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度装甲中文最终版本,有哪些单机游戏你一直在玩而且超过500个小时?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其实是挺具有开放性的,在Win95/Win98电脑上常见的自带单机游戏:蜘蛛纸牌、空当接龙、红心大战、扫雷,在个人计算机尚未普及的80、90年代来讲,可能持续游玩时间不仅仅超过500小时(别的没得玩,其实也是没得选,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玩游戏的),甚至是超过1000小时。在XP时代的三维弹球,我自己也挺喜欢玩的,每次上课,或者在家时候都会玩,虽然但是已经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单机游戏,我三维弹球的累计游戏时长能有600小时吧。
然后这个问题中提及的一直在玩,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是持续玩,还是偶尔玩,毕竟由于生活的繁忙,偶尔玩也是延续着一直在玩的这种状态。就好像《魔兽世界》没有人真的AFK,有时间了大家还是会回来看看。
我看到很多人的回答中提及的,像《反恐精英》、《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流星蝴蝶剑》等等,这类游戏严格意义上是联机游戏,并不属于单机游戏。
单机游戏就是人VS电脑的模式,像传统的RPG类游戏,《轩辕剑》、《绝代双骄》、《武林群侠传》这类的,以及MAXIS的《模拟城市系列》,以及牛蛙的《主题医院》,大宇的《大富翁》,这类的是纯单机,因为不含任何局域网、或网络对战的元素,当然上述这些游戏,个人的游戏时长均超过了1000小时。
单机游戏的话,就不能不提及沙盒类游戏,开放的游戏世界,像《看门狗》、GTA2、3这类的,其实《喋血街头》也算得上一款游玩时间非常长的游戏,不过游戏的内容非常的血腥暴力,又充满了恶趣味,玩这个也就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玩暴力游戏的人并不暴力。
从我个人来讲,目前一直在玩,且累计时长已经1000小时了,应该是《模拟人生3》,这种模拟经营类的游戏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像之前提过的《模拟城市》、《主题医院》,游戏时长早已超过了题中的500小时,只是由于画面的原因,被我雪藏已久。
游戏三大俗套,“枪、车、球”,三者随意挑出来一款,都可能会有很多游戏时长超过500小时的忠实粉丝。让我各选一款知名代表作的话,那就是《重返德军总部》,《极品飞车3》,《实况8》。换做你,你会选择哪三款呢?
xb2是什么游戏?
xb2是异度神剑2这个游戏,在游戏中,泳装通常可以在一些官方活动中获得,当然玩家也能在挑战之地换取主要人物的泳装服饰,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货币。此外,通常在夏季泳装的上线几率会高一点。当玩家完成官方要求的一系列获得时,就有可能获得不同角色的泳装,玩家可以多加留意和关注系统的动向。
当然也不排除商城直售泳装的情况,如果在商城直售,那么就会方便多了,玩家准备好金币就好了。
机器人的动画片?
铁人28号天外金刚空飞的幽灵船魔神Z盖塔大魔神科学忍者队 爆裂侠盖塔G钢铁杰克UFO机器人 古连泰沙宇宙圆盘大战争超电磁侠 波鲁吉斯VUFO战士 大阿波龙铁神神盾军团五星物语磁力机器人伽·金科罗依彦——X斗将戴莫斯未来机器人 达鲁塔尼亚斯合身战队 麦康达机器人V型电磁侠超人战队 巴拉塔克无敌超人 赞波德3无敌钢人 泰坦3宇宙魔神 大剑豪斗士高迪安无敌机器人 特莱德G7宇宙战士 巴鲁蒂奥斯宇宙大帝 西格玛神传说巨神伊狄安百兽王 高莱恩黄金泰坦战国魔神 豪将军太阳之牙 达哥拉姆六神合体 雷霆王银河旋风 布莱卡机甲舰队战斗机甲 萨芬格尔魔境传说 阿克罗邦奇魔装机神银河烈风 幕臣我银河疾风 流离我太空堡垒爱的战士RAINBOWMAN亚空大作战 斯朗格鲁光速电神 阿鲁柏卡斯超能力装甲 高巴里安圣战士 丹拜因装甲骑兵重战机 艾尔盖姆银河漂流 拜法姆特装机兵 多尔尼克幻魔战记 雷迪超力机器人 伽拉特超攻速 加鲁比昂电玩战士 雷萨里昂巨神高克机械地带23超兽机神 断空我苍之流星 SPT 雷滋纳忍者战士 飞影战斗装甲 扎本古鲁克罗诺斯的大逆袭机甲战记 龙骑MACHINE ROBO 战斗灵兽泡泡糖危机破邪大星 弹劾凰死亡热斗大魔兽激斗 钢之鬼谜之装甲 莱加夏姆龙之天堂魔境外传 莱迪乌斯机动警察魔神英雄传(神龙斗士)飞跃颠峰兽神雷兽冥王计划NG骑士拉姆奈VS骑士拉姆奈ARIEL魔动王古兰剑勇者艾克斯恺撒盖塔号大万能侠真三一万能侠绝对无敌 雷神王地球静止之日D——1德巴斯特塔机神兵团勇者警察 杰迪卡流星机 迦库赛巴超时空世纪 奥卡斯02after war魔法骑士 雷昂斯红色巴隆魔王大系龙骑士黄金勇者朗姆卒业~Graduation~圣罗V美少女游击队 battle skipper新世纪福音战士天空之艾斯嘉尼机动战舰热血机器人 激钢人3勇者王 我王凯牙真·盖塔灵魂力量翼神传说超重神人机extend苍穹幻想风华学园全金属狂潮神魂合体神无月的巫女创圣的大天使交响诗篇异度装甲超时空要塞0圣灵机超时空要塞7电脑战机异度传说绚烂舞踏祭超电磁机器人 孔巴德拉V贝特曼真·盖塔 VS NEO盖塔GEAR战士 电童翼柯萨高达0079高达08MS小队高达0080高达0083 星尘回忆高达Z高达ZZ逆袭的夏亚高达F——91高达F——97海盗高达高达V机动武斗传G新机动战记高达W机动新世纪高达XTurn A 高达高达SEED高达SEED astray destiny
感觉蜘蛛侠2最大的BUG就是钢铁侠的伊迪丝?
并非是BUG,而是电影中的“伊迪丝”的设定就是如此——非智能型控制系统
在漫威的电影宇宙中,类似于“伊迪丝”这样的高科技系统实际上并不少见,例如:贾维斯、奥创、星期五等等。即使同是由托尼创造,即使同为高科技系统,但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首先我先对题主的问题做出直接的回答:
在皮特将托尼看留给自己的“伊迪丝”最高使用权限转交给“神秘客”后,伊迪丝仍然可以对皮特进行攻击,最主要的原因是“伊迪丝”并不同于其他的软件系统,它仅仅是一个权限高度集中的“控制系统”,并没有自主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影片中的“人机交互”功能。
它不能判断命令的后果,也无法准确识别目标是敌是友。通俗的说仅仅是一个指令接受、指令传达、执行的控制终端。不具备人工智能。
我的判断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影片中是有很明确的佐证的。当皮特帕克从哈皮手中拿到伊迪丝的时候,旅游大巴上,皮特为了阻止自己的MJ被情敌(布拉德戴维斯)骚扰,启动了伊迪丝,并且将 布拉德戴维斯 确定为目标,结果伊迪丝直接误解了皮特的意思,出动了无人机准备直接击毙 。可见伊迪丝是没有人工智能的,同样的指令如果换成是我们熟悉的“贾维斯”,显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然仅仅是这样的分析我想有点太辜负了漫威剧情的设定,毕竟严谨一直都是漫威的拿手好戏。下面我们可以从漫威电影中出现过的其他高科技系统,具体的分析比较一下,伊迪丝和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
一、贾维斯超人工智能系统,又称“人机交互系统”,是由 托斯斯塔克(钢铁侠)打造,一直以来充当的都是托尼的私人管家加助手,很多时候甚至还充当了托尼的“老朋友”。它的诞生还在马克战甲之前,在漫威电影宇宙中最早出现在《钢铁侠1》中,托尼从雇佣军手中脱困后,马克2号战甲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就有贾维斯的功劳。
而贾维斯颗不仅仅是一个智能系统那么简单,实际它的命名是大有来头的,在《复联4》中这一谜团总算让漫威公之于众。贾维斯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曾经是托尼斯塔克的父亲(霍华德斯塔克)的管家,也就是斯塔克家族两代人的大管家。
我们在《钢铁侠2》和《美国队长3》了解到托尼的父母(霍华德夫妇)在1991年12月16日被巴基(九头蛇控制的冬兵)所害,也就是说霍华德夫妇是缺席了托尼的童年。而和霍华德关系要好的贾维斯管家很有可能就是伴随着托尼长大的监护人。或许“贾维斯”就托尼为那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老者离世而专门打造的,是托尼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中,贾维斯被改造成为了之后的幻视后,托尼并没有重制贾维斯,而是新开发了“星期五”,可见“贾维斯”对于托尼来说是独一无二,拥有特殊意义的存在。
除此之外,在《钢铁侠》三部曲中,我们实打实的看到了贾维斯也并非仅仅是一个拥有特殊意义的AI,其自身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更为关键的是它不同于其他后来的AI系统,贾维斯更具人性,不仅能完美的完成托尼的指令,很多时候还可以像一个真人一样关怀托尼。这一点是以后替代贾维斯的“星期五”完全不具备的特殊能力。
二、奥创第二代人工智能系统,是由托尼和班纳合力,在贾维斯的基础上,借助心灵原石的力量研发而成,可以说奥创的诞生是结合了多方的力量,其技术水平远超当时的托尼,乃至地球科技水平(特指瓦坎达)。
托尼在斯特拉克的的实验室中发现了一些非常高级的机器人,虽然数据被清除了,但托尼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因为他一直都好奇,是什么让斯特拉克如此具有创造性,直到贾维斯分析出了心灵原石的内部构造原理。它不仅仅是一个无限原石那么简单,它内部的数据结构完全类似一个高等智慧的人类大脑,或者是一个可以思考学习的超级计算机,其精密程度以及数据原理的庞大远超已经无与伦比的贾维斯。从之后诞生,再实体化的奥创来看,它的确没有辜负托尼的期望,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远远的超越了托尼的期望。奥创不仅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了,更像是一种另类智慧“生命”,不再局限于代码或者程序的限制,完全超脱了其创造者的限制。可以实现自我思考,更是可以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升级。
(有点类似于:《生化危机》中的红皇后,《机械公敌》中的主机,《终结者》中的天网)
三、星期五继《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后,贾维斯化身为幻视,没有了贾维斯的辅助,托尼的战斗力实际上是会有很大的削弱的,毕竟马克战甲是一套功能强大且非常复杂的外骨骼装甲,它的使用(发挥最大功用)离不开智能系统的辅助,“星期五”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复联2》中片段看来,托尼在创造出幻视之前,早就造好了数套备用的智能系统,“星期五”只是其中的一个,虽然从“星期五”在《复联2》、《美国队长3》、《复联3》、《复联4》中的表现来看,其辅助功能虽然并没有弱于“贾维斯”多少,但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应该是感情,和托尼的感情,没有贾维斯有人情味,星期五总是冷冰冰的)。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星期五保留了贾维斯的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托尼的“忠诚”。再回顾下伊迪丝和小蜘蛛的对话,皮特在第一次激活伊迪丝的时候,伊迪丝称呼托尼是用的全称,而贾维斯和星期五都不是,而是“斯塔克先生”,这完全可以看出,伊迪丝只是将托尼当作是一个权限拥有者,而不是主人(对于皮特亦是如此)。
托尼第一次将星期五载入马克战甲激活时,星期五则是说的是:“晚上好,老大”。这显然是一个认主的行为,或许在智能程度不及“贾维斯”,但我想“星期五”也不是有点“二”的伊迪丝可以比拟的。连和皮特有效的沟通都无法做到,只能简单的节选权限使用的话语中关键词,然后匹配相关的指令予以执行,不然也不会出现校车上那一幕可笑的闹剧了。
综上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托尼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但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他的确没有把这项特长应用到“伊迪丝”身上,这套拥有着极高全球网络信息权限的增强现实安全及防御系统并没有一个高等的“大脑”。
或许是为了《蜘蛛侠:英雄远征》的剧情发展需要,不然如果“伊迪丝”如同“贾维斯”或者是“星期五”那样“聪慧”,恐怕神秘客也没有什么蹦跶的机会了,更不会创造出“复仇者”级别的幻想。
不过对于一个“杠精”漫威迷的我来说,我则是更倾向于另一种理解:
托尼曾经创造“高智能系统”奥创是直接背叛了自己, 更是引发的奥创毁世危机,让托尼一度备受指责。由贾维斯升级演化而成的幻视,虽然在内战中没有背叛自己,和托尼选择了同一阵营,但在内战之后,托尼也是和幻视失去了联系(和女巫私奔去了)。
我想托尼内心对于超智能机器人,或者智能系统内心是超慢了怨气的,相比于一个可能出现BUG,或者失控的机器语言程序,我想托尼更信任那个总是崇拜自己,无时无刻喊着“斯塔克先生”(以姓加先生称呼在美国文化中是尊称)的小蜘蛛。
毕竟伊迪丝是托尼为小蜘蛛(皮特帕克)专门量身打造的,根本也没设计成给更多人使用的程序,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中托尼和伊迪丝眼镜一起留给小蜘蛛的留言看,他是希望小蜘蛛成为下一任“托尼斯塔克”(接班钢铁侠职责)。所以选择一个智能程度不高,完全听从服从小蜘蛛的辅助系统就足以,也是最保稳的方式。(复杂=出问题的概率就大)
经过上述讨论之后,我们再回归到题主所说的问题就不难解释了,伊迪丝仅仅是一个指令接受、传达、执行的简单辅助系统,他并没有搭载高等的人工智能,甚至其语音设备能力还不如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的AI软件(设备)。所以在帕克将权限分享给神秘客后,会执行不利于帕克的指令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伊迪丝的系统来看,皮特仅仅是一个使用权限的拥有者,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邓氏鱼和巨齿鲨谁更厉害?
古鱼类,是一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类,在古鱼类当中属于顶级猎食者的邓氏鱼,它的名气与巨齿鲨不相上下。邓氏鱼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海中霸主的:
邓氏鱼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什么原因让邓氏鱼灭亡了?邓氏鱼与现代动物有着什么样的直接联系?对我个人而言,我对古鱼类这个神秘的物种特别感兴趣,因为越往古代,古鱼类的样貌就越陌生、越异形。它们生活在一个原始蛮荒的远古世界,邓氏鱼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史前顶级猎食者,我对它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憧憬。史前海洋的超级掠食者在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非奇虾莫属,这是一种长相奇怪有点像虾的生物。图源:网络|图解:奇虾与人体体积比例寒武纪之后的奥陶纪,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位置就让给了直壳的鹦鹉螺。直壳的鹦鹉螺在奥陶纪时期身体可以长到五六米,前端部分与乌贼的长相非常相似,都是具有很多条触手的怪样子。作为当时海洋中的霸主,直壳鹦鹉螺的猎物是各种各样的小生物,虽然鹦鹉螺只有一小部分残存至今,仍然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们已经不属于顶级猎食者了。图解:鹦鹉螺与奥陶纪超级掠食者——直壳鹦鹉螺(右)奥陶纪之后的志留纪,顶级猎食者的宝座移交给到了外型更加奇特、更加凶猛的海蝎子,或者叫做鲎。虽然同样称它为鲎,但是它和现代的鲎是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只能算作为近亲。志留纪的海蝎子体型一般比较庞大,捕猎当时海洋中为数不多的鱼类作为食物。图解:志留纪「海蝎子」海蝎子志留纪的海蝎子、奥陶纪的直壳鹦鹉螺以及寒武纪的奇虾,这几个时期的顶级猎食者都拥有一个相同的特征——无脊椎动物。泥盆纪,一个属于鱼类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鱼类开始出现了,这个时期的鱼类长相都非常不可思议,比如体长只有5厘米的曙鱼,长相奇特已经无法形容这种鱼了,但是它们长得确实可爱,身体前半部分是钝圆的,连头部都是圆头圆脑的,位于头部前面像是一个张开嘴一样的部位并不是它的嘴,这是曙鱼的鼻孔以及脑垂体的一个开口。长相这么可爱的曙鱼肯定不能成为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因为它们没有可以上下自由开合的颌,在很大限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捕食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它们的呼吸能力,氧气不足导致它们的体型较小,游泳的速度提不起来,因此它们往往只能成为直角鹦鹉螺和海蝎子的猎物。图解:「曙鱼」脑内颅的三维虚拟重建图志留纪,一种全新的有颌鱼类出现了,这种有颌鱼类在演化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们甚至爬上了陆地演化成各种各样的颌脊椎动物,比如鳄鱼、猪、狮子等等都是有颌鱼类的后代。有颌鱼类的出现标志着鱼类具备了问鼎顶级猎食者宝座的资质,因为上下自由开合的颌大大增加了鱼类的捕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呼吸效率,身体获得了充分的氧气,体型就越长越大,游泳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它们就有了捕猎其他动物的资本,食谱当中包括了之前捕猎它们的无颌类动物。图解:志留纪时期最大的捕猎鱼类——钝齿宏颌鱼的体长可能在1米左右和邓氏鱼比起来是相形见绌有颌鱼类有四大类群:硬骨鱼类、软骨鱼类、棘鱼类、盾皮鱼类、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是很常见的,比如属于硬骨鱼类的锦鲤鱼;属于软骨鱼类的鲨鱼。棘鱼类就比较少见,比如属于棘鱼类的腔棘鱼。而盾皮鱼类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比如属于盾皮鱼类的邓氏鱼。图解:有颌鱼类四大类群虽然盾皮鱼类与甲胄鱼类的分异度相差不大,但是盾皮鱼类和甲胄鱼类是完全不相同的种类,因为盾皮鱼类是身披厚重的甲胄、并且长有颌;而甲胄鱼类同样是身披厚重的甲胄、但是没有颌。比如属于甲鲶鱼的清道夫鱼。盾皮鱼类的邓氏鱼和甲胄鱼类的甲鲶鱼外型十分相似,甚至邓氏鱼胸鳍前端有一对尖刺这个特有的特征结构,甲鲶鱼身上也长有。但是邓氏鱼和甲鲶鱼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因为邓氏鱼是有颌的盾皮鱼类,而甲鲶鱼是没有颌的甲胄鱼类。图解:盾皮鱼类虽然盾皮鱼类和甲胄鱼类都是从不同的方向演化过来的,外型上演化成一样,只是身体结构上有那么一点不相同,但是确实是一个十分经典的趋同演化现象。绝大多数的盾皮鱼类长相都很像甲鲶鱼,只有一小部分的盾皮鱼类形态逐渐向着其他方向演化,活动的范围从底栖的海底区域向着中上层水域扩展。食物也变得多样性了,原本只能吃底栖的小动物或者食泥的动物,到了中上层水域后可以捕猎一些小鱼小虾了。这些离开海底进军中上层水域的盾皮鱼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胴甲鱼;这个时候的盾皮鱼类开始走上了问鼎顶级猎食者宝座的道路。图解:胴甲鱼长有像螃蟹一样的腿与鱼类的鳍不同海中霸主·邓氏鱼邓氏鱼属于脊椎动物→有颌类→盾皮鱼类→节甲鱼类→短胸节甲鱼类→厚甲鱼形类→邓氏鱼类当中的一支。我们中国是没有邓氏鱼的,作为邓氏鱼的近亲,或者说是邓氏鱼祖先的居当鱼它们存活在距今大概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尽管居当鱼栖息在海底,体型也不大,但是居当鱼已经是食物链中很凶猛的猎食者了。图解:邓氏鱼的祖先——居当鱼(绿)邓氏鱼的名字由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纪念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大卫·邓克尔,而取的名字——邓氏鱼。除了有与邓氏鱼长相相似的甲胄鱼之外,还有与邓氏鱼长相差不多的恐鱼。恐鱼和邓氏鱼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当中涉及到一个叫做“正型标本”生物学概念的问题。后来经过对标本的重新鉴定,其实大部分远古时期的恐鱼都是属于邓氏鱼的。但是有一小部分恐鱼的正型标本,确实是和邓氏鱼完全不一样的,因些生物学上把邓氏鱼和恐鱼区分为两种不同种类的鱼类。图源:图虫创意|图解:恐鱼模拟图邓氏鱼的体型有多大?目前复原最完整的邓氏鱼化石骨架,这条邓氏鱼的体长可以达到5到6米,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复原的比例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然邓氏鱼的化石骨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但是肉质和皮质的尾巴是没有保留下来的。甲鲶鱼的尾巴是很长的,假如参照甲鲶鱼的尾巴比例,邓氏鱼的体长就不止是6米了。综合一些还没有复原的邓氏鱼化石骨架,它们的体长有可能会超过10米,或者存在体长更长的邓氏鱼。即便是体长的只有4到6米的邓氏鱼,它们的体型都已超过了现代的大白鲨,仅仅凭借体型邓氏鱼就可以压倒很多凶猛的猎食者了。图源:邓氏鱼捕猎构想图邓氏鱼凶猛表现的表现从以下两点可以体现到邓氏鱼的凶猛表现:1.咬合力邓氏鱼的整体结构是为了产生强劲的咬合力而演化的,根据模拟的结果,邓氏鱼的咬合力达到6000牛,差不多相当于是600公斤的压重。虽然邓氏鱼的咬合力还远远不及最大咬合力的湾鳄3510公斤和大白鲨的1857公斤,但是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动物。比如“万兽之王”狮子的347公斤和老虎的307公斤。可能没有咬力最大的动物,比如短吻鳄那么大,但是超过大部分动物。2.同类相残很多邓氏鱼的化石都有着很深的伤痕,当时并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对它们造成威胁,再加上邓氏鱼咬合力这个因素,造成这些伤痕的只有是自己的同类,这两点证明了邓氏鱼是会同类相残的。或许有人会说,既然邓氏鱼是盾皮鱼,那么它们的长相就会与甲鲶鱼之类的很像,它们的行动也一定是很缓慢的,捕食的方式是将自己埋藏在海底的泥沙之中,等待猎物游近之后再伏击它们。尽管邓氏鱼生活的泥盆纪是一个很原始的时期,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出,邓氏鱼的身体构造已经非常发达了,而生活的习性也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通过化石骨架可以大致复原出邓氏鱼的模样,它们的形态与现代的鲨鱼有几分相似,例如鼬鲨、大白鲨、虎鲨等等。图解:邓氏鱼与鲨鱼对比图在生活习性方面,邓氏鱼主要活动于中上层的水域,在这个海域活动的鱼类的游泳速度自然就不会低,这一点就可以反映出邓氏鱼的游泳速度是极快的,拥有了足够的游泳速度,邓氏鱼就会主动出击捕猎猎物。曾经有学者提出一个论点,认为邓氏鱼的颈部关节可以让邓氏鱼像蛇类那样张开大嘴,在海底伏击猎物,当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内,邓氏鱼就会合上嘴巴,把猎物吸进去再咬住。这个论点是经不起科学论证的,因为邓氏鱼的咬合机制是与脊椎动物一样的。同时邓氏鱼具有非常发达的斜方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咬合力和猎食能力。举例说明:我们人类在吃啃嚼食物的时候,颈关节也会参与啃嚼这个动作,以啃咬玉米为例,我们啃咬玉米时,脖子的肌肉也是参与用力的。我们的脖子也有斜方肌,邓氏鱼颈背上同样也有这块肌肉,所以邓氏鱼在啃咬猎物时,斜方肌也会参与进食。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一个论点,认为邓氏鱼是没有牙齿的,它只能用颌骨来充当牙齿咬住猎物。这个论点既没有错,也没有对。早期的邓氏鱼祖先是有牙齿的,邓氏鱼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把牙齿退化掉了。因为早期邓氏鱼的牙齿和人类的恒齿情况一样,都是无法更换的,一旦断掉或磨损之后就不会从新生长了。因此邓氏鱼为了生存所需,不能让自己处于生存竞争的劣势中。于是它们就演化出了一套新的系统,把牙齿退化掉,采用不断生长的颌骨代替牙齿的功能。这套新的系统让颌骨在上下咬合的同时,颌骨间可以互相磨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咬合的部位保持一定的锋利度。举例说明:无论是猛禽老鹰,或是家里养的鸡,为了保持喙的锋利度,它们会在石头或者树干上摩擦。同归“鱼”尽在泥盆纪的某一天,一条栉棘鲨正在海洋中悠哉悠哉地巡游着,一个血盆大口突然向它袭来,栉棘鲨发愣了,发现袭击它的是一条邓氏鱼,回过神来的栉棘鲨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邓氏鱼拦腰咬住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结局一般都是曲折离奇的:最终栉棘鲨死掉了,邓氏鱼也被定格了,从邓氏鱼的姿态来看,它当时是非常痛苦地挣扎了一下身体就死掉了,然后慢慢地下沉到海底,被沉积物掩埋起来。3.6亿年后,人们发现了一块邓氏鱼头部的化石,一根尖刺深深地嵌在邓氏鱼头部的化石中一根很大的刺,这根尖刺直接插进了邓氏鱼的脑颅,甚至嵌进了它的脑子里,这对邓氏鱼来说是致命伤。而这根刺是栉棘鲨的,作为邓氏鱼猎物的栉棘鲨利用一根刺深深地刺入邓氏鱼的脑颅,直接装邓氏鱼杀死了,狩猎者和猎物双双阵亡——同归“鱼”尽。图解:双双阵亡邓氏鱼还有一些生活在海洋中的亲族,霸鱼就是其中一种,这种鱼的体型与邓氏鱼一样庞大,但是它们的颌骨咬合力是很弱的,甚至比不上我们人类,它们并不会猎食猎物,它们的进食方式是滤食,这就和像现代的鲸鲨、姥鲨一样。邓氏鱼时代的落幕作为泥盆纪顶级猎食者的邓氏鱼,自从登上了宝座之后,就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对它们造成威胁,那么它们是如何灭绝的呢?历史上地球遭遇了五次生物大灭绝,邓氏鱼在第二次大灭绝中彻底消失了,时间段是晚泥盆纪末,这一次大灭绝并不是一次性灭绝生命的,而是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3.7亿年前的弗拉斯期与法门期之间;第二阶段是在3.6亿年前的晚泥盆纪末,中间相隔了1000万年;在这1000万年间的两次事件,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绝对不会像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那样,可以确定的是晚泥盆晚纪末的海洋环境发生了两次翻天覆地的巨变,整个海洋系统受到了重创,造成包括邓氏鱼在内78%的海洋物种灭绝了。但是尽管它灭绝了,但是古生物学研究很多时候在寻找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时,邓氏鱼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有意思的遗产:首先,所有后面的有颌鱼类都是演化自盾皮鱼类当中的一支,所以我们是盾皮鱼的后代,2013年发现的初始全颌鱼,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颌骨很可能就和邓氏鱼的颌骨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每次我们吃东西时,都要感谢邓氏鱼给了我们可以上下咬合的颌骨。虽然我们和邓氏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但是我们的很多身体结构可以互相比较,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