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几品游戏,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

莲辞网

官居几品游戏,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

满清时期,清廷在全国相继设立了22个省,而这些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各省的巡抚。但是在当时清廷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协调各省和各镇之间的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为了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遂决定在一省或数省设立一些相对自主的片区,由总督来总领亦或节制这个片区军政事务和文武官员。

而终清一朝,清廷一共在全国设立了九个由总督领导的片区。即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南湖北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和四川总督。那么这九个总督所管理的区域有多大呢?他们的职责都有什么呢?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这里我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官居几品游戏,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并总管三省的军民政务,可以说按照地位来说,东三省总督可谓是天下第一督,毕竟他管理的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满洲啊。东三省总督的前身是盛京将军,在当时东三省的军政事务几乎都有盛京将军管理,但是在晚清随着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陆续出关垦殖,而这就是后世熟知的“闯关东”。

随着大批的关内汉人进入到东北地区,东三省曾经的旗民并治体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今的需求。最终在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在东三省建立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并增设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巡抚,而徐世昌就是东三省第一任总督。 但是与内地总督不同的是,东三省总督的权力远远大于内地的总督。在清廷设立东三省总督时就明确规定了该总督是高于三省巡抚之上的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大权的最高长官,而不似内地的总督只能是节制巡抚,而不能直接管理巡抚。甚至直到宣统元年,东三省总督更是直接兼领了奉天巡抚。

可以说东三省总督正如后人所说“盖除封建时代割据一方之诸侯,殖民地镇压异族之总督外,权任未有若此者。” 但是权力如此大的东三省总督却只有三人担任过,未代总督就是赵尔巽。1912年2月12日宣统在袁世凯的逼迫下被迫退位,满清灭亡而随之东三省总督在东三省的统治也宣告终结。而民国则不再在东三省设立总督,而是分别设立了奉天督军、吉林督军和黑龙江督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辖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总领三省的军民政务,并负责管理海河水系各河及运河事务;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兼管长芦盐政,及兼管直隶巡抚事。

顺治五年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南明的军事进攻,清廷遂在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设立了三省总督一职。顺治十五年改直隶巡抚,后顺治十八年,清廷决定先后在浙江、江西、四川、广东等十五省设立总督一职,于是直隶巡抚就变成了直隶总督 ,自此遂成定制。直隶第一任总督是清朝重臣苗澄。

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告灭亡,直隶总督在直隶地区的统治也宣告终结,末代直隶总督是张镇芳。后北洋政府时期将直隶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分别由热河都统和察哈尔都统负责管理。之后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改直隶为河北省,由河北省主席管理。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辖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总领三省一市的全部军民事务,并负责操江,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两淮盐政,及管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潮州、琼州、淡水各通商事务及各项“洋务”等事务。

两江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四年在江宁所设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后河南归直隶总督管理,而江南则被分割成江苏和安徽两省,之后在康熙二十一年清廷将江西、江苏和安徽设立成一个总督区,而这个区的总督就定名为两江总督,后成定制。第一任两江总督为于成龙。

随着满清的灭亡,两江总督遂被废,未代两江总督为张勋。后北洋时期分别在江西、江苏、安徽和上海设立了督军和民政长职,分别管理各省的军务和政务。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辖广东和广西,总领二省军民事务。两广总督的前身就是广东总督,当时的广东总督还兼辖广西。康熙二年,清廷在广西也设立了总督一职,但不久遂废,广西政务再次归广东总督管理。后在雍正十二年,广西和广东正式归一个总督管理,而也就是两广总督。第一任两广总督是鄂弥达。

满清灭亡后,两广总督遂废,未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而后北洋政府时期,两广总督曾经的职责被广西、广东督军和广西、广东民政长所取代。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辖湖南和湖北,总领两省的军民政务,并兼任湖北巡抚事。其实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后湖广总督就不再叫湖广总督了,而是叫湖北湖南总督,只不过在明朝时期湖南和湖北归湖广省管理,所以人们就习惯称这个总督为湖广总督。第一任湖广总督为蔡毓荣。

满清灭亡后,湖南湖北总督遂废,未代湖南湖北总督为段祺瑞。北洋时期湖南湖北总督被湖南、湖北督军和民政长所取代。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和台湾,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并兼任福建巡抚事。闽浙总督的前身是福建总督,顺治五年该总督改名为浙闽总督,并辖福建。顺治十五年,浙江和福建分别设立总督一职。后在康熙十二年,浙江总督被废,浙江改有福建总督管辖,三年后改名为福建浙江总督。直到乾隆三年合并浙江和福建总督为闽浙总督,自此成定制。后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台湾巡抚也归闽浙总督节制。第一任闽浙总督为杨廷璋。

满清灭亡后,闽浙总督遂废,未代闽浙总督为松寿。北洋时期闽浙总督职权有各省督军和民政长接任。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并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及兼管茶马和巡抚事务。陕甘总督前身是顺治二年所设的陕西三边总督,初期先后兼管了四川和甘肃两省,后在康熙五十七年四川单独设立总督后,三年后该总督改名为川陕总督。乾隆二十五年经过反复的几次兼管和改名后,陕甘总督总成定制。第一任陕甘总督为尹继善。

满清灭后,陕甘总督遂废,未代陕甘总督为长庚。北洋政府时期陕甘总督被陕甘边防督办替代。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辖云南和贵州两省,总领二省军民政务,并兼管云南巡抚事。云贵总督的前身是贵州总督,康熙三年,清廷废除了云南总督,将云南交由贵州总督管理。康熙二十六年,云贵总督始立并成定制。雍正十年,云贵总督还兼管广西,二年后废,重新掌管云南和贵州。第一任云贵总督严格意义上是洪承畴。

满清灭亡,云贵总督遂废,未代云贵总督为李经羲。北洋时期云贵改有督军和民政长管理。

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辖四川,总领一省军政事务,并兼四川巡抚。顺治十四年四川总督始立,后被废,四川相继被川湖总督、陕甘总督和湖广总督兼管。乾隆十三年,因大小金川之战,四川总督被再次恢复,并成定制。第一任四川总督为刘兆麒。

满清灭亡后,四川总督遂废除,未代四川总督为赵尔丰。后北洋时期四川有四川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

可以说满清九位总督在满清灭亡都被废除,之后北洋时期再未复立,自此曾经无比荣耀的封疆大吏再未出现。各省也有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再无巡抚和总督。

橙光都有哪些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

如果严格按照题主的提问来回答的话,那确实只有《逆袭之星途璀璨》算正确答案了。但其实橙光还有很多作品在拍,《仙泣》《官居几品》《萋萋其叶》《人鱼传说之长生烛》都是我个人很期待的,原版作品在橙光里也很火

狄仁杰银青袍服是几品?

银清袍服为三品

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的冕服为金黄色,散发着皇帝的威武气息,特别霸气。

狄仁杰的服饰为银青色,他曾经担任银青光禄大夫,官居高位才可以有这个颜色。

紫红色官服为四品以上的官员,所谓 "红的发紫"位高权重的大臣说的就是他们。

大红色官服,为前五到七品的官员,彰显出文武百官的权利。

墨绿色为八九品级的官员,朝堂上很少见,品级很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

《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

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的国家机关,总揽全国军民事务。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为“宰相”之职,《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有封驳之权(退回诏令)。

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宰相”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机构下设置了一个“政事堂”(后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用于方便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遂后世臣子都不敢居其职,于是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实际的长官)在此综理全国政事。

随后“政事堂”也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高议事机构,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

当然历代帝王都不会让相权完全的凌驾于皇权之上,也不会让几个人去垄断全国的朝政大权,皇帝势必会想尽办法让人去分他们的权。唐太宗时期,李世民除了让三省长官进入“政事堂”综理国事外,还让时任吏部尚书杜淹、秘书监魏征前往“政事堂”参预国事。

当然以他们本来担任的官职,他们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的,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太宗并赐予了他们“参豫朝政”的临时官衔,而这个头衔就是后来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雏形。

到了贞观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病辞官,但太宗不忍他就此离开官场,于是并下诏:“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就是可以让他辞官,但他需每隔几天去一下中书门下省指导官员处理政务,“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也就是说“平章事”的原意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参事”,他没有正式的官职,却拥有参预国事的权力。

再之后到了贞观十七年,太子詹事李绩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入“政事堂”参预国事,“同三品”之名也盖起于此。因当时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皆为三品,所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意简而易概的说就是拥有与侍中、中书令一样的待遇和权力,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做到三省长官的位置,但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头,他依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入“政事堂”参预国事。

后到了高宗年间,除了三公、三师、中书令入政事堂不用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其余的要想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都需加衔“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然“同中书门下三品”只是加衔给本官品级达三品以上的,然后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

而对于本官品级四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自高宗永淳元年,就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临时官衔,位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

不过自唐肃宗乾元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被废除,之后无论是几品官,只要是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就都只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

当然说了这么多,简单的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唐朝的“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这个“他名”就包含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所以作为改名而来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然也就是武周时期的宰相之职,他负责协助皇帝统治全国,并与三省长官一起协商处理全国军政事务。

说到这里,我想不用多说了,作为宰相之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都显然要高于只是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的“刺史”的。

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只有正四品。但无论如何作为实际上的“宰相”之职,负责执掌全国政务的他,地位和权力显然是一定高于只是执掌一州政务的刺史的。

身份证来源地?

居民身份证(IDCard),分为实卡身份证和EIDCard(电子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多由各国或地区政府发行予公民。并作为每个人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简称“身份证”。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机器读取数字芯片内的信息。

2017年12月25日,“微信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在广州市南沙区签发,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以及旅馆业登记、物流寄递等实名制应用场景,提供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认证服务。 [1]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