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钓鱼岛开火45分钟是真的吗,欧洲野牛气垫船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莲辞网

中日钓鱼岛开火45分钟是真的吗,欧洲野牛气垫船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欧洲野牛气垫船属于陆-陆登陆气垫船,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在岛礁和台海可以有较大展现空间。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将船垫升,从而减少船体航行阻力。在军事上其优势在于速度较快,可以达到60节以上速度;通过能力强,可以越过滩涂、雷区和障碍工事直接在较硬地面投送兵力。但是其缺点在于油耗率较高,难以做大,远航能力较差。不过因为船坞登陆舰的出现,恰好可以与气垫船形成完美互补,气垫船只需要待在船坞登陆舰坞舱里面,负责最后一送即可,因而世界上大部分气垫登陆船都是配合船坞登陆舰使用,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军的LCAC通用气垫登陆船。

美军的LCAC通用气垫登陆船可以运送M1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装备

中日钓鱼岛开火45分钟是真的吗,欧洲野牛气垫船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我们的071船坞登陆舰释放726气垫登陆船

但唯独欧洲野牛气垫船不一样,这种大型气垫登陆舰是前苏联专门研发,作为从陆地到陆地登陆使用的登陆舰。前苏联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情况较为特殊,属于内海,距离较近,风浪较小,所以使用大型远程气垫登陆船,可以直接从苏联的海岸陆地出发,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丹麦、瑞典以及黑海沿岸的土耳其等执行登陆突击任务。这就是欧洲野牛气垫船的研发初衷,他是极其罕见的陆-陆气垫登陆船,专门为特殊环境使用。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舰东欧地形地图,欧洲野牛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进行侧翼登陆,配合苏军装甲集群的正面突击

因而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船更像小型登陆舰,其长57米,宽25.6米,使用M35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最高航速达到63节,巡航速度55节。他的满载重量可以达到555吨,内有400平方米的封闭式登陆舱,最高运载能力达到150吨,可以运送3辆主战坦克,或10辆装甲车,或8辆两栖坦克,又或500名士兵。自身配有一定的防卫能力,配有4枚萨姆-14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2座30mmAK630近防炮,以及2座MS-227型22管140mm火箭弹发射器,不仅可以自卫,还可以协助压制敌方海岸防御工事。

欧洲野牛运送96式主战坦克

一艘欧洲野牛,一次性可以最大投送将近一个营的陆战队

更重要的是其航程,欧洲野牛可以以55节的航速持续航行300海里(560公里),对苏联来说可以快速登录突击北约部队后方,而对于我们来说,近海很对假象敌对目标也都在我国海岸的300海里(560公里)范围之内,因而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威慑力。不需要071登陆舰等登陆舰队,欧洲野牛可以直接快速搭载突击部队,快速抢占战略要地和争议岛屿。南海,以三亚为出发点,欧洲野牛不仅可以直接投送兵力到中沙群岛,还可以将越南大部分沿海纳入攻击范围。台海这点距离,根本不在话下,甚至可以绕到东海岸进行登录,并且欧洲野牛不仅可以将钓鱼岛和赤尾屿纳入攻击范围,甚至可以突击日本的与那国岛。如果部署在山东的话,那么整个韩国西海岸都可以处于攻击范围,而且以上海为基地也可以突击到济州岛,苏里岩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欧洲野牛简直可以说是为我们国情量身定做的一款,战略突击武器。一旦岛礁冲突激烈升级,快速反应部队可以直接从陆地出发,在6个小时内抢占岛屿或要地,并且可以携带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装备。从而达到战略上的突然性,获得主动权,这一能力是包括直升机在内的任何一样运输器材都难以达到的。

欧洲野牛野牛作为特种登陆设备是不错,但是其泛用性毕竟较低,属于特定区域使用的特殊气垫登陆舰。并且缺乏航速与其相匹配的护航力量,水面舰艇速度太慢跟不上,空中力量速度又太快。所以造些作为关键时刻使用的杀手锏很不错,但真正大规模登陆,还是使用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这类大型登陆舰作为主力较好,欧洲野牛更适合发挥奇兵的作用,在关键时刻使用。

为什么日韩争夺的独岛?

日韩争夺的独岛由东、西两个小岛和一些小暗礁构成,加一起的面积还不到0.2平方公里,上面也没有淡水,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此地位于洋流交汇之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因而,日韩两国对独岛的争夺,最早就源于双方渔民有关“捕捞范围”的划定。

要追溯独岛的历史,韩国方面称,早在公元6世纪,朝鲜半岛的新罗王朝就发现并宣誓过独岛主权。基本等同于中国明清两朝的朝鲜王国时代,已经有诸多文献图文并茂的记载独过岛归属于朝鲜王国郁陵岛群管辖。

大约在17世纪初,德川幕府早期,日本渔民曾经短暂占领过“竹岛”(当时被叫做松岛),但日本政府对其正式行使管辖权,并划入日本版图就非常靠后了,是1905年日本吞并整个朝鲜半岛以后的操作。

日本战败后,1946年,在美国的运作下,联合国最高总司令部又将独岛移送给了驻韩美军管辖。但此时美国并未在岛上驻军,只有少量韩国渔民经常上岛活动。

然而,不知是真的漏掉了还是有意为之,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列出的日本应该放弃的地区为“包括济州岛、巨文岛及郁陵岛在内的朝鲜”,通篇没有提及独岛。

这让后世的日本政府抓到了“把柄”,据此认为,独岛没有列入二战后要求日本交出的领土名单,所以还应归属日本所有。

1952年1月18日,赶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3个月,韩国李承晚政府发表了《海洋主权宣言》,单方面设定了一条渔船进入禁止线,即“李承晚线”。

1953年2月,一名越过“李承晚线”进行捕捞的日本人被韩方打死。作为报复,几天后,30名日本警察登陆独岛,以暴力手段驱逐了岛上的韩国渔民。

同年5月,日本趁朝鲜战争仍在酣战之际,又派兵占领了该岛,并在岛上矗立了宣示主权的领土界碑。

这时的韩国政府正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只得一面向美国提供抗议,一面与日本进行外交争辩。

而日本人的登岛行为,在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韩国人看来,属于无法容忍的巨大国耻,深深刺激了韩国人异常敏感的民族自尊心。

此情此景下,一位叫洪淳七的退役上士,组织了当地渔民和退役士兵,共计33人,拉起了一支夺岛的民间武装——义勇守备队。

(洪淳七)

洪淳七的老家就在离独岛不远的郁陵岛,他的一家三代,都曾在独岛周边驱逐日本渔民,对付日本人算是经验丰富,仇恨深重。

行动前,洪淳七和他的助手专程跑到釜山,在美军营地附近,通过陪酒女郎买到了美制枪械和弹药,并囤积了大量干粮和淡水。

1953年4月20日,23岁的洪淳七率领着义勇守备队登上了独岛,赶走了为数不多的日本警察,拆毁了日本人留下的界碑,同时刻下“韩国领”三个醒目的汉字,并升起了大韩民国国旗。

然而,现在看来,对独岛的成功占领,也仅属于洪淳七“抗日”的开头而已,后面的“守岛”才是重头大戏。

1953年6月底,两艘日本海上自卫队巡逻艇又卷土重来,日本人一度占据了独岛中西岛。绝境之中,洪淳七紧急向韩国政府求援。

此时的洪淳七的队伍干粮几乎消耗殆尽,仅仅靠挖野菜、捞海带充饥。因为没有淡水,只能用罐头桶接雨水解渴。

了解到义勇守备队的英勇事迹后,李承晚总统直接致电庆尚北道的警察厅长,要他给守备队提供一门迫击炮和100枚炮弹,以“吓走”日本巡逻船。不过,在警察厅长在下令时,把“吓走”改成了“击沉”,执行的更加猛烈。

就这样,大批武器和生活物资被紧急运到独岛,及时的支援了洪淳七。之后,洪淳七还在岛上建造了一座水泥灯塔和一个直升机着陆坪,主场优势越来越明显。

到了1954年4月2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再度大规模逼近独岛,向岛上的韩国义勇守备队发起攻击,试图彻底赶走他们。没成想,竟然遭到了洪淳七队伍更为猛烈的回击。

面对占据主场优势和火力优势的韩国人,日本自卫队渐渐败下阵来,在损失了一艘巡逻艇,伤亡十几人后,选择了撤退。

此次战斗后的半个多世纪,日本人再也没有尝试过武力解决的手段。

1956年,政局已趋于稳定的韩国政府派军警接管了独岛。至此,独岛和其周边海域彻底被韩国人控制。

(当今的独岛一角)

在洪淳七的领导下,独岛义勇守备队拼死保卫独岛,经历了50多次大小战斗,守岛达3年零8个月。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本无暇东顾得韩国政府,才得以非常及时的控制了独岛。洪淳七也被韩国人视为了伟大的民族英雄,得到了韩政府的最高嘉奖。

之后,除了驻地军警外,也有韩国渔民陆续搬到上独岛。

比如1965年3月,爱国渔民赵宗德举家定居独岛。为了长期在此居住,还挖开了岛上的第一口水井。

甚至,到了1981年,他还把自己的户籍都迁到了独岛上,以彰显独岛属于韩国的事实。

目前,包括赵宗德全家在内,韩国有近30人在独岛上常住。韩政府已经在事实上彻底将独岛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独岛上的韩国军警驻地)

而日本那边,自1954年彻底被洪淳七驱逐出独岛后,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向韩国政府递交外交抗议文件,指出该岛是日本固有领土,韩国必须立即撤出该岛。

但韩国政府从未予以理会,态度强硬,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步”、“独岛在韩国人心目中早已是自己的领土,不存在什么争议”。

1965年6月,韩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此后,关于独岛的争议,在两国关系缓和的时候,会被有意淡化和搁置;一旦两国出现某方面的争端,“独岛”又必定被用作宣誓民族尊严的一个重要议题。

比如,2012年,因为历史教科书和慰安妇问题,日韩两国关系恶化。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历史性的登上了独岛,还特意来到岛上的“韩国领”石刻前,与之合影。

现在看来,早年出于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韩国军民对独岛执着的立场和果断行动,确实非常富有远见。

在洪淳七死守独岛的二十多年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诞生,将12海里的领海再度延伸到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认成为了归属国的主权管辖范围。显然,即便独岛这样的岛屿只有巴掌大点,但它带来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总之,现在看来,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民间武装勇夺独岛的事迹,“有远见”的总统和“拼死”的平民义勇军确实属于中心力量,但韩日之间始终没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也离不开美国方面因素的制约。毕竟,在全球200多个领土争议地区中,独岛是唯一一个所涉国双方都有美国驻军的案例。

那么,美国和韩日都签署了相关的“安保条约”,规定在冲突发生时美国要履行防务义务——这样的话,一旦两国开火,按照相应条款,美国帮韩国打日本的同时,也得履行对日本的安保义务,协助日本对付韩国....如此荒唐又难以操作的局面,美国自然是不愿看到的。

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铭记历史不容忘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平津危急!华北告急!中国告急!自此,大半个中国山河破碎,3500多万同胞伤亡。抗日战争中,数千万中国军民伤亡,但中华儿女始终英勇不屈、奋起抵抗!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开炮。还炮轰宛平县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如今,硝烟散去,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牺牲不敢忘!七七事变83周年,请铭记,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日本有核技术为什么不敢偷偷摸摸造原子弹?

是因为日本有了核弹第一个炸的肯定就是美国,首先要报一箭之仇。以日本人疯狂的劣性那还真敢炸,美日所为表面上的盟友各自心知肚明。

日本的确储备了很多核原料,有的说够造一千,有的说够造一百枚核弹。有的说日本只要几月一年,也有的说十年都造不来。这些全都是猜测,因为没有经过实检的东西谁也说不准,就连日本本国也不能说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等等国都能造出核弹。以日本现有的各方面能力,造出核禅没有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二战以来,日本的常规武器发展都一直受到美国十分严格细致的限制。德国早已成为国防军了,而日本至今也只能是自卫队。美国也是防火防盗防日本,安倍晋三八年致力修改宪法第九条,目的也想成为国防军,美国不松口,安倍晋三到下台最终未能实现。莫说核,就是常规的大了美国都怕哪天一觉醒来在日本的所有基地被一锅端了。有世仇。

造核弹不比造手枪,那是一个十分宏大糸统的工程。单是离心机都要数万台以上,还有投送的远程导弹,必须的试验,这一系列都是偷偷摸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直在美国中情局的关照下的日本,几乎都是透明的。日本如果偷偷搞核弹等于自杀无异。日本鬼子也还没有傻到如此地步。

关岛自古以来就是美国的领土吗?

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是马里亚纳群岛南端的一个小岛: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6-13公里。总面积549平方公里的关岛略大于中国第四大岛舟山岛。就是这样一个在茫茫太平洋中小不丁点的岛屿近年来渐渐被中国人不断关注和熟悉。位于中国东南方向的关岛距离中国台湾2700公里、距离中国大陆3000公里、距离日本2000多公里,同时关岛又位于菲律宾与夏威夷的连线上:西距菲律宾2200公里,东距夏威夷6000公里,距离美国本土则有1万公里左右。

关岛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要比距离美国近得多,然而这个位于西太平洋的小岛却偏偏是美国领土。美国的领土是由哥伦比亚特区和50个州以及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等海外领地共同组成的。别看关岛距离美国本土如此遥远,然而关岛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美国已把关岛建成了美国空军第二大航空燃油储库,关岛的空军基地是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前沿作战基地和弹药、航空燃油储存站。

美国的B-2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三小时可达东京和马尼拉,四小时可到上海,四个半小时便可到平壤,12小时内可以抵达亚太地区任何目标。距离台湾不过2600多公里的关岛是美国距离中国最近的领土。如今美国在关岛设有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帕拉海军基地。关岛基地的存在使美军既可以威慑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对手,也可以压制日、韩等盟友可能表现出来的离心倾向。越南战争期间岛上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不仅作为战略轰炸机的前沿作战基地,也是武器装备、航空燃油、医疗物资的储存和中转站。

面积不大的关岛却可以辐射和威慑几乎整个亚太地区,所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控制了关岛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也就具备了打击整个亚太地区的能力。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战略对手的第一岛链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构成;第二岛链则是由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组成;第三岛链以美国夏威夷为中心向北延伸到阿留申群岛、向南延伸到大洋洲的一些群岛。这其实第二岛链主要就是靠关岛基地支撑的。

关岛的地理位置使其被美国视为在亚太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前哨站”和“桥头堡”。关岛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而且自然条件也相当优越:地处热带的关岛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少有风浪。该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且港阔水深,所以非常适合建造港口和军事基地。美国不仅在关岛布置了B-52战略轰炸机、攻击核潜艇等核战略部队,甚至还在岛上设有核武器库。关岛不仅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指挥中枢,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军事集结点和中转站,甚至还可以为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提供核武器。

位于太平洋“第二岛链”上的关岛与“第一岛链”上的冲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等重要位置构成一个扇形,因此从战略空间上看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战略支点。关岛被美军称为西太平洋不沉的航母:关岛驻扎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1.9万多人,配备有重型战略轰炸机、各类战斗机和空中加油机以及各类无人驾驶飞机、航母编队、各类舰船和潜艇。美军在关岛投入兵力最多时曾高达17.3万人。关岛的美军基地和驻韩美军、驻日美军一同构成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

位于关岛西海岸的阿普拉港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后勤、维修和侦察基地以及核潜艇基地。可以同时停泊80多艘舰艇的阿普拉港是美国驻马里亚纳海军部队司令部和太平洋总部前进预备指挥所驻地。这里有美军第15潜艇中队和第3预置舰中队、有核动力攻击潜艇5艘左右,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仅有的一支常驻核动力攻击潜艇部队。位于关岛东北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被美军作为战略轰炸机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和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美军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

那么远离美国本土的关岛是如何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如此重要的战略支点的呢?目前关岛当地的考古学遗迹证实至少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岛上就已出现人类活动。现代考古学证实岛上最早的居民应当是太平洋地区的南岛民族的后裔迁移而来。迁徙到岛上的南岛系民族在经历漫长岁月的彼此融合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岛上的土著居民查莫罗人由此形成。关岛距离其他任何一个主要的人类聚居区都有上千公里的距离。这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限制了岛上居民与外界的交往。

迁徙到岛上的南岛系民族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1521年3月6日航海家麦哲伦在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时发现了关岛。麦哲伦船队在岛上休整时遭到了岛上原住民的洗劫,因此麦哲伦把包括关岛在内的马里亚纳群岛命名为”盗贼群岛”。麦哲伦船队在关岛停留的三天内补充了食物和淡水,然后他们继续出发并于一周后抵达了菲律宾群岛。尽管麦哲伦本人于1521年4月27日死在了菲律宾群岛,然而船队幸存下来的18人于1522年9月8日回到了西班牙。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尽管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不过他的远航是受到西班牙王室资助的,所以这次远航后西班牙人的势力开始扩张到关岛。当时西班牙人给这个小岛起了名字叫做“三角帆之岛”。1565年西班牙德雷加斯比将军正式声明把该岛纳为西班牙的领地。这时西班牙已确立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从菲律宾前往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需要跋涉上万公里,而从菲律宾的吕宋岛到马里亚纳群岛的直线距离只有大约2500公里、航线距离约为3000公里。

马里亚纳群岛因此成为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海上重要的中转站,在此之前无人问津的孤岛终于有了重要的战略价值。关岛作为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的岛屿也日益凸显出战略地位。西班牙殖民关岛期间对岛上的土著居民查莫罗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西班牙人统治关岛39年之后岛上的查莫罗人从10万人锐减至5千人。如今生活在关岛的查莫罗人都是与西班牙人以及曾被西班牙统治的墨西哥、菲律宾等地的人融合同化后的混血后裔。1732年西班牙传教士把天主教传播到了关岛。

西班牙在统治关岛的四百年间基本上没进行任何殖民开发。事实上西班牙对很多殖民地采取的都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只从当地掠夺财富,然而对当地的发展并不上心。从17世纪起西班牙帝国就已由盛转衰: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标志着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开始衰落,1648年西班牙在与法国的战争失利后又失去了陆地上的军事优势。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后他的玛丽亚·特蕾莎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继承了西班牙王位。

欧洲各国担心西班牙会因此与法国合并从而破坏欧洲各国之间的均势局面。奥地利在英国、荷兰等国的支持下与法国、西班牙方面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奥地利得到了佛兰德、米兰、撒丁岛和那不勒斯,英国得到直布罗陀等地,荷兰得到佛兰德的许多要塞......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之前西班牙尽管已在走下坡路,可依然还是欧洲各国眼中一个不容轻视的大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西班牙甚至连本土的直布罗陀也被英国占领。

西班牙不仅在这场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耻辱,而且从此彻底成为欧洲乃至国际事务中的二流角色。1808年3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军队开进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尽管随着欧洲反法联军战胜了拿破仑使西班牙重新获得独立地位,然而反法战争期间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纷纷独立:1816年阿根廷独立;1818年智利独立;1819年哥伦比亚独立;1821年墨西哥、秘鲁独立......到了19世纪末西班牙在全球范围内只剩下菲律宾、古巴、波多黎各、关岛等为数不多的几处殖民地。

这时的西班牙在新兴的英、法、美、俄等列强面前已只能充当背景板的角色了。当西班牙持续衰落之时一个新兴强国正在美洲崛起:1776年7月4日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签署《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这时的美国仅仅只是由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前英属殖民地组成的联邦,身处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之中。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与北美殖民地代表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订《巴黎条约》。在这份条约中英国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之间这一大片土地送给了美国。

1803年美国乘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83万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随即被美国确认为下一个目标。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佛罗里达大规模移民。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并对西班牙人采取武力威胁。

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国签订条约:美国以500万美元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1848年2月美国又同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墨西哥将北部23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美国,美国在这些新获得的领土上成立了德克萨斯、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州。1853年南卡罗莱纳州议员詹姆斯·加兹登又向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提出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索诺拉、奇华华、新莱昂、科阿韦拉、塔毛利帕斯五个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尽管这一提议被桑塔安纳拒绝,但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桑塔安纳最终还是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的美墨边界正式定型。至此美国已扩张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个有着785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这比起美国独立之初的版图增加了7倍多,然而美国的扩张并未就此停止。1867年3月30日美国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从沙俄手中买下了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亩土块仅值两美分)。

阿拉斯加掌握着整个北太平洋的军事地位,成为了美国后来夺取夏威夷和关岛的重要基地。美国的人口规模由1783年的三百万左右一路增加到1860年的3200万左右,到了1890年更是增加到6300万左右。人口增长的同时美国的工业潜力、经济总量、军队规模都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就使其不再满足于仅仅扮演美洲霸主的门罗主义原则,而是越发渴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阿尔弗雷德·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

以此为标志美国开始由陆权国家开始向海权国家转型。在此之后美国就加紧向亚太地区渗透扩张。1898年正日益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了早已没落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西班牙,根据战后美、西两国签订的条约:关岛被西班牙转让给美国,此后美国就将这里建设成为自己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美国人在岛上建立了殖民政府和海军造船厂,还修筑了防御工事,安置了6英寸的岸防炮,部署了一支水上飞机部队长期驻扎关岛。这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第一支陆战队航空部队。

美西战争中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所夺取的并非只有关岛:整个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西班牙原殖民地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上的关岛全部占领。美军占领关岛几乎就是一出喜剧:由于长期被西班牙放任不理,所以关岛的军队守备力量非常松懈。当美国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向关岛上的西班牙要塞开火时驻军总督还以为美国在鸣友好的礼仪炮。驻关岛的西班牙的总督还命人专门带着两门小炮去港口还礼,结果美国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关岛。

战后西班牙在与美国签订的条约中正式承认了美国占领关岛这一既成事实。西班牙在把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的关岛转让给美国的同时又把马里亚纳群岛北部的塞班、天宁、罗塔三岛卖给了德国,从此马里亚纳群岛一分为二:南端的关岛属美国,北部三岛属德国。美西战争后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从而使自己得以在亚太地区取得立足之地,随后美国将下一步行动确立为打开中国市场,为此美国在1899年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获得的特权,但要求在列强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享有平等的贸易权利。关岛从此成为美国控制亚太地区的前哨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丧失了包括马里亚纳北部三岛在内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取代德国人统治马里亚纳群岛北部三岛的是日本人。日本控制下的罗塔岛与关岛的距离不足60公里。日本在控制马里亚纳北部三岛后仍试图进一步向南太平洋地区扩张,关岛因此被日本人锁定为第一个要拿下的目标。

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已在马里亚纳北部三岛部署了三四万兵力,仅在塞班岛上就部署有三个军用机场。相比之下美国在关岛的总人口只有两万且大部分是普通民众,驻守在关岛的美军只有500多人。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以偷袭珍珠港的形式挑起了与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和日本围绕太平洋诸岛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关岛正是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之一:1941年12月日军占领关岛,随即日军将这里打造成自己太平洋战线的重要一环。

1944年7月美军在欧洲战场态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太平洋战场也日益取得优势。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军从日军手中夺回了关岛。1950年美国宣布关岛为其“未合并的领土”,此后这里逐渐建为美国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主要有阿普拉核潜艇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及安德森战略空军基地等。美国给予关岛自治政府以地方权力,划归美内政部管辖。二战后关岛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略物资中转就设在关岛。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也把关岛作为进攻越南等国的一个出发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历次战争中都有战机从关岛起飞。由此可见关岛在美国介入亚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事务时都发挥着重要支撑点作用。关岛在战争时期能起到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在平时则起到了战略监控的作用:关岛距离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朝鲜半岛都不算远。从关岛出发的飞机能在12小时内抵达亚太地区任何目标。美国自然颇为重视这块战略要地,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管理这块海外领土的呢?

我们在国际新闻中所听到的“国家和地区”中的“地区”就包括像关岛这样的“非合并领土”。这些地区可以独立组队参加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也可以加入一些国际性的经济组织,但不能加入像联合国这样的协调主权国家关系的国际组织。作为美国海外领土的关岛就此与美国本土产生了一些区别,但关岛又确实是美国领土:在关岛出生就自然拥有美国国籍,所以关岛居民都是美国公民。关岛居民尽管拥有美国公民权,但不能在全美选举中投票。

1950年至1970年期间关岛总督由美国总统任命,1970年后改为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1972年美国同意关岛派遣一名常驻美国众议院的代表。这名代表在众院委员会有表决权,但在众院全院大会无表决权。由于外来移民的涌入已威胁到当地查莫罗人地位,所以当地限制移民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关岛政府曾一度提出要将关岛建成“离岸金融中心”的规划,但能否实现同关岛能否取得美国联邦领土地位有很大关系。资源、人口有限的关岛主要以旅游观光业为经济支柱。

关岛的旅游业每年创收约1590万美元。作为美国海外领土的关岛在地理位置上却更靠近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亚洲国家,所以关岛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的亚洲游客。除了这些游客之外当地也有大量华裔、日裔、韩裔、菲律宾裔居民生活定居。作为美国海外领土的关岛以英语和当地的查莫罗语为官方语言,但汉语、日语、韩语、菲律宾语在关岛也颇为流行。由于关岛在历史上曾长期被西班牙殖民,所以如今也保留着一些同西班牙相似的习俗和传统。

1944年7月21日美军从日本人手中重夺关岛后每年的7月21日成为了关岛的解放纪念日。在2017年7月21日的解放纪念日庆祝活动中有部分关岛政客发出了“是时候结束美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了”的声音。长期以来关岛人始终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感到尴尬:关岛说起来是美国领土,关岛人说起来是美国公民,可实际上美国对这种海外领土和本土的对待可是千差万别。关岛居民不能在全美选举中投票,也不享受很多美国本土居民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相当一部分关岛人感觉自己在美国治下就是二等公民。

希望改变现状的关岛人萌生了两种理念:一种是要求成为美国第51个州;一种是要求脱离美国而独立。美国如今在关岛的统治实际上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殖民统治的遗风:夏威夷在1959年以前也是美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然而1959年以后夏威夷已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由海外殖民地升级为州以后当地公民在选举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待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夏威夷地位的提升对关岛、波多黎各等美国海外领地造成了示范效应,所以关岛、波多黎各等地也萌生了升级为州的念头。

不过目前美国只是把关岛、波多黎各当成自己的棋子而已,并没把这些海外领地升级为州的打算。这些地区在待遇地位迟迟得不到改善的状态下也萌生了独立意识。不过关岛所谓的闹独立其实和美国本土的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等地闹独立一样更多只是向联邦政府施压的政治秀而已。只要美国的军事基地还在关岛,那么关岛独立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关岛人自己也未必就真是铁了心要闹独立,而是用闹独立这种方式迫使美国联邦政府接受自己的诉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