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子考试我给了他一次,想要给她买个手机作为奖励

莲辞网

为了儿子考试我给了他一次,想要给她买个手机作为奖励?

有人说,毁掉一个优秀的孩子,给他(她)一部智能手机就够了。这话我个人有90%的赞同。

我们小区里昨天有个孩子在家里大哭大叫,又不断的打门,嘴里喊出的词听不明白,但闹出的动静实在吓人。从声音听来,应该是刚刚变声不久的男孩,大概就是初中毕业的样子。从中午开始,到我晚上下班回来,这孩子每隔三五分钟就捶打一次房门,发出几声难听的嘶吼,仔细听,还能听到一个女人的哭泣和低诉。我跟妻子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慨叹小区里环境不好,这样的吵嚷屡有发生,而物业偏偏失了踪。

为了儿子考试我给了他一次,想要给她买个手机作为奖励

今天下班回来,听几个陪读的家长聊天,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今年参加市一中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孩子,爸爸奖励了他一部智能手机,这孩子竟然短短十余天就玩手机游戏上瘾了!茶饭不思,整天抱着个手机。眼看再这样下去一个至少成绩优秀的孩子就毁了,爸妈一狠心,夺走了他的手机,把他关在了房里,才出现了前面描述的那一幕。

好在,这孩子理智尚存,虽然又哭又闹又打门,还没有在房间里摔东西,更没有做出极端的举动来。

听说,他的家长今天一早就带着他出门旅游去了,但愿,在旅行中他能渐渐从手机的诱惑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学习中去,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学习天分。

前两天吧,我从市里回来,出租车上上来两个人,一对母子。孩子大概10岁左右,眉清目秀,透着一股聪明劲。刚在座位上坐下,就回过身来,冲着母亲伸手,嘴里哼哼唧唧,就是撒娇耍赖的架式。司机就问是怎么回事,孩子母亲说他要玩手机。边说边从包里掏出手机递给了孩子,然后开启了一路40km的唠叨之旅!

又是哄又是骗,又是威肋又是吓唬,就想从孩子手里把手机要回来。可是孩子早就打开了一款手游,钻进去了,嘴里念念有词,耳朵里哪里能听见他妈妈说的话呢?我很奇怪,她干嘛要给儿子手机呢?给了又立刻往回要,能要回来吗?要么不给,给了就限时收回,这才是更正确的方式啊!

这孩子偶尔回应几句,口齿伶俐,逻辑清楚,真是一个聪明的小家伙呢!我很担心,他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加上一部手机,他离变傻恐怕也不远了。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幼儿车,小家伙在车里扭来扭去不安分,妈妈说给你手机,我还好奇,这么丁点孩子要手机干嘛?没成想,这孩子双手抱着手机,立马就不嚷嚷了。一个两三岁的娃娃也对手机这么感兴趣了吗?我很害怕。

一个孩子,不管年龄大小,如果他(她)不能自律自制,建议家长还是让他(她)远离诱惑源。大多数人都比想象中更经不起手机的诱惑,这个双刃剑至少在孩子的心智成熟之前,割伤孩子的危害性大于它能带来的好处。

慎之。

孩子考试考了98分家长意见怎么写?

从孩子的卷子上来看,专业成绩算得上优秀。和上一次相比较,没有退步也没有进步。希望孩子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就是考试成绩不行?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不要着急,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思考:

首先:孩子角度:

1、假学习

自认我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从小都会帮父母做家务,甚至会独自帮家人手洗衣服。但读高中的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是“假学习”。吃完饭,我会独自会房间看书,手上拿着的书不过是为了应付父母“查岗”。一旦父母确定父母离开,就会放飞自我,开心玩耍。

我带过的孩子里,大部分都是“假学习”。当我给一个孩子讲题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会各玩各的,只有你时刻盯着,他们才会认真做作业。很多二十分钟能完成的作业,他们能做2个小时。当你忙完反应过来,时间已经被浪费掉了。

2、听课不认真

读高中的时候,小说《黑道学生》在我们男生中风靡一时,全班男生都在传阅看。上面老师讲课热火朝天;下面我们看小说心如止水。

现在的孩子最常玩的是什么?卡片。我带过的孩子中,随身都带着几十上百张卡片。好几次,当我去给某一孩子讲题的时候,其他孩子就拿出卡片,自己在那儿暗自欣赏。3、作业完成马虎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常见的作业手法就是相互抄袭。基本周末的作业都不会做,等到周天下午来学校的时候,四处寻找做了的抄袭或者自己慢慢做,敷衍了事,只为先把作业完成了。

我带过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回家写作业眉飞色舞,本来最开始考试成绩都是在90分以上,自从作业不认真之后,每次就只能考70分。老师经常教导他要好好写字,可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玩儿,他什么都不管,完成作业就成——大不了也就是一顿批评,他不在乎,又没人会打他,家长说几次无果,也就听之任之了。

其次,家长角度

1、管理太松散

我带过一个孩子,家长基本都不管孩子的学习。孩子二年级了,一年级数学的加减法和语文的拼音全都不知道。好像根本没上过一年级似的。等到孩子完全跟不走了,家长才反应过来,想要降级——可是一般是不允许降级的。

孩子本身是缺乏自控力的。曾经有个孩子,父母在家每天7点左右就会起床,该背书背书,该朗读朗读。后来父母迫于压力外出工作,孩子由外公外婆带,至此孩子每天9点钟爬起来,导致多次上学迟到,害怕得不敢去学校上课。

2、管理太严格

我带过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这孩子很特殊,喜欢发呆。为什么呢,因为母亲管理很严格,脾气又暴躁,稍有错误,他就会被挨骂。所以很多时候他都靠发呆逃避,久而久之,发呆就成了常态。

孩子因为常常发呆,在学校上课也会如此,只有当同学们哈哈大笑时,他才会跟着笑,但当你问孩子在笑什么,他就会回答不知道。

孩子的教育要松弛有度,不能太松也不能紧,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对待学习,我们肯定要紧一点;对待生活,我们更应该“俏皮”一些,这样孩子才不会时刻处于压力之中。

3、事事包办

孩子的生活里,不能只有学习。我曾经考验过班里的学生,大部分孩子生活常识极度缺乏。比如他们只知道自己在重庆,却不知道自己在南岸区;他们知道吃面要放葱,却不知道葱从何而来。

生活常识也是现在教学容易考到的知识点,所以家长们不要在让孩子只顾着学习,多带带孩子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知识。毕竟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生活中,那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

最后,老师角度

1、讲课不生动,孩子没兴趣

昨天,五年级的小思跑我家来,告诉我这学期数学必定要玩完。因为这几天在学校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她根本听不懂。而且据她说:老师太凶了,她也不敢问。

一堂课如果不够生动具体,孩子听不懂,那讲了又有何意义呢?毕竟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把知识传授给孩子。要想孩子收获知识,就必须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只会让孩子的思想逃离课堂,遨游太虚了。

2、老师行为让孩子讨厌

初中的时候,我们班很讨厌英语老师的行为:首先,英语老师会因为没完成作业罚我们买签字笔,然后收上去拿去自家店里转卖;其次,英语老师行为不检点,她的女儿来到班上,在课堂上亲口口述。事后发现确有其事。所以全班都不喜欢英语,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的行为对小学的孩子影响尤其重要。我带过的一个五年级叛逆的孩子,她喜欢的老师就会认真学习,她不喜欢的老师,作业都不会看一下。成绩一直班上垫底,老师那她也没办法。

3、老师只关注优生

想想我们高中的班主任,每次都只会在优生堆里转悠,经常给优生开小灶。不过那时的我们求之不得,毕竟不会打扰我们看小说。

对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更期待受到关注,如果老师只关注优生,而遗忘其他人,他们就会很失落,自然,对学习渐渐失去耐心。

针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心理式辅导教学——自信是提升成绩的第一要素: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毋庸置疑,但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依靠。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对,或在学习上出现倦怠,很有可能就是在学校有什么事情发生。家长就需要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多说。

怎么引导?很简单,抛砖引玉。前几次和孩子们聊天,我说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糗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但越聊,我发言的机会越少,孩子们越说越多,越聊越深,甚至把他们早恋的事情都还不避讳地说出来了。

了解了孩子的困扰之后,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第一步,就是要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要给孩子灌输一点:你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第二步,就要实际行动了,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是靠刻苦积累来的。但刻苦又不能太过明显,否则孩子又坚持不下去。请看下面第二招。

2、分化式学习——小而精的积累式学习

分化式学习,指的是把内容减少,每天积累一点。小学的孩子才刚开始学习,时间有的是,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孩子能够成才,不是让孩子在某一天考个好成绩。所以每天进步一点,一年之后就足够自傲了。

怎么分化式学习呢?找准孩子的薄弱点,比如语句拖沓,读诗能精炼语言。诗句本身就是对语句最精的浓缩。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三天或者一周掌握一首诗——掌握包括理解诗意,了解背景,明白作者表达的情感等。

再比如生字词积累不够。每天记录一个词语,早中晚各抽一分钟记忆——要明确知道字词的意思,以及要用到什么语境里去。

3、良性竞争学习——有压力才有动力

良性竞争对孩子而言是有必要的。学习上,最好的学习其实是交互式学习,交互式学习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学习。但很多家庭是独生子,所以所谓的交互式学习就要落到家长的头上了。

比如家长可以选择一本书,和孩子一起学习,然后互相抽背。记住此时的家长一定是扮演一个“孩子同龄者”的身份。在教学中,我很喜欢这样的方法,效果也很显著,对孩子而言,不相互抽背,他们很可能陷入“确定感”的假象。以为读熟了就是背到了。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您有所启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有必要每次都是满分吗?

感谢邀请!

一年级的孩子,每周考试四五次?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还要次次满分?

他只是个刚入学的孩子,老师每周考试做法不对,家长次次要求满分更吓人,这是不想让孩子上学的节奏啊?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先培养孩子适应学校的能力,环境对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她喜欢那里才会愿意学习啊,就如同成年人,工作的环境都压抑,能工作好吗?

2.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适应了环境,就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学习,一年级的孩子就是白纸,那绘制蓝图的领导人,学校老师是教书本知识,习惯就需要家长引领,没有干货,只有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复印件,这不是道理,是真理!

3.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别说一年级,就是初中的孩子,成绩都不可能一直稳定,要求孩子次次满分,如此追求完美,家长自己能做到吗?从小就要求满分,这对孩子是多大的压力,她还有能力去接受以后漫漫人生的挫折吗?

不仅仅是小学生,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不论求学还是就业,都不要把完美当做对孩子要求的标准!

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更好的孩子!

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一下哦!

孩子考试之后家长的感想和希望?

我的孩子今天考试了,作为家长,我期待着他能够考取一个好的成绩,也希望他能够在考试当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得到更多学习的动力,能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的时候他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都能够慢慢的理解一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增加更多动力,从而不会消灭自己的内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