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白龙之誓,换成清朝康熙帝有没有可能扭转局面

莲辞网

斗战神白龙之誓,换成清朝康熙帝有没有可能扭转局面?

崇祯亡国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当然不是。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虽然能力上平庸了一些,可是努力程度不输任何皇帝。

可就算这样,他也阻止不了亡国的命运,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所面临的问题,那也是非常复杂棘手的,就算是把清朝的康熙皇帝挪过来,他也未必能扭转乾坤。那么崇祯当时到底遇到了哪些麻烦呢?

斗战神白龙之誓,换成清朝康熙帝有没有可能扭转局面

第一,内外交困,到处都是兵祸。

崇祯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能够当上皇帝。因为天启皇帝是他的哥哥,而且正当青春年少,一手木匠活,做得让鲁班都要连连赞叹,可见身体上问题也不是很大。

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九月甲申,追谥生母贤妃曰孝纯皇后。丁亥,停刑。庚寅,册妃周氏为皇后。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庙。癸丑,南京地震。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己巳,魏忠贤缢死。---《明史》

这么一位老兄突然就挂了,把江山就这么交给了崇祯。崇祯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因为他明白,自己接手的不仅是皇位,还是一个烂摊子。

首先要解决魏忠贤的阉党之祸。有人说魏忠贤能力强,应该重用魏忠贤,这是非常愚蠢的话。谁也不愿意做木偶,天启皇帝那是有个爱好,可以打发时间,崇祯他没有爱好,如果还做魏忠贤的木偶,岂不是要被逼疯了?其次要解决东北满洲兵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万历皇帝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直都没能得到解决,而且满洲兵越来越强大。崇祯皇帝先用袁崇焕,又用孙承宗,再用吴三桂,可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再者要解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问题。农民起义军在明朝风起云涌,尤其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在西北,一个在西南,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崇祯皇帝花了不少代价,差点消灭这两股势力,可惜人家死灰复燃,李自成和张献忠本人不死,他们的军队根本就灭不掉。

这么多兵祸,有的在朝内,有的在朝外,有的在关内,有的在关外,都需要崇祯皇帝来解决,他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了。

第二,多地将帅不听从崇祯的调遣,各自为政。

崇祯皇帝手底下有人吗?当然是有的,镇守辽东的有袁崇焕、孙承宗、吴三桂等人,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的有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左良玉等人。

在这些人都还给崇祯打工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局面还算凑合,毕竟人才较多,问题也就能够一点点解决了。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明史》

可是其中一部分被崇祯弃而不用了,比如孙承宗和袁崇焕。一部分战死沙场了,比如卢象升、周遇吉。还有一部分人投降了满清,比如洪承畴、祖大寿。

除此以外,剩下的人,虽然名义上还是明朝的将领,可是他们却不听从崇祯皇帝的调遣。比如说坐镇荆襄的左良玉,雄踞福建的郑芝龙等人。

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向天下发出了勤王令,希望各路将领前来勤王。结果没有一个人前来,离北京最近的吴三桂,也是走走停停,活生生等到了崇祯自杀的消息。左良玉号称拥兵百万,虎踞荆襄,可是李自成大军杀去北京的时候,左良玉压根就不肯前去救援,已经有了割据称王的想法。郑芝龙就更别提了,一来距离太远,二来人家本来就是海盗头子,家大业大。只是寄居在明朝罢了,不会死心塌地为明朝办事。

这些实力强大的封疆大吏,全都没有搭救崇祯的意思,崇祯心里苦啊。如果康熙调动不了手下的大将,那他还玩什么呢?

第三,朝廷没钱,没人肯卖命。

明朝当时面临的困难太多了,所以花钱的地方也特别多。比如说应付关外的满洲兵,每天花掉的钱不计其数。崇祯皇帝的心一直在滴血,因为钱花掉了,可是事情却没有办好。

此外,对付李自成、张献忠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崇祯皇帝真的是有些捉襟见肘了。不得不选择加大税收力度。

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明史》

我们都知道,李自成的口号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造反的就不需要交税了,不造反的反而要受到严重剥削,这事儿换成谁都想不通,倒不如造反算了。

所以说你的税越重,那么造反的人就越多,那你投入镇压造反的代价就越大,这是一个死循环,到最后玩死的,只有大明王朝。

崇祯最穷的时候,曾经组织过一场募捐活动,希望朝中官员们行行好,可怜可怜他这个皇帝,赏两个大子儿。

结果第二天,朝臣们一个个就都穿着打补丁的朝服上朝了,就差扶根拐棍提溜着一个破碗了。崇祯心里再次发苦了,跟朝臣要钱是不可能的了。

多日以后,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从这帮贪官污吏身上,搜刮出了8000万两银子。当时哪怕他们拿出800万两,或许就能解决崇祯的燃眉之急了。

第四,小冰河期,天下百姓饿死的居多。

这个就是气象范畴的事情了,早在万历末年,小冰河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直到崇祯亡国的时候,这一段时间都没能过去。

当时全球的气温都迅速转冷,粮食严重减产。在北方,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百姓,基本全都饿死了。所以说与其饿死,倒不如跟着李自成他们造反了,至少可以抢点吃的。

气候变冷,粮食减产,导致崇祯皇帝的税收也严重减少,大明王朝遭逢了数百年难遇的气候浩劫。

反观满清就不一样了,他们靠打猎为生,而且习惯了寒冷。天气冷了,南方的人马战斗力下降,他们反倒是沾光了。

再说了他们的粮食主要是以肉食为主,粮食减产,对他们的影响,要比对大明朝的影响,轻得多。所以说满清得天下,有老天爷的功劳。

总结:康熙来了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康熙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平定四方,使得大清朝归于一统。可是他要是遇到这么多问题的话,我觉得也是捉襟见肘。

当年吴三桂北伐时,康熙一度想要退回关外,可见他没有把握完全战胜吴三桂。所以当他遇到内忧外患,经济崩塌,气候变冷等等问题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了。

参考资料:《明史》

如何评价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

筹备6年、耗资2.5亿,陈凯歌《妖猫传》打造了一个怎样的大唐?

大唐是什么样子?盛世、开放、交流、包容,还有李白、白居易、杨贵妃……相信大家能够给出很多自己对于中国唐代高度总结的关键词。

而最近上映的筹备6年之久、耗资2.5亿,陈凯歌导演作品《妖猫传》,这个以盛唐、中唐为大时代背景的奇幻剧,究竟打造了一个怎样的大唐?另外,在陈凯歌镜头下的长安和大唐,是否只是一个奇幻的存在?

长安——大唐的都城,很多人都给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城”,留下了传世不朽的诗句。其中,那个屡试不第、后来掀起惊涛骇浪的黄巢,所留下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出了他的心声和长安城的壮阔宏大。

《妖猫传》里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由黄轩饰演的白居易,带着来驱邪的日本沙门空海(染谷将太饰演)“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和空海在长安城内游逛,经过了牌匾上写有“西市”的地方。唐时,长安城内有东市、西市两大市场,前者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和达官贵人,后者则是大众百姓。

《妖猫传》里经常出现湖泊水系、以及跨越很大的虹桥,这是因为当时的长安城外内水系众多,素有“八水五渠”之讲。

金吾卫陈云樵带着手下来到长安城内的青楼花天酒地,这青楼内有水上小舟、空中飞鱼,以及带有浓厚异域风、能歌善舞的女子。唐代的长安城里青楼文化盛行,其中的平康坊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红灯区”。

宫殿建筑,是古代都城中最闪亮的明珠。但在《妖猫传》展现的长安宫殿内,除了大殿内金碧辉煌的斗拱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外,那个特殊的“几何金字塔”形的建筑,让人觉得这是要学习卢浮宫的节奏……

《妖猫传》里的白居易,对于前朝的杨贵妃倾慕不已,并准备完成那首名垂千古之作——《长恨歌》。

被妖猫附身的春琴(张雨绮饰)在屋脊上,吟诵李白《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白居易在下面听得如痴如醉。

白居易在片中,表现出对于李白无与伦比的、粉丝式的崇拜。而在现实中呢?李白和白居易两拨的粉丝早已开撕。

历史中白居易对于李白作品的态度究竟如何?白居易是这么说的: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从这个评价来看,白居易对于李白,不仅不粉,甚至还开黑!

《妖猫传》中的李白

还记得当年与陈凯歌《无极》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吗?《妖猫传》里,因为杨玉环的死,一心想复仇、化身为妖猫的白龙,先后杀死了很多人,因为一个女人而引起诸多血案。

这位在剧中画着翠眉,带有明显胡人血统、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张榕容)有多美?白居易对她的容颜心驰神往,留下《长恨歌》鸿篇巨制。

回眸一笑百媚生

深绿色的翠眉

唐玄宗把万千宠爱集她一身,为了博取美人一笑,和安禄山“击鼓飙舞”。最终被后者赶出了长安。

与安禄山击鼓飙舞的唐玄宗

李白未见贵妃之容,便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让唐玄宗为杨贵妃作的祝寿诗瞬间变成垃圾桶里的废纸。

“日本留学生”(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不顾被唐玄宗砍脑袋的危险,想对杨贵妃表白……

阿倍仲麻吕和杨贵妃

能变成仙鹤的白龙,当看到棺中早已没了呼吸杨贵妃后,把对于她的爱化成复仇的火焰,借黑猫的身体,进行一系列的复仇。

帅气的白龙变成妖猫进行复仇

看完《妖猫传》,从里面出现的建筑、家具、壁画、陶瓷器等空间或器物,能够感觉到一股浓浓的考据之风:陈凯歌的大唐,是考据的奇幻大唐。

偷拿钥匙闯入前朝禁地的白居易,在里面发现一个带有宝塔经幢的神秘空间:打开七重门后,他拿到了唐玄宗保存杨贵妃头发的绣囊。

这个细节应该是参考了法门寺地宫供奉舍利的八重宝函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一同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的,还有神秘的秘色瓷。影片中,在长安城青楼的一个场景内,便出现有秘色瓷的经典器型——八棱净瓶。

法门寺宝函

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八棱净瓶

除了八棱净瓶,《妖猫传》中还出现了多种样式的陶瓷器。比如像空海屋内的唐代白釉净瓶,陈云樵家宴饮时出现的青釉和白釉瓷器,基本上反映了唐时中国陶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

著名的《唐人宫乐图》里出现的漆器耳杯和扇面弧形家具,也出现在影片金吾卫青楼宴饮中的道具陈设上。不知是原著作者有意借鉴,还是无意为之,这张名画里,同样有一只黑猫。

《唐人宫乐图》(局部)

扇面形的食案上有漆耳杯和皮囊壶

影片对于古代画作或壁画的参考,还有像体现唐代女扮男装之风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影片中的女扮男装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还有唐代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片中长安城的街面上,有女子乘类似步辇的载具出行。

《步辇图》

杨贵妃死后,她的尸体被放置在一个前人的古墓里。通过古墓壁画上的人物风格来看,十分接近北齐的娄睿墓壁画。

北齐娄睿墓壁画

其实这个片子如果能参考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明皇幸蜀图》画作,把那匹鞍上空无一人、暗指死去的杨贵妃的白马元素加上,就更完美了。

大都会博物馆藏《明皇幸蜀图》

《妖猫传》对于唐时的乐器也有较好的展现,像上文出现的唐玄宗腰鼓,还有手持排箫中蛊的乐师。

影片中用腰鼓演奏的唐玄宗

唐玄宗击鼓这一形象,流传很广

唐持排箫女伎乐陶俑

除了陶瓷器、乐器外,影片对于唐代风格的家具还原同样非常到位。像空海家中的壸门型床榻、胡床,其造型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风家具中均可看到原型。

低矮的唐风壸门榻

空海屋中的胡床(禅椅的前身)

正仓院收藏的胡床

春琴屋内的箱型榻上,摆放有一个低矮型家具时期,供人倚靠的凭几。

凭几

有人说《妖猫传》拍的不好看,讲故事的能力还停留在《无极》阶段,小学僧倒觉得,这片子起码让我们能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大唐:

白居易油腻过、但他也年轻过;杨贵妃的美,即使香消玉殒,仍让后人念念不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从人们衣饰器具的精美,再到城市建筑的宏伟壮阔,展现出一种属于大唐的自信,基于自身强大文化的自信。

为什么泾河龙王改了下雨的时辰和数量就要被杀?

泾河龙王被处斩本质上不在于他违背了玉帝的旨意,而是他本身就是针对李世民的一个局里必须被牺牲的棋子。

只有抗旨杀人,才名正言顺。抗旨这种事情,哪怕放到人间帝王面前也是必杀无疑,以禁效尤的。因为这是挑战玉帝权威的事情。

但是这跟权威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泾河龙王可以找人王李世民说情。如果玉帝真的打算给李世民这个面子,那就可以安排房玄龄或者其他人监斩,而不用魏征,用魏征的目的就是要李世民食言。

同样在《西游记》里,孙悟空跟乌鸡国三个“国师”斗法的时候,需要借雨,找到东海龙王。然而东海龙王回孙悟空的话就是,没有玉帝的旨意,自己是不能擅自布雨的,这都是很典型的托辞。

而孙悟空说,不需要玉帝旨意,你打个喷嚏就行了。结果东海龙王只是打了个喷嚏,乌鸡国便顿时瓢泼大雨。

而同样是在乌鸡国,虎力、鹿力、羊力这三个“国师”,行云布雨的能力又是谁给他的?连东海龙王都需要按旨意办事,他们却万事可妄为。他们一召唤,雷公电母便不提什么玉帝旨意了?

所以本质上来讲,泾河龙王的死,实际是佛道两教给李世民设的局,只是泾河龙王有点小无辜。

其实泾河龙王没得选,他不触犯天条,自己可能子孙会被袁守诚设计搞光;他只能有意无意地被迫触犯了天条。这样一来才来找人王李世民求情,这才能导致魏征执法,李世民食言。这样泾河龙王的冤魂才能缠住李世民不放,导致他到阴司走一趟,为了返阳,才同意派人去西天取经。

而哪吒因为抽了龙王三太子的筋,还痛打了准备去天庭告状的东海龙王敖广。这最后惹得四海龙王来水淹陈塘关。这是私怨,造成的也只是罪业,与天条无关。

四海龙王和泾河龙王虽然都是龙族。但是对于玉帝而言,意义真的不一样,四海龙王相当于一方封疆大吏。而泾河龙王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卒子,是拿来吃的菜。

所以即便当四海龙王齐聚,犯了什么天条。玉帝也是要权衡一下利弊的,但是这不等于玉帝没资格惩罚他们。关键要看四海龙王犯的什么天条?

而很显然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不是触犯天条,而是淹死无辜百姓,造成罪业。

这性质就不一样了,说一千道一万,这事是李靖家和敖广家的私事了,即便造成普通平民的伤亡,这种罪业也无非多上供两条龙肝凤髓的事情。玉帝是不会插手的,只会作壁上观。

这就和白素贞和小青为了跟法海要许仙,水漫金山寺,造成了镇江大量普通百姓伤亡。性质是一样的。造成的罪业,最后也就是修行二十年,不但洗清了罪业,最终还功德圆满了。

所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佛道两教斗法,泾河龙王丟命。”

为什么林冲差点被打死?

武松第一次路过十字坡时,差点被孙二娘麻倒。在制服孙二娘之后,张青及时出现,三人因此相识结交。后来,张青跟武松说,他给孙二娘立过三个规矩,即“三不杀”:妓女不杀,和尚不杀,犯人不杀。这是因为,妓女日子苦,和尚几乎不享福,而犯人中多是被冤枉的好汉。

张青这三不杀说得相当好,尤其是最后一条,因为不少好汉的确是被冤枉的。比如林冲刺配沧州、卢俊义发配沙门岛、武松刺配恩州,三人都是被冤枉。然而,同样被发配,林冲和卢俊义路上差点遭到杀害,而武松却没事,这是为什么呢?(加一个卢俊义作对比)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看看发配之前三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清楚,毕竟三人武艺差不多。

先看林冲

众所周知,林冲的命运很波折,人生也很苦。起初,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不是高官,但是也有个稳定的工作,妻子贤淑,家庭和睦。

后来,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林冲本想打他一顿,但是因为高衙内是高俅高太尉的儿子,打了他很可能被高太尉整死,于是林冲忍了。但是,林冲的忍耐没有换来理解,相反,高衙内和陆谦、富安等人设计,再次调戏林娘子,这次更狠。林冲气急之下,砸了陆谦的家。

高衙内两次调戏不成,反而受了惊吓,病倒在床时还惦记着林娘子。高俅见此,于是定下更歹毒的计策。这之后,便有了“林冲误入白虎堂”。得孙佛儿搭救,林冲没被害,但也要被刺配沧州。

在野猪林里,董超薛霸差点打杀林冲,幸亏鲁智深救援及时。

林冲差点被打死,无他,就是因为他被绑在了树上,无法反抗,毕竟他没有神力,不可能挣断枷和绳索。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

而在这之前,林冲还被董超薛霸用开水烫坏了脚,穿着草鞋又走了很长时间的路。因为脚烫伤,林冲也没吃东西,原著说“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林冲之前没有受过这么多苦,所以,别说他被绑着,就算没绑着,估计战斗力意志力也被磨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绳索紧紧缚着他,林冲还能怎么办?只能等死。

再看卢俊义

卢俊义虽然没做官,但是日子比官吏可舒服多了。卢俊义家族几代经商,他自己也善于做生意,另外他武艺绝伦,作者钦点“棍棒无对”,是公认的梁上第一猛将。

宋江欲请卢俊义上山,对抗官兵,吴用设计,以算卦为名,在卢俊义家写了一首藏头反诗,并告诫卢俊义要去东南一千里避祸。卢俊义和管家李固途径梁山泊时,被好汉们活捉。但吴用放了李固,并告诉他那首反诗。

吴用的本意,是希望李固举报卢俊义,这样官府会刺配卢俊义。等卢俊义被刺配,梁山就可以半路上救了他,这样上梁山就顺理成章了。

哪不知,李固和卢俊义老婆贾氏有染,两人一心要利用这个机会弄死卢俊义,遂赶走燕青,举报大名府,并重金贿赂梁中书、蔡福兄弟(从这一点来看,卢俊义也罪不至死,否则李固根本不必再贿赂),希望他们处死卢俊义。其实,仔细想想,卢俊义一直在大名府居住,家里都没几个仆人,拿什么造反?谁造反会写在墙上?

卢俊义被刺配时,可能考虑到他武艺太高,所以被打了三十棒之后,梁中书还让卢俊义戴的枷重达100斤,而且刺配之地是沙门岛,一个号称有去无回的地方。在路上,董超薛霸故伎重施,用开水烫了卢俊义的脚,逼着卢俊义穿草鞋走路,消磨其体力和意志。末了,还以睡觉为由,把卢俊义绑了。

可以说,卢俊义的故事,简直就是林冲故事的翻拍,尤其是发配之后,和林冲的遭遇一模一样。不过,林冲是因鲁智深相救,而卢俊义是得燕青相救。

综合来看,卢俊义和林冲之所以差点被杀,是因为他们烫伤了脚,走了长路,没吃东西,之前没受过啥罪此刻又受了太多的苦,体力和意志力都消磨殆尽了。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林冲和卢俊义不知道别人要害他,没有防备之心,更没有反抗之心。

最后说武松

武松和林冲、卢俊义不一样,至少他的待遇比前两位好多了。除了待遇,武松还提前做了准备,得到了特殊照顾。

被张都监陷害之后,武松被抓到了孟州大牢中。其实,如果不是施恩三入死牢,给康节级和叶孔目送礼,让他们关照武松,武松即便不被判死刑,也会被折磨死(原著说知府只要牢里谋害武松性命)。

后来知府得了一百两银子,又知道武松是被陷害,所以改了文案,二十断棒也十分轻。临行之时,施恩告诉武松,要小心押解之人,还给了武松熟鹅、银子、棉衣、麻鞋等。路上,武松既没有被烫脚,还吃了两只熟鹅,体力基本无损,防备心也十足。

到飞云浦时,武松很快就杀了四人(没错,原著就四人)。要说的是,飞云浦故事被很多读者大吹特吹,但从原著来看,武松只是打了个时间差,杀四个人基本没费力。

(武松)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拿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这两个踢下水去的,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又砍倒一个。

简单来说,武松以撒尿为由,骗两人靠近,然后两脚就把两人踢下水。那两人没反抗,直接跑路,其中一个吓得跑不动。武松砍了两人,追上落水的两人,先砍了一个,问清另一人蒋门神在哪,又一刀解决了。

可见,武松杀四人根本没费力,打了个时间差,分两次杀了四人。当然,这也是因为武松扭断了枷。

正因为武松没有被烫脚,吃饱喝足,心有防备,更没有被绑住,关键时刻扭开了枷,所以武松才能够平安无事。如若武松也被被烫脚,吃不饱还长时间走路,最后还被绑在树上,恐怕他也很难逃脱。

所以,同样被刺配,林冲卢俊义差点被害,不是因为他们武艺差,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吃饱喝足,脚上受伤,体力大损且意志力也被消磨,更没有防备之心。而武松则相反,断棒轻,吃饱喝足,心存戒备,而且他力气大也很关键。

读西游记到底是在读什么?

作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到底在读什么?以我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说说,《西游记》在说什么。

大部分人了解《西游记》,都是看86版六小龄童的电视剧,我也不例外。

您看海报上写的是“神话”电视连续剧。小时候也当神话故事看。直到你也如西天取经般经历万般磨难,你才明白,《西游记》不过也是魔幻手法的所写的现实主义人生。犹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怎么魔幻,也摆脱不了生的寂寞,死的凄凉。

你看东海傲来国石猴吸天地之灵气破石而出,顽劣嬉戏,犹如人之初孩,天真可爱。

花果山,水帘洞,是孙悟空无拘无束,最快乐的地方。犹如孩童下河捉鱼,上树掏鸟的最美时光!

然而童年时光最美好,但是无技傍身,终不能成事。所以哪怕是顽劣如石猴,也会有上进心和人生追求。于是渡海求学。“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是人是候猴,都逃不掉!

你看,恁你多顽劣如猴,求学的孙悟空也得冠冕着服老老实实坐着收敛本性,要不后果严重,只能辍学回家!

拜别菩提老祖处,学得经斗云和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自是本领高强,不仅与牛魔王称兄道弟,还跑到阎王处生死簿勾掉自己大名,更到东海龙王处取得定海神针变为自己的如意精姑棒!

本领之大,以“齐天大圣”自封,遂惊动天庭,这才有了太白星君的招募。然而恁你本领高强,初出茅庐的孙悟空只不过是管理马场的弼马温,再升一级也不过是管理蟠桃园的看门人!

于是在讥讽嘲弄之下,年轻气盛的孙悟空才有了一系列的动作:吃蟠桃,偷仙丹,喝御酒!

一不做二不休,谁叫你看不起我!

怀才不遇,激愤难平,这不都是年轻的你我吗?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像孙悟空那样恣意随性,把天庭弄得人仰马翻,颜面无存!好不解气!

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饶是练就火眼精睛、十万八千里经斗云的孙悟空遇到如来佛,也只能低头认输!

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犹如每一位受巨大挫折的年轻人!你以为人生就此结束?不,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因为,生而为人,淳朴的天性,高强的本领,并不会给你一个辉煌的人生,反而因你的质朴,你的自负,带来困窘,遭遇挫折!人们往往在乎自己的起点,殊不知能决定你人生钟点的并不是起点,而是中途!

人到中年,你才会发现,一个人难以成事,世界不因你而存在,也不因你而终结!虽然你有通天本领!你看,再有本事,你仍需要有人帮忙,有人领路!你看,本领再强,也不能单打独斗,还需要有团队,才能完成任务!

当然,《西游记》里还有很多东西,如人性,欲念,执着,追求等。当人生轨道越来越长,你会发现四大名著之所以长盛不衰,只因他们都是写实的巨擎,能参透多少,就看你的经历和领悟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