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谱,胤禔子孙世系?
爱新觉罗·弘昉(1704-1772年),清圣祖康熙帝长子爱新觉罗·胤禔第二子。
康熙四十三年八月十二日申时生,母妾王氏,王忠之女;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五日卯时卒,年69,弘昉逝世,由其子永扬承袭爵位为辅国公。
九子:长子四等侍卫永公次子二等侍卫永凡三子永存,四子永托,子永干六子永步七子永玖八子永介九子辅国公永扬。
弘晌(1718年-1781年),直郡王允禔第十二子,母妾高氏,高登科之女。
其次子永琴,出继六伯父二等侍卫弘晗,字桐枝,号雅乐道人,授一等侍卫,侍卫班领。
爱新觉罗·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宗室,乳名保清,康熙皇帝皇长子,雍正帝异母长兄,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时,实际排行第五,但由于康熙帝前四子皆幼年夭折未序齿,故为皇长子。雍正帝继位之后,因避讳而改名为允禔。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曾两次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1708年)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
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享年63岁。
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乾隆是雍正钦定的继承人,但乾隆是不是康熙钦定的“好圣孙”值得考究。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作为后世之人站在上帝视角看,康熙不愧是“千古一帝”,他的眼光毒辣,选定的继承人雍正是最佳选择。
康熙年童年时父母双亡,虽然在祖母孝庄的支持下,当上皇帝,但刚刚入主中原不久的大清王朝内忧外患,他少年时擒鳌拜,青年时平三番,收台湾,中年时亲征噶尔丹…文治武功在422个封建皇帝中也是排上前五的,但他为了不让天下人受苦,采取了“优胜劣汰”的办法甄选继承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
四阿哥胤禛胜出,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做了千古帝王不敢做的事,“官绅一体纳粮”,得罪了天下仕绅和读书人,他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历史人物。
他每年只休息三天,一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但他在短短13年的执政生涯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也得到了后世之人的高度赞扬。
据历史学家统计,雍正平均每年处理的各种奏折达1470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竟1000多字,这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要知道雍正是用毛笔字书写的,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雍正自己也说过:“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一天要写3000-4000字,即便放在现今用电脑输入,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他铁血柔情,做事果敢,为了不让继位之君乾隆(弘历)受他同样的苦,不惜赐死了弘时,弘时和八爷党胤禩同流合污,妄图掀起新一轮的储君争夺战。
这也为雍正皇帝招了不少黑,觉得他心狠手辣。
至于康熙皇帝有没有钦定他为“皇太孙”,还真没有拿得出手的文献检索。
至于说康熙皇帝是因为乾隆才立雍正为继位人,更是无稽之谈。
神剧《康熙王朝》中就有康熙把弘历接进宫抚养多年的桥段。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废太子,十三爷和十四爷打架后不久。
可怜的背锅侠老十三被囚禁。
老十四一架打进了兵部。
四爷也得了把弘历送进宫抚养。
可史实是康熙再为默定的继承人铺路,担心十三爷在外面给四爷争储君,搅乱了朝局,担心把野心大,胆子更大的十四爷放在身边祸起萧墙,把他打发到冰天雪地去领兵,也分裂了八爷党,这是一步很高的棋。
《雍正王朝》也是延续了这一说法,这其实就是为了突出人物刻画的故事罢了。
康熙老年被儿子们折腾的疲惫,找个孩子来缓解帝王家的孤寂。
蒙古狩猎中,弘历夺得象征储君的玉如意,也是艺术加工。
弘历听了师傅邬思道的教导,熟记爷爷康熙的功绩,大拍爷爷马屁,给爷爷歌功颂德,让一代明君沦陷,也解决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到底是把玉如意奖励给拼实力获得猎物最多的老十三,还是沽名钓誉捉活猎物的老八。
不见文献记载的,都是故事,也不需要太在意。
其实芸芸众生只看热闹,又有几人真正在意历史真相。
启功族谱?
1912年,一名男童在北京东城区景山地区一个140余间房屋的四进院落中呱呱落地,祖父取名启功。启功字元伯,满族的正蓝旗,雍正皇帝的第九代世孙,是封建社会绝对的皇亲国戚,正经八百的皇族贵胄,可他偏偏却厌恶这皇族名号。
“最是无情帝王家”,根据族谱的记载,启功的家族血缘可以连接到雍正帝胤禛的五皇子和亲王弘昼。出身皇权世家的弘昼既是雍正皇帝的五皇子,也是皇位之争的五阿哥,故在这满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深宫大院,为保全性命,弘昼选择了一条不问朝野之事的道路。
可不争夺对别人也会有威胁,弘昼上面还有三皇子弘时,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下面还有六弟爱新觉罗·弘曕。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兄弟四人呢?
乾隆
于是弘昼先是写下了《金樽吟》,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的心迹,在自救无果后,行事愈发荒唐,慢慢迷恋上给自己办丧事。
弘昼喜欢亲自指挥丧仪,他经常亲自制作冥器、彝盘等祭祀用品放于自己床前,告知府里家眷仆人自己离世的消息并安排家眷仆人祭祀哀泣,然后自己坐在庭院的中间,看着眼前的景象不亦乐乎。他荒唐但更可悲,只能通过沦为笑柄的方式逃离威严争夺,保全性命。
随着历史的发展,雍正皇帝的第九代世孙、二十世纪我国文学大家启功先生才得以沿袭祖宗的血脉,出生在民国初期的一个不太平的时代。
姓启名功,不愿接受屈辱的历史
彼时清政府被列强瓜分摧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各国势力压榨、剥削。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束,将清政府和中国大地的彻底推向任人宰割的深渊。
1898年,人民不满清政府的昏晕无能,开启了变法维新的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一次次对于列强和封建的反抗运动的推行下,清政府内恐人民揭竿而起,外惧列强暴力杀戮,四处逃窜,谋求活路。
终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尝遍颠沛流离之苦的溥仪被日本人“保护”起来,伪满洲国正式建立。1913年,刚入孩提之年的启功还未享受过皇权贵族的尊贵、还未认清自己的付清,便遭遇了丧父的悲剧。所以自儿时起,启功便养成了刻苦读书的好习惯,对学问如饥似渴。
跟随祖父生活的启功并没有因为世道的波动而耽误学习,在祖父的带领下,启功四处求学,用超常的智慧和刻苦的钻研展现出超于常人的学习天赋。然而,悲剧却又一次砸在了他的头上,正当启功的学业刚有起色之时,祖父又因为伤病的积累过世。
命运好像在和这个年仅十岁的少年郎开玩笑,于是他懂得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也在世俗的变化中拥有了独立、客观的眼光。因此,启功先生虽然是满足正蓝旗,流着皇家的血,却总是能以客观和整体的眼光观看历史的发展。
启功先生憎恶强行建立起满洲国的日本人,更厌恶甘心成为日本人傀儡的满洲皇帝。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劣迹牢牢刻在每个中华儿女最弱软的内心深处。
然而侵占满洲虽说是日本人的罪孽,可被敌国操控却是对中国人和满洲人的莫大耻辱。于是,启功先生不愿意把自己和“满洲”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也就摒弃了爱新觉罗的姓氏。
他的其他弟兄的结局怎么样?
谢朋友邀。顺治帝福临是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被十四叔多尔衮扶上帝位,他的继位是多尔衮和两黄旗大臣妥协的产物,而他的得立也正得益于其生母庄妃布木布泰在皇太极五宫中是最弱势的一位,才被多尔衮拉上台。
福临弟兄十一个,在福临继位的时候,还有大哥豪格【34岁】、四哥叶布舒【16岁】、五哥硕塞【15岁】、六哥高塞【6岁】、七哥常舒【6岁】、十弟韬塞【4岁】、十一弟博穆博果尔【1岁】,其中豪格被多尔衮害死,其他几位兄弟有才干的唯有老五硕塞屡立军功得到一个铁帽子王,其他几位博穆博果尔因为生母地位高得封亲王,剩下的几位生母地位低,自己又没啥能力去挣功劳,只能止步公爵。
除了豪格死于非命外,其他兄弟都是善终。
肃武亲王豪格豪格【1609-1648】的生母乌拉那喇氏是皇太极的继妃,原来是侧室,在原配钮钴禄氏去世后扶正。万历三十七年【1609】生下庶长子豪格,豪格以军功被封肃亲王。
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已经34岁的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因为他的暴躁脾气和意气用事被排除继承人之外。
顺治五年【1648】三月被多尔衮幽禁,四月死在狱中,年40岁。顺治八年【1651】二月,亲政的顺治帝为长兄昭雪,恢复爵位。十年【1656】九月追谥武。
二阿哥洛洛洛洛【1611-1621】是豪格的母弟,生母为继妃乌拉那喇氏。洛洛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后金天命六年【1621】夭折,年仅10岁,没有被追封。
他的生母继妃乌拉那喇氏在他夭折后没多久,天命八年【1623】五月之前,因为乘轿入汗王宫,见到努尔哈赤和阿济格没有下轿,触怒努尔哈赤,被勒令离婚。
三阿哥洛博会洛博会【1611-1617】是皇太极的嫡长子,生母是皇太极的原配元妃钮钴禄氏,钮钴禄氏是弘毅公额尔都之女,万历三十五年【1607】嫁给皇太极。
万历三十九年【1611】生下嫡长子洛博会,在洛博会周岁的时候,万历四十年【1612】钮钴禄氏去世,洛博会也在后金天命二年【1617】夭折,年仅6岁。他们母子都没有得到追封。
辅国公叶布舒叶布舒【1627-1690】,皇太极第四子,生母庶妃颜扎氏。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叶布舒16岁。
后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1669】晋封辅国公,二十九年【1690】薨,年64岁。
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1628-1654】是皇太极第五子,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硕塞十五岁。之后屡立军功,封和硕承泽亲王,顺治十一年【1654】薨,年仅26岁,谥号“裕”。
生母陪葬皇太极,并没被改嫁他人,被另嫁他人的是皇太极的侧妃皇六女皇九女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
镇国悫厚公高塞高塞【1637-1670】,皇太极第六子,生母庶妃纳喇氏。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高塞六岁。顺治九年【1652】封辅国公,康熙八年【1669】晋封镇国公,康熙九年【1670】去世,年33岁,谥号“悫厚”。
辅国公常舒常舒【1637-1699】,皇太极第七子,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常舒和六哥高塞一样都是六岁。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1669】封辅国公,康熙三十八年【1699】薨,年63岁。
八阿哥未名八阿哥的生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八阿哥出生在崇德二年【1637】七月初八,次年【1638】正月二十八夭折,只活了半岁,名字都没有来及取。
皇太极最宠爱的就是海兰珠,如果八阿哥活下来,那是妥妥的继承人无疑问的,只是可惜海兰珠母子。
辅国公韬塞韬塞【1639-1695】,皇太极第十子,生母是一位不知名的庶妃。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韬塞四岁。
后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1669】晋封辅国公,康熙三十四年【1695】薨,年56岁。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十一阿哥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是懿靖大贵妃娜木钟,皇太极五宫位列第三,居西宫麟趾宫。
娜木钟之前是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并生下林丹汗的女儿淑济和遗腹子阿布鼐,天聪九年【1635】入皇太极后宫,又生育一子一女,女为皇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子为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在崇德八年【1643】八月的时候,博穆博果尔才一周岁,年龄太小,虽然生母地位高贵,也没有被多尔衮选为新君。
顺治十二年【1655】被顺治帝封襄亲王,娶妻科尔沁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的女儿,也就是庄妃宸妃的亲侄女,顺治帝废后的堂妹,顺治帝继后的堂姑。
顺治十三年【1656】博穆博果尔薨,谥曰“昭”,无嗣。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理性交流!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微信公众号 猴格大人说历史 更改为 蛮大人说历史,敬请关注。努尔哈赤有多少人口?
1936出版发行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一家族数百年来的承袭繁殖原材料。自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士就会有近3.4万多的人,全部列侯的后裔有4.6万多的人,也有觉罗系统软件的后裔计3.4万多的人,累计有八万多的人,而这还只是男士。如按皇上与皇女的占比来测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三个多新世纪中,列侯的后裔有八万多的人,觉罗的后裔有近六万人,全部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数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因为处在一个有着权力的阶段,子孙后代繁殖的速率是迅速的。
从二十世纪30年代至今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全国各地,皇族真实身份已过了历史时间,政府部门个人行为的修谱已无讲究,正宗的血系已无确保,婚姻情况也逐步繁杂,基本上没有一切族谱面世,家族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已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