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两学一课内容是什么?
“两学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1、“两学”是指学习党章党规和学习系列讲话。党章的学习内容是通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深入了解党的纲领、牢记党的宗旨等等。
2、党规的学习内容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包含“四个廉洁”和“四个自觉”。
3、“一做”是指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都与中央保持一致,日常生活中,共产党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还要通过自己较高的素养,带动周围的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心得体会?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说法可能指的是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知识与经验的结合: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时候单纯依靠理论或经验可能难以解决。相反,将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和技术,还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在解决社会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或者只有实践没有理论都难以取得真正的进步。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而通过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在学习编程时,我们需要通过实践编写代码,并通过阅读书籍和论文等方式来加深对编程理论的理解。
总之,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关键在于跨学科、跨领域、跨经验的综合运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怎么过?
“双重组织生活会”是什么?
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定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遍党员身份,按期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
为什么召开“双重组织生活会”?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既是《党章》对党员权利、义务的规定,又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要求。
“双重组织生活会”做什么?
组织生活会的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
●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
●讨论党支部工作计划,审议支委会工作报告;
●选举党支部委员会;
●讨论接纳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
●民主评议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奖惩;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开展有益的党日活动。
组织生活会由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主持。会前,支部书记将生活会的内容、时间、地点通知党员领导干部,以便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妥善安排工作,认真做好会前准备,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会。
党员领导干部怎么做?
根据党支部(党小组)安排,结合每一次组织生活会确定的主题,党员领导干部主要做以下工作:
●学习教育类:交流学习心得,为支部党员讲党课;
●民主评议类:积极发表意见,交流思想;
●民主生活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倾听支部党员的意见,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党日活动类:积极参加活动。
古写经里就有无与無通用吗?
东汉《說文》就收录了「无」字,是「無」的「奇字」
什么叫「奇字」呢?就是汉王莽时期官方审定颁布的「六体」之一:
《说文解字·序》: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奇字」说简单一点就是从先秦传下来的古异体字。因为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认识先秦古文字的人并不多。
既然是传抄,就可能发生传抄错误,讹变,所以这类古文字奇形怪状,很多并不标准,今天我们称其称为【传抄古文字】。
【传抄古文字】中「无」大多时候视作「無」的简体:
引自: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冊頁.行:中598.1、下1273.3、下1272.5「无」这个字,最早的传世文献用法,可以追溯到中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易经》,
引自:《王力古汉语字典》,第423页【无咎、无妄】是《易经》中常见熟语,如: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所以,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无」字被当做「無」的简体字使用非常早,应该是在先秦就有这种用法。这一点无疑能得到出土文献的证明:简体「无」的使用,目前的出土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睡虎地秦简》:引自: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頁.行:90.6、189.8我们来看原始简牍是怎样的,两个「无」字出自【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为吏之道】的文本性质,相当于当时秦国的【两学一做心得体会】或者说【当官指南】看不清楚放大一点,两个「无」的句子是:「能审行此,无官不治,无志不彻,为人上则明,为人下则圣。」
【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就将这里的「无」释为「無」
引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1978).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页84、169所以,这两片简牍可以毫无疑问的证明:「无」在战国时代,就被当做是「無」的简体字使用。-----------------------------------------------------------------------------
题主另外问了两个问题:古写经里就有“无”与“無”通用吗?汉简里也有“无”吗?写经指的是佛经吗?好比:南无(無)阿弥陀佛。那么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佛经中「无、無」通用很常见。
我下肯定的结论,当然是言必有证,比如在出土的敦煌佛经抄本中,「无、無」通用非常常见:
图引自: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册1,页43、46我收集很多敦煌文献,经常没事就看敦煌佛经、契约、信件抄本,感受一下一千多年以前古人的生活,其实今天很多简化字都是「述而不作」,古人也用。
总之多如牛毛,我不 一一列举,专攻敦煌文字学的学者黄征先生的归纳如下:
引自:黄征. (2005). 敦煌俗字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也页431另外,第二个问题也是肯定的,汉简中「无、無」通用也常见:比如长沙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
引自:徐中舒. (1985).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第904页以上字典是二级文献,原始简牍我就不不一一引证了。
总之,以上结论都是可靠的,都是得到一级文献证明,我都验证看过的。
最后,总结一下从秦代开始的出土文献上「无」字字形的演变脉络:作为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驻嘉宾?
考事业单位,很多人都被公基折磨的死去活来,天天背的头昏眼花。
其实公基真的没那么难,而且根本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掌握好方法,有节奏的去学习知识点,然后刷题练习就行了。
最近有很多人问,我刚好也不忙,有点时间,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心得吧,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本文比较适合新手,没有头绪,需要备考方向的认真看一下,肯定能帮得到你。
一、先有个整体规划
我们要在多少时间内,去学习多少知识,准备做多少道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都要全部考虑清楚的。
毕竟人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很容易犯懒癌,也很容易被自己给迷惑。每天自己觉得好像学的不少了,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进度到底到什么地步,最后考试的时候发现都不会可就晚了。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提前的完整计划,才能够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分享一下我当时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吧。
1.所有时间都合理安排
我会把整块的时间和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超过一个小时的就可以是整块时间了,一般我都会用来听视频课和刷题。
如果是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那就是比较零碎的,我可能会看看新闻,刷刷招考信息,或者用粉笔app刷点题。有时候也在群里聊天,算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也可以做做运动,这对我们备考都很有帮助。
2.规划好各阶段的任务
我当时的整个备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巩固、强化,我会安排好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还有具体过渡的时间节点。就比如考试前还有半个月时间,就必须要进入最终的强化阶段。
3.每天都安排好第二天的计划
每天晚上都要去制定第二天的详细学习计划,就比我明天要把经济的宏观经济部分学完,第二天要看法理学还是民法,这些都要安排好。不管按不按照课程或者教材的顺序来,每天肯定还要保证学习强度的。
二、基础知识点学扎实
公基主要就是知识点比较杂,复习起来的感觉跟职测就完全不同,职测就是要在刷题过程中去磨炼技巧。而公基则不同,如果知识点没记牢,刷题根本没用,就是浪费时间。
1.复习方式
公基我当时打基础就是看的华图的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结合着秦叶事考红宝课学的。
华图的这套公基教材还是很好用的,各个模块的知识点排的都很科学,标注的也清楚,想找哪部分内容一眼就能找到,然后就是每个模块都考些什么内容,了解一遍也都能搞清楚了。不过教材上的知识点毕竟还是太过死板,我们想要真正掌握扎实,为大量刷题做好准备,还是要跟着视频课来。
视频课我就是一直跟的秦叶老师,我听每节课之前都会先看相应模块的教材,所以对重点都有所了解了,听视频课主要就是深入学习和记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秦叶老师的讲课风格,完全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记忆展开的,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都会把相关的旧知识点穿插着回顾,一些比较晦涩的知识点,像是各种法条,也都是用真实的案例帮助理解。听起来非常有意思,记忆的也更牢固。
2.复习方法
我当时学习的方法就是先看教材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秦叶老师讲解,听完之后再把教材上的课后题做了,这样一套流程下来,知识点基本就都能记住了,效率还是挺高的。
三、刷题总结巩固
现在很多人备考都非常急躁,普遍不够有耐心,刷题就是一味地追求数量,好像备考是一个有进度条的指标一样,只要刷够一定数量的题目,就能自动上岸。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你刷题的数量并不一定与正确率成正比。如果你只会刷题,而不好好做总结的话,可能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做题做错了,下一次遇到还是错的,永远在原地踏步。
我们刷题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停下来总结,前面自己做错过的题目,才是我们提升的关键。
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所有的错题都要记在上面,要注意的是,其实不用抄,只要记下来这道题的位置,记下相应的知识点就行,抄的话就太浪费时间了。
比如我当时经常错的法律部分,本来这部分的知识点就是最多的,容易出错也正常。我一出错就会把这道题的页码题号标在笔记本上,然后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记在旁边,不管是正确选项的,还是错误选项的,都要挤上去,当做补充的知识点,还能学会做题的方法。
之后我就会回头再听听秦叶老师的讲解,听听老师的梳理,记忆能更加深刻。后面再找些题目练一练,基本就没问题了。
我当时练习就是用的中公公基6000题,题目质量非常高,对各个模块知识点的考察也很到位,最重要的是答案解析也做的很不错。我当时抄知识点到错题本上,很多直接看解析就行了,根本不需要翻书。
刷题的时候要把各个模块的正确率都记录一下,然后就是最好刷两遍,我第一遍是把答案先写在本子上,后面二刷的时候再往书上写。
如果哪个模块正确率偏低,就要着重多练几遍,知道正确率都上来后,就可以开始把关注重点放在提高做题速度上了。
四、真题模拟强化
真题可以说是我们备考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认真研究研究,我当时都是直接当考试去做的。
这样练下来,就能适应考试时候的做题节奏了,还能明确了解自己在考场上的水平,尽早适应真正的考试模式。
我当时就是用的华图事业单位真题套卷,质量还是很高的,不过各大机构的也差不多,如果有了的话,就不用专门再买了。
其实网上也有很多电子版,自己打印也可以,但还是买的质量更高,用起来也更方便。
我当时做真题的时候,都会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考场,就卡好考试的时间9点开始,两个小时做完,就是为了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到一个最适合考试的状态。
刷真题的时候还要注意,非常主动的去加快做题速度,公基考试体量还是挺大的,不刻意去练,很容易做不完。
做完卷子后,肯定还是要对答案,但不要一看解析就直接过了。一定要多思考,去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说时政题做错了,那没关系,因为之前的时政,最新的考试肯定不会考,如果法条有过修改,那也不用管,考的肯定也是新的。
如果这些都不考虑就对答案的话,那肯定是没用的,甚至还会起反效果。
偶尔其实也可以参加一下粉笔的模考大赛,这个每周都有,参加的人也挺多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看看其他人都是什么水平,也知道自己在备考大军中大概处在什么位置。
五、提前看好考场
备考完了,该考试了,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提前去看看考场,如果住的远还要规划好路线,以免早上匆匆忙忙,就算没耽误考试,也影响到考试的状态。
还有就是各种证件也都要准备齐全,身份证和准考证(准考证最好多打印几张),还有考试的工具。
大概就是这些了,只要用我的方法认真准备,公基不考高分,你可以直接来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