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我的眼睛,我妈是独女不在了?
三年前我妈妈去世了,80岁的外公外婆需要照顾,我想接外公外婆来我家养老,但是我老公不同意,可是婆婆的一番话让我忍不住落泪。
我妈妈是独生女,我也是独生女,我从小都是有外公外婆带大的,和外公外婆的感情还是蛮深的。
长大后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省城里工作,外公外婆就在老家县城里生活,我和老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我妈妈是一般的职员,爸爸是医生,我的公公婆婆也都是一般的职员。
但是我婆婆一直身体都不是很好,当我怀孕的时候反应特别的大,根本就吃不下东西,吃什么吐什么,有的时候还要住院,这个时候我肯定是需要一个人照顾的,我婆婆本身身体都不太好,肯定不敢请她过来帮忙的,如果请她过来帮忙,她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怎么照顾我呢。
这个时候我退休的妈妈就说,既然这样我肯定要过去的,我妈妈就过来照顾我一日三餐。
从我怀孕到孩子6岁之前都是我妈妈一个人带,因为我爸爸是医生退休后又回去工作,所以也没有人帮我妈妈,我妈妈从小把我儿子照顾得很好,我妈妈也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明的人,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她把我儿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有阅读习惯培养的都非常好,我儿子走到哪里别人都说这孩子你们教育的真好,给我和我老公说,我老公每次听了之后都很开心。
其实说实在话,大部分时间我儿子都是我妈妈在教育科和陪伴,我和我老公都比较忙,我老公是码字工,经常加班到深夜。
所以很多时候大都是我妈妈一个人在照顾我儿子。
当孩子6岁的时候,我外公外婆身体也不是特别的好,年龄也越来越大,外公外婆也没人照顾,因为当年,外公外婆是生了两个孩子,我妈妈是大的,我还有一个舅舅,但是有一年发洪水的时候舅舅被淹死了之所以我外公外婆就只有我妈妈这一个孩子,所以我外公外婆的养老必须由我妈妈来承担,因为她不来做没有人来做,外公外婆也都接近80岁的人了,身边确实也离不开人。
妈妈在帮我照顾我孩子的这些年,帮外公外婆请了一个保姆,自己的退休工资付了保姆的工资,从来没有问过和老公要过一分钱。
其实说实在话,打心眼里我觉得挺对不起我妈妈的,她和我爸爸两个人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然后现在老了,自己不单和我爸爸分开,还不能照顾我的外公外婆,因为我妈妈一直在帮我带孩子,所以有时候想一想我觉得挺对不起她的。
我想着孩子大了,让我妈妈就回老家,和外公外婆还有我爸爸生活在一起,孩子我也请一个钟点工帮我接送一下,这样的也让我妈过几年自己的晚年的生活。
可是想的总是美好的,现实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的残忍,我妈妈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是得了重病,时日不多。
我真的是特别的难过,特别的伤心,我孝敬我妈妈都没有来得及,这些年她为我这个小家操碎了心,结果想让她享受人生的时候,她却生了病。
我妈妈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她在检查的时候,就给我说,什么病就告诉我,让我也走也走的明明白白的,不要瞒着,其实我这一生也挺知足的,你爸爸虽然说言语不多,但是是一个很实在的男人,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退了休也不想休息还在做事情,他对你外公外婆还是蛮孝敬的,所以打心眼里我觉得挺知足的,还有你这边虽然婆婆不能帮你带孩子,但是公公婆婆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来看孩子,并且还会每年送红包,同时也会经常给孩子买一些衣服啊,或者是小玩具,最重要的你婆婆每次见了我都会说很多感激我的话,说实在话,即使我不在了,我对你对你爸都是比较放心的,我我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你那将近80岁左右的外公外婆。
他们一生就我这一个孩子,我走了他们该怎么办?再加上爸爸年龄越来越大,你还要照顾你爸爸,你外公外婆要谁来照顾呢?
我就跪在妈妈的床边哭着说:妈你放心吧,只要有我在外公外婆我会给他们养老送终,也会把他们都照顾好的,你就放心吧,就这样我妈妈闭上了眼。
我妈妈走后一个月,我就跟我老公说:我想把我外公外婆接来照顾他们,我要给他们养老送终。
我老公说:我不同意你把老人接来,我还有爸爸妈妈,还有你爸爸,那么你爸爸反正现在可以照顾你外公外婆,为什么不让你爸爸去做这件事情啊,你现在把你外公外婆接来,我们还有孩子,我们哪有时间去照顾他们。
我听了我老公的话,我特别的生气,我说你可以不同意那我就和我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带着孩子一起走,我大不了在我们那边再找个工作,你就自己一个人生活,我就和老公吵了起来,我也给婆婆打了一个电话说要带着孩子回老家生活,因为我外公外婆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
第2天婆婆就来到了我家,来到我家之后很生气的,把我老公叫的是客厅里,大声的说你给我跪下,我想我婆婆从来没有那么严厉过,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那么的生气,也不知道我老公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老公一脸诧异的看着我婆婆说: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做错了什么?你这样对待我。
我婆婆说:小雅想接外公外婆过来养老,你竟然不同意?你还是个男人吗?你有点责任心?有点感恩的心吗?我是怎么养你的,我现在觉得我这老脸都被你丢尽了。
小雅的妈妈自从小雅怀孕一直在照顾她,把你的儿子这些年照顾的那么好,有多辛苦难道你不知道吗?你们两口子整天都很忙,很多时候都是小雅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帮你们操持家里,你有没有想想这些年一回到家,房子是干净的,衣服是干净的,饭菜是在桌子上的,孩子睡得好好的,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都是小雅的妈妈,小雅的妈妈过世的时候,我也很难过,但是她人还是走了。说实在话,这些年打心眼里,我就很感激小雅的妈妈,她为你们这个家做了太多,为我们这个大家牺牲了太多,就因为我身体不好不能过来给你们帮忙,所有的责任都让她承担了,所有的劳累都让她承受了。
她人走了,还留下年迈的父母,这是她唯一放心不下的事情。
外公外婆都那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能把他们接来养老呢?再说了,他们还能活几年呢?他们两个人都有退休工资,也用不了你们多少钱,我和你爸商量过了,我们准备拿出来,一个人的退休工资给你们请一个保姆,让保姆来照顾小雅的外公外婆。
和你们住在一起,这样也放心。
我老公也承认了错误,就这样我把外公外婆接到家里来养老,目前外公外婆已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三年了,外公外婆身体很健朗,精神也很好,我儿子和他们在一起也很开心,整天太太太太的太爷爷的不停的喊,偶尔我公公婆婆还会到家里来看看我的外公外婆。
从心里我很感谢我的公公婆婆。
从我的经历我想说老公不同意给外公外婆养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经济条件不是特别的好,觉得自己如果接纳老人一起生活,承受不了经济的压力,还有生病了要承担的费用。
第二:生活在一起不习惯,还有老人年龄大了,年轻人工作比较忙,工作比较忙,确实没有时间照顾老人。
第三:没有和男方的父母沟通,因为毕竟是一个大家庭的事情。
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如果真的是父母先去世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在,我们一定要替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因为我们都是有血缘的一家人。
我们都是父母,也都是别人的孩子,谁都有老的那一天。
你愿意放弃一线城市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吗?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父母养大我们确实不容易,期间不知道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是我们无法去报答的。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几个,有的家庭有两个,有的家庭只有一个,所以选择不同。就个人而言,不会放弃现有的生活条件去照顾年迈的父母,有人会说“没有良心,不孝顺”等一些话语攻击,我只能笑着说,你不是我,你不懂我的生活,所以请不要随意评价我,我家有一个哥哥,真的是应了那句“重男轻女”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不在家,妈妈非常疼爱哥哥,有啥好吃的想着哥哥,就连哥哥打我都帮着哥哥打我,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星期回家要干活,去学校只给5块钱,而哥哥却有10块,20块,每年暑假都会去给打工(摘花椒)如果没有挣到钱,妈妈会骂我,打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得,后来干脆辍学,出去打工,同样挣不到也会骂我,等慢慢长大了,还是一样,挣钱补贴家用,补贴哥哥上学,从没有问我在外面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吃饱,穿暖,到该结婚的年纪了,妈妈在家给哥哥做保姆,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他们两口子在家啃老,爸爸出去打工。我想问一下,我过得怎样,没人关心,没人知道,我努力得到现有的一切,为什么要放弃,当然养育之恩大于天,该孝顺的还得孝顺,只是不会放弃当下的生活。
二婚女子薄姬是如何逆袭成大汉王朝的太后的?
谢谢邀请。薄姬能逆袭成薄太后,与其说是由于运气,不如说是由于她的智慧。《史记》《汉书》中都有她的传,别人的传记中也有关于她的零星记载。这些记载虽然都很简略,我们仍可以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推测一下她实现逆袭的智慧。
一、私生女、二婚女、“战利品”薄姬是一位私生女。她的父亲是吴地人(今江苏一带),只知道他姓薄,名字没有记载;她的母亲是战国时期魏国宗室的一位女子,史书中称为“魏媪”——“媪”是对年老女性的通称,如史书中称刘邦的母亲为“刘媪”。秦朝统一后,那位薄先生和魏媪有了私情,生下了薄姬。后来,薄先生死在了山阴(今浙江绍兴),就葬在那里。薄姬小时候,很可能是跟着母亲生活的。从这些记载推测,薄姬出生于秦朝统一之后,比刘邦小30多岁。
秦末天下大乱时,陈胜立前魏国宗室魏咎为魏王。不久,魏咎兵败自焚,他的弟弟魏豹投奔楚怀王熊心,自立为魏王。魏媪出身贵族,大概是一位见过世面、有些文化的女性,她不甘心让女儿平凡地度过一生,就把薄姬送到魏豹的后宫,做了魏豹的妃子。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魏豹与薄姬魏豹是个志大才疏的贵族。当时有一位名叫许负的女相士,相面非常灵验。当刘邦在荥阳与项羽对峙的时候,魏豹请许负给自己的妃子们相面。许负看过薄姬的面相后,预言她生的儿子能做天子。魏豹听后,比打了鸡血还兴奋,觉得自己做天子的机会来了。他原本站在刘邦的阵营里,就此脱离刘邦,暗地里和项羽勾结。刘邦虽干不过项羽,收拾魏豹还是绰绰有余的。就这样,魏豹成了刘邦的俘虏,魏国的地盘也被刘邦吞并。魏豹的那些妃子们,自然也成了刘邦的“战利品”,其中漂亮一点的,自然被刘邦收到自己的后宫。
薄姬的命运并不好,没能入刘邦的法眼。当魏豹的其他妃子进入刘邦后宫的时候,她被分配到织室,做了一名“纺织女工”。尽管她聪慧过人,但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大概只能在织室劳作一生了。
二、薄姬和刘邦的“一夜情”当机会到来时,聪慧的人能抓住机会。
薄姬小时候有两位“闺蜜”,一位称管夫人,一位叫赵子儿,她们三人曾约定:“先贵毋相忘。”这话和陈胜早年说的“苟富贵,勿相忘”是不是很相似?这说明薄姬少年时就是一位不甘平凡的女人。少时的志向、许负的预言,肯定不会让她甘于陪着织机过一辈子的。
管夫人和赵子儿比薄姬幸运,被刘邦收在身边。汉王四年,这两位美女一起侍奉刘邦时,在谈笑间说起了早年和薄姬的约定。刘邦听到后,问起约定的前后经过,两人就把实情告诉刘邦。刘邦竟然对薄姬产生了一些怜悯之情。当晚,他就让人把薄姬召来,准备临幸。
汉高祖刘邦画像史书里记下了薄姬见到刘邦后说的一句话。薄姬对刘邦说:“昨天晚上,我梦到龙盘在我的肚子上。”这话说得很妙,刘邦自然很高兴,说:“这是贵显的征兆,我帮助你来实现吧。”于是,两人有了一晚欢愉,薄姬就有了身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刘恒排行第四。
刘邦身边美女很多,偶然动念临幸过薄姬后,很快就把她扔到脑后了,《诗集》中记载,那一晚之后薄姬“稀见高祖”——两人见面都很少了。刘邦的后宫并不太平,妃子们互相争宠,其中吕后和戚夫人的争斗最为激烈。薄姬判断参与争宠没有好处,最安全的选择就是安安守己,带着儿子平平淡淡地生活,再等机会。因此她给大家留下了“恬淡”“仁善”的印象。其实,我们应该说是她“耐得住寂寞”。
三、代国王太后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代王陈豨的叛乱后,封八岁的儿子刘恒为代王。第二年,刘邦就去世了。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实际上是吕后掌权。吕后早就恨透了刘邦身边那群小妖精,现在一朝权在手,还不得狠狠地收拾她们啊。《史记》记载:“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戚夫人被残忍地做成“人彘”,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然而,薄姬给大家留下的好印象救了她们母子,吕后对这娘俩儿竟然网开一面,“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薄姬成为唯一一位能陪着儿子去国的妃子,这是她们的幸运,更是多年冷清寂寞生活的回报。
代国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是汉朝与匈奴对峙的前线,当时属于偏僻且危险的地方。薄姬却很满意,因为终于可以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刘恒就国时只有八岁,代国的大主意还得薄姬来拿。母子二人非常明智,在代国安分守国,守卫大汉帝国的边疆,坚决不介入朝廷和宫中的事情。
《二十四孝图》中汉文帝“亲尝汤药”故事画吕后掌权八年,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间接的死在她的手里。但是唯有代国让吕后放心,因为她觉得那娘俩儿安分守己。比如,有的诸侯王利用本国的地理优势,扩充势力,但代国却连一点这样的举动都没有。吕后干掉两任赵王后,提出要把刘恒改封为赵王,因为赵国的条件比代国好。对此,薄姬母子都婉言谢绝了。
薄姬少时随母亲生长在旧贵族之家,有良好的修养,司马迁称她“凡事包容,母仪俱足”。在代国,薄姬认真的教育儿子,汉文帝崇尚节俭、善待臣民、虚心好学等优秀个性,都与母亲的教诲分不开的。薄姬母子感情很深,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篇,说的就是汉文帝孝敬母亲,在母亲生病时悉心照顾的故事。
四、“不争”反而得到皇位薄姬推崇老子的清静无为之道。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薄姬把老子的“不争”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争”,不是什么都不要争取,机会来了还是要抓住的,否则不就成随波逐流了吗?“不争”,是不去争取争不到的东西,不去争取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损害的东西。戚夫人与吕后争宠,自以为靠着刘邦的宠爱可以包打天下,她没想到刘邦也是会死的。结果刘邦死后,母子二人都惨死在吕后手中。
吕后死后,功臣和刘氏贵族集团发动政变,铲除诸吕。政变成功后,要立一位新皇帝。当时,刘邦的儿子只剩下两位,一位是代王刘恒,一位是最小的刘长。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而且当时年纪还小,自然可以排除了。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肥之子刘襄和刘章在铲除诸吕时立有大功,有意争夺皇位。但大臣们认为,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个好东西,如果立刘襄,很可能重演“吕氏专权”的悲剧。
汉文帝刘恒画像薄姬母子多年来积累的人品“大爆发”了。《史记》中说,大臣们经过反复考量,“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薄姬的“不争”哲学收到了最好的结果,一代明君汉文帝终于登上历史舞台,薄姬也由王太后晋升为大汉帝国的皇太后。
如果没有铲除诸吕的政变,薄姬的“不争”哲学还能有这样的收获吗?答案是,即使刘恒没有当上皇帝,安安分分地做他的代王,为大汉帝国守卫边疆,不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吗?一位私生女、寡妇、俘虏,能成为一位诸侯王的母亲,薄姬的命运不也是实现了逆袭吗?
清代树立的“汉薄太后南陵”碑,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病逝,享年大约70岁左右,在当时属于高寿了。此时,刘邦已去世40年了,她的儿子刘恒也去世两年了。尽管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陷入过多次逆境,但她仍然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更是享有高寿,也无愧这一生了。
一个人可以坐月子吗?
可以的,人一旦没得靠,就会有无穷潜力,何况,坐月子就是照顾好孩子的同时,确保自己休息好。
朋友李敏就是自己一个人坐的月子,她在上海生活,老公在新加坡工作,本来预产期前是要回来的,但是疫情原因被困了。生产前,上海已经被封控,娘家妈、婆婆都去不了。
瓜熟蒂落,时间到了,孩子迫不及待要出来,怎么办?自己一个人,那也得坐月子。
距离预产期还有二十多天,突然,李敏所在的小区被封,李敏有些着急,但想着十几天后就解封了,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就这样,她一边在家远程办公,一边准备着生孩子所需要的东西。
谁知道,这一封就遥遥无期了,眼看着预产期临近,李敏有些着急了,但急有什么用,自己出不去,家人来不了。为以防万一,李敏紧急联系月子会所和月嫂,根本安排不上。
怀孕进入38周,李敏反倒冷静了下来,大不了这月子自己坐。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李敏反倒心安了。
她把自己的特殊情况和社区做了报备,引起社区高度重视,在坐月子的物资储备方面,开出了绿灯,纸尿裤、奶粉、米面油、蔬菜水果肉类,所有东西只要她需要的,两天内全部囤积到位。
39+1,李敏开始阵痛,马上打电话给社区,同时和产检的医院紧急联系。社区派出两个女性志愿者,陪着李敏上了救护车。
医院里,李敏拨通丈夫的电话,电话那端,丈夫全程陪护,通过视频,丈夫陪着妻子经历了从阵痛到分娩的18个小时。
孩子出生三天,救护车再次把李敏母子送回了家。
至此,李敏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月子。
因为她的特殊性,社区医院医生每隔三天会到家里来看看他们母子,遇到问题,她也可以随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其实,一个人坐月子,最难的是吃饭和新手妈妈面对孩子的手足无措。
每天,社区会打电话问她有什么需要,每次投放抗疫物资的时候,会给她一起带来。
李敏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孩子睡着的时候,她就赶紧睡觉。每天达不到少食多餐的标准,但是,三顿饭都能保证。衣物,能用一次性的就用一次性的,需要清洗的,那就放进洗衣机,洗完了戴手套晾出来就行。对于孩子洗澡,刚开始的时候,她真的搞不定,那就打电话给社区医院,护士会通过视频教她怎么做。
关于吃饭,家里备了很多奶粉、豆浆粉、藕粉,每天,社区都会针对她专门送来牛奶、面包、水果,这些东西能应对随时想吃就吃。早晨,李敏会熬粥,配上社区每天送来的新鲜蔬菜、鸡蛋,简单处理一下就是一顿早饭。午饭,米饭配上各种简单的炖汤,换着花样炖。晚饭,一般都是各种配菜加面条。虽然简单,但因为社区的照顾,配送的蔬菜、肉类品种丰富,营养并不缺。
就这样,生完孩子第38天,李敏老公终于到家了,看着白白胖胖的儿子,看看为自己生儿育女独自坐月子的妻子,老公万分愧疚。
说起这个特殊的月子,李敏笑得很开心:本来以为会是灾难,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月子也挺好,没有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差异,很清净,可以真的想睡就睡。丈夫因为没能陪伴我,他的愧疚让他更在意我的付出。唯一遗憾的是,我没体验过被人照顾的感觉。
女人,可以是弱不经风的菟丝草,也可以是无坚不摧的圣斗士。女人都是水做的,有的如潺潺溪流,有的波涛汹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因为,生活不同。适者生存,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适应着生活。
遇上了对的人,生活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温和,一旦生活没有善待你,那就让自己变强大,自己善待自己。
还愿意给前妻经济支持的男人好不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二十年夫妻协议离婚,还愿意给前妻经济支持的男人好不好》本人观点论情况而定。
1.离婚了,两个小孩归女方所养,男方承担孩子的所有费用理所应当,谈不上好与不好,感情不在责任在。
2.给予前妻经济支持,体现男方念及曾今的感情,不忍心看到前妻离婚后过着艰难的生活,这点好!毕竟夫妻一场,此举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父母只是没以前相爱了,其他什么都没变。
3.协议离婚两个孩子都跟着妈妈,以正常的结婚年龄来算,二十年的婚姻小孩都超过十岁了,有了自主选择权,可以理解为父亲以事业为重,平常很少关心孩子,以致于感情疏远,两个孩子都选择跟妈妈生活。
4.楼主说两人不在一个地方,这应该就是协议离婚的原因;长期两地分居,女方带着两个孩子,迫于生活的压力,寡妇式的育儿方式,还不如离婚来的洒脱。而后对前妻的经济支持只能属于愧疚。
5.都一起风雨走过了二十年,还是选择协议离婚,说好也不尽然,说不好楼主今天也不会提这个问题,好与不好日子是你们自己在过,可能早已心中有数。
6.今后楼主离婚也好复婚也罢,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到孩子,孩子也会做父母,不要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影响日后的感情!
荀小妹回答完毕,希望本人分析与观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