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娘村,最后雍正死亡的场景?
从乔引娣嘱咐他不要总吃丹药,就已经暗示雍正依赖上了“丹药”,加上几次身心双重打击,吃了一颗“丹药”提着一口气支撑着,后来感觉不管用,抓起一把吃下去了,最后导致吐血身亡。
《雍正王朝》剧中没有放大这一节写雍正死亡原因。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朝乾夕锡,常年的身体透支和精神上的打击,无疑就是加快他的身体健康的原因。雍正亲自朱批十万字奏折,一人就改了多项制度,大力发展经济,为后世积累了大量財富,才造就了康乾盛世。
雍正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好皇帝,整饬吏治、治理贪腐使康熙末年空虚的国库充盈起来,尽管骂名滚滚,但还是不忘康熙交给的重担,推行新政,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官一体纳粮的改革,虽说改革触及太多权贵和读书人的利益,但百姓受益。
一
雍正只执政了十三年,用心推行新政,实施的新政策和改革,吏治腐败,为“康乾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雍正这十三年顶的上康熙乾隆的六十年。
雍正除了身体透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雍正王朝》中,虽然雍正顺利继位,但八爷贤名也令雍正颇有忌惮,老八的羽翼依旧是一股不容小觑的阻力,最终酿成“八王议政”的逼宫之祸。
在“八王议政”的事件那一幕,其实,雍正都已经是受到心理的重击了,朝堂之上的百官,面对八爷党的“逼宫”,只有张廷玉挺身而出,呐喊疾呼给予了雍正重要的支持,而除了张廷玉,还有马齐,老十三是站他这边的,其他人只保持沉默,无形是在支持八爷党。
由于十三爷身体状态不好,为了保全雍正不惜躺在担架上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再加上急火攻心,最终倒在朝堂之上,不久便撒手人寰。十三爷是雍正的铁杆兄弟,十三爷这一走雍正感到既孤独又极度伤心的,所以老十三英年早逝对他打击很大。
而雍正与老八注定你死我活,老八胤禩一直煞费心机的将觊觎储位的侄儿弘时拉下水,仍旧在跟雍正过招,蛊惑弘时,加害弘历,雍正为了保住弘历,弘时最终被忍无可忍的雍正带到康熙驾崩的宫殿鸩杀。
八爷成功以八爷党作为代价,挑拨了弘时和雍正的自相残杀,八爷输了,也要让雍正不好过,最终二人两败俱伤,雍正在鸩杀弘时后痛苦不堪,吐一口老血,瘫坐那里,都没有力气走路,不得不让图里琛背着他回去,这对于雍正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内心创伤。
二
当年的夺嫡竞争激烈,雍正登基后,呕心沥血,废除贱藉解放无数奴隶这一优政。雍正的政敌太多,那些个兄弟个个都是如狼似虎之辈,不仅处处制造麻烦,还对雍正开展无休无止的造谣。遭的骂名滚滚来,雍正心理承受压力比康熙乾隆要多的多,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
比如,吕留良案对雍正影响恶劣,得罪了南朝士子,又一拔黑子闯在污名之路上。雍正为了写那本《大义觉迷录》,他一心只想为自己自清,他的一片赤诚想向世人表白辟谣。可是辟谣部分人没记住,都说坏事传千里,谣言一个都没落下。
可叹,当年的十三爷胤祥一片苦心,觉得他这么做只会越抹越黑,带领一百多余文武百官跪地请求雍正不要写,但还是打消不了雍正的念头。雍正还是选择自清,越描越黑,实在是其平生最可悲可痛的昏招。
还有乔引娣这事,雍正当时只是为了想在乔引娣这个对敌面前,证明自己不是谣言中之人,才把乔引娣放身边当见证者。殊不知,又落下抢兄弟的女人的罪名,在民间,人们都骂他晚年是好色之徒。
刚开始乔引娣不理解,后来跟雍正相处多年时间,看到的是雍正勤勉执政,渐渐地从仇视到认可。雍正还答应放乔引娣回到守皇陵的老十四身边去。
所以乔引娣这一走,身边的最理解他的人也没有了,成了“孤家寡人”,而就在十余年高度工作的劳累,加上心思多虑,心胸狭隘,敏感多疑,才会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三
还有一点就是雍正迷恋了“丹药”。雍正年轻时是信佛身边的朋友都有和尚和道士,但对丹药这些东西没有感兴趣,五阿哥胤祺曾多次举荐道士练的“丹药”,但都被雍正拒绝了。后来,可能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不仅把道士请到宫内,还请道士给他炼丹服用。
所以就此雍正依赖了丹药,在乔引娣嘱咐的话中,就能看出雍正对药物的依赖性,所谓的丹药,都是朱砂、铅等毒性较大的矿石,再加上高温炼制,所以热性很大。所以丹药这种东西不但没有好的效果,还经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形。
人体长期大量使用“丹药”,肯定会中毒,“贾道士送来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补才成”,从乔引娣的话中就知道,雍正平常服用也是一大把抓来吃的,药物也是他日积月累致命的一击。
四
紧接着老八胤禩也死了,还留下一封遗书给雍正,李德全将遗书呈送雍正,雍正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养心殿,殊不知,“阿其那”的这封信,无疑给雍正的“最后一击”。
雍正看完老八信后,顿觉心头剧痛,用手捂着胸口,五脏六腑像被火着似的,而且老八的话不断回响他的脑海里。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八爷这封信道出他在这四十多年一直活在明争暗斗中,最后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最忠诚铁杆兄弟老十三胤祥走了,以及他亲自对儿子下手,最后还被“阿其那”恶心了一下,即使最后剩下乔引娣,也被他送回到了老十四胤禵身边,临死前仍是孑然一身。
此时雍正手颤抖着,挣扎把信烧了,两只眼睛使劲地闭了一下,接着想继续批奏折,眼睛看字模糊,伸手拉一个小匣子,小匣子里装满一颗颗“丹药”。
雍正吃了一颗,回头看看,这下感觉好多了,幻觉的老八影子没有了,接着坐下来又抓起一把,吞了下去,又开始继续批奏折。
剧情镜头没有再出现雍正本人,很有悬念的起了一阵一阵阴凉的风,把奏折吹散一地,风一吹,翻滚着往里滚,这这也许暗示着雍正是一个“工作狂”,在身体透支严重下,还在为国事担忧,提着一口气也要把奏折批完,只看到一滴两滴,最后滴一滩血在奏折上,雍正驾崩。
九子夺嫡雍正虽然胜出,但他在位十几年也相当不容易,他经历的是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悲剧,他此时纵眼望去,的确如八爷所说的,他失去太多人,而为君后,依旧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
老八的遗书,无情的戳中了他最后的一道线,让雍正想到夺嫡的无情、杀子的无奈,百官的反对声音,引发了雍正当时的悔恨及愤怒。当然急火攻心下,而最后压倒他应该是那些红色的丹药,大量服用这些丹药,最终要了雍正的命。
结语
雍正最终吐血身亡的原因,是很多复杂的因素,雍正十余年勤勉工作,废寝忘食,加上心思多虑、敏感多疑,心眼小才会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临死前还要跟死去的“阿其那”较量,比一下谁更得人心,最后在愤怒下服用大量的“丹药”,导致吐血身亡。纵观雍正一生,虽然身后骂名滚滚,但收获的是天下的民心,收获的是大清江山的稳定与延续,也许没有雍正的励精图治,就没有后来的乾隆盛世,清朝也许早就灭亡了。
—END—
红楼梦前三回摘抄?
红楼梦前三回-第三回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有哪些十字以内很有韵味的小短句?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4,心似双思网,中有千千结。
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是雪。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梦醒繁华,一城荒芜。
8,你的半步,我得天涯。
9,半夏彼岸, 似水流连。
1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1,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1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13,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14,刹那芳华,仿佛就在昨天。
15,释怀一切,无悔度余生。
16,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17,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18,与春风为伍,倚斜阳作伴。
19,一米阳光,不具悲伤。
20,豁然沧桑,固守丝丝温情。
21,微淡似锦,沉淀片片红尘。
22,风吟雨落,只叹纸短情长。
23,细品时光,岁月静好。
24,墨染风华,惟愿无畅。
25,孤灯清影,风动竹幽然。
26,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27,有你的天空就是晴天。
28,三生情动,流尽相思泪。
29,朱砂难忘,相思梦一场。
30,一时憧憬,只为片刻。
31,彼岸流年,苍老了岁月。
3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33,我读不懂,你眼中的风景。
34,多情却被无情恼。
35,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36,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7,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38,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
39,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
40,炳花逐落,折千秋万世。
41,若你微笑,自得繁花。
42,梦回阑珊,许一生欢歌。
43,带一根烟,浪迹天涯。
4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散。
45,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46,你的半步,我的天涯。
47,记忆的漂泊,悲伤未减。
48,岁月沧桑,江山依如画。
49,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50,雪落天涯头,几度烟花落。
51,记忆是幸福,也是一种残酷。
52,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53,你安静的笑,唯美成伤。
54,陌地,谁凋零了我的梦。
55,三生情动,流尽相思泪。
56,孤灯清影,风动竹幽然。
57,花开花落,叹人世无常。
58,从别以后,几回梦缥缈。
59,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6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61,晨露蒙月色,清风随佳人。
62,要有多坚强,敢念念不忘。
6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4,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65,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66,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8,既已伤,何故留空痕。
69,一梦千里,一眼万年。
70,胸中有丘壑,眉眼作山河。
71,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7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73,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7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6,一叶落寞,万物失色。
77,雪落无痕,雁过留声。
78,思念无果,转瞬滂沱。
79,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80,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81,醉于现实,醒在梦里。
82,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情深。
83,向往天空,心沉大海。
8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86,行走天地,看繁华落尽。
87,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8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89,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90,水落红莲,唯闻玉磬。
91,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9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9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94,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95,凉薄一生,勿忘心安。
96,吟风于春,薄酒夜夏。
97,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98,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99,爱与时光,终年不遇。
100,心放开,让彼此自由。
101,若有爱,何争朝朝暮暮。
中国古代四大红颜祸水?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但在“四大美女”之前,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四大妖姬”。四大妖姬的容貌,比之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还要“更胜一筹”。古代四大美女虽然有出众的美貌,但四大妖姬个个美若天仙,在容貌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妖媚动人,美貌非凡,是红颜祸水、倾国倾城的代名词。
四大妖姬分别是: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妺喜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妻子;妲己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的王后,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古代美人;褒姒是西周最后一位周天子周幽王的第二任王后,这位冷美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烽火戏诸侯”便是因她而起;骊姬是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夫人,也是“骊姬之乱”的主谋。
古代四大妖姬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四人,是古代著名的宠妃,个个生的倾国倾城,深受君王宠爱,但却被称为“四大妖姬“。因为她们是红颜祸水,在她们的诱惑下,君王无心朝政,以至于为了她们,甚至危害到江山社稷,如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多次烽火戏诸侯,间接导致西周灭亡。四大妖姬虽然美若天仙,但她们却对国家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间接导致了国家灭亡或是加速了王朝覆灭。
妺喜——加速商朝灭亡
妺喜原本是有施国的公主,是有施部落酋长的妹妹,也是有施国最美的女子,是一位倾国美人。之后夏王夏桀攻打有施氏,有施氏兵败求和,将美人妺喜献给夏桀。夏桀得到妺喜后,对其非常宠爱。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喜欢女扮男装,穿戴男人的官帽;二是喜欢看人们在很大的酒池中饮酒;三是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一看妺喜这爱好,真是与众不同,一个比一个奇葩。
三个癖好中,只有女扮男装还稍微好些,也不怎么费钱,而其他两个癖好那是相当费钱。建造大规模的酒池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酒池中的酒则更贵,我们也知道酒是粮食酿造的,而以当时粮食的产量来说,要想供偌大的酒池使用,可见要浪费多少粮食,而夏桀还真建造了大到能划船的酒池,然后让三千名饮酒高手下酒池畅饮,可见酒池规模之大。
绢帛就不用说了,以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绢帛属于稀有的昂贵物品,相信在当时,也只有夏桀的财力才能满足妺喜这个爱好。但夏桀是一位荒淫无度的君主,仅仅一个妺喜可不够,之后便得到了两位来自岷山氏的美女,而妺喜也被夏桀渐渐冷落,妺喜为此生恨,开始暗中将夏朝的军情送给商汤,最终帮助商汤灭亡夏朝,而妺喜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间谍。
妲己——酒池肉林、炮烙之刑
关于妲己的各种流传说法,版本繁多,可谓是四大妖姬中最为出名的一位美人,听得最多的便是,妲己蛊惑纣王荒淫误国,但在正史记载中还是有所不同的。妲己有苏部落之人,长的是天姿国色,美丽脱俗,本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但随着帝辛攻打有苏部落,妲己不得已陪伴商王帝辛,以换取父母的平安。帝辛得到妲己后,也是极为宠爱,建造酒池肉林,和妲己酣饮作乐。
“曰:“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出自《史记·殷本纪》
帝辛的荒淫无度,导致百姓怨恨,诸侯开始背叛,之后帝辛便设置了炮格酷刑。在我们印象中,商朝是在妲己的祸乱下灭亡的。但实际上,商朝是因为帝辛的荒淫无度,激发了百姓反抗,并且商朝将重心放到了东南一带地区,忽略了西北的周人部族,加上商朝通过战争获得俘虏太多,这些人在牧野之战倒戈相向,最终周军兵临朝歌,帝辛无处可逃,自焚而亡,妲己也自缢而死。
据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妲己能够影响帝辛的力量微乎其微,以帝辛自以为是,刚猛的性情,是不喜欢听人摆布的,即便帝辛宠爱妲己,但也做不到言听计从。而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宣传的结果,只有这样,商王帝辛才会被更多人厌恶,而周人部族也能联合更多的部落方国来抗衡殷商,在帝辛享受生活时,西北的周人部落逐渐强大,受附近部族信服,一步步将触角伸向朝歌,最终将商朝灭亡。
褒姒——烽火戏诸侯,间接导致西周灭亡
褒姒虽然不如妲己有名,但我们对其并不陌生,周幽王不惜多次烽火戏诸侯,便是为了换褒姒一笑。褒姒是褒国人,因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献美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其非常宠爱,但褒姒却是一个冷美人,不怎么爱笑,于是周幽王便用各种办法让爱妃褒姒笑,但褒姒还是不笑,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之后诸侯率兵救援,褒姒看见惊慌失措的诸侯终于发笑,此后,周幽王多次点燃烽火,只为褒姒一笑。
周幽王此举,显然是拿江山社稷开玩笑,点燃烽火意味着周王畿有危险,周武王分封诸侯也是让诸侯拱卫周王室,但周幽王多次戏耍诸侯,导致诸侯不再相信烽火信号。而周幽王还为了褒姒,将原来的王后和太子(周平王)废除,立褒姒为后,原太子的外祖父因此联合犬戎等国攻打周幽王,而周幽王点燃烽火,再也得不到诸侯的救援,周幽王也被犬戎杀害,西周宣告灭亡。
骊姬——骊姬倾晋,导致晋国大乱,使晋国公室势力进一步衰落
骊姬姿色艳美,是春秋时期骊戎国君的女儿,后被父亲献给晋国国君(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战败),成为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入晋后,以美色得到晋献公的专宠,被晋献公立为夫人,但阴险狡诈的骊姬对此并不满足。骊姬得到晋献公的信任后,开始参与朝政,调拨晋献公和儿子之间的感情,欲将自己的儿子奚齐改立为晋国太子,导致“骊姬之乱”发生。
骊姬和晋献公在一起七年后生下一子,取名奚齐,骊姬便想立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但晋献公已经有好几个儿子,其中出名的有申生、重耳(晋文公) 、夷吾(晋惠公),这些公子定然不会同意骊姬的想法,并且晋献公和齐桓公之女齐姜所成的儿子申生已经被立为太子。骊姬为了立奚齐为太子,便贿赂晋献公的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将这些公子外派出去。
“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史记·晋世家》
就这样,太子申生去镇守曲沃,重耳去了蒲城、夷吾住在屈城,骊姬的儿子留在国都,但申生还是太子,骊姬便开始陷害申生。骊姬先是欺骗申生,让申生献胙肉(祭祀时供神的肉)给晋献公,在暗中派人在肉中下毒,以此构陷申生。在骊姬的毒计下,晋献公大怒,而太子申生知晓后,也逃奔新城,虽然申生知晓是骊姬放的毒药,但申生并没有因此去和父亲辩解。
“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出自《史记·晋世家》
因为申生知晓父亲没有了骊姬,就会睡不好、吃不好,如果骊姬有罪,父亲也会忧郁不乐,最终申生选择了自杀。而骊姬又开始诬陷公子重耳和夷吾,致使重耳和夷吾开始逃亡,晋献公去世后,骊姬之子继位,两个月后,被晋国卿大夫里克杀死,这就是“骊姬倾晋”的典故。骊姬导致晋国大乱,是名副其实的“妖姬”,直到重耳回国,才平息叛乱,将晋国的发展引向正轨。
古代四大美女的典故和事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春秋越国)、王昭君(西汉元帝)、貂蝉(东汉末期)、杨玉环(唐代玄宗),四位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既是形容四大美女的美貌,也是她们的一种代称,分别对应着“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玉环羞花”的故事。
关于四大美女的典故:
西施浣纱的故事是说,西施河边浣纱时,她倒影在水中的美貌,使鱼儿忘了在水中游水而沉入水底,西施便有了“沉鱼”之称;昭君出塞的故事是讲王昭君被汉元帝选中赐予匈奴单于,之后离别家乡、故国,出塞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王昭君因远离故土,故心绪不平,在出塞途中,便用琴弦拨奏离别之曲,而飞在天上的大雁,在听到悦耳的琴声和看到昭君的美貌,竟忘了煽动翅膀,跌落到地上。
貂蝉拜月是小说中的故事(貂蝉是小说中构造出的人物,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因貂蝉在拜月时时,天空中的浮云被风吹动将月亮遮住,故此,貂蝉便有了“闭月”之代称;杨玉环刚入宫时,为见不到君王产生忧愁,便到宫苑赏花,因触碰到含羞草,被传美貌使花草羞得抬不起头,故而有了“羞花”雅称,也因此被唐玄宗召见,封为贵妃。
四大美女的事迹:
西施出生于春秋时期的越国,而此时的越国已经向吴国称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做到时刻警惕,图谋复国。西施在国难当头之际,不惜忍辱负重、以身救国,成为吴王的妃子,使吴王夫差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最终使吴国走向灭亡。王昭君为国献身,嫁于匈奴首领,使西汉和匈奴和睦相处,加强了双方交流,同时推动了匈奴以及其他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貂蝉虽是虚构人物,但在小说中,貂蝉为了国家利益,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以美貌和智慧除掉了国贼董卓,可见她高尚的情操(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调拨两人关系,最终使吕布除掉了董卓)。杨玉环虽然没有像其他几人那样的光辉事迹,但杨玉环在获得唐玄宗的独宠后也从来不干涉朝政,最终被唐玄宗赐死(下述史料印证),也起到稳定禁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出自《旧唐书》
“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出自《新唐书》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出自《资治通鉴》
结语:“四大妖姬”的美貌可能比“四大美女”更有魅力,但四大美女之所以有着“古代四大美女”的美誉,在紫陌看来,她们更多的是一种代表。她们为人熟知、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她们有多么漂亮,而是她们能在国家需要时,敢于献身,她们的精神值得赞扬。而四大妖姬虽美,但她们却是红颜祸水,虽深得君王的宠爱,但导致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于朝政,间接影响到了江山社稷,甚至是亡国。
大家对四大妖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河北省顺平县有多少个乡镇村和街道办事处?
顺平县辖4镇6乡 :蒲阳镇 、高于铺镇、腰山镇 、蒲上镇、白云乡 、河口乡、安阳乡、台鱼乡 、大悲乡 、神南乡。 包括2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左右。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另有壮、满、回、侗族等16个少数民族,县政府驻蒲阳镇平安街3号。
蒲阳镇
镇政府驻北街村。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6.02万。辖3个社区居委会、33个村委会:南城区、西城区、北城区;北街、东街、南街、东关、南关、北关、甘城、永禄、东庄、小城北、东魏、西魏、南魏、大城北、王家关、周家关、蔡家关、魏家关、霍家关、西显阳、南尧城、北尧城、东尧城、西尧城、吴家庄、西下叔、东下叔、北下叔、南常丰、北常丰、董家庄、西赵家庄、东五里岗。
高于铺镇
镇政府驻王各庄村。面积69.3平方千米,人口4.68万。辖25个村委会:王各庄、白家庄、何家庄、亭西庄、亭北庄、大辛店、高于镇、苏辛庄、西亭乡、东亭乡、坝子口、苏头、向阳、北城、屯头、大王、子城、东赵家庄、李千户庄、北城北庄、北城西庄、东显阳一、东显阳二、西阎家庄、东阎家庄。
腰山镇
镇政府驻南腰山村。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13个村委会:南腰山、西腰山、北腰山、唐行店、东新兴、西新兴、南新兴、北新兴、玉山店、南伍侯、北伍侯、西北堡、东北堡、北巷北、南巷北、新增庄、东韩童、西韩童、邵家庄、六四庄、东后兴、西后兴、韩新庄、韩西庄、田家台、海家庄、两分庄、辛阳、才良、正童、南营、永旺。
蒲上镇
乡政府驻东南蒲村。面积54.8平方千米,人口2.84万。辖29个村委会:东南蒲、西南蒲、赵家蒲、南安全、北安全、宋家庄、马家庄、魏家庄、石家庄、滕家庄、郝家庄、靠山庄、蒲王庄、何家营、高胜蒲、马家台、山东头、苏家疃、东于家庄、西于家庄、辛宅、桑园、白庙、伍郎、辛庄、大恩、小恩、南吴、北吴。
白云乡
乡政府驻白云西庄村。面积76.2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24个村委会:白云西庄、白云北庄、东阳各庄、西阳各庄、白云大、常庄大、常北庄、杨辛庄、西朝阳、东朝阳、北朝阳、南陈侯、北陈侯、西荆尖、东荆尖、塔山坡、常南店、寨坡庄、下庄、淋涧、南吕、峨山、狼山、真理。
河口乡
乡政府驻西河口村。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59万。辖16个村委会:西河口、东河口、李各庄、张各庄、齐各庄、侯各庄、马各庄、康各庄、北下邑、中下邑、南下邑、石门庄、坛山源头、柏山、北李各庄。
安阳乡
乡政府驻西安阳村。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86万。辖19个村委会:西安阳、东安阳、刘各庄、贾西庄、贾各庄、罗各庄、李思庄、史家沟、东白司城、西白司城、麦旺、雅子、三角、峰泉、司仓、北湖、新建、永胜、南峪。
台鱼乡
乡政府驻康北庄村。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70万。辖17个村委会:康北庄、柴各庄、西柏山、东柏山、南康关、北康关、葛庄子、燕子水、南台鱼、寨子、小掌、龙堂、导务、东峪、小水、先锋、宅仓。
大悲乡
乡政府驻北大悲村。面积101.1平方千米,人口1.92万。辖23个村委会:北大悲、南大悲、西大悲、龙王水、大岭后、隘门口、刘家庄、王家庄、宁家庄、郭家庄、天井沟、井尔峪、北清醒、南清醒、南盘、安子、解放、富有、黄岩、恋头、野场、团结、寨南。
神南乡
乡政府驻北神南村。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18个村委会:北神南、南神南、刘家营、百福台、大黄峪、张家庄、杨家台、青榆沟、奶娘宫、官银堂、神北、向明、胜利、龙潭、顺利、复兴、新华、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