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比斯摇原版,网络迷因的考古与狂欢

莲辞网

当古埃及死神开始"摇"起来

2022年,一段名为"阿努比斯摇"(Anubis Shake)的短视频在TikTok、Twitter等社交平台迅速走红,视频中,古埃及死神阿努比斯的形象被赋予魔性的舞蹈动作,配合洗脑的电子音乐,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混搭",这个迷因不仅引发了全球网友的二次创作狂潮,也让许多人开始好奇:这个"阿努比斯摇原版"究竟从何而来?它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征服互联网?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起源、传播逻辑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阿努比斯摇的起源:从3D动画到病毒传播

原版视频的诞生

"阿努比斯摇"的原版动画并非来自某个专业工作室,而是一位名叫"Kai"的3D动画师在Blender社区分享的作品,该动画最初发布于2021年,内容是一个低多边形(low-poly)风格的阿努比斯模型随着音乐节奏摇摆,由于模型设计简洁、动作流畅,很快被网友配上各种电子音乐,形成病毒式传播。

阿努比斯摇原版,网络迷因的考古与狂欢

音乐的选择

原版视频使用的背景音乐是德国DJ兼制作人Timmy Trumpet的《Narco》,这首曲子本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冲击力,与阿努比斯的机械舞动作形成完美搭配,后来,网友又尝试了其他音乐,如《Do It To It》《Belly Dancer》等,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

为什么是阿努比斯?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负责引导亡灵并称量心脏以审判善恶,这样一个严肃的宗教形象被赋予"摇起来"的娱乐属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Moe Gap),这正是互联网迷因的经典套路——解构权威,制造幽默。


阿努比斯摇的传播逻辑

模因(Meme)的自我复制性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概念,指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传播,阿努比斯摇具备极强的可复制性:

  • 简单易模仿:低多边形模型制作门槛低,网友可用Blender、MikuMikuDance等工具自行创作。
  • 音乐适配性强:任何节奏感强的音乐都能搭配,激发二次创作。
  • 视觉冲击力:阿努比斯的形象本身具有神秘感,加上机械舞动作,形成独特记忆点。

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

TikTok的算法偏好短、快、奇的视频,而阿努比斯摇恰好符合这一特点,用户通过#AnubisShake标签参与挑战,进一步推动传播,Twitter上,许多艺术家、动画师加入创作,甚至衍生出"阿努比斯 vs 其他神明斗舞"的搞笑剧情。

亚文化社群的狂欢

阿努比斯摇的流行不仅限于普通网友,还吸引了:

  • 游戏玩家:如《命运2》《刺客信条:起源》的玩家制作了游戏内角色版阿努比斯摇。
  • Vtuber与虚拟偶像:部分虚拟主播用Live2D技术模仿该动作。
  • 考古爱好者:甚至有人调侃"古埃及人早知道阿努比斯会摇,所以才把他画成那样"。

阿努比斯摇的文化解读

后现代主义的拼贴美学

阿努比斯摇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拼贴(Collage):

  • 古埃及神话 + 电子音乐 + 互联网幽默 = 全新的表达形式。
  • 这种混搭打破了"神圣/世俗"的界限,体现后现代文化的去中心化特征。

数字时代的偶像解构

传统神话中的神明被赋予威严形象,但在互联网时代,网友更倾向于:

  • 祛魅(Disenchantment):通过搞笑视频消解神明的神圣性。
  • 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让阿努比斯像普通人一样跳舞,拉近距离。

全球化的文化共鸣

阿努比斯摇的传播没有语言障碍,其视觉和音乐元素跨越国界:

  • 在埃及,有人调侃"这是我们失传已久的传统舞蹈"。
  • 在日本,网友将其与"书记舞"(《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的魔性舞蹈)对比。
  • 在欧美,它成为电子音乐社区的标志性迷因之一。

阿努比斯摇的争议与反思

文化挪用的质疑

部分埃及网民认为,阿努比斯是严肃的宗教符号,被娱乐化可能冒犯传统文化,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二次创作实际上让更多人了解古埃及神话,属于"文化传播而非挪用"。

迷因的短暂性与生命力

互联网迷因往往昙花一现,但阿努比斯摇因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持续的二创生态,保持了较长的热度,截至2023年,相关标签在TikTok的播放量仍超过5亿次。

从娱乐到商业化的转变

随着热度上升,部分创作者开始售卖阿努比斯摇的周边商品,如T恤、手机壳等,这种商业化是否会影响迷因的纯粹性,也成为讨论焦点。


阿努比斯摇的未来:从病毒到经典?

阿努比斯摇是否会像"彩虹猫(Nyan Cat)""哈林摇(Harlem Shake)"一样成为经典迷因?目前来看,它具备以下潜力:

  1. 符号化:阿努比斯的形象本身具有高辨识度。
  2. 可扩展性:网友仍在开发新版本,如"猫版阿努比斯摇""科幻机甲版"等。
  3. 跨媒介传播:已有游戏Mod、动画短片甚至音乐Remix出现。

当神明开始跳舞,互联网才真正狂欢

阿努比斯摇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是数字时代文化生产的典型案例——一个简单的动画,因契合互联网的传播逻辑,演变成全球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

  • 创造力:网友的二次创作让内容不断进化。
  • 连接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同一个迷因产生共鸣。
  • 反思力:娱乐之外,我们也开始思考符号的意义与边界。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考古学家挖掘21世纪的互联网遗迹时,他们会发现:古埃及的死神,曾在某个时空,随着电子音乐,疯狂地摇摆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