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给儿子了一次,孩子马上高考了?
今天,距2019高考60天。
我按照我们学校备考的安排,大概给大家分析一下,剩余的60天,该怎么度过。
对于高考前的准备,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是心态 二是知识与能力。
首先,“心态”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在高考考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打个比喻,就像开车一样,司机驾驶技术再高超,但行驶过程中,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照样出事。
所以,我前面回答过一个问题,专门讲“如何调整考前及考试过程中的心态”,那个问题是《高三学生大型考试成绩起伏正常吗?该怎样正确应对?》,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其实,在高考备考中,大小专家们所提倡的“平常心”,我理解为是一种“信仰”,一种“但行努力,莫问前程”的信仰; 也是一种“不畏牺牲,坚持到底”的奋战精神。
也就是说,告诫大家,不要总盯着“高考分”这个最终结果,这样做,只会让备考过程不专心,让身心更疲惫,让结果更悲催。有句话说,“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所以,“平常心”就好。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校的模拟考会比较多,面对模拟考的成绩,切不可过于兴奋或失望,毕竟这都不是高考成绩。
过于关注模拟考的成绩,就会出现“优则浮躁,差则沮丧”的情绪波动,继而影响复习的效率,甚至完全打破自己的学习计划,导致“破罐破摔”。
记住,最终高考的分数,其实和模拟考的次数与分数没有直接关系; 和高考分数有关系的是,通过模拟考试,你真正解决了自己多少的问题。这应该也是“平常心”的一种解读吧!
其次,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通常,我们学校从倒计时60天起,开始“强化训练”阶段。
每周进行两次“仿高考”的模拟考试,数学,理综进行三次。
我们知道,
高考不是考察学生会不会运用知识解题;
而是考察学生能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那么,在这种有限时间的压力下,就需要有知识的熟练度,注意力的专注度,及遇到偶发情况的临场反应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训练来获取。
因此,高考前的大量模拟训练必不可少。
关于训练期间,我给出几个具体建议:
1. 紧跟老师复习步伐,千万不能撇开老师,另起炉灶。但是,要将老师引领之外的零碎时间,进行细致规划,具体到几分钟的小时间段,都可以利用起来。比如,每天排队打饭时,等车时,用来记单词等等。
2. 在紧跟老师计划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周模拟训练的时间,每周至少两次,数学,理综三次。
3. 规范模拟考的过程,“平时高考化,高考才能平常化”,最起码要做到考试时间,及认真、独立答题两个方面规范。
4. 固化答题过程。比如,拿到试卷后,先浏览,重点浏览哪个题型;理综卷的答题顺序,选择题的占用时间,特难题的取舍等等。
5. 最重要的是,用心分析改正错题。对于错题,要注重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知识点的归类,然后对该知识点的题进行“专项训练”,最终达到“熟而准”的程度。
6. 对于英语,语文,生物等需要背诵的科目,各位同学也要在老师规划的基础上,再详细制定自己的背诵时间,背诵内容。
一定要让复习背诵的内容有连续性,系统性,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果。
7.当然,备考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制定学习计划时,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努力了,才有可能成功,但不努力,只有失败!
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什么水平?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想拿古时的秀才、举人、进士来对照现在高考考生的什么水平,首先要清楚这秀才、举人、进士的分量
以清朝为例秀才:
清朝时期,通过了“童试”的考生称为秀才,秀才中第一名称“案首”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都合格的人便通过“童试”
童试是县和府(地级市)地区的考试,三年两考,通过了童试的人才能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考生的考试场所“一人一桌一间”)
清康熙年间童试的录取人数约为5%左右
而我记得我们县去年的高考成绩是有一名北大
举人:
通过了“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三年一考
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考试的监考官员都是由皇帝钦派的
考试分三场,每场考三日。考试期间考生吃喝拉撒都在考间内,不能外出 (为乡试建造的“贡院”)
清乾隆九年规定:
“直隶、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为大省,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为中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六十名,广西、云南、贵州为小省,每举一人,录送科举五十名(录送科举: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当年各省录取人数和参考人数为:
举人名额 102 114 94 94 93 85 69 71 60 72 61 60 45 54 40 科试人数 8160 9152 7520 7520 7440 6800 4140 4240 3600 4320 3660 3660 2250 2700 2000因此举人相当于一些人口多的省分前100名左右;一些人口少的省分前50名左右
进士:
参加了“殿试”的考试都被称为进士,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参与了的考生不能“复读”重考
明清殿试考生分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清朝)七人,称“进士出身”;其余考生都为第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清朝267年间,共取中进士总计26849人,平均每年取约100人,每次考试录取240人
因此进士就相当于每年高考全国前100名左右了状元:
而殿试自唐朝以来,到1905年废止的1300年间,共有状元500余人,其中文状元357人
而只要中了举人,便可以当官(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县长之类的七八品官员;而进士中一二甲,一般都是以后的朝廷重臣
妈妈和十七八岁的儿子应该怎么相处?
有人说在父母的眼中无论你多大,都永远是个孩子,所以父母总是无论孩子多么大了,都要事无巨细的过问、指导、掺和,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其实这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一往情深的想法。
做现代父母不容易,管多了,说你是控制;管少了,说你大撒把。有时我们所给予的父母之爱,孩子并不想要。
尤其是已经成人的孩子,他们独立意识越来越强,面对外界的能力也在逐渐增长,知识和见识也越来越多,有些领域已经和父母格格不入。如果父母还固守他还是个孩子的想法,会越爱越难过。孩子会想方设法逃避爱的枷锁。
那么如何和已经十七、八岁的儿子相处呢,就是转变思想和爱的方法,像放风筝一样让他独立飞翔,和他做朋友,允许他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给他独立的空间,父母只需要稳稳地牵好手中这根线,不为控制,只为给他提供适当帮助,合理的建议和温暖的港湾。
更重要的是,孩子大了,父母也该把重心转向自己,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尽量不给他们拖后腿,也是一种对孩子的爱吧!
英语从头开始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之所愿无所不成。
拼着一切,奔你的前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前面摆这多句子,虽然很俗,旦礼不亏。我想告诉你,这件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要你能付出穿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才10字出头的年纪,人生还很漫长,不要轻易言弃,只要有有改进的觉悟,一切对你来说为时不晚。
一、何凯文开考研讲座的时候经常讲的一个例子:
一个男生准备考研的时候,
问kk“老师我英语很差,现在还来的及吗”
kk问“你英语有多差”
他回答“英语24个字母认不全”(怎样你肯给你要比这个26个字母认识不清楚的人水平高吧)
kk“只要你能完成每天布置过我给你的任务应该就差不多了”
任务的内容大概就是 背考研必考词汇,长难句300句,做真题
哪个男生努力到什么程度呢,通过结果你应该能体会到
一年多过后他对kk说“老师这本书你随便翻,你说第几页第几句我都能给你背出来”
哪个男生考研英语80多(80分超级难考,考研英语平均分应该就是在40分左右甚至更低,80分可以公费保送出国)
二、现身说法给你讲我自己的吧。
我成绩挺差的(初中不学习),中招的时候差了几分没考上重点高中,然后父母花钱让我上的学。我家庭条件也不好,看着父母花难么多钱让我读书心里特别愧疚,开学的时候发誓一定要努力,那个时候一直支撑我的一句话是“奇迹,那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去学的时候班级排名50开外。刚开学的时候夜自习想睡觉,为了不睡,就一直在太阳穴涂风油精让自己保持清醒。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开始懈怠了,很多 同学学习也不努力,我是寝室最晚睡,最早起的。遇到不会题就一个劲的问。
一个月之后成绩就考到班级20了,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是因为运气,因为我自己真的不相信自己能考这么好,班级的同学初中的时候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
后来,一直努力着从来没有懈怠,高中的时候能把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
既然你已经有了想要努力的念头,那你一定有做好觉悟,这条路注定很坎坷,要踏着荆棘而不是痛苦,每一天你都能看到一个进步的自己,(你现在班级里的好学生基本上已经没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了,而你的空间很大)有泪可落但不觉得悲伤。
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当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去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复旦,等知名院校逛逛,想着这个学校里的学生难么多,我也会是其中一个。
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下去。
进过少管所对孩子有影响吗?
这一点是肯定的。随着国家法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对公民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价值观体系观念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社会各行业越来越对于公民个人守法、诚信意识等更为注重。即使是未成年人,家长更加要从新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遵纪守法意识,争做诚实守信文明之人,绝对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放任自由,家长在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要有必要的监管和督促手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帮助孩子在成才的道路健康成长,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问题中描述的孩子进过少管所,家长应该在今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进一步注重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督促,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从此以后家长要督促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的思想状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情。
问题中描述的孩子进过少管所的经历对于孩子今后的基础学校教育中的学习、升学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只要孩子在校期间能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制度管理,应该没有影响。
但孩子在高考志愿填报之时会有一定的限制,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中的提前批次中的军队、公安、武警部队院校不能报考,也不能报考一些司法警官院校,还有一些需要政审的招飞等院校和专业不能报考。
问题中描述的孩子也不能进行义务兵役征兵,因为需要进行政审。
总之,家长也不要灰心,在今后给与孩子多加关心,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生活意识,在生活中的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不会有影响,只要孩子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拼搏,努力塑造自己,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能的提升和历练,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