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奇迹,南京博物院都有哪些看点?
回答楼主问题:
南京博物院作为《国家宝藏》第一季的压轴出场,足以见其在业界的地位。身为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齐名的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确实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看到后面有惊喜,我也是去了才发现的~)
我在今年五一期间,专程去了一趟南京,就为了去看曾经在《国家宝藏》中出现过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因为秦海璐演的那个关于“约定”的小片段真的太感人了。幸运的是,我不仅看到了琉璃塔拱门,还看到另一件镇馆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前者当然是十分精美华丽,后者其实有些看不清楚,认了好久几位圣贤的名字。
当然,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一些也是镇馆之宝,如果不太清楚的人,可能会和他们擦肩而过。
银缕玉衣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在西安见过它的表兄,金缕玉衣,嗯,感觉样子差不多?)
广陵王玺全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诸侯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汉倭奴国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纯金的,小是小了点儿,胜在贵重。
金兽那个传说中的金兽没有拍下来,金兽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围观的人太多了,还有很多高中生活动的样子,只好用别人的图了。
东汉错银铜牛灯错银铜牛灯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其实很有气势哒,也是挺大一个,就是晚上看到,可能会吓一跳。
神人兽面纹琮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其实仔细看,真的萌萌哒!
西晋青瓷神兽尊是南京博物院的十大镇院之宝,也是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而我只是看出来,确实萌萌哒!
唐三彩陶双鱼瓶这个瓶子的奇妙在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两条鱼在一个平面上,可以说是为了双鱼座量身定做的瓶子了!
好了,正经的说完了,迫不及待的说一说不正经的东西,看到好多文物的造型或者表情,好像是现代人穿越过去创造的,真的特别可爱和卖萌。走一批,看看。
请开始你们的表演以上,希望有帮助~
孝景帝为何执意要杀周亚夫?
国有难!找亚夫!
这句话如惊雷般在汉景帝刘启脑中炸响。
此时的景帝寝食难安,江山社稷岌岌可危。
为了巩固汉家王朝千秋万业,景帝听从御史大夫晁错之言,开始定计削藩。
汉文、景帝时期,刘姓诸侯王们势力强大,野心勃勃的他们凭借着手中的财力和军力时常挑战皇权,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景帝的削藩之策,彻底激怒了诸王,已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候王,借势而起。已“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忍痛杀了晁错,希望平熄七王之怒。然而,吴王刘濞并不理会,攻势更加凌厉,七国联军席卷淮河南北,意欲篡夺天下。
就在国家危在旦夕之即,景帝想起了父亲汉文帝的临终遗言,想起了自己手中还有一张王牌,这个人就是周亚夫。
周亚夫何许人也,他乃是开国功勋周勃之子,此时还是个条候。面临着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景帝段然起用周亚夫为太尉,作为最高军事统帅,出兵平叛。果然周亚夫只用了三个月扫平七国,镇压下了叛乱。
不过在平叛的过程中,他可得罪了一个大人物,此人正是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他曾用粱王做饵,吸引叛军攻击,使粱王险些丢掉了性命,这使他打心眼里记恨上了周亚夫。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十分器重力挽狂澜的周亚夫。景帝前元七年升周亚夫为丞相。周亚夫的确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可政治上的搏亦却不是他的强项。由于他在国家大政方针上与景帝产生了许多分岐,慢慢的影响了君臣关系。
性格耿直、狂傲的周亚夫还擅自参与景帝后宫家事,卷入到废立太子的纷争之中,先后得罪了窦太后、皇后、国舅,加上前面提到的粱王刘武。景帝直系亲属里没有不讨厌周亚夫的,景帝对他的印象也恶劣起来。
一次景帝想试探一下周亚夫桀骜不驯的脾气改了没有,就请他进宫饮宴。宴席上景帝有意让宫人给周亚夫端上一块没切开的肉,还没有给他摆放筷子。周亚夫十分不满,景帝语带双关地道:“这些还满足不了你吗?”周亚夫十分不情愿地跪下谢罪。景帝冷冷地说“起来吧。”周亚夫马上起身,气冲冲的离席而去。景帝叹道:“此人如此狂傲,我死之后,他怎会安分守己呢?”。
的确,自视功高的周亚夫当着景帝的面前都如此放肆,日后新君又怎么能降服得了他。从来功高震主者又有几个能得善终。此后,景帝已经在暗自算计除掉这个不听话的周亚夫了。
景帝后元元年,周亚夫的儿子从专做皇家用品的工匠处,给父亲买了五百件陪葬用的盔甲盾牌。周亚夫还经常招募一些民间勇猛之士进府比武,豪饮。触犯了朝廷的许多禁忌。这些事被告发后,景帝揪住私藏甲胄一事,让廷尉严查。廷尉问他是不是要谋反,周亚夫理直气壮地说:“我买的甲胄是陪葬用的,怎么能说是谋反呢?”廷尉竟然说:“你既使不是想活着时候谋反,也是想死后到地下谋反!”
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廷尉显然是受景帝之意而为之,就是要找个借口除掉周亚夫。
周亚夫被关押入狱,性格刚烈的他,自知伸冤无望,不堪受辱,绝食五日后呕血而死。
周亚夫居功自傲,守节不逊,最终遭到帝王猜忌,而走向未路,实乃悲夫也!一颗将星就此陨落,叫人扼腕叹息。
如果你有第一次旅行的机会?
我首先想到两个地方,第一个是西藏,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唐古拉山、这些词汇在上初中地理课的时候开始熟悉、知晓。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都发源与青藏高原,这是曾经孕育了中华古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母亲河。 曾经,有一段时间心里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此生一定要去一次青藏高原,去一次西藏,感受大自然给与青藏高原的馈赠,能否有一天到青藏高原和西藏去一次,亲手揭开我内心对西藏和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从此以后我便对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貌,西藏的人文历史,藏区的文化传承颇感兴趣。从书籍、影视专题片以及论坛中学到了、知道了更多关于青藏高原和西藏的知识、词汇和地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近年来知识量获取的越多,我对西藏的神秘感越深。羊卓雍错、纳木错、玛旁雍错(三大圣湖);布达拉宫、江孜古堡、雍布拉康(三大宫殿)在我的脑海中早已烙下深深的印记无法抹去。新都桥、如美镇、然乌、鲁朗等川藏线上脍炙人口的风景小镇牵动着我驿动的心,期待着我对西藏、对雪域高原的向往。
第二个是新疆,新疆有56种全国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的洼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西域明珠的赛里木湖,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八景名胜古迹,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五彩湾位于新疆沙漠 侏罗纪 石油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00余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现这里已开发出继克拉玛依之后的准噶尔盆地第二个大油田,从县城有柏油公路和砂石路直通。果子沟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在古代,这里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咽喉,被称为“铁关”,同时也因为它宜人的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奇绝仙境”,古人赋诗赞其“山水之奇,媲于桂林,崖石之怪,胜于雁岩”。
历史上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
1907年,张作霖在击败陶克陶胡之后,与七个人在关帝庙结拜为兄弟,按照年龄大小排序,他们分别是:马龙潭,吴俊升,冯德麟,汤玉麟 ,张景惠 ,孙烈臣 ,张作霖和张作相。
在结拜之后,这八兄弟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裂缝和反复,也有人一直跟随他。21年之后的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袭身亡,其他几位兄弟有人跟他同死,有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死了,而活着的人后来人生际遇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面对日本人利诱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我们几天就来聊聊这个事。
早于张作霖死亡的三哥冯德麟和六哥孙烈臣。1,张作霖的死对头三哥冯德麟。
冯德麟比张作霖大九岁,是地道的奉天人。冯德麟早年投身绿林,经过数年闯荡,被辽南辽西人冠以侠勇的美名,由于他地盘广,人员多,又讲义气,逐渐成为绿林和乡勇界的前辈。
张作霖投身绿林的时候,对冯德麟就十分敬仰,冯德麟也比较喜欢张作霖。后来张作霖因为兵败于大土匪金寿山,还曾短暂在冯德麟手下张大虎部效力,两人也因此有了一些交情。
甲午战争之后,东北地区几乎没有朝廷部队,于是在当地乡绅的请示下,朝廷招纳冯德麟成为团总,负责保护百姓安全。后来沙俄入侵东北,冯德麟又再次回归绿林,拉杆子起义抗击沙俄。
日俄战争期间,冯德麟参加日本的东亚义勇军,率领数千人抗击沙俄,由于冯德麟表现突出,被日本推荐给清朝任用,于1906年被朝廷再次招安,成为巡防营左路统领,与张作霖成为战友。
1907年,冯德麟与张作霖等七人结拜称兄弟。
到了1916年,两人开始出现冲突。当时张作霖是27师师长,冯德麟是28师师长,袁世凯在撤销帝制之后,让段芝贵去奉天担任督军。为了赶走段芝贵,张作霖提出由自己唱白脸,冯德麟唱黑脸,合伙将段芝贵赶走。
段芝贵逃回北京,将事情告诉袁世凯,袁世凯自然是责怪冯德麟而夸赞张作霖,还让张作霖掌管奉天军政大权,冯德麟则成为帮办。肥了徒弟饿死师傅,此事当然让冯德麟极为不快,所以他便出兵讨伐张作霖,最后还是在大哥马龙潭的调和下,此事才平息。
1917年,张勋致电给张作霖和冯德麟去北京密谋复辟,但张作霖觉得这事成不了,所以没有去,只有冯德麟带着200多个人去了北京。后来张勋复辟果然失败,冯德麟因此被段祺瑞扣押,张作霖后来出面,把冯德麟给捞了回来。
冯德麟先是在北京总统府担任侍从,后来又回到奉天担任三陵督统,这个官其实就是负责看守皇陵的大臣。混到这个地步,冯德麟算是彻底失势了,而造成这一切的起因,还得归咎于当初张作霖引诱冯德麟唱黑脸与袁世凯作对。
冯德麟后来脱离了政界,开始在商场打拼,并让自己的儿子也放弃高官厚禄,跟随他一起拼搏。冯德麟开冶金厂,办医院,事业做得很大,也赚了很多钱。
据说,冯德麟一直提防着张作霖,他没事不跟张作霖见面,如果要见面,他就会在身上藏一把手枪。
1926年,冯德麟因为心脏病去世,死时59岁。2,张作霖的最铁哥们六哥孙烈臣。
孙烈臣比张作霖大三岁,他从小家境贫穷,年轻时当过小工,贩过马,还给人当过护院的炮手,也有些本事,尤其善于骑射。
沙俄入侵东北时,盛京总督增祺因落难而流落到孙烈臣家附近,孙烈臣护送他回去,因此立功,成为增祺的侍从。再后来,孙烈臣成为了巡防营统领张作霖手下的营长,跟随张作霖消灭了陶克陶胡,战功卓著,因此与张作霖等人结拜。
孙烈臣与张作霖的关系比较亲密,他十分支持张作霖,因此而一路高升,最后当上了东北军陆军总参谋长。孙烈臣对张作霖的贡献也比较大,他在东北办军工厂,办军校,还创办空军,改革东北军,为东北军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东北军实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烈臣晚年疾病缠身,张作霖体谅他无儿无女,所以让其在家休养,还派人照顾他。不过在1924年的时候,孙烈臣就因病去世了。张作霖得知消息之后,赶到孙烈臣家里,抱着他的尸体哭了半个小时之久。
张作霖的朋友不少,但是像孙烈臣这样情谊深厚的兄弟,还真不多,所以张作霖对于孙烈臣的死是很惋惜的。
与张作霖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二哥吴俊升。吴俊升比张作霖大12岁,奉天人,早年加入奉天捕盗营,后来协助张作霖剿灭陶克陶胡,因此与张作霖结拜。因为剿匪有功,吴俊升于1908年被提拔为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与张作霖,冯德麟和马龙潭一起成为奉天四大重要军事人物。
吴俊升在抗击蒙古军进攻东北方面有军功,还曾协助张作霖赶走段芝贵,并在张作霖与冯德麟产生矛盾的时候站在张作霖这一边,所以吴俊升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
1921年,吴俊升成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授陆军上将,开启了他对黑龙江长达七年的统治。在这七年时间里,吴俊升以权谋私,对黑龙江进行了铁腕统治,官员声和名声都十分不好。
不过好在吴俊升对张作霖的贡献很大,所以一直没人敢动他。比如说1922年和1924年两次直奉大战,吴俊升都居功甚伟。1925年,吴俊升还以讨逆军总司令的身份,帮助张作霖战胜了叛变的郭松龄。
1927年,张作霖自任陆海军大元帅之后,吴俊升成为东三省边防司令兼保安司令,帮助张作霖武力镇压东北的反北洋政府势力。
1928年,奉系军阀在败给北伐军之后,张作霖坐火车从北京回东北。吴俊升闻讯,便赶到山海关火车站上车,与张作霖一同回去。当列车行驶到皇姑屯的时候,被日本预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不久后就去世了。而吴俊升则被铁路道钉穿入胸部,当场毙命,死时65岁。
比张作霖晚死,但是并没有投靠日本人的大哥马龙潭、四哥汤玉麟和八弟张作相。1,被张作霖十分忌惮的大哥马龙潭。
马龙潭比张作霖大18岁,山东德州人,父亲是振威将军,因哥哥在抗击起义军捻军的时候战死,他因此得了一个世袭云骑尉职务。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后,马龙潭决定舍身保国,便带着数百人加入了奉军。不久之后因为保护清皇陵有功,被光绪皇帝封为四品辽阳和通化总巡。
沙俄入侵东北之后,马龙潭加入了抗击沙俄的战役之中,还剿灭了投靠俄国的忠义军首领张桂林。马龙潭原本立了大功,但由于清朝腐朽,在俄国的压力之下,清廷将马龙潭革职查办。后来马龙潭又重新被清廷起用,担任奉天中路军二营马队统带,与张作霖成为战友。
1907年,马龙潭在协助剿灭陶克陶胡之后,与张作霖等人结拜。
马龙潭文武双全,一心为国为民,堪称一代儒将,这与张作霖的野心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马龙潭都是站在大局来思考问题的,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就比如说张作霖和冯德麟的形同水火,作为大哥的冯德麟就站出来调停,他认为只有团结才有利于发展。
不过也正是因为忌惮马龙潭的才能和威望,所以张作霖处处防着马龙潭,还以降低马龙潭职务的办法来打压他。
直奉大战开战前,马龙潭不忍心看到列强侵略中国,而自己人却在窝里斗,所以就去找张作霖陈述利害关系。但是张作霖非但听不进去,还对马龙潭更加厌恶,后来将马龙潭的官职一贬再贬,最后让他去督办四洮铁路,以及担任黑龙江军政两署顾问这些没有实权的职务。
不过马龙潭毫无怨言,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只要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他就回毫无保留地去做。其实现在看来,他与张作霖就不是一路人,只不过他在结拜的时候还不知道张作霖的野心而已。
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马龙潭见无力回天,便辞去所有职务,在四平家中隐居。日本人知道马龙潭在东北的威望很高,便想拉拢他,被他拒绝。日本又单方面宣布马龙潭为伪中满省的省长,想以此逼迫马龙潭就范。
马龙潭对此很不满,便拄着拐杖来到日本宪兵队表示抗议,还头撞桌角,誓死不从。日本人没办法,但又不敢杀了马龙潭,所以只好收回成命。马龙潭回去之后,还让自己在中满铁路任职的孙子辞职回家,以避免被日本人利用。
七七事变之后,很多马龙潭曾经的故旧和部下都参加了伪政权,他们纷纷登门拜访马龙潭,劝说他也为日本人效力,但是都被他严词拒绝。马龙潭为了防止再有人去找他,晚年就一直闭门谢客,他本人也很少出门。
所以说,马龙潭其实在结拜八兄弟中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他为国为民而不顾私利,节气很高,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1940年,马龙潭在四平家中去世,享年84岁。听闻马龙潭去世,人们念及他的卓越功绩和高尚人品,数万百姓自发去为他送葬。
2,救过张作霖性命的四哥汤玉麟。
汤玉麟比张作霖大四岁,他是奉天人,早年因为家贫就在外做小活,因遭土匪抢劫,一怒之下落草为寇,并逐渐成为大土匪。
汤玉麟称霸辽西的时候,曾经救过张作霖一命,两人因此成为生死之交。
后来张作霖办保安,邀请汤玉麟一起,两人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在张作霖主政奉天的时候,汤玉麟目无法纪,滥用军权,引起很多人不满。
1916年,张作霖任命王永江为奉天警务处长,抓了很多汤玉麟的部下,引发了军警对峙。汤玉麟因此对王永江不满,于是纠集张景惠等人带着兵去找张作霖,要求惩处王永江,张作霖不肯。
后来事件发展到汤玉麟与冯德麟合谋反对张作霖,但是被张作霖打败。汤玉麟的部下只剩下不到200人,张作霖念及汤玉麟的救命之恩,就派吴俊升去重新接纳汤玉麟,汤玉麟也表示愿意改过自新。
直皖战争期间,汤玉麟秘密潜入北京侦查情况,帮了张作霖很大忙。随后直奉两次大战当中,汤玉麟表现突出,得到了张作霖的最终原谅。郭松龄反奉的时候,汤玉麟更是表现神勇,立下汗马功劳,被张作霖提升为军长。
张作霖去世之后,与张学良,张作相等人发表东北易帜的通告,被国民政府提升为热河省主席。
1933年,日本图谋热河。民国政府任命汤玉麟为热河驻防上将总司令,以及第五军团总指挥,让其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热河。但是张学良认为汤玉麟不可靠,所以就让张作相替代汤玉麟担任司令,汤玉麟降为副司令。
汤玉麟原本就对张学良不抵抗撤出东北不满,再加上此次重用私人关系,汤玉麟与张学良的矛盾加深。在随后爆发的战争中,汤玉麟与张作相各自为政,导致热河失守,汤玉麟最终弃城而逃。
汤玉麟逃到滦平之后,日本人曾许以高官厚禄让其投降,但遭到了汤玉麟的拒绝,为自己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后来汤玉麟去到察哈尔参加抗日,被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收编,他因此失去了军权。在抗日战争中,汤玉麟跟随二十九军打出了威风,洗刷了热河之耻。
在抗战期间,汤玉麟也曾多次拒绝日本人的诱惑,这对于当时在艰难困境中抗日的汤玉麟来说,显得尤为可贵。
抗战胜利后,汤玉麟在天津居住,1949年去世,享年78岁。
3,与张作霖名字相似但不是家人的八弟张作相。
张作相比张作霖小6岁,他是辽宁锦州人,早年投身绿林,与张作霖结识,后来跟随张作霖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张作霖手下的将领。
经过数年的发展,张作相成为张作霖手下的重要将领,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大战,他以有智慧,有胆略,有涵养而闻名,多次挽救张作霖和奉军于危局,是张作霖的亲密战友和重要智囊。
1925年,张作相担任吉林军务督办兼吉林省长,晋升陆军上将。同年冬,郭松龄反戈张作霖,张作相在平叛中居功甚伟,事后又力排众议,劝诫张作霖不要滥杀,张作霖采纳了他的意见,最后只杀了郭松龄夫妇,因此没有造成大的军中混乱。
张作霖死后,张作相担任东三省安保司令,后来又与张作良等人发起东北易帜。张作良视张作相为亲信,在他的辅佐下,张学良得以稳定张作霖死后东北的局势。
热河失守之后,张作相退兵古北口。南京国民政府电令东北军抗日,东北军失利,国民政府又逼迫张学良下野,张作相愤而辞职,到天津隐居。
东北沦陷之后,日本派人去天津找到张作相,以高官厚禄作为诱饵,试图让张作相到伪满政府效力,张作相严词拒绝,日本人便将他在东北的财产全部没收。
1940年,张作相曾去过以此长春,张景惠和关东军司令对其极力拉拢,但仍被拒绝。
在随后的数年里,张作相又多次拒绝日伪的拉拢,但同时也对国民党不怎么感冒,所以他在1948年被俘之时,受到了我军的优待,于1949年3月在天津病逝,享年68岁。
张作霖投靠日本人的五哥张景惠。张景惠比张作霖大4岁,他是辽宁台安人,早年卖过豆腐,但他并不甘于平庸,后来借助商会的力量成立了自卫团,自任首领,为有钱人看家护院。
那时候张作霖在与土匪金寿山的对决中败下阵来,他在前去投奔冯德麟的时候,在八角台与张景惠一见如故。张景惠让出自己首领的位置给张作霖,自己则当副手,并从此以后对张作霖言听计从。
在后来的日子里,张景惠事事支持张作霖,因而受到重用。但张景惠并没有很大的军事才能,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景惠被张作霖委以重任,成为西路军总司令。但是张景惠战心不决,行动迟缓,致使奉军在西路军开始溃败。
失败就失败把,张景惠还跑到北京去,成为直系军阀贿选总统曹锟的部下,帮助曹锟督办全国道路,张作霖由此十分痛恨张景惠。
1925年,张景惠的母亲病故,但是他不敢回去,所以就托张作相、吴俊升去找张作霖说情,张作霖也不能不让他回去治丧,所以据同意了。
张景惠回到奉天去见张作霖,刚一见面就开始痛哭流涕,叩头谢罪,真是戏份十足,终于得到了张作霖的原谅,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参议,作为张作霖的代表去北京和天津一带活动。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张景惠实则是个立场不坚定的人,也难怪他后来投靠日本人。
在皇姑屯事件中,张景惠当时也在车上,不过他运气好,虽然受了重伤,但最后奇迹般活了下来。张景惠也许是因为皇姑屯事件,被日本人吓破了胆,在他身体好之后,他拒绝了张学良的任命,开始与日本人秘密往来。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景惠索性公开投敌,后来还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大臣,也成为了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汉奸之一。
不过总体而言,张景惠也算是对得起张作霖。
张作霖死后,由于他的陵墓还没建好,所以他的尸体就一直停放在大帅府。后来日本占领东三省,张作霖的家人有都撤回关内,张作霖的尸体因此也没人管,一直放了几年都没有下葬。
张景惠当上伪满洲国的总理之后,不忍心看到自己兄弟死后还如此凄凉,于是就开始张罗给张作霖下葬。尽管日本人不同意,但是张景惠还是努力制造声势,让日本人不得不同意下葬张作霖。
就这样,张作霖尽管没有被安葬在元帅林,但也得以在张家的家族墓地入土为安。
张景惠对得起张作霖,但是却对不起全中国人。张景惠之所以能够成为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是因为日本人觉得张景惠虽然有一定威望,但是没有学问,也没有志向,他的手下又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所以用他当总理,比较好控制。
在担任伪总理期间,张景惠对日本人唯命是从,干了不少坏事。1945年苏联进军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张景惠被俘,与溥仪等人一起到西伯利亚服役。1950年,张景惠等战俘被苏联交给中方,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由于张景顺年老,国家对他极为照顾,他也深受感动。
1959年,张景惠在战犯管理所去世,享年89岁。
许褚被张飞劫粮时?
引言
《三国演义》中喜欢写斗将,既然作者喜欢写,咱们就简单地聊一聊斗将。“二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就单说这句话,先给大家讲讲什么叫做回合。
战阵双方的将领拨马战到一起。两个人的兵刃得相较吧,得插招换式地打一会吧?不是说打一下就叫一个回合,而是从两个人的兵刃相接,到各自回归本阵的分际,这叫一个回合。
说真的,一个回合时间挺长的。真要是打下去,一个回合四十分钟不见得能结束。三十回合就是一千二百分钟,二十个小时。
打架打二十个小时,那能做到的,就不是一般的体力了。更何况那些回合数更多的,五十回合,七十回合。
之所以写这个,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情。“回合”这是一个约数而不是一个准确数字。老罗这么写,其目的只有一个,即能交手到二十回合左右的,那实力就是差不多的水平。
分析自古道“胜负乃兵家常事”,一时的输赢其实算不得什么,该忍的时候,那就得忍。
尤其是“斗将”的时候,连肩膀都被刺中了,那武器想拿起来正常的挥舞怕也是不可能了。再继续打下去,那就是在自寻死路呢。
许褚的绰号是“虎痴”,又不是“虎子”。人家是猛,又不是傻。遇到势头不对劲的时候,那自然该跑就跑呗。
“虎痴”许褚许褚是曹营中,继典韦之后的第一高手。当然了,即便典韦在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稳压许褚:
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
典韦大战许褚,两个人其实并没有分出胜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常规的情况下,许褚的实力并不弱于典韦。
后来许褚在与吕布交手的时候,也打了二十多个回合;在和徐晃交手的时候,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即便是面对赵云,许褚依旧是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
就许褚以上的这些战绩来看,他完全可以挤进三国第一流的高手行列。只要没有“特写”场面,许褚的实力是不输于任何人的(特写:为了烘托某个人,而让他特别加强。譬如虎牢关张飞;斩颜良关羽;长坂坡赵云)。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许褚打的最精彩的战斗。要说许褚的最精彩之处,那还得说是“许褚裸衣战马超”:
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这一段话,是罗贯中在书中对“斗将”场景描写得最为详细的一段。虽然只是看书,可视觉冲击力仿佛已经看到了真实的画面。
许褚VS马超在《三国演义》里面,许褚真的很少打败仗。只要是“斗将”,许褚即便是不能获胜,起码也没有过惨败。除非他遇到的是张飞。
《三国演义》中,许褚有两次与张飞交手的机会,而这两次,都是以许褚的失败而结束。
第一次,是赤壁之战时,张飞领命设伏葫芦口,许褚为了护卫曹操,挺身而出,与张飞交手:
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
此一战,许褚所骑的是无鞍马,他的状态又是“败军”。书中虽然没有说二人交手的结果,可不用想大家也能猜得出来,肯定是许褚输了。
第二次就是汉中之战的时候,许褚押送粮草,被张飞袭击:
行至半路,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枝军当住。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军士急忙救起,退后便走。
这一次,许褚骑的马倒是没有问题,可他自己本身出了问题。书中的原话是“却因醉酒,敌不住张飞”。这才让张飞一枪刺中肩膀,翻身落马。
两次与张飞交手,许褚都吃了亏。第一次是因为坐骑的问题,不能痛快地打一场,第二次又是因为喝酒,没打两下就被张飞给伤了。
看来张飞还真是许褚的克星。先不管实打实的水平是否有差距,起码许褚遇到了张飞,在“气运”上就会减分。
结语如果单纯从战斗力出发,张飞就算比许褚强,那也不过是“略强”。而已许褚的性格,那是个不服输的住。无论是面对典韦还是马超,他都有点“死缠烂打”的意思。
可这次面对张飞怎么就“得过且过”了呢?说白了就是许褚知道,自己打下去也会输。毕竟喝完了酒,又受了伤,他怎么可能还敌的过张飞呢?
而在这之后,蜀汉与曹魏在西线也没有战事,张飞和许褚自然就没有了再交手的机会。那不忍还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