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虏讨逆战三国,三国时的将军等级划分?
)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
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偏、裨等杂号将军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
三国时期封侯大小顺序?
1.王(刘备为汉中王时除外)
2.侯(关羽等均封过侯)
3.(文臣)丞相、大都督、大将军、大司徒、大司马、司空 (武将)骠骑将军
4.车骑将军、卫将军、大司农、大鸿胪、光禄勋
5.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辅国将军 卫尉、太常、太仆
6.廷尉、太傅、御史大夫、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7.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镇军将军、光禄大夫、尚书令、吏部尚书
8.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中书令、执金吾
9.武卫将军、虎威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建威将军
10.东中郎将、南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11.讨虏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昭武将军、扬武将军、荡寇将军、威远将军、安远将军
12.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13.督军校尉、奋威校尉、昭信校尉、步兵校尉
14.司马、监军、侍郎、长史
15.典军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左军校尉、右军校尉
16.给事中、正议郎、参军、督邮
17.前、后、中典军
18.左典军、右典军、尚书令史、少府正卿
19.左辅都尉、武卫都尉、右弼都尉
20.别驾、主簿
三国史上的东吴破虏将军孙坚出生有哪些离奇事?
孙坚出生时的离奇事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当然,我是不相信这些的。所谓异象,大都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是后人假托。比如后来孙权当了皇帝,自然要给自己的祖上贴金。第二种情况是世人追捧。后世的文人以及百姓们,或者是谄媚讨好,或者是愚昧盲从,制造了,宣传了那些所谓的异象。
那么破虏将军孙坚,这位在汉末乱世中的风云人物,被奸贼董卓视为头号大敌的孙文台,出生有什么离奇事情呢?
我们先看《三国志·破虏将军传》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吴书曰: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及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寤而惧之,以告邻母。邻母曰:“安知非吉徵也。”
简单来说,孙坚的异象有三。
其一,是孙武后人。说起孙姓,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人当然是孙武了,军事大家,用兵如神。当然,如果你说不信,孙权他们会整出非常系统的世系表给你看,谁生了谁,貌似毫无差错。
其二,孙坚的家住在富春,祖坟在城东,有一天,大家都看到坟头上有奇怪的光,五颜六色的,一直冲到云霄。方圆十来里的人都看到了。大家纷纷说着:“孙家不得了啦,要出大人物了。”
其三,当孙坚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不过这个梦不大好,梦到了自己的肠子绕着吴城的昌门。孙坚的妈妈就吓醒了,醒了之后,把这个梦告诉了邻居老婆婆,老婆婆说:“没事,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不是好兆头呢?”
看这三个点,都像是那么一回事。名将之后,众人见到异象,邻家老婆婆听到异梦,仿佛都有证可查。不过,家谱可以伪造,异象可以伪造,可以事后假托,真正梦到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当然,我觉得三者中最可信的还是孙坚母亲的那个梦。这个梦并非是一般意义的异梦,孙坚的母亲没有梦到什么龙啊,神仙啊,星星啊飞到肚子里,而是梦到了自己的肠子流了出来,并且缠绕昌门。孙坚的母亲醒了之后感到恐惧,也符合常理。而老婆婆的话,则不过是普通的安慰,其实未必有什么深意。倒是了解了孙坚后来,被刘表的部下乱石砸死之后,脑浆子到处都是,觉得这个梦确实不是什么好梦。孙坚一生,最然名动江东,但是却不得好死。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书中的漏洞。
罗贯中是明朝人,明朝已经不实用郡县制度,所以他不太清楚汉代的事情。
三国所在东汉,采用是州郡制度。
州类似于今天的省,全国只有十三个州:司隶、凉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兖州、豫州。
而郡是州下级单位,类似于今天的大市。
一个州有很多郡,所以郡的数量比州要多好几倍,不可能出现六郡八十一州这种情况。
但明代是省府州县四级制,明代的省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州。
罗贯中将这个概念搞混了,认为州比郡要小得多,所以才出现了六郡八十一州。
其实,东吴地盘并不止六个郡。
孙策时代,他就已经打垮了江东刘繇、严白虎等地方势力,一举占领了扬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区,拥有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庐江六郡。
当时扬州是很大的,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及其以南的地方。
因为江南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比较轻,这里人口比较稠密,经济较好,才让孙策成为大诸侯。
孙策占据这块地盘以后,花费很大精力扫平了当地的割据势力。
孙权继位以后,扬州基本平定,可以开始向外扩张了。
赤壁之战后,孙权陆续获得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及士燮所据的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得荆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占据部分荆州。
264年(永安七年),孙吴为便于治理,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另设“广州”。交广二州的行政区划设置为后来历代所沿用。
由此,东吴控制了4个州,荆州、交州、广州、扬州。
孙权称帝的时候,东吴疆域相当辽阔: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
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不过,就行政上来说,东吴只是占有交州和广州全部,扬州、荆州各一部,充其量也就是三四个州而已。
而且当时交州、广州人烟稀少,荆州和扬州南部人口也不多,毕竟是汉代。
但即便如此,东吴地盘也是4州,高达45郡,绝非六郡八十一州
三国时将军级别排名?
三国的将军等级划分
【大将军】自战国始,汉延续。始与三公同级。东汉后,位高于三公。
【大司马】始位高于三公,可加号大将军、骠骑将军。并存时在大将军之下。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骠骑将军】位同三公。称号同大将军。
【大都督】魏置,加官。蜀有中都护、行都护,同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车骑将军】第二品,在大将军下。位比三公,同上卿。
【卫将军】第二品,位略低于三公,在大将军、骠骑将军、镇军大将军、车骑将军之下。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位在“四镇”之上。
【四征将军(东、北、南、西)】第二品,位次于三公,资深者为(四征)大将军。(赵云)
【四镇将军(东、北、南、西)】第二品,位次于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四镇)大将军。
【镇军将军】第三品,不常置。位次于镇军大将军。
【左/右将军】不常置,地位同上卿。魏时第三品。
【前将军】地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杂号将军,第三品。
【横江将军】只有吴国有这个称号,鲁肃担任,镇守沿江。
【护军将军】秦始,所以汉亦有。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周瑜曾担任,但实际上以当时孙权自己的职位来说,周瑜这个中护军却是行使著都护的权利,即大都督)。
【四安将军(东、北、南、西)】第三品。
【平南将军/平西将军】第三品。
【后将军】第三品。后汉时有以前、后、左、右为名的杂号将军。
【武卫将军】第四品。(许褚曾任)。曹丕设立,曹操时为武卫中郎将,吴为典宿卫。
【奋武将军】第四品。曹操、吕布曾任。魏吴设立,蜀未有。
【建威将军/振威将军】第四品,杂号将军。
【昭德将军/昭武将军】第五品,杂号将军。
【扬武将军/平戎将军/虎威将军/辅国将军/安远将军/折冲将军/破虏将军/讨逆将军/讨虏将军】第五品,杂号将军。
【荡寇将军/牙门将军】第五品,杂号将军。
【偏将军】第五品,将军中地位最低,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
【平东将军/平北将军】第六品,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