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作文,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莲辞网

时评作文,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是我自己近1个月的学习申论的方法,成绩从裸考的50+到73分,学习一个月提升近20分左右。

我详细说一下我学习申论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刚开始想考公,准备着手复习,又不知道怎么复习的小伙伴们。

时评作文,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一直以来围绕申论复习都有两个疑问:一个是申论怎么复习?一个是申论成绩怎么提分?

接下来,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说说我学习申论的方法:

1、看工作报告相关语体资料,培养语感

当我们想考公,开始了解考试内容和大纲时,我们会对申论一片茫然,都是问答题,还有字数限制,这可要怎么学。

但在我看来,只要能说“人话”,就能做题能写大作文,事实也是如此,只是这样做能得分,但能上70分,可能比较困难,毕竟申论还是有自己的表达规则的。

我之前看过一篇介绍学习申论的文章,具体在哪里看的不记得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申论有自己的语体,我们要吃公家饭,就要学会他们的说话方式,而申论考的就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既然我们要学习说话,就要找到说话技巧,说话技巧是什么样的?去哪里找?

最好的地方就是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把三年以内的政府工作报告多看几遍,最好是作为晨读材料,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培养语感。如果考省考,最好把自己省近三年的工作报告也看一遍。

为什么要培养语感?

举个例子,当你在材料中看到村支书和群众在聊天谈话,你就要想到这些词语“干群关系”“入户调研”等等行话,如果看不出来,那就多看几遍工作报告,再不行就把工作报告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背下来,如果你有精力,背全篇也可以。(反正我连第一句话都背不下来,我都是划关键词,多看几遍关键词。)

除了工作报告,可以看看《人民日报》评论性的文章,人民日报有个专栏“人民时评”,里面的文章语体与工作报告及其相似,而且还有一定案例,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我没积累过,我考试时都是到材料里找例子写到作文里的,如何整理,继续往后看。)

上面这两个内容可以作为晨读材料或是闲暇时看看的复习资料,但是光看不练假把式,最终还是要落到刷题上。

ps:此文里有看报告的方法,供参考:

基础不同,申论还能学明白吗? - 七七天天浪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382785

2、学习答题技巧,勤于刷题

刚开始看到题目,可能会有点蒙,不知道怎么下笔,但是不要紧,刚开始能写出来就行,写完再改,好答案都是改出来的,网上那些“标准答案”“参考答案”没有一把成的,都是改出来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写不好是正常的,写好了才是不正常的。

那为了能尽量写好,可以在网上或是app里找一些答题技巧和课程视频,如果钱多,完全赞同买付费课程系统学习,因为可以系统的掌握申论的答题技巧,再勤加练习、字迹工整,我觉得上70分应该不难。

我当时是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刷了近三年山东省考真题,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刷近5年的自己省的真题和国考真题。

3、勤于刷题、打磨答案,重中之重

刷题是为了锻炼我们看材料划重点写答案的,可是写出来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参考答案”比对找差距,更为关键。不然就是在瞎做题,很难提分的。

我做完题,看答案时,会一个个比对,比对到每个字,看和答案的差距有多大,然后再回去看材料,在材料里找原话,看这些原话是怎么变成答案的,是不是每个要点在材料中都有对应的字,如果没有,那为什么会用新的关键词替代原内容。

我刷了三套山东省考题,都是这么刷的,虽然方法笨了点,但至少我能自己搞清楚一道题的来龙去脉,不至于浑水摸鱼的看一遍答案,把答案记住了就过了。因为这些题肯定不会再考一次的,硬记下来也没什么意义。

关于比对答案,我知道有些app里有智能批改,我也尝试着用过,但实在搞不清判分标准,我用的时候有出现过零分的情况。所以,我就自己比对答案解决了。

在考试当周,我主要是看了华图的冲刺课程,好像是几十块钱买的,就当时听了一遍,然后做了一套预测题,就去考试了。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学习申论小题的过程。下面说说我学习大作文的经验。

4、列提纲、写骨架

我觉得大作文能拉开分的纪律性不大,大作文是划分等级给分的,能上一等的文,估计申论应该都会在80分了,遇上这样的对手,我想考不上,也得认命,毕竟能上80分的人真的太少了。

能拿到70分的,作文应该都归类在二等文里,如果归类在三等文,还能得70分,那只能说这人命不好,小题可以答的那么出色,作文写不好,那不是命还是啥。

那撇开以上两种特殊情况,只说如何尽力能拿个二等文。

首要条件是字迹工整,如果你字迹是狂草,批卷老师一个字都不认识,那请你放弃考公吧,怎么考估计都不上了,因为你写的字,我们人类看不懂。那什么才是字迹工整,不求有多看,但随便找来一个人不需要仔细辨认就能看清你写的每一个字,就可以了。这个随便找来的一个人包括小孩和老人,做到这个标准,应该不难。

其次是价值观正确,如果你已经背战了,价值观还不正确,还没有认清眼前事实,那你也不是这个组织想要的人,想进组织,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

满足以上两点后,来说说我是怎么练习写作文的。

我当时只写过一篇成文,其他作文都是列提纲,提纲包括标题、开头、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落要点内容、结尾,而且我把每一段的字数都做了限制,比如开头我一般就是在100字左右,每个分论点在250字左右,试具体情况再拆分,可能会有200字的,或是300字的,如果采用举例论证,我会考虑300字,毕竟作文整体字数要达到800-1000字,而举例论证刚好可以凑字数,多写几句也无所谓。

那论证方法有很多种,在使用时尽量穿插使用,不要只用一种,不然分高可能性很小,像说理论证、反面论证、举例论证,可以分布到每一段,在列提纲时,这些都要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在考场里更容易快速梳理出自己的写作逻辑,不然就得苦思冥想了。

来说一个我用举例论证的小方法,我就是按照我的分论点,回到材料里去找例子,不管有没有特别合适的例子,都尽量把内容改写成合适分论点的例子,把事件叙述清楚,完全可以填充字数。

有哪些适合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平台值得推荐?

适合投稿的公众号平台非常多。

情感类:

300元/篇:漫言情、卡娃微卡

400元/篇:婚姻与家庭杂志

亲子类:

300元/篇:帮妈爱上课

1000元/篇:凯叔讲故事

观点类:

300元/篇:有书、富书、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樊登读书、十点读书

故事文:

1000元/篇:我是九爷

500元/篇:晚晴时光

如何挣稿费?8个上稿秘籍首次公开!

1.标题亮眼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一个概念,首因效应,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其实,写作也是如此,第一印象往往决定投稿的成败,而决定第一印象的,就是标题。

每个编辑打开邮箱,最先看到的就是你的标题。

如果你的标题无法吸引编辑的注意力,他不会花费时间打开你的文章,你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很大可能因为不够亮眼的标题,和中稿的机会失之交臂。

编辑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他不会每篇文章都逐一去审阅,而是从标题上筛选出优质文章,然而再从内容进行二次筛选,过了这两道关卡,剩下的,才是中稿文章。

标题是中稿的入门券,也是写作功力的试金石,如果你连标题都做不好,谁会通过你平庸的题眼去发现你优质的内容。

想要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多研究大号的文章标题。

那些能够吸引你点进文章的标题就是好标题,看到这种标题的时候,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

看得多了,记得多了,起标题的感觉就来了。想要写出好标题,先学习优质文章的。

2.追热点要快

不追热点的写手不是好写手,但是你在追,别人也在追,公众号的热点文章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如果你等别人都写了再去写,这样追热点,不但不会引起人关注,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毕竟每天都看一样的文章,你也会腻味啊。

除非你能写出创意来,但这点还是比较难的。 所以,追热点的时效性很重要。

千万不要等到热点都过去好多天了,你才拿着文章到处投稿,这样的中稿率会大大降低。

3.观点跟读者有关系

写文章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观点是什么,跟读者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类文章真的不适合拿去投稿。

毕竟编辑大多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判断你的文章,是否会受读者欢迎。

很多人并不懂得,新媒体写作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所谓新媒体,就是借助媒体传播文章,通过文章在作者跟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如果你的文章跟读者的思想没有碰撞,你的文字跟读者毫无关联,无法打动读者,读者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编辑又为什么要采用你的文章? 你的文章除了给自己欣赏,对其他人有什么价值?

新媒体写作不需要你有多么绚烂的文笔,不需要你有多么深刻的思想。

但至少,你要做到跟读者有共情,能够以读者的角度写文章,能够戳中读者的痛点,或者牵动读者的情绪。

让读者有这种相见恨晚的心情:“哇,这个作者好懂我,我要关注他”。

能做到这点,才是能打动编辑的好文章。

4.金句添彩

很多人都明白金句的重要性,但是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到底长啥样。

什么才算得上金句呢? 朗朗上口的,有节奏和韵律感,让人过目不忘且容易传播,并且富含哲理的句子,都称之为金句。

说起来很复杂,写起来可简单了。 “颜值不够,穿搭来凑”可以改为“金句不够,名言来凑”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有人改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多赚点钱”。

只要字数相应,念起来很押韵就可以了,金句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写。

当然,你也可以独创。 从不会到会,从零到一,其实只隔着练习的距离。

金句是文章的神来之笔,哪怕只是寥寥数语,也立马能让文章变得与众不同,有逼格,高大上。

编辑一看,加分!如果其它方面也无可挑剔,中稿是分分钟的事情。

5.长短句结合

新媒体写作的句子偏向于短平快,有种节奏感,读起来很过瘾。

切忌整篇都是长句,堆砌各种各样的修辞语,读起来让人喘不过气。

很多大号已经开始做听读了,如果你的句子太长,不仅给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好,也会给领读的朋友增加难度。

所以句子不要太啰嗦,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晰即可,点到为止。

长短句相结合,对于文章而言,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在长句跟短句的交替和起伏中,句式更富于变化和美感,给人一种丰富不单调的感受,会大大提高文章的美感。

6.逻辑清晰

写作的目的是传播观点,思想,见解,文章充当了媒介的作用。

可是,很多人写起文章来,经常不知所云。 让人读了,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样的文章,当然称不上好文,也不会被编辑所青睐。 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逻辑清晰,让人能够清楚地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而文章必须有条有理,结构分明。 这就要求写作者在动笔之前,先确定一个观点,并且把文章的脉络理清,知道每一段要写什么,从而去寻找适当的素材填充完整。

写作的时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思想,不要东拉西扯,跟主题无关的事情,全部不要写进来。

有利于诠释主题的事情,则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写文章之前,需要想好文章的谋篇布局。

逻辑就像一条线,素材是一些散乱的珠子。手中有线,才能把零碎的珠子穿起来,变为一串唯美动人的珍珠项链。

先想好每一段要写什么,怎么写,再去动笔写作。 这样写作才能一气呵成,避免越写越乱的情况出现,最后离题万里。

7.受众广

虽然许多观点皆可成文,但是要有所取舍。

比如你喜欢体育,写了一篇关于体育的文章,这时你想拿去投稿就要好好斟酌了。

新媒体的受众大部分是女性,她们对体育的兴趣,远远比不上情感,美妆这一类,太小众的文章最好不要拿去投稿。

投稿文章,最好是那种不管年纪多大,文化是高是低,是男是女都适合阅读的文章。

文章受众广,阅读量才会高,才能给平台带来流量跟关注,这样的文章才是编辑想要的。

编辑要什么,你就给他投什么文章,这才是上稿的保证。 如果你跟编辑的喜好对着干,自然也讨不了编辑的欢心。

8.排版美观

根据以往的审稿来看,许多投稿的作者都会忽视排版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打开一篇文章,看到密密麻麻的占据了一整个屏幕的文字,你是什么感受? 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糟糕的,所以,排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不求图文并茂,只需要简洁美观,看起来不费劲即可。

具体操作为,一个段落在手机上不要超过三行,字体在14——16之间最为适宜,开头不用空格,尽量把段落分为1234。

一来,文章有层次感,二来,让读者有个缓冲,不至于视觉疲劳,这些都是新媒体写作的常识。

以上,就是中稿的8个秘诀。

我是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多篇10万加爆文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樊登读书,卡娃微卡专栏作者,微博认证作者,荔枝微课认证讲师,专注分享写作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苏乐爱写作。期待你的点赞评论,欢迎关注我!

是调整还是牛市结束了呢?

A股自从周一集体疯狂拉升见顶3458点之后,A已经连跌三天进行收割韭菜。但尽管指数已经连续大跌三天,并不是牛市结束了,而是属于第一阶段见顶后的调整,本轮牛市还没有结束。

只要经历过股票市场牛市的人就能深深体验到,既然称为牛市,那涨幅一定会很大,而且牛市的时间也会很长,并非是一朝一夕就会走完牛市的。

类似本轮拉升是从3月19日2646点开始的,上涨到3458点,涨幅只有30%,一轮牛市的涨幅会只有30%就会结束了吗?

A股最近的历史牛市行情,2007年大牛市上涨了613%,2015年牛市上涨了280%,一轮牛市最起码会有100%的涨幅。而本轮牛市即使从底部2440点计算,总体涨幅只有41%,同样涨幅非常少,这么小的涨幅必然不会轻易结束牛市的。

既然A股牛市还在,牛市还没有结束,而近期三天连续大跌,盘中进行收割韭菜只是一个正常的调整,属于一个波段性高点之后的调整而已。

股票市场本身具有一个特征的,就是每上涨高一个高点就会出现新一轮的调整,并不会一口气的持续大涨,把整一轮牛市都涨完为止才会跌。

比如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在2440点止跌,随后有4个月的超跌反弹行情,见到3288高点之后,出现新一轮的调整,一调整就是11个月的时间,调整这么久也证明牛市结束了吗?

超跌反弹之后的调整在2020年3月19日上证指数在2646点之后,又迎来本次的新一轮的拉升行情,一口气上涨到3458点,已经把2019年的高点刷新了。

从A股近一年半的行情可以得知,2019年的超跌反弹之后只能认定为调整,而本轮拉升之后,近期出现下跌也是属于调整,道理都是一样的性质,并不意味着牛市结束了。

要知道本轮拉升的高点3458点并非是绝对性的牛市高点,而且相对性的牛市低点,随着调整储蓄之后,下一轮的牛市拉升必然还会再度刷新3458点,成为本轮牛市的底部点位。

所以建议大家要理性看待近期的连续杀跌,既然短期涨高了,必然就会有调整下跌的行情,但不能由于稍微下跌就是牛市结束了,这个想法未免太悲观了。

最后我肯定的告诉大家,近期的下跌只是短暂的调整,调整之后再度储蓄启动第二阶段的牛市行情,牛市的路还很长,拭目以待。

如何看待山西朔州10月31日街头命案?

10月31日,在山西朔州朔城区雁门街发生一起命案,一位男子骑着电瓶车载着一位女子,与一辆小汽车发生剐蹭,该男子想一走了之,但是被车上的女子制止,于是两个人发生争执,最终该男子用砖头、板凳多次砸向女子头部,而且还用农具叉子多次袭击该女子,最终导致该女子死亡。现场很多人说这两个人好像是夫妻,男的六十多岁,女的五十多岁。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全力侦查中。

这又是一起凶残的事件,大白天在热闹的街头,公然用残忍的手段致他人死亡,这还了得。从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该男子暴力成性,发生此事不足为怪。

其实整件事情非常的简单,就是日常交通中一般的事故,一辆电瓶车行驶不当,剐蹭了旁边的小汽车,除非这辆小汽车非常的昂贵,否则像这样的剐蹭,全责的一方应该不会赔偿多大的金额。但是就是因为这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作为骑车人该男子想一跑了之,这可以看出小汽车当时驾驶员不在或者没有发现剐蹭事情的发生。但是坐在后面的女士感觉过意不去,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剐蹭,这样一跑了之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跑了车主报警,警方调查后还是会找到他们,而且处罚还会加码,所以女子拉扯该男子不让走,希望把事情解决完再走,该男子好像就是因为该女子做出不让自己走这样的行为而生气发飙,进而上演了一轮人间悲剧。将女子拖倒后,竟然用砖头、板凳,甚至是农具叉子殴打该女子,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两个人有多大的仇恨呢,但什么都没有,仅仅就因为该女子不让他逃离现场。

从这一系列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该男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暴脾气,而且有很大的暴力倾向,一旦发作起来,基本上什么都不考虑,直接将人打到自己满意为止。而且他行凶的地点竟然是闹事,周围那么多的商铺和行人,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一点手下留情,对自己的同伴痛下杀手。

【2】周围人的冷漠“看客”。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鲁迅的文章《祥林嫂》中那些村邻,当祥林嫂孩子被狼吃了后,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而他们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这起案件中,案发地点是在街道闹市区,周围人来人往,门市众多,该男子公然在大街上用残暴的手段对该女子进行殴打,整个过程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进行干涉,对该男子的行为进行制止,而多是在围观“看热闹”。也许有的人说怕伤到自己,但是就不能就近找个应手的东西,拿着去这种行为进行制止,一个人不够那就几个人或者一帮人上前去干涉和制止,就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很可悲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救,看着这位女士被该男子活活打死,这是何等的悲哀。本来可以制止的悲剧,却在“看客”中任其发生,人间悲剧。

所以说,作为女性来说,保护好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在找另一半或者交朋友的时候,切记避免与有暴力倾向和心理不健康的人有密切的接触,不要盲目相信为了你我可以改的这句骗人的话。如果已经成立家庭,一旦发生一次家暴就要果断结束这段婚姻,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的生活将在恐惧中进行。

而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当发现一些违反行为发生的时候,力所能及的对犯罪行为进行制止,一个人不行那就多个人联合起来进行干涉制止,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现在的小孩子要不要补课?

千年难题,尤其对于非教育专业出身的年轻父母们而言,这简直是"送命题"呀,做得好利人利己,做得差,劳民伤财……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是否补课"要"分类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补课的对象是"孩子",补课的牵头人是"老师",补课的赞助商是"父母",这三者本是一个共同体,但由于种种因素,四分五裂不在少数,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观点1】老师和父母要认清孩子学习的现状来操盘,不能为一己私利或者随大流来做决定

毫无疑问,补课对老师而言,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个也无可厚非,毕竟一方提供了劳动,一方接受了教育,合情合理。但如果学生并不需要这样的补课,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所以呼吁老师给父母一些诚挚的建议,父母理性判断,客观讨论,三方受益

【观点2】学习习惯和意识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不要去补课

很多人说"就是因为差,所以才补",我负责任地说,这种心态的父母,把孩子送出去,九成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们不清楚孩子差的原因在哪里,是知识没学会吗?是上课没听讲吗?当然是,非常简单的回答却没有什么用。

父母应该思考的是:他为什么没学会?为什么不听讲?是不是在学习意识和习惯上有很多问题?

一个意识和习惯不好的孩子,送去补课,只有一个结果:钱打水漂(说得很直接,但事实如此)。所以我建议父母和老师在补课前,推心置腹地和孩子谈一次,不要责怪,不要一本正经,不要有理有据,当朋友,聊聊你们的生活,聊聊你们的真实感受吧,博得孩子的同理心非常重要!

【观点3】选择性补课

很多家长跟我说"安排满了,免得他在家没事做,只知道玩",这个话相信很多人都说过。结果是"上课玩,下课接着玩"

原因是:玩本身是孩子的天性,只不过他们还不能克制自己,需要引导。但如果父母直接掐断,那么"玩"便成了孩子心中最向往的,上课时想着法偷懒,下课那就明目张胆地Happy ,毕竟我可是去上课了的。

所以这样的补课没什么用,我建议家长在安排补课前,和孩子沟通,做一次双向的探讨,给孩子主动留出休息时间,补课补什么让孩子自己结合困难做决定。这样效率最高!

以上三点是我的工作经验给出的建议!相信很多人看完后有共鸣,也能明白该去做些什么。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