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观后感,会计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
”一开始我是害怕的,仔细思考之后,我又得瑟了老半天。“一名会计人员观此文有感。
事情是这样的。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机器代替或者战胜人类”这一个话题也被讨论得越来越激烈,技术确实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爱思考的财会宝宝们问“财会人员会面临失业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抓抓脑门子的问题。
因为数字化太可怕了!新华社有了智能主编,文章都不一定非要你去苦思冥想;各种AI主持人登上荧屏不知疲倦;无人驾驶汽车穿梭人流全天候服务......
很多人都感到恐慌的问题是:
“未来的世界还需要我们吗?”
说到财会行业,最近国家税务局大力推进纳税人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政策。有警觉的财会人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会计档案时代已经全面来临!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难道不是时代的变革、财会行业的革命吗?
会计这样一份要求不算低,职业前景也被社会主流看好的职业竟有高达 97.6% 的几率被机器人取代,着实令人意外,然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凯恩斯早就分析过,人类的失业里面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失业,一类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某个行业消失了,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某些行业因此被改变了。
财务工作被技术替代的说法在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定论了,就看在时间长河里如何演进了。
技术会取代财会哪些工作?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杀戮!
现在很多企业盯着“技术取代会计工作”背后的市场,研发了很多智能机器和程序系统,基层财务的记账、制表、报销、审核票据都成了小问题,前仆后继的企业正不断研究如何解决更复杂更高级的财会工作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8年,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的方案。
好吧,一个追求效益的企业绝不会耗费人工、时间成本去做大量重复性工作!
那么,技术是如何取代财务基础工作的?
第一步便是让会计平日收集的实物变成数字。除了已有电子数据外,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纸质文件,比如票据、文本、表单、电子邮件、二维码等通过技术变成数字储存起来。财会宝宝们,你们的手以后不用再酸痛三日了,手工作坊就此歇业。
第二步就是加工上面收集到的数据啦!人工总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表、处理数据,为避免错误还需要几人重复数据整理工作。有了可信赖算法后,机器处理完数据就不再需要人工复查。机器还负责完成包括自动审核、自动核算等一系列会计工作。
以上两步好操作并且已被实务界投入企业经营活动。技术的世界还可以去到哪里?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在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向智能财务迈进。
区块链技术可以把任何区块链数据、交易、有形或无形资产,形成可编程控制的软件系统、市场和资产。这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与数据安全保障,还为财会领域自动化业务提供了解决方案。
然后,物联网又可获取多维度数据,推动万物互联。网络层通过接入设备与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等,迅速、准确、安全地传递和处理在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则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信息,为用户提供特定服务。财会服务的智能化上限难以想象!
财会人员将往何处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财会人员有危机感是件好事。只有保持危机意识,拥抱变化,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变“失业”为“事业”,变危机为机遇。
财会宝宝们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擅长于财务的哪个方面:行业、资本、税务、基金、证券、并购、管理中的哪一项?确定好发展方向后进行深入学习,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一个优秀的财会人员,一定是具有广阔财会和管理视野的。如果会计只会记账,放在以前来看,可能一辈子只能从小会计熬成老会计。放在现在来看,只有面临失业。
数字化使得会计如虎添翼,是因为它解放了财务宝宝的双眼与双手,使其更注意自己的大脑。财会从来就是“高要求得高发展,低要求得低发展”,方差巨大。
数字化浪潮下,财会人员还需具备数字化思维,财务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掌握现代技术快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为企业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以及价值创造方面发挥作用。
现阶段,会计们无须恐慌,毕竟技术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推行都需时日。华为联合全球权威的咨询与服务机构IDC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仅涉及企业10%的管理数据,90%的数据仍处于“沉睡”中。换句话说,数字化浪潮虽然到来,但是距离真正失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还有时间去全身心地拥抱数字化后的会计世界。
所以,小伙伴们,未来已来,又该努力啦!
怎样才能写一篇好的文章?
前段时间我也一直想问这个问题,那时候才刚开始进入学习写作;每天都去找各种渠道求教,虽然现在写得不怎么好,但已经找到方向,慢慢等着时间发酵。结合自己经历,希望能给你帮助;
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你想写好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想快速投稿变现,还是想通过写作提升自己;
如果你是想快速投稿变现的话,我建议你可以试试学习文案,现在外面的文案接稿市场很大;通过写作投稿的话,练习文章套路写法可能更快,你需要去拆解那些10万+或者100万+阅读量的文章套路,收集他们的标题,结尾,金句等等;按照套路更改自己文章,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不支持人们走这一条路,因为长期最终会把自己套住。
我接下要说的是你是想学习写作,想通过写作提升自己,却一直写不出好文章,甚至没有思路怎么办?
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看你现在处于写作的什么阶段,如果是刚开始进入学习写作,那我建议你从写读书笔记开始找感觉;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可能是因为我们脑海里没有东西,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输入。输入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书,把每天所读内容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读书笔记。这样也能慢慢找到写作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觉得自己一点进步也没有,主要是没有一个对标;你可以选择加入一个写作社群,大家互相监督,互相点评,还有前辈教导如何去做!不管哪种方式,你目前需要的是积累,通过输入积累;给自己建立一个素材库,在输入过程中,遇到好词、好句、好的段落都把分类记录下来,以后你的素材库会更加丰富,为你以后文章积累大量素材。
如果你是写作高手,可能你需要接触更厉害的牛人,和他们取经;同时也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人生的感悟会让你的文字有质的变化。
先完成,再完美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现在所有写作领域的牛人,哪个没有为写作而抓狂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把写作这件事一直走下去,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写; 不管你写一句话还是一个段落,只要你坚持写出来,慢慢的你写的越来越多,最后你会找到方法不断修改你的文字;所以,请先完成,再完美。
最后,多去看牛人写的文字,学会拆解提炼他们的写法,并不断融入你的内容,相信效果会越来越好;不管走到那一步,都别忘了多去输入。
防震减灾述语?
3.1 地震 earthquake
大地震动。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3.2 震源 earthquake source; seismic source
产生地震的源。
3.3 震级 magnitude
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GB17740-1999中的2.1]
3.4 地震构造 Seismotectonics
与地震有关的地质构造。
3.5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GB/T17742]
3.6 地震波 seismic wave
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GB/T18207.1-2008]
3.7 震中 epicentre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3.8 极震区 meizosei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3.9 宏观震中 macro-epicentre
极震区的几何中心。
3.10 震源距 hypocentral distance
震源至某一指定点的距离。
3.11 震中距 epicentral distance
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GB17740--1999中的2.6]
3.12 (宏观)震中烈度(macro) epicentral intensity
极震区的地震烈度。
3.13 无感地震 feltless 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觉到的地震。
3.14 有感地震 felt 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感觉到的地震。
3.15 极微震 ultra-microearthquake
震级≤1级的地震。
3.16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级≤震级<3级的地震。
3.17 小[地]震 small earthquake
3级≤震级<5级的地震。
3.18 中[等]地震 moderate earthquake
5级≤震级<7级的地震。
3.19 大[地]震 large earthquake
震级≥7级的地震。
3.20 特大地震 great earthquake
震级≥8级的地震。
3.21 破坏性地震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地震
3.22 严重破坏性地震 severely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
3.23地方震 local earthquake
震中距在1°以内的近震。(注:地球表面1°≈111km)
3.24区域性地震 regional earthquake
震中距在1°~13°范围内的地震。(注:也有定义1°~10°)
3.25 远震 teleseism
震中距在30°~180°范围内的地震。(注:也有定义20°~180°或9°~180°)
3.26 地震活动性 seismicity
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在强度、频度、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4 地震监测预报
4.1 地震前兆 earthquake precursor
地震前出现的与该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现象。
4.2 地震观测 earthquake observation
对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形变等相关现象的观察与测量。
4.3 地震监测 earthquake monitoring
以防震减灾和监测地下核爆炸为目的的地震观测。
4.4 地震预测 earthquake prediction
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
4.5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key area for earthquake surveillance and protection
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并造成灾害,需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区域。
4.6 地震重点危险区 critical earthquake risk area
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区域。
4.7 震情 earthquake situation
有关地震活动和地震影响的情况。
4.8 震情会商 earthquake situation consultation
对震情进行分析与研究的专门会议。
4.9 地震预报 earthquake forecast
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4.10 地震长期预报 long-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4.11 地震中期预报 intermediate-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4.12 地震短期预报 short-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13 临震预报 imminent earthquake forecast
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14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 evaluation of post-earthquake trend
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发展的分析判断。
4.15 地震速报 rapid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port
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
4.16 地震台[站] earthquake monitoring station
地震观测点或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
4.17 地震监测台网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由若干地震监测台站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络/体系
4.18 全国地震监测台网 national/country-wide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全国各级地震监测台网的总称,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
4.19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specific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由大型水库、油田、矿山、石油化工、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和管理的地震监测台网。
4.20 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program/scheme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地震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地震监测台网布局、震情跟踪措施和地震预报对策等方案的总称。
4.21地震监测设施 facility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开展地震监测的仪器、设备、装置,以及配套的监测场地、山洞、井等的统称。
4.22 流动地震监测moblie earthquake monitoring
为研究某项任务或震情跟踪工作需要开展的野外地震监测。
4.23地震台阵 seismic arry
将有规则排列分布的地震仪器连接起来,采用专门技术进行信号处理的地震观测系统。
4.24 地震观测环境 environmental for erathquake observation
地震设施能够正常工作所需求的周围环境。
4.25 强震观测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记录地震动和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地震观测。
5 地震灾害预防
5.1 地震灾害 earthquake disaster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破坏。
5.2 地震原生灾害 primary earthquake disaster
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
5.3 地震次生灾害 secondary disaster d earthquake
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
例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区的破坏。
5.4 地震灾害等级earthquake disaster level
地震灾害大小的级别划分。
5.5 一般地震灾害minor earthquake disaster
造成2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5.0级~6.0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
5.6 较大地震灾害moderate earthquake disaster
造成20~50人员死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6.0级~6.5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
5.7 重大地震灾害major earthquake disaster
造成50人~300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且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生产总值1%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6.5级~7.0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
5.8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significant earthquake disaster
造成30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
5.9 地震灾害预测 earthquake disaster prediction
对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做出估计。
5.10 地震灾害预防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防御性工作。
5.11 地震对策 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
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策略。
5.12 群测群防 mass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群众性的监测地震活动和防御地震灾害的行为
5.13 重大建设工程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指地震发生后,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设工程。
5.14 地震基本烈度 basic intensity
一个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一定场地条件和超越概率水平下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
例如,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定义地震基本烈度为: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5.15 地震区划 seismic zoning
以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对研究区域地震影响程度的区域划分。
5.16 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
5.17 地震危险性分析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用确定性方法或概率计算方法给出工程场地或某一区域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
5.18 地震安全性评价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5.19 抗震性能鉴定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
检查现有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JGJ/T97—1995中的2.1.5]。
5.20 抗震加固措施 strengthening measure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为使现有建设工程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所采取的增强强度、提高延性、加强整体性和改善传力途径等措施。
5.21 抗震设计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一种专业设计。一般包括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
[JGJ/T97—1995中的5.1.1]
5.22 抗震设计规范 seismic design code
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性规定。
6 地震应急与救援
6.1 地震应急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各种应急准备以及地震发生后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6.2 地震应急期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period
为减轻地震灾害,采取紧急措施的时段。
6.3 地震应急预案 pre-plan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预先编制的地震应急方案。
6.4 地震应急演练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execise
为防止和减轻未来地震灾害而开展的模拟训练。
6.5 地震应急指挥机构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dministration
指挥和组织地震应急工作的临时行政机构。
6.6 地震应急救援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对地震灾区所采取的紧急抢救于救援行动施。
6.7 地震避难场所 earthquake shelter
为应对破坏性地震,安置居民临时生活或疏散人员的安全场所。
7 震后救灾与重建
7.1 地震灾情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
7.2 地震灾区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发生后,遭受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地区。
7.3 生命搜索与救助 (post-earthquake)life research and rescue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搜索并收容幸存者,实行急救和基本医疗救助的过程。
7.4 地震烈度评定 seismic intensity evaluation
根据受地震影响地区的宏观和微观地震资料,确定该地区的地震烈度。
7.5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earthquake loss assessment
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的程度做出评定与估计。
7.6震后恢复与重建 post-earthquak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使地震灾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功能恢复基本正常以及对地震破坏的建(构)筑物、公共设施的修复与建设。
7.7 地震遗迹 earthquake remains
地震留下的痕迹,包括震毁、震损或地震影响区域内完好的建(构)筑物及地震活动产生的地质、地形、地貌变动的痕迹等。
7.8 地震遗址 earthquake relic
地震遗迹所在的地方。
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
一、孙瑞雪老师这套书。
先从孩子的敏感期开始 ,阶段性地阐述了孩子内在发育发展特点。 这本书曾经我看了五遍 ,第一遍看的我泪如雨下 、感慨错过太多误解的太多 。之后几遍 ,反思、 实践 、收到效果 ,现在也在手边 ,时而给我力量!必看 基础
二、《游戏力》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他的语言,才能最有效的知道:我们听懂了他们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够合作。游戏之力 ,洪荒之力
三、绘本指导类
阅读 孩子不爱看书吗? 那是你不会讲 !不够吸引!绘本是孩子的思想 ,辅助亲子关系的灵魂 。它讲给你的,你理解了就是救赎 。讲给孩子的、共鸣了,就是最好的陪伴 !
四、画画类(指导性)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1-9岁孩子的绘画特点和总结、指导你怎么帮助孩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并教你怎么看懂孩子的画!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画家 ,有了我们的干涉 成功的毁灭了一个个天才!各个击破!尽早阅读
五、英语启蒙类
你能做的 你该做的 你如何做的?
六、数学启蒙类
论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如果还在过早学写123 ,背123 1+1=2 ,那么你正在亲手毁掉你未来玩的时间 !臭美时间 !因为那个时间你在辅导孩子怎么也开窍不了的数学 !作者孙路弘老师是中国奥数第一人 ,生活无处不数学。
七、实操类
可执行性强、手把手教你应对生活中常见问题、我叫它育儿词典
八、龙应台 必须要看喽
九、鼻祖类
《卡尔·威特》育儿教育鼻祖、所有育儿书籍、观念的衍生来自于此、但我更推荐这本《斯特娜 自然教育法》是卡尔的延伸 ,更具有实战和操作性。
以上是我曾经看过很不错的书、我们学习看书的目的一定是让孩子和我们彼此在更了解的前提下 ,变得轻松、简单、对于学科启蒙一定是利用身心的发展、以培养兴趣的启蒙、而非知识的启蒙。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轻松不简单的家长!
蜜蜂喝水诗词?
观蜜蜂饮水有感 [五律(仄起入韵)] 作者:苦心居士
池畔怪石突,
群蜂促促浮,
不分先与后,
饮水将身沽。
来去由直向,
俳徊不在湖,
人生当这样,
何必饰糊涂。
五绝
细腻又贴切,微观亦神奇,
巧妙暗捕捉,微距显真实。
一一赏《喝水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