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棍猴连招,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莲辞网

斗战神棍猴连招,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最讨厌一说到《西游记》就把办公室政治那一套拿出来yy的人了,你看书就好好看书,别搞那些没用的。

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原因有三:

斗战神棍猴连招,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1、此时的唐僧,修为还没有那么高;

2、肉眼凡胎;

3、孙悟空不听话。

1、初出茅庐的唐僧

白骨精在《西游记》里面被称为白骨夫人,又叫尸魔,出现在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西游记》共100回,整部书来看也属靠前的位置,何况前面还有很多铺垫,直到第十二回,才正式确定了唐僧要吸取取经,第十三回,才经历了正式取经路上第一次磨难。

这时候的唐僧,修行还没有那么深,还是会被外界的花花草草迷惑的,你看白骨精出场是怎样一番风情:

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这两段是作者对白骨精美貌的描述,接下来还有作者借八戒对白骨精的描写: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不光长得好看,眉眼含情,还穿着性感,这谁扛得住啊?八戒首先就动了凡心。而唐僧在乍见白骨精的时候,也明显失态了: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这绝不是一个高僧应有的表现,说明此时的唐僧还算不得高僧,他的路还很长。当然,唐僧很快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等调整过来,又恢复了平常的样子,他先质疑该女子不守妇道,然后坚决不吃她送的斋饭,这和猪八戒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后孙悟空出现,一棒子把女子敲死,唐僧当时就怒了,说你干嘛把女菩萨打死。孙悟空解释说这是妖精,唐僧不信。加之猪八戒在背后捅刀,唐僧就念起了紧箍咒惩罚孙悟空。

唐僧的说法是:

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

注意了,这里孙悟空的一段话十分值得玩味: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

还说什么要给唐僧搭棚圆房,把唐僧羞得满脸通红。

还有一处唐僧的话,也暴露了他不是高僧,甚至有些自私的一面: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你看,孙悟空打死人,唐僧生气并不是因为慈悲,而是怕被人发现,自己脱不了身,这种思想,在唐僧身上出现过不止一次。

你要说这是高僧,我是万万不同意的。

2、唐僧肉眼凡胎

第一次孙悟空打死白骨精所变的女子后,见唐僧不信,就让他去看女子带的斋饭是什么,结果唐僧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见此状,唐僧已经有了三分相信,可是猪八戒在旁边挑拨离间,说是障眼法,唐僧又相信了猪八戒。

后来白骨精又变成老太太、老公公去寻女,都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唐僧又开始念紧箍咒,孙悟空说你看地上明明是粉骷髅,脊梁上还有“白骨夫人”四个字。唐僧又信了,猪八戒又挑唆,唐僧又不信……

可见唐僧真的是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是非颠倒……

3、孙悟空不听话

很明显了,孙悟空三次打死“人”,唐僧三次要赶他走,他每次都苦苦哀求,赌咒发誓地说下不为例,但是同样的错误却犯了三次。

这就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了,而是为师尊严的问题。

再者,孙悟空还把唐僧动了凡心这事儿拿出来说,且不论唐长老是否真的动了凡心,你作为一个徒弟,对师傅说这种话,就是挑衅。

如何重排梁山108将?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梁山一百单八将如此深入人心,相信大伙伴们都有自己的答案。下面我将心中的重排座次分享给大家,只说改动排名的人物吧,因为毕竟绝大多数是不需要重排座次的。尤其是地煞七十二星,很多人物出场纪录很少,无从参照。

前六不变,第七将行者武松,替代霹雳火秦明,秦明顺延。

武松是《水浒传》重点描写的主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只说)、忠肝义胆、嫉恶如仇、谋略也是一等一的。后遁入空门,得享八十高寿。如此人物,不进前十实在是不应该。

扑天雕李应与花和尚鲁智深互换。

李应能排名如此靠前,更多的是金钱上的贡献。但其前面已经有了钱粮总管小旋风柴进。而将马下猛将,“三山系”带头大哥鲁智深换上来,理所应当。

美髯公朱仝与没羽剑张清互换。

朱仝上山后,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更多的是靠人品和人情,坐上如此高的排名。但是张清一把“飞蝗石”神出鬼没,屡立战功。两人互换,纯是看能力。

混江龙李俊升至第十九。急先锋索超降至第二十一,赤发鬼刘唐顺延。

索超虽然经常冲锋在前,但是真遇上高手,往往白给。李俊作为水军大头领,屡立奇功,后远走他乡,还能当上皇帝。如此人物,应该往前挪一挪了。再说虽然水军发挥场景有限,但是大头领前20都排不进去,也有些说不过去。

解珍解宝兄弟移除三十六天罡星,神机军师朱武和神医安道全递补。

朱武是梁山上最有谋略的军师型人才。安道全则是梁山好汉最仰仗的医疗保障,平方腊时损失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道全被留在东京给皇帝老儿看病了。

最后将我排的天罡三十六星列出:

1 呼保义 宋江

2 玉麒麟 卢俊义

3 智多星 吴用

4 入云龙 公孙胜

5 大刀 关胜

6 豹子头 林冲

7 行者 武松

8 霹雳火 秦明

9 双鞭 呼延灼

10 小李广 花荣

11小旋风 柴进

12花和尚 鲁智深

13没羽箭 张清

14扑天雕 李应

15双枪将 董平

16美髯公 朱仝

17青面獣 杨志

18金枪手 徐宁

19混江龙 李俊

20神行太保 戴宗

21急先锋 索超

22赤髪鬼 刘唐

23黒旋风 李逵

24九纹龙 史进

25没遮拦 穆弘

26挿翅虎 雷横

27立地太歳 阮小二

28船火児 张横

29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浪里白跳 张顺

31活阎罗 阮小七

32病关索 杨雄

33拚命三郎 石秀

34神机军师 朱武

35神医 安道全

36浪子 燕青

师徒四人为何只有孙悟空和唐僧成佛了?

西游记作者"不专神仙鬼怪,其实着意人间现实社会″,是以取经叙述人生经历之路的。以神话人物和妖魔鬼怪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又以真实社会现状寄予幻想和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为什么到达灵山只有唐僧一个人脱胎换骨,面对死亡呢?是因为唐僧是代表当时朝代的民众,是脚踏实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却是作者塑造的圣君、英雄人物之魂,是清官、洁吏之形象,是幻想和理想的追求对象。也可以这样认为,神活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真实的现状,又用真实社会现实回归了理想的思想追求。

《西游记》就是一部弘杨先进文化的小说,是作者感悟人生经历的思想总结。以妖魔鬼怪来鞭挞社会上的黑暗现状,用英雄人物之魂披上英雄人物之相,来构建理想的社会,是他创作《西游记》的真实用意。

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就会来临,一代世人逝去了,又一代世人又在成长。劳苦大众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力军。生命走向终点,又是新生命的起点,这就是人类社会存亡的规律,这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改变。唐僧被佛祖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菩萨,沙僧为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看来各有所归,成仙成道成佛了。其实寓言的不是在佛,因为这些封号是作者给封的,这虽像佛家名称,却不是真正佛教定名,是小说中人物。这和佛家人物是两回事,我们不可误读。

那么什么是旃檀功德佛呢?据藏文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成佛后,为报母恩,上天为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的母亲说法。此时伏填王思念释迦牟尼佛,命工匠用牛头旃檀木雕刻了释迦牟尼立像。当释迦牟尼佛从天界返回人间后,亲自为这尊旃檀像开光并预言他圆寂一千年后,旃檀像将到中国利益众生。这尊佛像3世纪从天竺传入龟兹,4世纪时鸠摩罗什携来凉州,次后辗转流传到长安、江南、汴京、上京、北京等各处享受奉祀。元代程钜夫撰文《旃檀佛像记》记载了其详细的流传经过。所以释迦牟尼旃檀像在汉地佛教中受到特别重视,在北京建有旃檀寺,专门供奉旃檀佛像。后来仿照这尊佛像制作的释迦牟尼像都被称为旃檀佛像。

看了这段记载,这就说明,在作者看来劳苦大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形像,換句话说,释迦牟尼的佛法一切都是为了民众,为了民众就是佛法的宗旨。为什么是功德佛,不管是谁,你的一切出发点和行为,只要是为民众的,你就会功德无量。把民众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就是作者的高尚品质和情操。《西游记》作品,始终以唐僧为主线,以民众为主题,歌颂了劳苦大众的善良、勤劳和贡献。以唐太宗的形象为标准,给封建帝王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孙悟空是斗战胜佛,着意封建帝王要像唐太宗那样为民众利益战斗不息,战无不胜;猪八戒是净坛使者,着意为官者永做政坛清官,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民;沙僧是八宝金身罗汉,着意为吏者一心为民,一尘不染,永做洁吏,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白龙马是八部天龙,着意全社会全民有信仰,有理想,有觉悟,有希望。作者希望,无论是华夏文化,还是帝王、能臣、衙吏,要永远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期望永远做圣君、清官、洁吏,引领劳苦大众建设一个永久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健康地、有尊严地、活着的大平盛世。

综合所叙,作者倡导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不是帝王,胜似帝王;不是官吏,胜似官吏。他心系天下,心系百姓,是个境界高尚的人,忘我的人。他学道明哲理,学儒成忠义,学佛悟透人生,忘却自我。我说他就是一个"佛圣仙″。

欲知详情可读《也说西游》山西侯荃著有详解!

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是什么?

西游记能够在浩瀚的中国文学作品中以四大名著的身份呈现,其文学地位可见一斑。

而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情况下,对至高无上皇权的挑战。

孙悟空就是那个代表了作者心目中敢于挑战压迫,挑战权利的人。

玉皇大帝则是代表了皇权。

我想没有谁在思想上不想做孙悟空,天地遨游,皆可去得,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作者敢于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用孙悟空的形象来言说自己的那种渴求自由,反抗阶级剥削的思想呈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智力。

当然,唐僧一直代表着正义的形象,善良,忠厚,一心向着理想前进。

孙悟空代表着叛逆,跳脱,自由。

猪八戒代表着懒惰,口舌之欲,以及好色,贪生怕死。

沙僧代表着勤劳却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可以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代表着唐僧的各种贪念。

西行之路,看起来是取西经,看起来是收服猴头,其实又何尝不是唐僧的心灵上的一种历练呢?

当然,西游记的创作大环境,注定了他的格局依旧是反抗剥削,反抗皇权,但是最后还是被皇权归化,化为己用的结局。

说白了,就是跟水浒传中宋江是一样的。一切的反抗,都是为了得到皇权的认可。

这也是历史大环境和格局的影响,

在这一点是(镜花缘)要比西游记做的更好!

孙悟空为何现实中没有人祭拜?

古往今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信仰,比如有些人信仰佛教,有些人信仰道教,还有一些人信仰外国的宗教。

他们对心目中的神明的敬畏,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在有些有信仰的人家中,或者寺庙中,都供奉着他们的祖先的雕像,佛祖,观音庙,关公庙,岳飞庙等等这些图腾,每日上香祭拜保佑他们家人。

孙悟空这只猴子,号称齐天大圣,天不怕地不怕,和天斗,和地斗,和玉皇大帝斗,害的玉皇大帝派出10万天兵天将捉拿他。

可是说就是在仙界中,孙悟空也是很有实力,连神仙都给面子的人物,他在仙界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连神仙都对他仰慕。

可是,奇怪的是,如此有本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民间却不受待见,很少进入百姓参拜的行业。

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凡是受到民间参拜的大神,都是仙界中特别有本事的人物,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弥勒佛等。

那些都是在仙界中职位比较高,能力比较大的大神,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比较重要,还有就是对神实用性要求比较强。

如关老爷,财神爷,送子观音,这些都是民间需要的,或者是赤胆忠义,或者是家财万贯,或者是繁衍子孙,是人们需要和要求的。

孙悟空擅长打打杀杀,只会搞破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所以民间也没有祭拜的动力,总不可能祭拜一个每天惹是生非,给自己惹麻烦的神仙人物吧。

更主要的是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统治者都希望有一个老实听话,服从自已意志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孙猴子,顽劣的性格,谁都不鸟的态度,不是统治者喜欢的,何况那些统治者,讲究忠君爱国,害怕有人造自已的反,如果推崇宣传孙悟空不是宣传鼓励造反吗?所以封建统治者不希望孙悟空被民间祭拜,尽量限制。

而且孙悟空也喜欢开玩笑,不庄重不威严,如果把这样的人物,也被人推崇简直不成体统。

不过话虽这么说,在我国个别地区还是有孙悟空庙的。如福建就有好几座孙悟空庙,叫它大圣庙,供奉它的目的就是平息怒火,避免灾祸,因此,凡事也不是绝对的。

@蓝色的忧伤 感谢您阅读评论,点赞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