治病救人。 他们的工作很复杂,极具专业特质,要通过长期的学习、研究、考核,才有资格走上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
但他们的工作也极其单一、枯燥。 他们的日子,便是一场手术,接着又一场手术。
在特殊时期,数以百计的中国医生们,抗下重担,奔赴一线。
“若必战,召必回,战必胜!”
“请战书”上振聋发聩地呼喊,是他们身为医者的勇气与信念。
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医院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魔抗争。
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脸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勒痕,甚至被勒出了血。
还有的医护人员,没能抗住病魔的侵袭,受感染后离开了人世。
他们牺牲了太多,也从不求回报。
他们不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也未曾想要当什么英雄伟人。
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在自己所作的诗中写道——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他们所期盼的,不过是病愈之后,全世界的光亮与欢笑。
这一切,只因为他们是医生。
今年,在国内疫情平缓后,又出了两部战疫版,聚焦疫情期间的医护工作者,不得不说依然还是熟悉的味道,镜头冷静地记录着这几个月间所发生的的一切,带领观众深入抗疫一线。既有风趣、乐观的余医生,也有通过信件触动观众内心的荔缘护士,不论是对医护人员的采访片段,还是对于一线抗疫工作和环境的真实记录,作为观众来讲都能从中得到不小的收获。最重要的一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拍摄出来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的确非常了不起!接下来我就来综合介绍一下这两部纪录片
二、《中国医生战役版》
三、《人世间·抗疫特别节目》
2019年转瞬即逝,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2020年,可天有不测风云,在12月底,武汉,他生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此时,它正在与病魔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孤立无援,无法自我拯救,在危机时刻,祖国母亲的一声号召之下,全国数万医护工作者奔赴湖北,来拯救它的生命。
援鄂期间,他们用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可以坚持8个小时不上厕所不喝水;为了从死神手里抢人,他们可以不眠不休连轴转。
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颊变得布满压痕,双手也因为反复消毒变得红肿皲裂。然而,身体上的“折磨”还只是次要的。害怕被感染的恐惧、对病毒束手无策的无助、对死亡难以接受的心痛如影随行,百般无奈像石头压在心口。
可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要默默擦干眼泪,继续浴血奋战。因为,在病毒面前,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仅是病人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希望的使者。他们坚信有爱才会有希望,坚持才会有奇迹。在方舱医院,他们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病人分享,教病人跳舞打太极,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
每天的新闻中,我们都看不清口罩后面你们的脸,但我们看得到你们的勇敢;看不清他们防护服上的名字,但我们记得住他们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天安门有感50字?
天安门(Tian'anmen),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中国上第一颗遥感卫星发射感想?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美俄晚十年左右,但发展平稳。当前中国的航天技术仅排在美、俄、法之后,领先英、日、印度等国,我们可以为此感到自豪。中国的航天技术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对于地外空间探测性质的航天器发射数量比较少。
自1956年以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5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回顾中国航天所走过的50个春秋,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决策,在中国航天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0年代做出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毅然做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决策。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为了加强对两弹事业的统一领导和决策,1962年12月14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正是由于这一英明而伟大的决策,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随即仿制成功了从苏联引进的p-2近程液体弹道导弹、“543”地空导弹、“544”海防(岸舰、舰舰)导弹,还相继研制成功了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高空地空导弹、岸舰和舰舰飞航导弹等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要认真写吗?
要认真写。七一是党的节日,在党的节日,我们共同庆祝建党100周年,缅怀先烈事迹,学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开拓进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要表达的心声应该好好总结。
2021年最后大瓜是唐嫣和罗晋吗?
2021年早已过去,就算他们真的有发生什么事情也是2022年开年大瓜,2021年最后的大瓜应该是张庭林瑞阳夫妇涉嫌传销,不过目前还在调查当中。
让大家觉得有事情的原因是,罗晋在2021年12月25日发了个微博,微博写到12月25日15:35分又是一段人生,然后配了一张皇帝在皇宫落寞的图片,所以让许多人觉得罗晋在感叹人生悲哀。
罗晋在宣传《天下长河》这部剧其实这一看就是罗晋在宣传某部剧当中的场景。一般如果夫妻间有什么矛盾肯定不会发微博,更加不会发这种古装的图片,这样看着也不怎么让人悲哀。
罗晋唐嫣在18年10月28日结的婚,两人结婚已经3年时间了,两人结婚后一直恩爱有加,并没有传过不和的消息,相反都是相互探班,撒狗粮的新闻。
不止题主怀疑唐嫣跟罗晋有什么情况,就连很多网友也在怀疑他们两个是不是婚姻存在问题。后来有知情的网友就出来澄清传闻,原来罗晋在为他的新剧《天下长河》在宣传,罗晋之所以这么配文也是在感叹剧中人物的凄凉人生。这部《天下长河》罗晋在里面饰演康熙皇帝,于2021年9月7日开机,10月29日湖南卫视宣布这部剧将在2022年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今年的大瓜实在太多了大家之所以这么敏感,完全是因为今年娱乐圈的瓜实在太多了,今年也是娱乐圈的“离婚年”。据统计2021年总共有12对名人明星离婚,其中包括赵丽颖、福原爱、佟丽娅、李诞、比尔盖茨、大S、阿米尔汗、贝佐斯、欧弟、卡戴珊、焦恩俊、宁恒宇、王力宏等等,今年离婚的明星实在太多了。
今年娱乐圈除了离婚外还有不少其他大瓜,比如偷税漏税郑爽、薇娅、犯罪行为吴亦凡、道德问题罗志祥、王力宏、张哲瀚、霍尊、赵薇、李云迪等等,今年的瓜让吃瓜群众吃的饱饱的。
写在最后罗晋跟唐嫣目前并没有什么情况,已经弄清楚了,罗晋发的只不过是《天下长河》里的剧照,发这么一天微博也是为了宣传这部剧,目前来看这个效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就连我不知道这部剧的人都清楚了。去年的瓜已经够多了,大家难道还没吃饱吗,反正我是吃的饱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