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怀特冰川,美国除了科幻片还有哪些电影值得推荐吗?
《女孩我最高》你会因为自己的身高而自卑吗? ▏自信是最美姿态
电影《女孩我最高》是Netflix青春喜剧片,16岁的女孩身高1.87米,受尽周围人的嘲笑,“高处不胜寒”对她来说是极具讽刺的。影片开头一个追求者打算去追求最高女孩,可是女孩一起身,男孩被吓退了。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简单,也比较俗套,但是还是挺吸引我的。因为乔蒂——最高的女孩(1.87),我还是蛮有好奇心,期待她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不知道这部电影有没有吸引你的点呢
一、影片新角度阐释高女孩的自卑
我对于自卑的理解就是缺乏自信,妄自菲薄的态度。
自卑是自我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绪,又称自卑情结。最初由A·阿德勒提出,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自卑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自卑感来源于人们先天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而且伴随着人的一生。
如幼儿常因大人能做的事自己不能做而发脾气,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渺小、无助感,青年人因被心爱的异性婉言拒绝时失落感油然而生。在人的一生中要屡次体验到自卑感的复活。因此,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常是由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引起的。
A·阿德勒认为自卑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人们对待自卑的态度不同,对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人通过不断努力,试图使自己在最感自卑的领域中变得卓越非凡,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种处理自卑的方式也叫“过度补偿”。
而另一些人却自怜自弃,不敢面对人生的挑战,自觉所受艰辛是无人能比的,怯懦地逃避人生,最后一事无成。
-- 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
这是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中A·阿德勒对于自卑的解释。
一般情况下都是矮个子是相对更自卑的,至少在我的生活中是这样的。高个子女孩子是御女型的,高冷范儿,一般人都不敢靠近。绝大部分男生认为自己hold不住,内心有自卑感。
影片主人公乔蒂1.87的个子,因为与周围人身高有相当大的差异,备受嘲笑,渐渐地开始逃避。邓柯曼一直喜欢乔蒂,尽管自己没有那么优秀的身高条件,但他依然坚守内心,聆听内心的感受,做出行动,大胆追爱。
乔蒂拒绝邓柯曼的理由就是认为自己与一个矮个子出去约会,会被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怪咖。乔蒂内心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她没有什么恋爱经历,只需要一块出去不被人嘲笑就是她最大的满足了。可以说明青春期的女孩更多关注自我的,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因为别人的异样目光、嘲笑等而内心产生猛烈的击撞,换句话说就是受困于自身。
1、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的成长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不一样的。影片介绍女主人公乔蒂自小就身高比别人高出很多,被别人叫“大脚怪”等侮辱性的外号。小小女孩的内心不敢做出反抗,甚至内心也怀疑觉得自己是个怪咖,入不了集体,感受不到快乐。
她的死对头还经常欺负她,那样的一个环境渐渐形成了孤闭的性格。
二、矮个子与高个子的碰撞
留学生斯蒂格是以一位优秀俊朗并且身高比乔蒂还要高的人,他寄宿的家庭正好是矮个子男生邓柯曼的家,这就形成了一个三角恋的关系,邓柯曼→乔蒂→斯蒂格(斯蒂格与乔蒂的死对手成了男女朋友关系)
剧情还是挺俗套的,女孩乔蒂在这段关系中得以快速成长,先是尝到恋爱的味道,然后失恋,不死心再次燃起爱情火花,然后再失恋。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不真诚的心,他就是斯蒂格。
邓柯曼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备胎类的人物,他自信、独立、有爱、负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只是身高不是乔蒂的完美男友的标准。
邓柯曼用拳头捍卫了乔蒂的尊严,赢得美人心。
乔蒂认清了现实,完成自我蜕变,快速成长为一个富有自信的女孩。
三、真爱可以跨越身高等一切障碍
这部片子给人以安慰的是最后乔蒂与邓柯曼在一起了,身高不再是他们的阻碍。现在的男孩女孩相亲交友都是有标准的,什么不低于1.8米,至于1.6米等等。在爱还没来之前,这些真的形同虚设,还没遇到真爱呢,就给自己设了一条障碍物,除了外表,三观、性格、家庭都是考量的要素。
希望真的是因为这个人才去爱的,那样你才是真正的幸福!
出国旅游你会考虑新西兰吗?
谢邀。
前些年走澳新,一共大概三年。新西兰去过也许30次或更多?基本上都是北岛一带而过,南岛偶尔才去一次,然,去一次被美的惊艳一次,是以,去过那么多国家和地方,最爱的还是人烟稀少的新西兰。
不管是跟团还是自驾,建议都是南北岛一起玩。这个神奇的国度,北部由地壳运动,火山喷发而形成,南部却是由冰川与河流切割形成,使得南北两个岛形成了天然的“冰火两重天”。
新西兰从北岛奥克兰开始沿着一号公路南行,可玩的主要点有奥克兰市区,黑沙滩,南部地热小镇罗托鲁瓦,如自驾继续往南,则可岛首都惠灵顿。(但其实没必要,惠灵顿虽然是首都,但是确实没啥好玩的。)
南岛主要的点在基督城和皇后镇,秋天的箭镇也极美,丰收节的时候十分热闹,风景可谓难能一见。
如果自由行路线建议如下:1 奥克兰-奥克兰周边-罗托鲁瓦-基督城-皇后镇,最后飞回奥克兰。
如果跟团,也是建议9天以上的形成,走南北岛,并不推荐澳新两国只游北岛的行程。
北岛战争纪念馆
北岛毛利人市政议事厅
罗托鲁瓦皇家农场羊驼
罗托鲁瓦毛利文化村地热喷泉
北岛黑沙滩
北岛罗托鲁瓦的秋天(4月)
北岛罗托鲁瓦湖畔
北岛随处可见的地热温泉
北岛迁徙而来的鶶鹗
南岛只有1000多米海拔的冰川
冰川切割的峡湾和瀑布
皇后镇一角
北岛最大的活火山坑
南岛牛奶湖——Tikapo湖
新西兰是真的太美太美,如果你也喜欢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必不能错过这样的风景。
祝一路南行,惊喜不断!
若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从百分之二十一提升到百分之九十?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被厚厚的一层大气包围,经过上亿年的“净化”,形成了现在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也就是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在21% ,氮气78% ,其他气体不到1%。如果空气中的氧含量上下浮动不大,我们人体还可以承受,如果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人类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人如果在缺氧的环境中,对身体的细胞也是有害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原反应”。
下面我们看一下人类在不同氧气环境下的反应:
正常人体只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氧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都对人有害。常压时,在氧浓度为14%-16%(相当於氧分压13.3-16kpa),会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脉博加快,血压升高,肢体肌肉协调动作变差.当氧浓度为10%-14%时,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紊乱。在氧浓度为6%-10%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朦胧,并出现紫绀.氧浓度在6%以下时,血压下降,呼吸停顿,脉博微弱,发生抽搐,瞳孔放大,继而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当氧的浓度过高时,也会发生不良结果.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浓度为40%-60%的氧时,主要呈肺型氧中毒症状。开始时会出现轻度咳嗽,胸骨後稍有不适感,进而感到胸闷,胸骨後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以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当吸入浓度在80%以上的氧气时主要呈神经型氧中毒症状。开始多出现口唇和面部肌肉抽动,面部苍白,胘晕,心跳过速,虚脱,接著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疯样抽搐,昏迷,直至呼吸 竭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处於氧浓度为40%以上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能失明。
氧气含量多少不仅仅只对人类有危害,还会造成一系列事故。1、纯氧航天事故(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失火事故)
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失火事故。地面模拟发射时,“阿波罗1号”飞船内电线的某处产生的火花,大火在充满了氧气的舱内迅速蔓延,导致了3名宇航员殒命舱内。
1月27号下午6时31分 (2331 GMT),一把声音(相信来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频道)透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 数秒后,通话在一痛楚的叫声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怀特正尝试打开舱盖,然而,舱内气压的急剧升高使舱门根本无法从内打开。短短17秒内,三名宇航员均被烧死。
其实早在1961年3月,前苏联宇宙飞船舱内就发生一起纯氧状态下爆燃事故,宇航员瓦连京·邦达连科遇难,但前苏联绝密状态下美国并不知道这一起事故!这就是外太空军备竞赛,冷战产生的后果,放在现在,科技信息这么发达不可能这些类似情况。而事后NASA测试发现,铝甚至可以在纯氧环境下燃烧,而可燃物甚至能达到剧烈燃烧的效果,当然这时已为时晚矣。
2、失氧航天事故(1971年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密封舱漏气事故)
1971年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密封舱漏气事故。返回途中因密封舱漏气,宇航员又没穿宇航服,3名宇航员因失压缺氧静静地死在舱内。
1971年6月30日,完成了长达3个多星期的工作后,三位苏联宇航员帕塔萨耶夫,沃尔科尔和多布罗沃尔斯基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
刚开始时飞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飞船即将进入大气层的一瞬间,座舱中与外界连接的通风安全阀忽然松开了。通常情况下,这个安全阀要等到飞船即将着陆时才会自动松开,以便使舱内与外界的气压相吻合,可此时飞船还未进入大气层。
气压阀松动后,导致舱内失氧。在飞船出现漏气现象4秒之后,宇航员每分钟的吸气次数就达到了48次,而正常人应为16次,也就是说,这时的宇航员几乎进入了濒死状态。这样的状态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可怕的死亡便降临了。而如果他们当时穿上了宇航服,这个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没有如果。
那么,如果地球大气层含氧量从21%调整为90%,地球会怎样?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对人类包括所有生物都是一种灾难,纯氧爆炸迅速燃烧,会蔓延到整个地球。大火燃烧的同时,可能产生一系列反应,包括军火库(在考虑核弹会不会爆炸)、化工厂、煤气罐、天然气管道、油井、矿井等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爆炸,引发连锁反应。可能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空气中氧含量提高到90%以上,对人类和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就是灭顶之灾。纯氧爆炸后,燃烧可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数时度,地球上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许多陆地被淹没,当然这对于纯氧爆炸带来的灾难就不值得一提了。最终的后果,可能地球上生存的也只有海洋深处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生物。地球陆地上的生命殆尽,建造物尽毁,地球会变的死气沉沉,一片狼藉景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景象。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纯氧不会爆炸,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减少,也会对绿色植物构成威胁,而人类也根本无法生存。
在地质史上,有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就和植物等产氧生物繁盛或氧气浓度过高有关。
1、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又叫氧气灾难,是指大气中氧气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中早期厌氧生物的大规模灭绝。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最早的生命体就在当时地球几乎没有氧气的环境中诞生,主要是一些厌氧生物。大约24亿年前,游离氧开始释放,大气中氧气浓度在几亿年的时间里从几乎没有上升到4%。真核生物:藻类细胞出现,从此过上了有氧生活,开始加速进化。氧气的出现促进了生命体形式向更高等、更复杂的方向进化,但缩短了生命的长度。
2、晚泥盆纪大灭绝。奥陶纪以来,植物和节肢动物相继登陆,到泥盆纪晚期(3.77至3.59亿年前)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原始森林。由于陆地植物的繁盛,大气中氧气含量急剧升高。植物作用于岩石,分解出土壤,无机盐被冲入海洋中使海藻疯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掉了海洋里的氧气。泥盆纪晚期大气中富氧,海洋中却是缺氧的,大量的海洋动物死于窒息。
大氧化事件和泥盆地晚期大灭绝事件中都出现了严重的降温,将地球冻成了一个雪球。主要是氧气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大气中氧气含量越来越高,甲烷和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低,使地球降温了。慢慢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你看了多遍以上的电影有哪些?
欢迎提问哦
我是小编强仔,好的电影才能反复回味,我为你推荐几部我看了多遍的电影!
NO.1
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它的主题异常清晰,但其剧情却可以有无数种解析和组合。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场在曲折的穆赫兰道上车祸后,导致失忆的两个女孩围绕着洛杉矶寻找线索和答案,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扭曲的超乎梦想与现实的冒险。
这部片有太多太多细节上的线索,简直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每个场景的每个微小细节以及可能有的各种含义,足够你看100遍去琢磨...
NO.2
《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刺激而又舒适的色彩,个性鲜明的人物,激进的镜头运动以及起飞的节奏,停不下来的审美与思考。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欧洲著名的顶级大饭店,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30-60年代战争时期,饭店里一名看门人的传奇,也包括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接班人的年轻门童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
在闻名已久、宾客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看门人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风声鹤唳,传世名画的失窃、名门望族的家财之争..
NO.3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突然拾取一笔巨额的不义之财,却引来了暴戾古怪的罪犯的一路追杀,在金钱和求生的欲望下,他别无选择,只有放手一搏。
影片讲述在西部小镇,一名牛仔在猎杀羚羊时,发现一个枪械火并后的残场,好几具尸体混乱散布,他还找到几百万现金。他决定将现金占为己有,却遭到冷血杀手的跟踪和追杀,陷入了逃亡的险境。
《老无所依》在气氛营造、节奏把握上做得极为精湛,很好的塑造了一个阴戾可怕的杀人魔形象。
NO.4
《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
“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暴力毒品的天堂。在那里,小孩也都持枪械行凶,路过的车辆都难逃被劫的命运。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里被称作为“上帝之城”,这是一个令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
上帝之城这个名字像是一种讽刺。在这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每个人都是自私丑陋的,生命对于他们而言不值一提,无孔不入的犯罪从这片土地滋生...
NO.5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一部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精妙构思的奇幻色彩爱情故事。
在一起太久的情侣都逃不过的一劫,就是时间终会冲刷掉所有的浪漫与激情,只留下琐碎、矛盾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女主在心灰意冷之下把记忆中有关男主的一切都删除了,男主知道后更是难过,也决定洗去记忆。但当记忆一点一滴被洗掉时,许多曾经的美好浮现,他才知道对方的重要...
非常有爱,值得引起我们对生活思考的一部电影。
NO.6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一部家庭片。被誉为是是枝裕和最成熟,最巅峰之作。
影片通过围绕家人拜祭大儿子而在两日之内产生的生活琐事来映射人生缩影。15年前,大哥纯平因救人而遇难,他的死就像丢进湖中的一颗小石子,动静不大却波澜扩散,一直连绵不断。影响着家庭内部的每个成员。
这短暂的一天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就是这次十几年都相似的聚会,却包含了一家人许许多多的最后一次。沁凉的西瓜,破裂的瓷砖,鳗鱼饭,麦茶,百日红,老旧的唱片,旧相册,小时候的日记……这些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将所有的时光都凝结在一起。
NO.7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
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整个生命。一部富有人生哲理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两位不同阶层,身患绝症的老人,被安排在同一病房,之后相识结为好友。二人决定在余下的日子里,重新规划完成他们年轻时留下的"遗愿清单"的故事。
两个老头去全世界旅游,在巴黎吃完早饭,马上去香港吃午餐,又到长城骑摩托,带着尿袋跳伞,疯狂赛车...追求本心的生活才是最释然的...
豆瓣电影top250系列(选其五+二)一、《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奥斯卡五项奖作品,不仅是一部惊悚片,更是一部艺术片。
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并将其击毙。
极为成功的塑造了心理学博士兼食人魔汉尼拔的角色形象,汉尼拔在“50位最佳电影恶人”中荣登榜首。
NO.8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邪恶与平庸蛰伏于同一个母体,在特定的时间互相对峙。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搏击俱乐部》讲述了生活苦闷的泰勒为了找寻刺激与好友杰克组成“搏击俱乐部”,在那里他们可以把一切不快的情绪宣泄,借着自由搏击获得片刻快感的故事。
电影的主角有典型的人格分裂,电影看上去一方面向社会问题开炮,一方面对个人内心刺探,仿佛在精神层面陡然高大起来。很值得品味。
NO.9
《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出生于最肮脏和腐臭的地方,却追求最纯粹的美!
描述一位与人类不相往来、嗅觉异常灵敏的天才格雷诺耶,为了追寻世上最完美的香味而不惜杀人的旅程。
全片“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气味的氛围”,以流畅的节奏感、油画般的影像、精良的美术和服装,使各种味道透过镜头语汇,将我们氤氲环绕。情节却特别令人揪心。
NO.10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美国往事》
电影只是平直简约的描绘了一个温暖纯真的小故事,但却格外的有力量,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人性最初的质朴、温柔与美好。
你有哪些看过3~4遍的电影?
LOVE,ROSIE 这是唯一一部看了无数遍的欧美电影,从刚开始只是嗑男女主的颜,到后面被剧情深深地打动。看了很多电影,只有这一部是永远不会忘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翻出来再回味一下。
男女主角的美照~
罗茜和亚历克斯是一对青梅竹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两个人也一直是无话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方的感情也都在发生慢慢地变化,但由于与对方都太过于熟悉了,两个人都不曾把自己的心意向对方说明白。
在毕业晚会前,亚历克斯试探性地跟罗茜说,校花有邀请他作为她的舞伴,他要不要去。而罗茜说为什么不去呢,不要错过你的桃花啊,你也不用管我,毕竟也有个大帅哥邀请我作为他的舞伴。
就这样两个人的生活从这次舞会上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舞会上两个人都玩得比较嗨,舞会过后,亚历克斯与校花变成了情侣,而罗茜发现自己竟意外怀孕了。
本来罗茜与亚历克斯商量好一起去外地读书,但是自己突然怀孕了,再加上父母都不支持打掉孩子,于是决定将孩子生下来,然后送给需要孩子的人。
但是当罗茜抱着自己生下来的女儿时,又决定自己要好好将女儿养大,而此时的亚历克斯还在外地读书,并不知道罗茜已经生孩子了。罗茜后来也放弃了自己读大学的机会,在酒店找了份工作,维持生活。
当亚历克斯放假来罗茜家的时候,到处是小孩子的衣物,奶粉这些,罗茜才向亚历克斯坦白了,彼此都有点尴尬。
后面亚历克斯在大学毕业后,在那边工作时又找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生,刚开始还很好,到了后面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大。
亚历克斯想到了罗茜,想让罗茜去他那边陪他,两个人成年后很少聚在一起了,于是罗茜去了。
到了晚上,见到亚历克斯的女朋友,才知道他女朋友怀孕了,并且他女朋友的脾气很暴躁,而亚历克斯在她面前的表现让罗茜觉得他不再是自己认识的亚历克斯了,两个人开始争吵,分开后又是几年没联系。
后面亚历克斯发现他女朋友的孩子不是他的,就离开了那个女生。而此时的罗茜与她孩子的爸爸结婚了。
亚历克斯经过这些年发生的事后,觉得还是只有罗茜懂自己,喜欢的也还是她,于是写了一封信寄给罗茜,在里面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如果罗茜也是这么想的,就去找他。 但是被罗茜的老公藏了起来,就这样两个人又错过了。
后面罗茜的老公出轨,罗茜发现后与他离婚,砸了关于他的所有东西,发现了那封信,看到后才知道亚历克斯的心意。
但是此时的亚历克斯正准备与高中的校花结婚,罗茜跑去婚礼现场企图挽留。
但是他们还是结婚了。
这样又错过了几年,快28的罗茜女儿也长大了,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卖掉,去开个小旅馆,这是她一生的梦想。
开旅馆开张的第一天,亚历克斯回来了,他跟校花已经离婚了,发现自己爱的是罗茜。如果回到18岁的那个毕业舞会,他们没有去找其他的舞伴,两个人的感情之路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坎坷呢。
不过 Better late than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