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体,因为考古会暴露其祖先是中国人徐福的

莲辞网

乡愁体,因为考古会暴露其祖先是中国人徐福的?

根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的记载:日本国是由天照大神的子孙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的,这一年是中国的周惠王十七年:这一年赤狄攻破卫国,齐桓公出兵救卫,正式开启了他尊王攘夷的霸业;同样是在这一年春秋时代秦国最杰出的君主秦穆公继位,秦国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1889年颁布的亚洲第一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就写着:”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日本的天皇统治由此被赋予了一种神话色彩。

然而所谓的”万世一系“其实颇为值得怀疑:日本史籍中关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生于何时、葬于何地根本没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其生平事迹更类似于神话传说。事实上在于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之前的33代天皇的事迹基本都等同于神话传说,也就是说直到公元592年日本历史才有了真正较为清晰明确的文字记载。日本的文字系统形成相对较晚:直到中国唐代时期留学生吉备真备才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片假名,后来日本人又根据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平假名。

乡愁体,因为考古会暴露其祖先是中国人徐福的

在此之前日本无法使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所以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像汉倭奴国、邪马台国这样的早期日本历史其实主要来自于中国古人的记录和日本的考古发现。《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则记载着“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条记载说的是日本列岛上一个名为倭奴国的政权曾遣使朝贡东汉王朝,汉光武帝刘秀则将金印绶带赐予其使者。

这件事的真伪曾一度为人质疑,直到公元1784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两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了一枚金印,后经鉴定证明这枚金印正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奴国的“汉委奴国王金印”。公元238年日本列岛上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明帝曹睿。曹魏政权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以及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2009年3月20日奈良县樱井市教育委员会宣布:对位于该市的缠向遗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3世纪前半期的建筑群。

尽管中国古人记录了一部分日本早期历史,然而海洋的阻隔使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相当有限。当时中国对海外诸国的历史所秉承的是:前来朝贡时就记录一下,不来朝贡则不予记录。所以中国人记录的早期日本历史就是当倭奴国、邪马台国来朝贡时就记录一下,至于中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则由于没使者前来朝贡则并未记录。至于日本人自己则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向下一代传递历史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失真的现象。

日本的早期历史也就因此留下了大段的空白,直到日本发明自己的文字系统之前日本的早期历史记录一直处于这种晦暗不明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学者提出:神武天皇的历史原型可能是来自中国的徐福。公元前219年徐福上书正在东巡的秦始皇称:愿往东海仙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于是命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五百名携带稻种、药物、随从和技艺百工渡海东去,然而接连两次行动均无功而返。公元前210年徐福第三次出海求不死之药,然而这次再也没回来。

关于徐福的下落有日本说、琉球群岛说、台湾说、济州岛说、菲律宾说等诸多不同的说法,甚至也有说法认为徐福最终葬身大海了。这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日本说。这是因为在日本的确发现了一些关于徐福到来的蛛丝马迹:家住山梨县富士吉田市的宫下义孝家中藏有一部《宫下富士古文书》(又名《徐福古问场》)。据宫下义孝声称:《宫下富士古文书》是800年前完成的。原来的文章没有了,现存的为宫下祖先重写的。”该书20余万字,全以汉字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

根据该书的记载:日本第七代孝灵天皇之时徐福渡来到日本列岛,先后抵达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个儿子改为日本姓氏:长子姓福冈,次子姓福岛,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后把他们分别派往7个地方。从此徐福的子孙遍及日本各地,逐渐繁衍起来。据说如今姓氏中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人均极有可能与徐福的子孙或与徐福一起东渡的秦人子孙有关。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认定徐福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呢?甚至网上还出现了一种说法声称:日本人不敢考古是因为怕暴露其祖先是中国人徐福。那么日本人真的考古吗?那么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怎么被挖出来的?邪马台国遗址是怎么被挖出来的?显然所谓日本人不考古的说法并不属实。从如今日本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可以判断:至少在距今3万年前人类就已开始在今天这片被称为“日本”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迄今为止日本已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近一千处。

如果日本人不考古,那么这些遗址都是怎么发现的呢?同时这些考古发现也证明了一点:徐福有可能到过日本,也有可能是如今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但绝非如今所有日本人都是徐福带来的五百童男女的后代,毕竟3万年前哪有秦始皇和徐福什么事啊。那么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始终没能形成能令所有人信服的统一标准答案。目前唯一所能确定的是:日本民族最早的祖先必然是来自亚洲大陆,除非日本这个弹丸小岛能支撑起一个独立民族的起源。

然而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亚洲大陆上的那支民族呢?目前存在古朝鲜人说、北亚骑马民族说、东南亚人种说.....在这诸多说法中也有与中国有关的说法。事实上在中、日两国长期流传的除了徐福东渡这种说法之外还有吴太伯后裔东渡的说法:吴太伯是春秋时代吴国的开国之君。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之后吴太伯的后代就东渡日本列岛。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

1984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对外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

尽管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存在诸多不同说法,不过目前考古学界最主流的观点一般倾向于认为:日本民族的祖先并非来自亚洲大陆的某个单一民族,而是由来自中国淮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与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古代朝鲜人等多个族群融合形成的。也许历史上徐福东渡的故事所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向日本列岛迁徙的情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祖上是有中国血统的。

然而就整个日本民族而言:其实是一个高度混血的民族,因此并不能笼统地视为中国后裔。且不说日本人的祖先中有来自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成分,即使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早期移民也难以称其为中国人,因为远古时代是没国家这一概念的,中华文明迄今为止的历史被形容为上下五千年,然而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日本就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很显然即使徐福到达了日本,那么他所带来的秦人子孙也并非全体日本人的祖先,但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文献《海内北经》明确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而《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曾有现代学者根据《东山经》复原古代中原先民向东海岛屿迁徙的路线图:大黑山岛-济州岛-福江岛-下甑岛-鹿儿岛-琉球群岛。这些记载事实上是得到现代考古学证据支持的。日本考古学家曾在佐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弥生文化墓葬中发掘出最早的纺织品。这是一寸见方的残布片,径线40至50根、纬线30根,与当时中国齐地所产丝绢大体相同。

这证明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已向日本输出丝绸了。虽然还不能确定日本出现的齐国所产的丝绢是怎么到达日本的,但这至少证实了战国时期中日之间就存在一条连接山东半岛齐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日本皇室的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三神器无论形制或是制造年代都介于中国秦汉之间,而在日本古代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东征路线上陆续出土了很多中国秦代时期风格的器具,可以确定的是在日本的早期历史上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生活在日本列岛之上了。

尽管在徐福东渡前日本列岛早已有人类繁衍,但正是在中华文明的刺激下日本才有一个个四分五裂的原始部族进化为一个统一成熟的国家。当时的日本称从中国和朝鲜半岛迁徙来的人为渡来人,这些人给日本带来了语言文化传统。日本相对比较优待这些人因为日本朝廷比较看重这些文化和知识。815年日本朝廷编写了整个日本统治阶层的姓氏:1182个统治阶级姓氏宗族里205个来自中国(包括高句丽姓氏41个),154个来自朝鲜半岛(百济104,新罗9)。

与此同时水稻种植技术也开始在日本日益普及——西元前3世纪以后水稻迅速在日本列岛传播开来。日本是多山地,少平原的国家。在原始社会落后的交通条件下这种地缘环境成为限制各部族交流的天然屏障,整个日本列岛被切割为几乎大小差不多的地缘板块,而每一板块的生产力都差不多,这意味着生活在不同板块上的不同部族所能生产的粮食以及这些粮食供养的士兵都是差不多的,谁也不具备统一日本的实力。然而中华文明的传播打破了这一状态。

最早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九州地区由于掌握了水稻种植和新式农具,粮食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尽管这一飞跃在杂交水稻都已诞生的今天看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当时就使得九州地区的部族比起四国、关西、关东等地的部族具有极大的优势。从中国大陆迁徙来的移民不仅带来了新式农具,同样带来了新式兵器:秦汉时期的中国已开始大规模列装铁制兵器,而日本连青铜冶炼技术都尚未掌握,绝大多数部族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的木制、骨制等兵器。

由于九州地区率先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中国技术,其他地区如若不想被九州地区崛起的倭奴国、邪马台国吞并,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掌握这种先进技术。于是日本列岛开启了第一轮效仿华夏文明的高潮,遗憾的是这次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没能像大唐年间那次一样被以明确的文字记载在历史档案中。在这一轮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中最终胜出的是本州中部的大和国——5世纪初实力强大的大和国家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国家政权,和族由此成为日本的主体民族。

很显然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这一切都是通过考古发现得以证实的,那么所谓日本人不考古的传言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是不攻自破了。事实上日本人不仅在本国考古,甚至还在考证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历史。1988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日本方面合拍了由日本导演佐藤纯弥执导的电影《敦煌》。日本人为什么会拍关于中国历史题材的电影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对敦煌学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同时起步的。

1909年日本《朝日新闻》登出内藤虎次郎《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这被视为日本敦煌学第一篇历史性文献。1925年8月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大阪怀德堂讲演时开始正式使用“敦煌学”一词,“敦煌学”的概念由此诞生。1953年日本成立了以石滨纯太郎为首的西域研究会。1957年日本方面又组织了以铃木俊美为代表的东洋文库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整理出版了《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由此可见日本人不仅在国内考古,同时也还参与国际考古。

日本的考古学界也并没回避自己的祖先与中国人、朝鲜人、东南亚人有亲缘关系的基本事实。正如上文提到的日本人起源于中国云南这种说法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的。日本学者直良信夫于1931年4月18日在日本兵库县明石郡大久保町西八木海岸的洪积地质层中发现的“明石原人”被证实是从台湾岛、琉球群岛一带迁徙到日本的。甚至就连在日本的动画片《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中也提到了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亚洲大陆这种说法。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日本人不考古这种明显不实的言论呢?主要还是由于我在全文一开始所说的那种所谓“万世一系”的天皇神化观念造成的。在日本汉倭奴国、邪马台国这种早期历史遗迹可以挖,实际统治日本的历代幕府将军的陵墓可以挖,唯独皇陵是不能挖的。日本皇室是否有他们所吹嘘的那么古老不得而知,然而日本皇室的确是从有文字记载起一直延续至今。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千多年前的皇陵里埋的天皇也是当今天皇的祖宗。在日本的体制和文化氛围中谁敢挖天皇家的祖坟呢?

关于思乡的古诗四句?

思乡的古诗四句有:

1.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春残》

2.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出自明代朱栴的《浪淘沙·秋》

3.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

4.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阴雨》

周围很多小区实行了回小区对暗号?

说到对暗号,瞬间想到战争年代的电视剧——《潜伏》、《永不消逝的电波》。

那些在影视剧当中才会出现的画面,最近竟然因为疫情,出现在了生活中。

当然,已不是“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那般朗朗上口了。

虽然这些暗号大部分是段子,已经被证实是谣言,但这些暗号的花样迭出,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硬核的小区暗号

先来个不近人情,压迫感十足的:

“保安:有朋自远方来,业主:虽远必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两句名言各取一段,没有丝毫不适。

还有挑战人的记忆力的,如果不带手机,你根本对不上的:

“保安:最后一位浪漫钢琴古典大师是谁?业主:弗拉基米尔·萨莫伊洛维奇·霍洛维茨"

弗拉基米尔·萨莫伊洛维奇·霍洛维茨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您又何必再来为难我?于是,他们便降低难度,选择了名家名篇里的句子,充满内涵,富有诗意。

问:朱自清《春》第二段第一句?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让你出个门,还能重温那些年“全文背诵”之苦,体验一把小学生的悲情浪漫。

可是,假如来人是个班上的语文课代表、甚至于人家本身就是语文老师,这可就糗大了。

不过,汝有上将华雄,吾有红脸关公,转身便推出改编版名句暗号,先看接地气的:

问:三个臭皮匠,答:臭味都一样。

然后将千年的思乡体改成了宵禁体。

问:床前明月光,答:晚上别乱逛。

如果晚上非要出门,你肯定能遇见熟识的保安,往常有说有笑,温情脉脉,现在只想喝止你,逼你回家吃喝睡!

“保安:众人寻他千百度,业主:那人应该在家呆着”

除了从文学经典找灵感,很多网友还因地制宜,推出了十分具有地域特色,让外边人摸不着头脑的暗号。

“哏都天津”的暗号,是相声界的经典篇目。

问:二他妈妈 答:拿大木盆来。

“散装”江苏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十三太保”内斗的习惯延续到了暗号上。

问: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答:安徽!

以上的暗号虽然千奇百怪,还不至于太难,豪放的西北有更加硬核的手段——暗号就是,你当众写下三个字,不要以为很简单,看笔画,完了,输入法打不出来,看图片:

文史的“暗语”

这些暗号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人民群众的聪明与幽默,所以哪怕是已经被辟谣多次,还是被人们顶上了热搜。

看来,谣言的能量不仅和大小成正比,还和有趣程度有关,况且现实环境,也让这些暗号有了传播的合理性。

假如小区真的设置了进门暗号,便是借用了暗号的排外性,可以用最经济快捷的方式,把非本小区人员筛选出来。

即:非我哥们,绝对不懂。

暗语不仅能方便同道中人的秘密沟通,还可以防止外部势力入侵,窃取秘密,尤其是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

千年前的南宋,“绍兴和议”后,大家都相安无事,但是金国的皇帝完颜亮登基后,野心膨胀,想灭掉南宋,统一中国。

他先派出了施宜生出使宋朝,探查虚实。

施宜生,看名字就知道是汉人,只是在宋朝犯了罪,靖康之后,便到了金国做官。施宜生在金国混得风生水起,很受完颜亮器重,完颜亮本以为施宜生已经完全成了金人,于是放心的把这次出访的任务交给了他。

施宜生南下后,宋朝负责接待的是礼部尚书张焘,这也是个人才,他得知施宜生本是宋人,便对他发动了感情攻势。

张焘接连询问说,施大人离家多年,有没有怀念故乡?想不想回家乡看一看?你独在异乡为异客,是不是还念着你的祖国?施宜生本以为自己心硬如铁,可一听到,故乡祖国的字眼,心里便特别不是滋味。

他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他觉得自己是宋人,在这关键时刻,有必要为宋朝做点事,于是他就准备把完颜亮准备攻宋的消息透露给张焘。

但施宜生身边的随从都是金人,怎么才能逃过金人的眼睛,把消息透露给张焘呢?

施宜生心生一计,他对张焘说,今日北风甚紧,我马上要回到北国,给你写一幅字给做纪念吧。然后又对仆人说,笔来,笔来!

张焘也是绝顶聪明,他知道,施宜生的话绝不简单,稍加思索,他便明白了话中深意,北风紧指的是金国要有大动作了,笔来的意思是必来,连起来就是金国必然南下。

张焘不敢怠慢,赶紧把消息通知了宋高宗,于是宋朝也开始整军备战。

施宜生的这个暗语就建立在他与张焘文化水平持平,远高于女真人的前提下。

可施宜生低估了完颜亮的文化水平,当随从把施宜生的话做了汇报之后,完颜亮就明白了话里的含义,结果施宜生全家被完颜亮所杀。

不过,由于南宋对做了准备,最后挫败了完颜亮的军事行动。

除了在国家之间的交锋中用到,“暗号”在江湖上似乎还更为广泛,人们习惯给予它一个更酷的名号——“黑话”!

就拿“天地会”来说,由于干着反清复明的杀头大事,为了尽可能保证组织的绝对安全,他们在认自己人方面,自然要格外小心警惕。

天地会的接头暗号“地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因为金庸小说的影响,为人所熟知。

在小说中,与天地会一样是地下势力的沐王府,在刺杀皇帝的行动中,也用“黑话”招呼同伴,“三只羊下山吃草——有人被抓”,“快上点苍山——撤退。”

而借着这些影视剧的影响,“暗号”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才有了最近的一幕。

对于民间的这种行为,千万不要小看,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听起来有几分玩笑的意思,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之外,也让居民们体验了一把谍战片的感觉。这背后表达的不仅是幽默,也是一种战胜疫情的信心。

你有自己原创的诗歌分享一下吗?

【传媒诗歌类话题】

谢邀。自2020年1月24日起,中国国家图书馆实行闭馆,暂停到馆读者服务(含24小时还书服务)和展览、演出、讲座等各项活动;至5月12日,计110天,该馆有序恢复开馆,开放区域为总馆南区,实行预约限流入馆。巧的是2020年是诗人艾青诞辰110周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因应新冠病毒蔓延闭馆110天。两个110表明,越隔离越需要馆藏和私藏的版本书尽量为需要者打开⋯⋯当然主要为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攻读者。

艾青像/邓伟摄影

2020年,是诗人艾青诞辰110周年,逝世24周年。鉴于此,中国诗歌学会倡议发起获准今后每年的五月,开展中国诗歌艾青月活动;还在其秘书处订阅号上——联络大家“云”上忆艾青,全部共发出二十五辑。我接受邀请,以小视频的方式推出——我事先已向组织者之一,该学会副秘书长木汀,提供了一个3分21秒和一个4分46秒两个小视频;只隔一天被安排在第六辑的头一个,选用的是短的,恰巧我把这长的用在这文章里。

李又然像/冯羽摄影

我是在1975年第一次读到《艾青诗选》,先严寄给我时,附带一字条“兰颂精读”。说起艾青对诗创作的理论贡献,根本上是爱人类、为人民的审美思想和自觉意识。记得在一座谈会上有人问到“诗歌怎样为四化开路”,他当即答:“开路就去开推土机”。艾青坚持“诗言志”是“诗人必须说真话”、“诗是清醒剂,不是迷幻药”⋯⋯以《诗经》《诗学》论,“风雅颂”,“真善美”,艾青的诗是风、是真;那“人鬼神”呢,毫无疑问是人!

审判/江丰木刻

我在小视频开始一句说,先严李又然一生有两个最早又最好的挚友,一个是艾青,一个是江丰。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李又然有一篇文章题为《慢性的死刑》,江丰有一幅木刻叫作《审判》,写的、画的都是艾青,是艾青写“监狱诗”的大背景——当下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而在当时肺结核同样足以演化成不治之症。于是,我介绍李又然和艾青的相识和相知、饥饿和疾病,这之中包括着诗人创作的倾向,我学习着他们写诗:

李兰颂与艾青高瑛/冯羽摄影李兰颂:《战疫情-诗传单》●公告与响应

【国务院发布公告: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据中国政府网载(2020-04-03 08:01)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李兰颂:《恢弘》

从没有单纯绝对的橄榄绿

也不见绝对单纯的玫瑰红

苦涩皱纹打着紫铜般印痕

甜美梦靥好像柠檬样安静

逆行者防护服生成纯战力

选择每尊雕像都标志里程

人类无时不追求物质转换

战争与和平共存一个恢弘

恢弘的过去造就磅礴的你

你的开创确立永远的恢弘

恢弘的未来吸引激动的我

我的期待献给不朽的恢弘

●公告与响应

【据新华社消息(2020-04-08 19:0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李兰颂:《从主语的时空到时空的主语》

九省通衢

整76天

多数人不动

就是行动

少数人逆行

艰难前行

人不能

两次踏入

同一条河流

主语+动词

重启武汉

武汉重启

零时的身影

不是远去

在近前

融媒体凸显

不仅视听

与文图

物联

竟在线刷屏

点亮江城

爆款为

主语的时空

时空的主语

●医生与护士

【据《广州日报》载:钟南山的车票,无座/2020年3月18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一张车票引发大家的关注】这是一张动车票,出发时间为2020年1月18日,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广州南站、武汉站。二等座,票价465.5元。除此之外,它还传递着两个更重要的信息:无座、补票;身份证号显示1936,乘车人已经84岁高龄。3月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全文转发报告文学《千里驰援》;这是我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再呼吁应该见到的新闻和文学样式——就将《千里驰援》第一节全段和第二节开头引用诗中……借以揭示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两天之后的表态:“肯定存在人传人”“14名医务人员感染”“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是他真正拉响警报。

最早我写你——

李兰颂:《第一批逆行者》

第一批逆行者

从照片上看不出

乘坐的是飞机

为什么窗是方形

乘坐的是动车

为什么不是软席

网友留言呼吁

你应该乘专机去

今有文字说明

84岁的你乘坐的

只是动车餐车

餐桌上有计算机

其后我又写——

李兰颂:《说事与做事》

说事的人总应该比

做事的人少之又少

此刻最不缺小品文

写就写几篇大特写

做事的人终归要比

说事的人多之再多

像院士在逆向而行

像战士在以死相拼

●热诚与负面

【科学的想像与现实一一或许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李兰颂:《观察力》

人类的观察力

集中在美育里

出自于纯自然

不相信你就看

一幅夕阳余晖

一幅二女相依

还有一个视频

芳邻一门追拍

飘荡的红窗帘

不相信你就看

足以够你审美

就这三帧画面

●热诚与负面

【据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3月16日,为做好境外输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小汤山医院重新披甲上阵】医院设床位1000余张,将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的筛查和治疗。经历过“非典”的人都知道,小汤山医院是北京抗击“非典”的记忆,也是曾经的痛。时隔17年再次启用小汤山医院,源于新冠肺炎在全球迅速蔓延,也因为境外输入已成北京疫情防控重点。据统计,截至3月17日12时,中国以外确诊病例已超10万例。最近一段时间,境外人员纷纷涌入国内,截至3月17日12时,北京市已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1例。

李兰颂:《不是跳橡皮筋》

该测体温必须测

该戴口罩必须戴

该住院治疗就住

该居家隔离就居

要知道有一条黄线

不是跳橡皮筋

玩着蹦着

尽情地

翻过来跳过去

有人地老天荒

有人国际行走

有人信口雌黄

有人忠贞不渝

须注意有一条黄线

意味着出入境

依法依规

不可以

任由随心所欲

这里有这里的好

那里有那里的香

祖籍地和出生地

很多人不在一起

总是会有一条黄线

哪怕一米距离

外就是外

里是里

选择难免迁徙

●驰援与域外

【你知道吗?今天是谷雨,也是联合国中文日。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目的是在联合国系统内推动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英文等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平等使用。联合国中文日就被定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

李兰颂:《联合国中文日为何要定在谷雨呢?》

联合国中文日为何要定在谷雨呢?

传说轩辕黄帝史官仓颉创造出

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

为其降落下一场谷子雨

这就是“谷雨”的由来一一

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

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一一

“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在此期间,联合国一般会举办

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

将中国的茶道、刺绣、书法等

传统文化技艺向全世界进行展示

今年呢,别人不管,我要补全一个个

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

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赴伊拉克共和国,赴意大利共和国

战疫专家、医生护士、技术支持、后勤保障

志愿者们的尊姓大名啊,一个都不能少

●烈士与英雄

【字少事大·吹哨者说】2020年2月7日,关于一个医师患者的讣告,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图没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告有文没图一一之后短时间,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李兰颂:《吹哨者说》

手机齐聚烛光

是正月十五前夜

满眼不怕黑的点亮

人们所关心的

何止是庚子元宵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那一双双眼睛

期待不只是月圆

是医师患者李文亮

为着李文亮们

真理吹哨集合

国殇就是国葬

附注:今年元宵节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根据天文精确推算,2020年2月9日北京时间15时33分为“望”,此时月亮呈现“最圆”;2月11日4时月球过近地点,月地之间的距离约36.04万公里,比月地的平均距离38.44万公里近了约2.4万公里,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一些。

●日记与论文

【据《环球时报》载:2020年3月1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与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赴伊朗成员在线视频会议上透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已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组】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四位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另有消息证实,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0日公布数据,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已经导致亚洲、欧洲、中东和北美的15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停课,14个国家实施局部地区学校停课。全球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近3.63亿学生受到影响。

李兰颂:《日记和论文的热度》

一年8760小时

共365天

每天24小时

那日记和论文呢

无数的人写下日记

老百姓的豆腐账

名作家的敏感度

分野只在于真不真

“我一直在这。守市场,我没被传染。

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3月1日16时许

华南海鲜市场一位留守工作人员

仰卧沙发上,有点不忿。口碑也是日记

华南海鲜市场一夜之间

名气大于黄鹤楼。3月3日17时许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

她和她的团队带走两箱样本,一定还有论文

有人似乎已读懂某些论文

歪批三国一样如长江水

唯难读懂不是日记的日记

热捧好像是瞻仰赤壁赋

别把日记送进大食堂

勿将论文当作新闻纸

因为日记好比分餐制

而且论文绝不是爆款

●新闻与文艺

【据新华社消息:他们是记者,他们是战士/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总体战。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指导组的统一安排,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深入湖北和武汉各地,亲历战疫一线的生死时速,记录这座英雄城市的勇敢、悲伤和感动⋯⋯】

李兰颂:《记者诗篇》

总有一个记者写诗

作家写日记的背景

那终究是记者诗篇

会演绎成老人与海

如果作家就像一个

不敢画真人的画家

毕竟啊文学即人学

杂感式日记自无趣

在西班牙战地医院

有一红十字志愿者

海明威司机而记者

敢问丧钟为谁而鸣

尸横遍野由谁来抬

妻离子散有谁怜惜

记者诗篇作家日记

谁敢写人谁接地气

对比称作比较文学

镜头永远不是眼睛

代入终归尘封年代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看她和她写的日记

谁和谁哨子叫勺子

揭示一本书一件事

一个人一句话秘笈

如何评价法国油画艺术大师安格尔的油画大宫女的画风?

评价法国油画艺术大师安格尔的油画《大宫女》的画风

艺术大师安格尔是1814年创作完成的这幅油画作品的,与他笔下其它同题材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宫女》这幅作品格调独特,有着浓郁的异国风韵和精细的装饰性的考量。无论是色彩还是人体比例,都在不遗余力的追求完美,致使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规则有所冲突。

安格尔的《大宫女》人体体型如同几何形体,有违现实当中女性的身材比例,这与传统写实性的西方油画规则产生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很容易吸引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背景的蓝色和宫女身体的颜色也十分的不和谐,这种色彩的失衡和比例失调的人体形象,可能就代表着属于安格尔独有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表达的语言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将画中人命名为格兰德·欧达丽思克,在画中,她侧卧在极为华丽的东方毛毯上,她脱去的身上的衣物和珠宝,以装饰性极强的构图形式散布在身体周围。袅袅的氤氲以及水烟、香炉等各种各样的小物件,表明这是后宫场所。

宫女将自己柔美的背部对着观赏者,而她自己则越过肩膀向观赏者投去了冷峻而又十分超然的目光。安格尔在背部的处理上十分夸张,宫女背部的脊椎骨比正常人多出了三节,这种方式拉长了背部,但能使宫女背部曲线更加柔美,更显得女子的柔美妖娆。

画中人物形象并没有明显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特征,而是继承了拉斐尔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宫女的头发从中间分开,头上点缀着意大利风格的发饰。这种刺绣的风格,以及带有垂穗的饰物,有着明显的威尼斯风格。她的头巾是将丝绸制作的方巾卷成筒状,然后再将头发包卷起来,现实中这是无法办到的。但是这种异国风情的展现,让整个女性人体的轮廓更显柔美,并附有一定的力量感。

画面中的宫女,持扇的右手,完全没有看到腕骨的结构,这与现实有很大区别,安格尔用几支粗的金手镯来掩饰手腕与手背的连接,这样使整体线条柔和流畅,富有美感。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的色彩,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人体结构,使得作品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他的这种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对后来的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共同的视角,相通的视界,我是魔韵,欢迎同道互动交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