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感想,如何看待今后的经济形势

莲辞网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感想,如何看待今后的经济形势?

近期公布了9月份经济数据,我们也写了点评《如何看待三季度经济数据?》。从数据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太理想。消费端来看,汽车消费同比增速仍然在低位,家电、家具、装修等房地产下游消费增速,远低于历史同期。生产端来看,非金属矿物、黑色冶炼、有色冶炼、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下行。投资端来看,房地产投资占比畸高,制造业投资不景气。

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形势?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经济的强劲反弹?笔者认为,当前经济形势的疲软,主要源于终端需求的见顶。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感想,如何看待今后的经济形势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我们要清楚,人口年龄主要影响消费,而不是生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年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一个70岁的老人,不太会去买房子;一个50岁的中年人,不太会去买奶粉,因为他的孩子早就长大了;一个30岁的人,更多在关注学区房和辅导班;而一个20岁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对最新款的手机更感兴趣。

我们来看看各国数据。我们筛选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人的国家,来看看这些国家的平均年龄和消费增速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线性拟合结果显示,两者有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某个国家的平均年龄越大,消费增速越低。如果考虑到两次项,可以看到25-30岁的区间,是一个消费巅峰。

图:消费增速与平均年龄(2017年数据)

图中平均年龄最大的国家是日本(47.3岁),消费增速0.9%,其次是德国(47.1岁),消费增速1.7%。这就给我们另一个启示,消费能力和消费增速,不是一回事。我们在讨论消费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收入,但是日本和德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我们高很多,但是日本和德国消费增速却很低。

笔者想起来,前段时间跟一家同时做欧洲和美国出口业务的客户聊天,客户讲到对美国出口的增长,明显好于欧洲,感觉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强。恐怕与这些国家的年龄结构有关系,美国的平均年龄是38.1岁,令人意外的是,德国的平均年龄为47.1岁(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的平均年龄为47.3岁),意大利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希腊44.5岁,法国41.4岁。欧陆大国中,只有法国的平均年龄略微好一点,因此整个欧陆,其实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大陆,消费疲软也就不奇怪了。

在笔者看来,一个人的消费需求,在某一个年龄段,会出现一个爆炸性释放,在需求释放期,所需要的消费支出资金,或者来源于当期收入,或者来源于长辈储蓄,或者来源于借贷,收入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决定性的。

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平均年龄,从2015年的37岁开始,快速上行到2040年的47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整体的消费增速逐步下行,是可以预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也在继续增长,因此这段时间,看到的将是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增速的下滑共存。由于终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始驱动力,因此经济增速的继续下行,同样是可预期的。我们既不需要、也没能力,实现经济的强劲反弹。

图:中国的平均年龄

我们来看看,居民商品消费中,最重要的汽车消费变化。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国在次贷危机的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但是在2017年见顶。预计2019年销量较18年进一步下行。

图:各国新车销量。来源: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

我们来看看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从下图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都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GDP增速下台阶的现象,当然更严谨的逻辑关系,需要更复杂的模型。从历史经验上看,日本在平均年龄37.3岁时,GDP年均增速4.9%随后迅速下滑(1990年),韩国在平均年龄31.9岁时,GDP年均增速5.7%(2000年)。

图:日本的平均年龄和GDP增速

图:韩国的平均年龄和GDP增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数据。中国在平均年龄37岁时,GDP年均增速7.8%出现明显下探(2015年),当然,绝对增速要比同年龄段的日本、韩国都要好。

图:中国的平均年龄和GDP增速

我们讨论完了年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我们再来看看外需的情况。如果回顾二战后几个成功实现追赶的后发经济体,可以看到路径是比较清晰的:首先借助外需,通过出口加工制造业,增加国民收入,收入提高后,逐步培育内需市场。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逐步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由代工向自我创造的转型。

从日本的出口变动来看,日本出口的第一次高峰在1995年,第二次高峰是2000年,第三次高峰在2008年,目前仍未回到次贷危机时的高点。

中国和韩国的出口变动轨迹比较类似,两者在200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在2009年触底后进一步上行。韩国在2012年达到第二次高峰后,持平至2015年后回落,最后在2018年底达到第三次高峰后回落,第三次高峰的绝对水平,略高于前期高点。

中国的出口规模在2004年超过日本,目前绝对水平是日本的3.5倍,是韩国的4.4倍。从变动轨迹上,韩国在2012年达到第二次高峰后持平,中国在2012年之后出口继续上行,直至2015年达到第二次高峰后回落。中国在2019年初达到第三次高峰后持平至今,第三次高峰的绝对水平,略高于前期高点。

图:中国、日本、韩国的出口变动,美国、欧元区的进口变动(经平滑、亿美元)

中、日、韩的出口变动,对应的是美、欧的进口变动,中国出口的两次明显回落,第一次对应的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第二次对应的是2015年的欧债危机。

另外,2012年初至2015年二季度,日本出口大幅回落,韩国出口持平,中国出口继续上行。2018年底至今,日本、韩国出口明显回落,中国出口持平,背后可能源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对日本、韩国的不断替代。

从近期美欧进口的表现来看,欧洲进口出现小幅回落,美国进口保持持平,外需的增量空间十分有限,唯有加大对存量的争夺。如果来看看,1-9月出口重点商品中,金额较去年同期变化较大的品种。从下图可以看到,出口金额增加最多的是集成电路,增加119亿美元,而集成电路是日韩的优势产业,因此可以推测,我们对存量外需的争夺,一直在进行中。

图:出口重点商品的出口金额变动:百万美元

讨论完了外需,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影响因素,杠杆率。很多学者,把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增长的首要驱动力。逻辑也很直观,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在6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都在80%以上,那么中国仍然有20%左右的城镇化的空间,这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但是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和乐观吗?一个很直观的视角,城镇化需要平整土地、修路、架桥、建公园、造房子、建学校、建医院等,因此城镇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融资,进而提升经济体的杠杆压力。因此,城镇化率,往往与经济体的杠杆率,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来看看,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城镇化率与杠杆率的关系如下。

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城镇化率与杠杆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城镇化率与杠杆率,存在一种近似线性的关系。很容易理解,城镇化率越高,融资和投资越高,杠杆率越高。图中标红色的几个典型经济体,包括印度、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其杠杆率可能有高有低,但是基本上都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唯独以绿色标出的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57.96%,但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为208.7%,既远远超出了城镇化率相同的经济体,也明显高于城镇化率已经很高的发达经济体。这极大的限制了我们继续用投资来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

杠杆的背后,是提前预支了未来的需求空间。但是如果杠杆过高,那就不是预支,而是透支。我们目前因为高杠杆制约发展的案例,笔者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汽车销售的下滑,我们在前文,2018年11月27日的《今年消费萎靡,可能源于居民信用开始崩塌》中,讲到汽车消费的金融属性比较强。通俗的说,汽车消费的很大比例,是依托于融资。比如银行发放的购车贷款、车企的汽车金融以及各种第三方平台的购车融资方案等。

那么汽车消费的下行,可能源于居民的民间信用开始崩塌,也就是说,借钱购车的模式出问题了。如何评估居民信用呢?我们来看看P2P行业的景气度。从下图可以看到,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P2P贷款余额自2018年5月份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而汽车销售的增速,也在相同时期快速走低。

图:P2P余额与汽车销售同比

高杠杆制约发展的第二个案例,是整顿地方政府表外融资,制约基建投资。基建投资自2018年四季度开始上行,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但是1-9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3.44%,增速明显低于历史同期。

我们来看看,基建投资累计增速的季节性表现。从下图可以看到,2018年二季度之后,基建投资经历了断崖式下滑,2018年和2019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与历史增速截然不同。背后的原因在于,近两年整顿地方政府表外融资,而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表外资金。

图:基建投资的累计增速

上述两个高杠杆制约增长空间的案例,背后的逻辑却略有区别。消费过度透支,原因之一是消费主义的逐步盛行,消费习惯更加大手大脚,原因之二是消费信贷的可得性明显增强,比如现在正在大力整顿的校园贷、套路贷等等;原因之三,也是根本原因是年轻人缺乏资本积累,年轻人是消费最旺盛的群体,但是资本积累和收入均十分有限,因此会陷入消费需求大于消费能力—消费借贷—消费借贷越滚越大的路径,损害长期消费前景。

而地方政府的表外融资快速扩张,源于地方政府的GDP锦标赛和融资的软约束,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雷区。

最近有一句话挺火,叫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如果稍微修改一下,也可以叫哪有什么强劲需求,不过是天量债务的快速积累。

讨论了这么多,笔者觉得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我们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我们在前文《当前这轮经济下行何时见底》中讲到,我们的人均GDP在较低水平上出现了停滞现象。

人均GDP,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的指标,当两个经济体的人均GDP的差距较大的时候,市场趋同的力量会推动落后经济体,产生更高的经济增速。

从下图可以看到,1960年时,我们的人均GDP只有美国同期的2.98%,但是却长期在底部徘徊,一直到2001年加入WTO之后,市场开放和趋同的力量,才开始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人均GDP与美国的比例,也由2001年的2.83%,提升到2017年的14.83%,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发展。

图:各国人均GDP与美国的比例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2017年我们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14.83%,而日本在1960年,人均GDP就有美国的15.93%,随后日本开始了二战之后的经济腾飞,人均GDP在1995年达到了美国的151%。

也就是说,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与美国的差距,与1960年的日本类似,从日本的经验来,我们的人均GDP未来应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人均GDP在2014年达到美国的14.05%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停滞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与美国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停滞现象。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我们还能否继续收窄与美国的人均GDP的差距,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民脱贫,那么我们是否实现全民致富?

在上文中,我们尝试讨论了研究经济增长空间的四个维度:1、内需,核心是年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2、外需,核心是全球,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年龄结构和消费结构;3、本国的要素成本,核心是本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份额和竞争力;4、杠杆率,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水平。

从年龄结构来看,我们在2015年的平均年龄为37岁,虽然比37岁时的其他国家,经济增速要高,但是从别国经验来看,随着平均年龄的增长,消费增速将出现持续下行。外需方面,欧陆正在迈入深度老龄化,欧洲的外需保持不萎缩已经不容易,美国的情况要好一点,但是增长空间仍然有限,还有贸易摩擦的负面冲击。不过对存量外需的争夺,我们一直没有间断,现在正在高端产业大步迈进,包括文中提到的集成电路产业。但是杠杆率,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未来是未知的雷。

综上所述,未来经济增速大概率会继续下降,这是由内、外需形势所决定的。但是中高端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仍会继续扩张。如何健康增加年轻人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并有效管控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是未来的两个重要课题,因此分配政策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评价厦门现在的发展?

厦门的未来是福建省最光明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最正确的,千万别为了高GDP而去牺牲环境。

首先厦门的财政收入是省内最高的,这就反映出了厦门的GDP是最真实的,没有注水,含金量最高!其次厦门的运营环境,人才储备,文化素质,都对于泉州来说高非常多。最后,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又非常高,国内外的综合实力排名又是省内最高,经常举办一些出名的洽谈会,完全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说厦门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无知的人,厦门拥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没呀!泉州就靠400亿的这点财税,怎么支撑建设搞环境,估计连建地铁的钱都拿不出来吧,所以GDP总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总量也高啊,他能比得过欧洲发达国家吗?还有人说厦门GDP主要靠房地产,更加无知,厦门房地产占GDP比例都排不进全国20名。

最最最后说一下,这几年厦门为了保护环境污染企业确实搬走太多,每年800多亿GDP的PX被赶走了,连翔鹭石化也让搬走了,石化产业基本都关停,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前年也开始关闭石材厂、矿山,去年连生猪、牛蛙养殖等也全部关停,不为了追求高GDP而牺牲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厦门要保持住,继续走可持续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追求高GDP而去走低端的产业和高污染化工!!

注:(以下奉上图表,事实胜于雄辩)

还相信真爱和感情?

人到中年,还天天真爱啊感情,是不是还没有活明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爱要大声说出来。天天真爱啊感情,不是没有活明白,而是活清楚了 ,活踏实自在了,活出精彩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第一,真爱啊感情,是一种精神动力。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其实是心里有爱,干活儿不累。《纤夫的爱》歌词说得好,我一步一叩头,没有别的期盼 ,只盼望拉着妹妹的手,咱俩并肩走。。。只盼着太阳落山头,让我俩亲个够。。。。男人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心里没有爱。心里有了真爱啊感情,无论在那个岗位,干什么工作,都是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幸福满满。

俩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了真爱啊感情,即便是不能在一起,也不寂寞,也不难耐。千年等一回,我无悔。

第二,真爱啊感情,是灵感的源泉。曹雪芹有爱有情,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深情缱绻,千古绝唱的《红楼梦》。蒲松龄有爱啊感情,写出了千奇百态,光怪陆离的《聊斋志异》。唐代诗人元稹有真爱啊感情,有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唐代诗人崔护有真爱啊感情,写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样美丽而又浪漫的画面。

爱是诗,情是画,诗情画意。

第三,真爱啊感情,能让人年轻,延年益寿。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甜。八十岁的年龄,十八岁的心情。真爱是最好保健,真情是最好的营养。九十九岁的杨振宁教授,为什么还能健步行走?正是因为有年轻漂亮,温柔贤淑的翁帆做伴儿。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老天赐给的礼物。

我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花容月貌的年轻人,手挽着手走路。他们走累了,坐在路边儿的木椅上,女的把头靠在男的肩膀上,男的抚摸女的手背。俩人脸上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

绿荫翠翠 ,小鸟啼啼。只要是恋人,无论老少,都是歌,都是诗,都是诗情画意。我也是如此,心里有真爱,生活就有乐趣。与她在一起,七十多岁的我,心情喜悦精神好,就是感觉还不老。。。。

第四,真爱啊感情,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自古以来,它都是与人生,家庭,祖国,民族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崇高而神圣的大爱真爱天下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军人守卫边关。不知马骨伤寒水 ,惟见龙城起暮云。舍生忘死 ,保卫祖国,那是一种对祖国,对民族的大爱无疆,崇高情怀。司马迁忍辱写《史记》,那是一种对父亲的瞩托,对历史的担当,对祖国,对人民的痴爱。古代人如此,现代人更是如此。守卫祖国边疆,海疆的解放军官兵,一年四季,常年累月,风餐露宿,不怕苦不累不怕牺牲。。。除了对家人对恋人的真爱情怀,更多的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真爱挚情。中国制造,一带一路。逢山开路,逢河架桥。。。战斗在各条战线的人们,无不是这样。。。。是真爱与感情支撑着他(她)们。为了心爱的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再苦再累,也心甘。

所以说,人到中年,还天天真爱啊感情,不是还没有活明白,而是活得更清楚,更痴情,更精彩了。

真爱不分年龄,活到老爱到老。活到死爱到死。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有不妥,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你认为过年的最大快乐和收获是什么?

谢邀:

不论是外出打工,平时忙于工作,莘莘学子,无忧无虑的儿童,成家立业的小伙,嫁到婿家的女儿……。

都会在这个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刻。或与家人团聚,或坚持岗位……。都能够体味到血浓于水的情感,感受到关切的牵挂。有面对面的真切,更有电波的问候,那是无法代替的感动,更是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感动。

天增日月人增寿,父母的老去更需的是陪伴,子女生活的磨励更知亲情,孩子的长大会更懂事……。年的到来最大快乐就是相聚的氛围,最大的收获不应该只是年龄,应该懂得感恩家人牵挂的亲情。

为什么感觉人一旦开窍了就变得特别厉害?

山村破道观白胡子老道长告诉我开窍的境界,说的一套一套的,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老条友们应该还记得我写过的山村破道观老道长,当时在那个破旧道观里,我充满好奇心问了他许多问题,他反正也是打瞌睡在那,就不厌其烦回答我很多。其中的内容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了。

当时我看到他身后书架上,有一本《黄庭经》,旁边挂着一张九窍图。我就问他:无量天尊,老道长,你们道家研究人的九窍,很厉害啊!

他笑笑: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有啥厉害?

我想卖弄学识,就说:修身练功、先开九窍。九窍打开,不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华,而且能排放身体的其他污垢浊气。是不是这样?

他说:你还是懂点啊。不错不错,我们讲开窍,先讲的是修身,但是其实真正的开窍,还是灵性上的开窍才好啊。

我又问他:为什么人一旦开窍了,就变得特别厉害了。

他说:开窍的人,没什么,就这样,很平凡,我也不知道哪里厉害了。

我说:怎么就不厉害呢?他开窍了呀?

他说:开窍了又怎么样,不吃饭呢还是不睡觉了,还是说走路能悬浮在空中,没事就能飞上天。或者说死不了了。

我说:那倒不是,我的意思是他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的人生没什么烦恼了,解脱了。

他说:那只不过是你的看法,你觉得他是解脱了,实际上你站在他的角度对他来说没什么好解脱,本来就是解脱,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

我说:可能是因为我常常被痛苦烦恼所困扰吧。

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个人很喜欢收礼物。他结识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很喜欢送礼物。但是他送礼物经常把那个包装弄得很糟糕。有一次这朋友送了非常贵重的一块玉给他。但是用一个破报纸随便包着,皱巴巴的报纸上还沾满了灰尘污垢。

结果这个收礼物的人拿起来就非常厌恶。过后他懒得拆开,直接就丢到垃圾桶了。

实际上痛苦也好,烦恼也罢,就好像是外包装很糟糕的礼物。

你如果把外包装好好拆掉,会发现他就是个宝贝,正是你需要的东西。

可是你如果只是盯着这个外包装。你越看越糟心,恨不得把它丢掉在垃圾桶里。

你要说人可以开窍就是开这种窍。所谓开窍了就是不死盯着外包装钻牛角尖了。

我说:你的意思就是说烦恼痛苦,一切不好的事情他都是有两个面的。是吗?

他说: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事物都是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其实还不止这两个面,还有很多面。每一个事物在它的存在过程当中会因为他遇到环境的变化又产生无数变化的面。

在这样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多面性里面。人当然会迷乱,当然会颠倒、当然会执着。当然会把窍堵上。

打个比方,“丢失”这个面。我们往往最接受不了,比如财务的损失,亲人的离去。乃至生命的丢失。

我们是很难很难看到这个丢失面之外的东西。我们理解丢失了就没了就不属于我了。财产损失了100万,我就彻底没有这100万了。亲人离我而去了,我就永远没有他在我身边陪伴了。

你要一个人在这样的事情当中去开窍,那是很难很难的。

有些人一辈子没什么情绪发泄,你看上去他很正常,也不哭也不闹也不抑郁,可是午夜梦回的时候却是他最痛苦的时候,他常常把自己受的苦往肚子里咽。

还有些人他用自己所学到的这些知识或者见解价值观去让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理解生命的变化。

他虽然没有说做到彻底开窍,但是他知道人家开窍之后是可以这样认为的。于是他也学着去尝试这样去思考问题,也不错了。

地球上有几十亿人,这几千几万年来。为了活得快乐一点,舒服一点。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说:你说的比如那个丢失面,一般人确实无法承受人生中遇到的重大的损失啊。

他说:一个人无法承受大的损失,是因为他在小的损失面前。也没有形成好的心理习惯。小事情都看不开,又更何况大事情呢。

柴米油盐酱醋茶,天天放着眼前来执着来烦恼。那一旦遇到夺妻之恨,杀父之仇,那就指定是活不了了。

你看看每天打开新闻,有多少人情绪失控,当街杀人。你说这些人是因为遇到的事情太糟糕了吗?

要我说是因为这些人在小事情上就没有习惯去看开。小事喜欢计较,喜欢较劲。小的得失喜欢放在心里怄着;

这种人遇到大的事情绝对会爆发。一爆发完全不可收拾,自己好像蒙在鼓里无法控制,直到事情发生完了才坐地下悔不欲生。

一个极度抠门的人,你拿他一块钱他都心疼。就因为他在一块钱面前都放不下。可能在背后还咒你几句,为一块钱能够记恨一年半载的。

你如果害他损失了几万块他真的能拿把刀捅你。

长期用这种心性活在世上,你说难道不是一种灾难吗?

你看有些勤俭节约的人他也省钱,他丢了一块钱也心疼,但是他心疼完了马上能够恢复。

所以我们讲开窍开窍。你说让所有人都彻底开窍那是不可能的,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有个度,比如你有悲伤要懂得自己能恢复,你有创伤也要能够弥合。

你如果伤口永远都在滴血,永远都在发炎,永远都在流脓。那日子怎么过呢?

又比如你钻到一个牛角尖里面,永远在那里往死里钻。可能运气好被人拉出来了,结果你又一头钻到另一个牛角尖里。那这辈子的日子又怎么过呢?

所以说开窍这件事情。不求全开窍,但求能开一点半点也是很不错的修为了。

我说:那如果全部都开窍了,这个人是不是很厉害?

他说:我认识一个人,他属于全部开窍了。所谓全部开窍就是没有阻碍嘛,无碍,畅通,这种人活在世上就是两个字,清净自在。

我说:这是四个字!

他做:嗯,嗯,别抬杠,这个人啊,事情也是很忙的,一天到晚都在忙,但是你却看不到他任何执着的感觉,你感觉他忙的忙的是非常合理舒适。

他的命运是很多灾难。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辛苦经营的公司破产了,这些都让他碰上了。

可是60多了他还在开开心心的做事情。我曾经试着和他聊天,我想看看他到底是表面上装的这样潇洒自在,还是说内心早就充满了疲惫和痛苦。

结果聊下来我发现,我太低估他了。

他告诉我,人活在世上,什么叫做开窍了?开窍了不是不管了,也不是随便怎么样都行。而是抓一抓就放。

老婆儿子走了,他一辈子没有在娶妻,但是他也没有长期活在痛苦中,他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死亡这件事情。

公司破产了,他踏踏实实的再去打工赚钱还债,一步步来。要说没痛苦,当然有痛苦,可是你不能带着痛苦去生活。痛苦就像是个仪式。举行完了就要放下。

开窍了的人常常是更为多情的人。

但是这个多情却不是私情。他不怎么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得失而动情了,他也绝不会执着于情。

所以开窍的人,看上去很平凡很朴实,不作妖不作怪。但是很冷清很温暖。

我说:这就怪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到又冷清又温暖的?冷热同在一起吗?难道这不是矛盾吗?

他说:是的,我这个表述是没有错的。一个开窍的人,他绝对是冷热一体的。你能够感受到他在任何境界面前,任何事情面前都保持一定冷冷清清的距离。可是你又能感受到他那种真诚的温暖。

因为他做到了变成了一个真正彻底的原始人。

我说:偶买噶,你是说山顶洞人吗?还是北京猿人?

他笑了说:NO,NO,NO,不是说那种原始社会的人,而是说人的原始状态。人的原始状态是没有受污染时候的那种状态。老子说:能婴儿乎?

他跟你说每一句话不会因为利益和勾心斗角的关系而变得无法琢磨。他说1就是1,2就是2,他哭就是感动,他笑就是开心。

他不想说就闭嘴了,他关怀你是发自肺腑的不求回报的。

他把自己的生命活到了一个原始本能的状态里。这就是所谓的开窍。也是我们道家说的清净无为。你都清净了,就没有窍要开了嘛!

我问:照你这样说开窍的人在社会上生活也不会如意啊,这个社会这么复杂,你说的人开窍了,好像并不聪明了,好像有点傻傻的,那在这样的社会上怎么生存呢?

他笑了说。在开窍人的眼里,聪明是一场灾难 ,唯恐避之不及啊。要不然说大智若愚呢!

很傻很天真,这种天赐的福分呢,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用谁知道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