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体 说人话,甄嬛的第一个孩子真的是华妃给弄没的吗?
甄嬛第一次小产实际上只不过是华妃间接的替皇后和安陵容背锅而已。
事实上自从甄嬛受宠就一直令皇后一党不安,主要是甄嬛实在是太像已故的纯元皇后了。皇后知道自己的姐姐纯元皇后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也明白过了这么多年皇上心中一直怀念自己的姐姐。突然冒了一个与自己姐姐长得七八分相似的人且又和姐姐一样的饱读诗书,俨然这是另一个与姐姐一样分的皇上宠爱和注意力的人。对于一直权利在握有着无上尊荣的皇后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容忍的。
在此之前皇后便已经注意到甄嬛小团体里的安陵容了,觉得她聪慧机敏又懂得隐忍,便想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内。对于安陵容一个毫无关系背景的,其父也不过是一个靠买官而来的人,皇后自然好拿捏的很。而这时安陵容的父亲安比槐与人一起押解军粮半路遇到敌军流兵把军粮给劫走了,随即被抓了起来。安陵容得知消息后开始求到了甄嬛和沈眉庄那,眉庄为求自保听了苏培盛的话未向皇上进言。安陵容求救无果只得像皇后求救,而皇后的帮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可甄嬛与皇上在一起聊天时借古喻今,巧妙的把安比槐救了出来。被蒙在鼓里的安陵容并不知道甄嬛做的这些,只是一味感谢皇后的恩德。
在之前的赏花时皇后娘娘养的猫扑倒了富察贵人,也顺带扑走了富察贵人腹中的孩子,而当时有一只手推了甄嬛一把。貌似甄嬛是是为了救富察贵人,实际上是想让甄嬛背上谋害皇嗣的罪名,而甄嬛也被猫抓伤了。皇后本以为利用自己的猫除掉了富察贵人腹中的孩子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道富察贵人刚刚没了孩子,甄嬛又有了。借此给甄嬛疗伤的机会,安陵容在除疤圣药舒痕胶中加入了十足十的麝香,甄嬛每日擦拭如同每日服用麝香,时间长了必然落胎。
皇后算准了甄嬛快要落胎的日子,便求得与皇上去天坛上香祈福的机会,上香时还不忘替皇上求得子嗣兴旺,而恰巧此时甄嬛的孩子也没了。皇后知道,自己走后,凭着华妃骄纵跋扈的性子必然会为难之前日日与她争宠的甄嬛。有了之前日日擦用带有麝香舒痕胶的甄嬛在这段时间已经开始难受起来,而给他看诊的章太医也是皇后的人,只是告诉甄嬛是因为天气炎热日日忧思的缘故。皇后一走,华妃遍叫各宫妃嫔到她那里去请安说话,甄嬛为避其锋芒不得不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前往。而华妃以骄纵的名义让甄嬛在炎热的天气里跪在石板上大声诵读女戒,并且还“好心好意”的给甄嬛烧艾。如果说罚跪、诵读女戒只是惩罚甄嬛,那烧艾可是苦了其他来此的嫔妃了。众多原因汇集到一起,华妃的惩罚则成了杀死甄嬛腹中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上得知此事后,一直懊悔不已,以为是甄嬛闻了他给华妃特制欢宜香的缘故。事后在与皇上的对话中,皇上肯定的表明华妃是不会有孩子的,由此甄嬛则在知道舒痕胶真想之前一直也以为是闻了华妃宫中欢宜香的缘故。在华妃死之前还特地去了冷宫,告知了华妃一直以来无法怀孕的真相,华妃得知事实后明白自己一直是被皇上利用的对象,无法接受,最终触墙自尽。
之前华妃找人防火,沈眉庄借势烧到自己,留了疤。甄嬛好意拿出当年自己用剩的舒痕胶送与眉庄,温太医表示安陵容给的东西都要经他检查过后才能用,甄嬛这才得知原来小产的真相竟然是自己一直以来真心相待的好姐妹安陵容害死的。
这里的鹅卵石到底是谁放的?
这件事要想知道是谁做的并不难,甄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线索:甄嬛回宫第二天便就有人耐不住性子,在回永寿宫的路上放了鹅卵石,意图使甄嬛从轿撵上滑落小产。这宫里有谁会用这么蠢的方式和手段让甄嬛滑胎呢?简直不要太明显。
没错,答案就是祺嫔。原因有三。从鹅卵石上来考究,这些鹅卵石是景观矮子松中才能培育出来的,阖宫里喜欢矮子松的也只有欣贵人了。甄嬛用这个来试探过欣贵人,按理说假如这件事情真是欣贵人做的,那么她看到这些矮子松的反映不该是喜出望外。可见鹅卵石不是欣贵人放的。
而祺嫔和欣贵人同住储秀宫,她想得到这些鹅卵石是相当容易的,欣贵人宫里有矮子松,也是给祺嫔提供了作案工具。
甄嬛这才回宫第二天,就有人明目张胆害她,可以说这种行为很需要勇气,但也相当之蠢。整个宫里有谁会这么没脑子呢?想来想去和甄嬛有仇的这几个人里,行事这么鲁莽的也只有祺嫔了。
祺嫔向来和甄嬛不和睦,刚入宫时只是装装样子,和甄嬛套近乎好把甄家那些事了解清楚,才好让她阿玛在朝堂上发力,拱掉甄远道。甄嬛回宫后,祺嫔没有办法和甄嬛交好,明摆着是皇后阵营里的人,再加上陈年旧账,还不如撕破脸。
安陵容是个精明人,虽然是在皇后阵营中,但是性子阴狠,皇后未必能完全掌控她,因此她才会给甄嬛通风报信,说储秀宫里谁和甄嬛积怨已深?还说有些事本该烂在肚子里,但是顾及多年情分不得不说。你瞧瞧,这人多虚伪。
安陵容这意思就是摆明了告诉甄嬛,这事是祺嫔做的。安陵容和祺嫔虽然都是皇后的人,但是向来不和睦,互相瞧不上。安陵容知道巴结不上甄嬛,但是能借助甄嬛的手除掉祺嫔,就是她的目的。
奈何甄嬛这次没有大碍,就算皇帝知道了这其中的事情,也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会严惩,这样一来反而显得甄嬛小题大做,何必呢。
甄嬛传中让你感触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要说感触最深的当然是在特殊的场景里的话语和有哲理诗词了。
最美诗词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子狸。
一切都如初恋般美好,杏花微雨里,吹笛到天明,这里甄嬛在吹箫。
皇上为了讨好甄嬛,赞叹杏花的美丽,问甄嬛是否喜欢杏花。又赞叹杏花品性和婉如同甄嬛性情一样。
甄嬛回道,杏花虽美,却果子极为酸涩。如果做人做事开局美好而结局潦草。倒不如松柏,虽无花无果,但终年青翠。
甄嬛回去以后便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焦躁烦闷,怪这不好那不好,好想再见情郎又不敢见情郎。极尽少女怀春时的心情。
甄嬛拿杏花作比的人生也极为点题地影射了宫里的女人开局美好结局潦草。
例如第一个短命的女人夏冬春,家世好,家教不好,家教不好也就罢了,就连脑子也跟着不好了起来,进宫第一日就得罪了华妃,被华妃赐死一丈红,没活过一集。
第二个的命运稍稍长一点,余莺儿,身怀技能“昆曲儿”。冒着抄袭来的文采“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爬上龙床,却不好好珍惜,按理说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得了好处。
应该处处低调,她却对人对事丝毫不让,气焰嚣张得把任何不如她的人放在眼里,最后也是自掘坟墓了。
……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句。
这句话是说,寒风如果明白梅花的心意,就不要轻易地摧残她的容颜了。甄嬛喜欢梅花的孤洁之姿,不愿意融入这肮脏的宫斗局中,孤高清傲自然会被宫里的污浊摧残,也是她在前半步剧中的写照。
“玉楼金雀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是皇帝在余莺儿毛遂自荐之后,对她说出的词句。它是北宋词人朱敦儒的名作《鹧鸪天•西都作》里的末句,在当时的民间传唱颇为流行。
完整词句如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对王侯将相,官家富贵不屑于顾。这是有深意的。皇帝以这句“不愿意到那琼楼玉宇中去,只愿意插梅喝酒醉倒在洛阳。”讽刺余莺儿攀附权贵。
接着果郡王告诉她这是李白的诗,但是余莺儿不懂诗词,哪里懂得皇帝讽刺他,果郡王点破她的身份这种不言自喻的蹊跷呢。后来皇帝说余莺儿一点没趣儿,不如初见般的美好。也对余莺儿不那么喜欢了。
后来余莺儿去华妃宫里拜宫,华妃问她会唱什么曲儿,她只说会“游园惊梦”,然后又问她会不会唱“完璧归赵”。余莺儿一脸懵逼,又遭受了嫔妃们的耻笑。
湘妃怨 有女望夫心纷乱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微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古琴曲《湘妃怨》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
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湘妃是远古时期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因为思念舜帝千里寻夫,最后死于湘江,后人称为湘君。后人也把湘君对夫君的思念比作思乡之情。可甄嬛在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思君。
甄嬛劝解皇上不要专宠与她,那违心的话语伤的可是自己。皇上一日不来,她就非常难受,故而用古琴的弹唱心中的思念,古琴的声音缥缈悠远,感动了在齐妃宫里的皇上。皇帝心里被琴声扰得纷乱嘈杂,故离了齐妃来到碎玉轩。当他听到甄嬛的唱词更感动得不能自已。
洛神赋
温宜公主庆生宴会,曹贵人搞了个才艺表演,想要让甄嬛跳惊鸿舞出丑。甄嬛迫不得已跳舞,惠贵人伴琴,安陵容伴唱。唱词就是《洛神赋》中描绘洛神的形象,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赋》写得是宓妃。传说宓妃是伏羲的女儿,长得美貌非常,有一次来到洛川,迷恋洛河的美丽,便想要留在那里。洛河边上有个家族洛族,他们勤劳勇敢,宓妃就加入了洛族。
她教会洛族的人民狩猎捕
鱼,种植农作物。洛族人民都很爱戴她。她看到洛族人民辛勤的劳动,心里高兴,自己就在河边弹琴,琴声优美动听传到了黄河河伯的耳朵里。河伯见到宓妃的美貌就想把宓妃占为己有。他绑架了宓妃,并把她关在自己的水宫里。
宓妃被囚禁日日忧愁。这时候,后羿来到了洛河,他听说了宓妃的事情,就想要救出宓妃,他以出色的箭术射伤了河伯救出了宓妃。宓妃感恩后羿,与他相爱了。这事被河伯告到了天上。天帝洞察世事,没有理会河伯,反而赞美后羿与宓妃的爱情,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
话说曹植当年渡洛河,恍惚中遇到了洛神,成就了这篇《洛神赋》,我们不管曹植的洛神是真是假。
反正曹植的洛神是描尽了女子的美丽形态。莞贵人一舞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深得皇帝心不说,还把皇帝的魂儿都勾走了。曹贵人大感失策,华妃则忧愁伤感引出《楼东赋》。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楼东赋》出自《梅妃传》,是梅妃失宠与唐玄宗,作《楼东赋》献给唐玄宗以唤回杨贵妃夺走的恩宠。可是唐玄宗并不为所动。华妃用同样的方法把皇帝的恩宠从甄嬛那里夺回来,成功引起皇上顾念旧情。恢复了华妃的协理六宫之权。
《甄嬛传》里诗词出现太多,一时间不能全部举出,只能以后自查了。最蠢话语
皇上去齐妃那里看书。齐妃本想要好好表现一下,看见皇上看书不说话,于是就没话找话,找的话还没找到点子上。
皇上让她坐下,她说自己不累,皇上就说你挡着我看书了。
她问皇上自己今天穿的衣服好不好看,皇上就问她,粉色娇嫩,你今年几岁?
她给皇上递茶,皇上说自己才喝过参汤,她说自己忘记了。
齐妃又说三阿哥又长高了,这句话恐怕是最蠢的废话之一了。皇上回道,三阿哥都多大了,还长高。
不知道面对这样的丈夫或者妻子,平常人家又是怎么对待的呢?齐妃蠢就罢了,关键是她不知道自己蠢。
有关齐妃的还有实名制下毒一事,皇后为了抢三阿哥,挑唆齐妃给甄嬛的第一胎送毒药,结果立马就被发现让皇上知道了。齐妃被贬,三阿哥顺利地易手皇后。
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大概说的就是齐妃吧。
最温馨画面
皇上赐莞贵人汤泉新浴。莞贵人晚上睡不着爬起来剪床前的红烛,红烛的灯芯晃醒了皇帝。甄嬛就说民间的新婚夫妻的凤凰花烛之说,寓意白头偕老。皇上说自己定不负新妇心意。
多少的新婚夫妇都曾有过这样的对话言语,可是世事变迁,人也会变,真正能白头到老的又能有几对。
雷雨交加的夜晚,甄嬛知道自己专宠不利于自己,更不利于皇上与后宫。违心地力劝皇上对后宫雨露均沾。若甄嬛是妖妃,自然不会说这样的话,若甄嬛是小人也会在自己盛宠之时向皇上告状那些对她不好飞妃嫔。可甄嬛不这样,得意不骄傲,难怪皇上对她心心念念。
甄嬛传寺院是哪集安陵容?
寺院是在46集,甄嬛跪在大殿里擦地,碰见皇后带着一众嫔妃。祺贵人故意踩了甄嬛的手,和皇后一唱一和让甄嬛受尽身体和言语之辱。
静白说她常常做些粗活的时候,安陵容有些担心地反问粗活?后面沈眉庄帮甄嬛说话,被皇后惩罚和甄嬛一起跪在大殿。
眉庄听到温太医自宫后昏倒?
沈眉庄其人,如名字一样,大家闺秀,古典且有气质。她从小接受诗书礼教,琴棋书画,性格温和却有属于自己的原则。
入宫之后,她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荣宠,但却也在皇上的冷淡以及薄情之下,真正看破了情爱,转而投靠太后,以求得一片安静的生存之地。
沈眉庄让人觉得喜欢,是因她从不自怜自艾,她会因皇上当年的宠爱而欣喜,却也不会因假孕事件而绝望,会对默默守护甄嬛的温实初而动心,却永远不会让内心被嫉妒驱使而伤害自己的姐妹甄嬛。沈眉庄听到温实初自宫的消息而晕倒,为何皇帝没有怀疑她呢?
其一,皇上眼中的沈眉庄。
皇上在初次宠幸沈眉庄之后,问其为何钟情与菊,她的回答是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喜欢这种花是因为它的气节。也正是她的回答,让皇上对她有着很深的印象,也许在当时皇上看来,沈眉庄的言语不过是说说罢了,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实,证明了她不仅只是说说,她真的是一个高傲,有自尊心,也有骨气的人。
因甄嬛的出现,皇上对于沈眉庄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帝恩莫测,曾经的得宠已经是过眼云烟,沈眉庄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
可华妃却不想让她好过,假孕一计,让沈眉庄深陷其中,而皇帝对她的辩解却只有冷言冷语的不知羞耻。这一刻,沈眉庄清晰的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骨子里多么薄凉,他将自己不过视为一个漂亮的摆件,而自己将他则视为心爱之人,这样的想法何其可笑。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对另一个彻底死心的时候,所有关于两人之间的感情打击都将无法伤害她分毫。
之于皇上来说,沈眉庄是个落落大方的女子,深得太后喜欢,不争不抢,贤淑典雅。
虽然当年华妃假孕一事被冤枉,但不过是不那么热情,她照能顾好太后,讨得太后欢心,这就是其他妃子做不到的地方。更何况,皇上最爱的甄嬛与沈眉庄情同姐妹,在甄嬛自请离宫的时候,她亲自搬到碎玉轩,对于公主更是多加照顾,这样一个美好大方的女子,怎么可能干出后宫淫乱之事,她的品性让皇上将这一可能性完全打消。
其二,当时场面惊人。
原著中温太医被怀疑与甄嬛有染,他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于是在皇上,太后以及诸多妃嫔面前,手起刀落的自宫,而这一场景恰好被当时进来的沈眉庄看到,以至于她直接晕倒过去。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看到这种极其血腥的场景,直接晕倒,反而是正常的事情。
以皇上的心理来说,本就因为甄嬛与温太医传言而闹心,温太医突然做出这等惊人之事,他更加倾向于将此事尽快大事化小。观众身处上帝视角,知道沈眉庄匆忙赶来,是因为与温太医有染担心他,而晕倒是接受不了温太医的这一决断,可是以皇上的角度,则觉得发生此事,是因为沈眉庄受惊,一个从未有此类风声传出的嫔妃又能和太医有什么关系。
温太医本人是“国手”,在太医院当值多年,治病救人非常有能力。
太医这种身份,必定与宫中的嫔妃有所交集,温实初其人与沈眉庄结识,根本原因在于甄嬛。温实初曾经追求甄嬛,更是在她入宫后多次给予帮助,而沈眉庄身为甄嬛的闺中姐妹,两人交情极深,因为甄嬛作为媒介,这才让两人相熟起来。
对于外人来看,与其思考沈眉庄是否与温太医有私情,不如说甄嬛更加有可能与温太医发生关系。这种关系下,即便温太医自宫,沈眉庄晕倒,得到的结论不过是受惊过度,她的这一表现也是情理之中。
其三,情况紧急,已经考虑不到其他。
当时场面血腥,若仅仅只是一个太医自宫,那么这滴血认亲的荒唐之事也该告一段落,此事若传出去,皇家的颜面何在,如闹剧般的一场戏,皇上希望能够尽快结束。
可这时,沈眉庄晕倒,则将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皇上看到自己的妃子难产,哪里还想得到其他事情,一个是为了证明甄嬛清白而自宫的太医,而另一个是怀着身孕情况紧急的妃子,两者之间又能够有什么联系,这一刻,孩子能否保住才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沈眉庄最终留下孩子,而自己死在了床上,一个已经逝去的人,又有什么好怀疑的。
一场闹剧最后,搭上了沈眉庄的性命,而对安陵容却仅仅只是小惩大诫,之于甄嬛的团队来说,沈眉庄的离世,绝对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之于皇后一方,皇上对安陵容的目的已经起了疑心,但为了将此事尽快平息,也不想将皇后牵连出来,选择就此结束,其他的所有事都不继续调查。
皇上这一位置上的人,都有一种共性,那便是固执己见,刚腹自用,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而绝不相信其他人告知的。
他一向认为后宫中的小打小闹是没问题,不过是诸位美人为了博得帝王的宠爱而选择的一种方式。他有信心,入宫的妃子都是对他死心塌地,忠贞不二,而这份自大,让他绝对不可能怀疑上沈眉庄,如果不是甄嬛一事被传得沸沸扬扬,且当时她还是在宫外有孕,甄嬛与他人有染这件事,他根本就不会怀疑。
在他心中,沈眉庄就像她自己形容的菊花一样,傲然屹立,绝对不会做出有损声誉的事情,自然不会怀疑沈眉庄晕倒的理由。
滴血验亲一事的涉及者是沈眉庄的好姐妹甄嬛,两人一向情谊深厚,知道实情的沈眉庄急得慌忙跑过来,晕倒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在眉庄有孕期间,她的身子一向不太好,即将临盆,还得知自己保胎医生自宫,这等刺激下,昏倒才是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