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庭院,魔兽世界90苏拉玛的主线怎么接?
苏拉玛是110级的地图,达到110级后可以在SHIFT+J面板接到起始任务。
将任务线推进到据点建立后,声望可以达到友善,开启该地图世界任务。
苏拉玛的主线任务随着堕夜精灵势力声望的提高逐步解锁,尊敬8000时开启[群星庭院]和[魔法回廊]任务线。
全国人民对山西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为啥说中国欠了山西太多?看完沉默了。
提到山西,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老板,官场大老虎,或者这里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了解更多一点便知道山西其实很委屈,余秋雨来了一趟写下《抱愧山西》,山西籍作家李琳之的《中国,你欠山西一声“对不起”》也曾风靡一时。没办法,相对于山西做出的贡献,山西的存在感着实不算太高,甚至有人分不清陕西、山西,也弄不清山西的方位,还以为这里是大西北,事实上山西是中部六省的成员,北还说的去,其实一点也不西。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里面提到了重点省份、节点城市等等,几轮下来,全国只有四个省份没被提到,其中一个就是山西。这只是山西长期被忽略的一个缩影,山西人不怕做贡献,只怕被遗忘,我们先逆着时光长河,看一看山西的“老醯儿”们,都做过哪些了不起的事:感觉山西科技落后?从高铁到探月都离不开山西力量从1996年到2020年,从“长二F”到“长五”、“长七”,从“神一”到“神十”,从“嫦娥登月”到“天宫”、“货运”,这些航空成就的突破都离不开山西的中北大学,仅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专门发来了两封感谢信。动车已经是我国的科技名片,而时速高达400千米的复兴号,离不开山西太钢的车轴和车轮用钢。事实上太钢的黑科技还有很多,比如厚度仅为0.02毫米的“手撕钢”,比如我们常见的圆珠笔芯,总有公知说中国连圆珠笔芯里的“圆珠”都造不出来,太钢听说这事后一炉子就烧出了60吨“笔尖钢”,把整个市场都冲击了。山西GDP很落后,但捐起款来经常是第一山西区位优势较差,又深受资源的诅咒,全省GDP总量一直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然而一旦国家有需要,山西人是跑在捐款最前列。1991年亚运会,全省2700多万人,其中就有1000万人参加了捐款,捐款总额全国第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5.12日灾害发生,5.14日山西省的捐款就超过1.5亿,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山西低价输出了120亿吨煤炭,却留下了资源诅咒从新中国到2018年底,山西省以国家制定的限定煤价,累计外调煤炭量120亿吨,占到全国外调量的70%。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资源诅咒”,通俗来说,就是充足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影响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外调了资源,却留下了诅咒,环境被污染,发展被耽误。阅兵式上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阵,4个来自山西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共有10个英模部队方队接受了检验,其中4个来自山西,分别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很多人知道革命根据地在陕北,却不知道八路军总部曾长期在山西,并转战35个县,最大的敌后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也在这里。刘志丹、左权在这里牺牲,徐向前元帅、贺昌烈士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推荐一本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哪本?
谢邀!
一生只能读一本书,是很遗憾的事情!
还好,可以有机会选择读一本书!
我选的这一本书是:大自然。
这样选择有三个原因:
第一:读这本书可以安身立命。
人立于天地之间,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命呼吸,都和大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发展,从始祖开始,就在大自然中拉开序幕:河姆渡文明起源,尼罗河流域文明起源等等;
人类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大自然中,液在不断了解大自然,适应大自然,从而生息繁衍,薪火相传。
第二:读这本书可以明白事理。
读大自然:
春夏秋冬的轮回`风雨雷电的变幻`沧海桑田的变迁`生老病死的常态……
读大自然:
读出个人成长的历练,读懂大千世界的发展规律。
第三:读这本书可以开悟人生。
读大自然:
活着只是本能;
明白自然事物规律是生命的进步;
而从自然规律中思考人生开悟生命,探究活着的意义,就达到了最高的读书目的和意义。
综上:
以大自然为师,以大自然为书。
既然一生只能读一本书,就读大自然吧,从安身立命活着,到明白事理做事,最终思考人生,生命开悟。
能否说说你所知道关于七的词语名句经典或个人认知?
七,最著名的应该是“七星高照”。夜幕降临,北斗七星,高悬天宇。儿童时代,夏夜美妙,在自家小院里,大哥哥样的孩子会指给你看天上的星星,群星璀璨,我们之能认出北斗七星,觉得太有意思了。以后,就认出北斗七星的位置,“七星高照”,天降吉祥如意。
小时候读过一本杨家将的书,说杨继业与佘塘关总兵的女儿佘赛花比武,杨继业逃到一座庙里,佘赛花追来,在庙宇情定终身,庙宇好像名字是“七星庙”,所以后来他们生了七个儿子。在北方山西、内蒙古中部一带,杨家将故事家喻户晓。
七的成语也不少 只有“七步成诗”有文化内涵。说曹魏时代,曹操死后,儿子曹丕当了皇帝,想找弟弟曹植的碴,好找借口把他杀掉。限令曹植七步之内做出一手诗,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出“七步诗”,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非常著名。曹植是太有才了!这个故事衍生出“七步成章”“七步之才”等成语。三国鼎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辅佐刘禅,曾经七擒孟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七七八八、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长八短等等,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与八,不亏是弟兄,永远勾勾搭搭的。
七绝,七律,七言诗,七窍,七巧,七夕,七宝楼台,都有文化内涵。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每一个数字,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数字,必然生出丰富的文化信息。
成都有哪些有名的苍蝇馆子?
要说分享,没有sei能跟我大榜比,所以是时候把这些私藏成都“苍蝇老馆子”放出来遛遛了,毕竟这些苍蝇馆子里面有成都人心中最珍藏的美味。
1.幺鸡面
站在十一街街口扫一眼,幺鸡面最夺目,蓝底金字的牌匾一眼就得看到。
幺鸡的面不简单,都是老板开车去中江的苏家坝挂面村找的,因为中江面“稳当”,老成都的鸡汤面都是中江的面。
白味的鸡汤面很难做的有卖相,但是放在透明有质感的玻璃碗里,就像是件艺术品了。
香味来自食材,值得一说的说这个东西,我问是什么蘑菇啊?老板说:“蘑菇?这是姬松茸!”
牛肉面和鸡汤面完全是两个风味,牛肉面是红味,调料也更加繁琐一些。
端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个牛肉,就连妈妈自己做的时候也做不到这么大一坨啊!惊叹于老板真是太耿直了。
红亮亮的油和光滑xun白的白瓷碗一搭配,颜色也太美了点吧!都别动,必须手机先吃。
2.巴蜀味苑
亲和,不装疯迷窍
不要以为资格的川菜只有高档的酒楼拥有,成都人默默吃了十几二十年的苍蝇馆子,也藏着顶尖的川菜。均隆街的巴蜀味苑属于其中。
超厉害的头衔恐怕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吃过,并大加称赞巴蜀味苑——
“做的是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菜,但材料新鲜,做工纯熟,不装疯迷窍,几乎每一道菜都让我想起20多年前的成都。”
做法是传统做法,炒回锅肉,要用五花肉。而原料的新鲜,全靠老板每天起早亲自采购挑选。
巴蜀味苑其中一道经典的菜便是“蘸水兔”,带皮的兔子肉没有半点草腥味。
蘸料是机密,小米辣,葱,蒜,看似简单,却是高手才调得出的味道,老盐水放进蘸碟,想想就很惊艳。
还有一道“过水鱼”,完全是卡着秒数来,鱼放入加了醪糟的高汤中,只煮2分30秒,鱼鲜嫩没有腥味,浇上豆瓣仔姜的酱料,每一口的香嫩酸辣。
3.雨田饭店
小菜惊艳,外婆的味道
从最初的冷啖杯小摊摊,做到现在总能排进成都苍蝇馆子前几名的地位。
30多年时间,雨田能一直长盛不衰受到食客欢迎,靠的是无比惊艳的小菜,和那种外婆亲手做菜般的味道。
烧菜上菜迅速,每座必点两三份,土豆烧排骨,厚重的五香味道,土豆软糯化渣;红烧猪蹄耙糯入味。
泡椒鸡杂、荷叶蒸肉、酱肉丝这些经典菜也必点,除了这些,让雨田能够脱颖而出,一直让人心心念念的,便是雨田的藕汤和一块钱一份的泡萝卜。
没有味精,藕汤依然无比鲜爽,藕块不耙不脆,稍微咀嚼,满口都是柔软瓷实的感觉,水平相当高。
泡萝卜,酸爽中有让人愉悦的甜味,敢卖一块钱,也不是没有道理。
4.家常味
始终用料良心
牛市口缤纷KTV小巷子里的断头路,是这家开了二三十年的面店。
据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用来炒臊子的肉,200斤都够不到。后来拆迁,从牛王庙搬到水井坊社区,再搬到朝阳名宅,最后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每搬到一个地方,老食客还是要不远万里过来吃。素椒杂酱面和两种味道的抄手就足够俘获食客的胃,面条粗,肉香,越嚼越有味。
资格的肉,90年代,在很多馆子悄悄用槽头肉等乱七八糟的肉做臊子的时候,这家店的老板就一直坚持用好肉,只有良心的人才做得出好吃的美味,并可以一直把生意做长久。
5.虾脑汇
卤味鲜香
夏天到了,吃冷淡杯才是正事。就在幺鸡面往前走几个铺子,有一家铺子叫虾脑汇。
虾脑汇只做鬼饮食的生意,下午五点半,刚从大锅里卤好的鸡爪鸭翅鸭脑壳就乖乖的等在玻璃柜里了。
卤花生和煮毛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下酒菜。一般在家自己做就是放在筲箕里面,但是这次把他们放在几个极简风的小碗里,搭配蓝底细条纹桌布,感觉冷淡杯也可以日系起来。
要吃霸王排骨的话,真的是毫无形象可言,巨大一块肉,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下口,最后还是只直接上手,大口的咬。
一般我去吃虾脑汇都是和三五好友,大家一起穿着人字拖撸起袖子就开干。铁盘和大碗一装,快速地给你端上桌,颇有点洒脱不羁的味道。
一群人可以吃得酐畅淋漓。那叫一个洒脱!
6.周记串串
蘸碟惊艳,炒饭惊艳
大众点评看不见几条评价,但到今年,万年场的这家周记串串香刚好已经开了20年,懂的人默默地把它抽起在。
晚上打完牌的姆姆儿,回家前要打包一份周记,连汤吃完才真正算结束一天。
20年光阴,万年场周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周记串串香的味道却一直稳定让人惊艳。
蘸碟最好是原汤+干碟的搭配,老板陈师亲自打的味道最佳,看起简单,葱蒜垫底,两勺红汤,丁点儿味精,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陈师的蛋炒饭也是一绝,整个店面,只有他炒出来的才算数。蛋、饭、葱颗颗分明,油光闪亮。
每粒蛋都看得见微黄的裙边,米饭不干不湿。再加一碟随便哪种菜梆子做的泡菜,吃撑了。
7.甘记肥肠粉
粉好,坚持手工敲打
成都的肥肠粉江湖,甘记是无法绕过的存在。开了20多年,价格一直涨到了现在的10来块,还是挡不住的食客。
越到饭点人越多,排长队取粉,然后再见缝插针坐下。长盛不衰,深受食客喜欢,甘记全靠粉好。
手工现打的粉条,每天清晨就要开始准备,伙计用手啪啪地拍打混合好的红薯淀粉,虽是粗粉,但甘记的粉条依旧软糯,筋道也恰到好处。
在乳白色翻滚着肥肠结子的汤中煮过,肥肠粉入味,待放入底碗用筷子和匀,吸入嘴里每一口的辣、麻、咸味都恰到好处。再加一点醋,滚烫、酸辣得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再在隔壁王记来两个外皮酥脆的锅盔,红糖的浓稠滚烫,牛肉的鲜香肉多,搭配起肥肠粉,简直是一顿超值大餐。
带着你的胖友们去吃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