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传奇媒体特权卡,儒家文化是否承认鬼神的存在?
鬼神常在、因有附人,借汝行事、法不留情,环宇法外神鬼界、宙内阳界住生灵!吾敇太上老君如律令、敕天上鬼神地下生灵……各归各位,各自相安、切莫迟疑,天上天下、急须太平、君行太下、世界大同.和谐共命,汝等妖魅.赶紧上行;若不尊令……雷公电母……急押送行……呀呀……呸?五雷轰顶!(此乃笑话、法怎容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爱你的女人会为你做哪些事?
两个人相爱最后能够走在一起实属不易,爱情之中两个人为彼此的付出更能为婚姻奠定基础。一个真心爱你会为你做很多事,这些事很容易让人忽略,但这种女人更值得我们珍惜。
1、跟异性保持距离
一个爱你的人知道分寸把握,因为她爱你,所以她会跟其他异性保持距离,防止产生误会,更不会跟异性产生不必要的肢体接触。因为她知道,她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思想,却不能控制别人。
2、尊重你的同时,也尊重你的朋友
有一种女人很强势,但那只是在你的面前,当有外人的时候,她知道给你留面子,不管你对她如何,她依然会充当“配角”,或许在家里她是“绿巨人”,可当你和你朋友一起时,她会变的温柔体贴。
3、将你介绍给亲朋好友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不会把你藏起来,而是会积极的把你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更甚至会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因为她爱你,她觉得你是她的婚姻对象,所以她不会避讳别人的看法,这种行为是对你的充分认可,也是对两个人未来的肯定。
4、主动分担你的辛苦
男人终会有挺不住,有累了的时候,这时候一个爱你的人会主动承担起你不能承担的一切,有一个词叫相濡以沫,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只靠男人撑起。
5、把你的母亲当自己的亲妈
最后一点是对很多婚后的人而言的,婆媳关系一直都是世界难题,如果真的有一个女人能够把你的母亲当亲妈对待,那么说真的,死而无悔,就是这种感觉。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但不管说的再多,都是需要真心的付出,爱情里面都是心与心的交流,真心相爱的人更需要真诚对待,爱情是相互的,不管是她爱你,还是你爱他。上面的那些是对两个人共同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女人,对男人又何尝不是呢?
谁的能力更大?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这四位每个人都为秦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商鞅在国内实施变法,增强秦国综合国力;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张仪奔波在外推行连横策略,范雎为秦王献上远交近功的战略,李斯在推进秦国的统一战争和内政的建设上,都有卓越的贡献。
可以说,他们都是秦国的功臣,那么,在这四个人当中,谁的功劳最大且能力更强呢?
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了什么?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来势汹汹,力度之强,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李斯在他的《谏逐客书》一文中,对商鞅的贡献这样总结: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这个总结非常到位,特别强调了商鞅变法的影响力之深。谭嗣同也曾指出,两千年来,秦政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从制度改革方面来说,商鞅无疑是历史上的集大成者。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部分历史学家,更是认为商鞅变法使中国社会从腐朽、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过渡到先进的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因而把商鞅变法看作是一场中国历史的革命。
可见,商鞅的历史地位之高。但是商鞅变法并不容易,在当时来看,他也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变法颠覆了秦国人的社会理念。
在变法之前,秦国是一个以宗法为纽带的“礼俗社会”,变法后,变成了以国家法律为准绳的“法理社会”。
比如,在变法初期,秦民对商法抱有侥幸心理,对于犯法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他们看到凡是犯法的人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甚至包括贵族在内,如公子虔,而对于告发者也确实得到了奖赏。
由于奖罚分明,使秦国出现了“路不拾遗”、“山无盗贼”、“乡邑大治”的稳定局面,故而“秦民大悦”,所以,奖罚分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成功实现的重要原因。
但也正是由于在变法过程中,他奖罚分明,漠视权贵,办事手段冷酷,所以在秦孝公去世后,他也遭到旧奴隶主贵族的野蛮报复和陷害,成为旧势力反扑的牺牲品,被五马分尸。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使秦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从而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才有了后来的秦国一统六国。
由此可见,不论从历史影响力来看,还是从现实效果来看,商鞅变法都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商鞅的能力不容置疑。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有学者指出,可能就是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欠缺,没有为一个强大的帝国赋予一套系统的文化思想。不过,这个缺憾后来被董仲舒弥补了,于是,才有了绵延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张仪的“连横”策略对秦国有何帮助?张仪、范雎、李斯,与商鞅一样,都是被秦孝公的招聘广告吸引来的人才。但不论张仪的连横战略,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还是李斯提出的各个击破的办法,这些策略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商鞅变法后的强秦基础之上的。
如果说商鞅变法是秦实现大一统的内在驱动,那么张仪、范雎、李斯的政治谋略,就是外在驱动。
在战国中后期,魏、楚、齐相继衰落后,秦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这一形势,纵横家们出动了,他们奔走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外交主张,其中最著名的战略,就是合纵与连横,张仪和苏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纵横家。
张仪进入秦国时,同僚公孙衍也在,张仪工于心计,且善行不正之术。没过多久,公孙衍就被排挤出了秦国。
从秦国离开后,公孙衍到了魏国,他在魏国谋划合纵,以抗衡秦国。在他的奔走下,先是促成了魏齐联盟,之后魏齐楚也走到了一起。
为了破坏公孙衍的合纵,张仪试图拉拢齐楚两国。面对张仪的咄咄逼人,公孙衍又发起了“五国相王”的合纵,即魏、齐、赵、燕、中山国,但是并未成功。
公元前322年,秦国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曲沃、平周等地,但齐楚两国并未对魏施以援手,在这种情况下,魏王对合纵逐渐失去了信心。
这时,张仪的机会来了,他入魏为相,促成了秦魏连横。不过公孙衍也没闲着,他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合纵,即魏、楚、燕、韩、赵,五国伐秦,但由于各国各怀鬼胎,合纵也以失败告终。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合纵与连横作为外交战略手段,一立一破是对立的关系,其作用重在削弱对方。张仪主张的连横策略,对于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达成了秦、魏、韩连横,并用欺诈的手段削弱了楚国,为秦国消除了一个劲敌。
但是,张仪在内政上,以及对秦国的内政上,并没有提出有战略性的建议。所以,他对秦国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
范雎“远交近攻”如何促进秦国统一?进入战国中期,随着合纵连横活动的不断进行,齐、楚、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为秦国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创造了条件。
此时的秦国,国君虽是秦昭王,但实权却在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手里。穰侯、华阳君是宣太后的弟弟,也就是昭王的舅父。当时的魏冉,其财富堪比国库,而他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强令秦军越过韩魏远攻齐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范雎出现了。
对外,范雎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简言之,就是交好远国而攻击近国的策略。其战略精髓并非消极地维持平衡与对抗的现状,而是要积极改变现状,为军事扩张创造条件,分化瓦解各个对手,以大吃小,各个击破,并最终消灭对手。
当时的韩、魏居于诸侯的中央,是天下枢纽,范雎认为要善用“天下枢纽”,先攻打韩、魏,然后从两翼进攻赵、燕,统一北方;再以举国之力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攻灭齐国。
但是在攻击韩、魏时,要与远国齐、楚交好,以防止他们结盟。秦国这样逐一蚕食邻国领土的战略,逢战则可实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在范雎的主导下,秦国相继攻占了魏国的怀地、邢丘,魏国请求归附;之后秦国又起兵攻打韩国的荥阳,一旦拿下,韩国就会被分裂成三块,有了灭国的危险,所以,韩国也投靠了秦国。
秦国的这一战略,使赵国深感不安。赵国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而秦国要实施远交近攻战略,赵国是绕不过去的。所以,后来还是发生了秦赵之间大规模战争:长平之战。
赵国经此一战,之后也衰落了。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到秦始皇时,最终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标。
由此可见,与张横的“连横”策略相比,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更胜一筹,其战略意义更加明显,对秦国一统天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张仪的连横策略,对于秦国后来制定出远交近攻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范雎除了提出这一伟大战略,他对秦国内政也有贡献,对此李斯也有评价:“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可见,范雎在秦国统一进程上的重要作用。
李斯是如何帮助秦始皇的?秦国的统一战争,在秦昭王时已经打响了。由白起主导的四场大战,即伊阙之战、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就此四战,白起斩杀三晋和楚军至少在百万以上。
可以说,战争严重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实力,减弱了他们的战斗力。面对秦国的强势,其他诸侯国试图再次合纵攻秦,进行垂死挣扎。
在这种形式下,李斯为秦王献上了他的计谋,手段与张仪相近,也是损招,但很效。他让秦王派人持金玉珍宝出使各国,游说、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个加以消灭吞并。秦王采纳了李斯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重用李斯,提拔他为客卿。
后来经《谏逐客书》事件,秦王更被李斯的才华和谋略所折服,在李斯的争取下,秦始皇坚定任用客卿,并招揽了一大批贤才,如王齿奇、茅焦、尉缭、王翦、蒙恬等,都是来自别国的客卿。他们都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李期在秦国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秦统一六国后,他在秦国各个方面的建设上颇有成就。
比如,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全国三十六个郡,郡下又设县。这一政策的推行,加强了秦国中央集权,也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再比如,他还主导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同轨等伟大壮举,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
由此可见,李斯也是划时代的人物。但他与张仪、范雎相似,是一个利己主义者,秦国的覆灭,他也难逃罪责。
通过以上对此四人的简要分析,现在可以排位了。个人认为,商鞅当之无愧的第一,李斯与范雎也可以同排第二,张仪第三。
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分别发生于什么年代?
首先,文艺复兴发生在在14世纪到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在17-18世纪,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本文向大家全方面介绍其中的“启蒙运动”,愿大家读得开心。≥▽≤你可曾想象到近代科学、医学、政治自由和市场经济都是发生在250年前的某个奇迹的结果呢?这个奇迹被称为启蒙运动,在历史上的这一个时刻,哲学家们突然抛弃了宗教信条和传统,然后用人类理性取代了它。鼎鼎大名的哈佛教授史蒂芬·平克是这样说的:“进步是启蒙运动理念的礼物。”这个说法只反映了启蒙运动的一个方面,并没有正确而全面地评价启蒙运动。^0^本文历史君带你回顾那场迄今争议较大的思想运动,请听历史君娓娓道来。≥▽≤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宪法,它经常被认为是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物。但你只需要阅读一下英国普通法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大名鼎鼎的法学家约翰·福蒂斯丘就阐述过“制约与平衡”理论、正当程序,以及私有产权在保障个人自由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同样地,美国权利法案的根源可追溯至1600年代的英国普通法。或者我们想一想现代科学和医学。早在启蒙运动以前,拥护传统的英国国王就资助开创性的科研机构,例如成立于1518年的皇家内科医学院,还有成立于1660年的伦敦皇家学会。≥▽≤事实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们,尤其是英国和荷兰的,在美国建国数世纪以前就清楚表述过自由政治的原则。那么,为什么把一切都归功于启蒙运动呢?显然,是因为我们不好承认现代最好和最重要的部分是几乎都持有保守主义宗教及政治信仰的人带给我们的。^0^与所有好事物都来自启蒙运动这一说法关系最密切的是18世纪晚期的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康德看来,理性是普遍的,不可能出错的,并且是独立于经验的。康德教条式的哲学坚称,对于所有科学、道德与政治问题,都只能有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而为了得出那唯一的正确答案,人类必须摆脱过去的枷锁——即是,摆脱历史,传统和经验。但这种启蒙运动观点不仅是错误的,它也是危险的。人类理性如果摆脱了历史、传统与经验的约束,就会产生很多疯狂的观念。≥▽≤让-雅克·卢梭的抽象启蒙哲学就是个好例子。它很快推翻了法国政府,带来了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和拿破仑战争。数百万人因拿破仑军队试图重建欧洲所有政府而丧生。全是由于拿破仑所相信受启蒙哲学认可的唯一正确的政治理论。今天的启蒙运动拥护者会避开这部分故事。他们也会避而不谈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导师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也自称自己是在促进普遍理性。^0^他的新经济“科学”最终导致20世纪数以千万计人的死亡。同样的还有纳粹所谓科学的种族理论。现代化的最大灾难是由自称在实践理性的人带来的。相反,我们取得的大多数进步来自于公开质疑人类理性的保守主义传统。启蒙运动的批评者们,其中包括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约翰·塞尔登,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埃德蒙·伯克等人。他们强调“抽象推理”的不可靠性,并极力主张我们在所有事情上谨遵习俗,历史和经验。由此带我们来到今天对启蒙运动的偶像化问题的核心。它的领军人物们不是怀疑论者,不会重视历史和经验的可能带给我们的教训。≥▽≤他们的目的是建立自己所谓独立于经验的,不可能出错的真理体系。在这一追求中,他们就和最迷信教条的中世纪人一样顽固。盎格鲁苏格兰保守主义者有个非常不一样的目标。他们捍卫民族与宗教传统,同时他们培育了自己所称的“温和怀疑主义”,这两方面的结合在后来被称为“常识”。我这些天常常在思考常识,因为我看到美国和欧洲精英们叫喊着“当下的启蒙”。他们迫不及待地拥抱所有时髦的新“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等等——宣称自己是普遍确定的,是唯一“政治正确”的思考方式。^0^他们对那些不接受他们教条的人嗤之以鼻,骂他们是“未开化的”、“狭隘的”、“可悲的”,甚至更糟的。但这些新的教条也值得以古老的盎格鲁苏格兰怀疑主义的眼光看待。启蒙运动对理性的过分自信也多次带我们走向歧途,可见我们应该全面而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对此,你怎么看呢?^0^(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吧≥▽≤)探清水河究竟写了什么样的故事?
《探清水河》是近代京郊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十分凄美动人。
孟子的徒弟告子说过一句难得的大实话:食色性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那都是人的本能。
小公猪几个月的时候,就知道背着小母猪在外面兜风,何况人这些高级动物呢。
可是,就有一些伪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肚子里男盗女娼的家伙,充当封建卫道士,制造了一幕幕爱情悲剧,叫人扼腕叹息。
《探清水河》叙述的是跟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的爱情故事,它是发生普通百姓身上的爱情悲剧,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火器营。
什么是火器营呢?顾名思义就是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的地方。不过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火器营已经不复存在了,但火器营作为地名依旧存在下来。因此,这个爱情故事不是发生在满清的兵工厂,而是发生在火器营村。
当时的火器营村,居住的都是满族人,虽然满族人曾经统治中国数百年,但居住在北京的满人并不都是皇宫贵族和王子王孙,京郊一带的都是平民百姓。
在火器营村住着的宋老三就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祖上未必辉煌过,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成为妥妥的破落户。
祖宗给旗人留下了一点房产土地,但这点家业也经不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到了清末,清朝也开始搞新政,旗人的铁杆庄稼也面临着挑战,靠吃皇粮这条路眼见走不通了,有的底层旗人也开始进工厂、进作坊,甚至有的拉洋车、出苦力,学着通过劳动养活自己。这个宋老三不好好上学,没有文化,也不能考取功名,自然也没有谋到好差事。而且宋老三从小惯下了毛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也放不下身段去出力气。因此,只能走歪门邪道,靠着贩卖烟土、开烟馆为生。
大家都知道抽大烟伤身体,还能叫人倾家荡产,鸦片战争不就是因此才爆发的嘛。
所以老百姓看不起抽大烟的人,对卖烟土的人更是恨之入骨,恨不能诅咒他们生孩子没有排泄口。因此,干这一行的,道德操守这方面很差意思,吃喝嫖赌抽本来也不怎么分家,宋老三的人品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说来也怪,宋老三如此缺德,老两口没有儿子,生下个女儿却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而且温柔文静,品行很好。邻居们都说这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样的好闺女投胎到宋老三家真是受委屈了。
邻居们的担心不是毫无道理,宋老三看闺女大莲出落得如此水灵,心里就泛起了邪念。想拿女儿来做交易,给女儿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自己好继续游手好闲,享受幸福生活。
因此,尽管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但宋老三两口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说人家长的胖了,就是说人家长的瘦了,一概说不合适。
邻居们也看出来了,宋老三这是嫌贫爱富,想让女儿嫁个有钱人家,把女儿当摇钱树。
因为宋老三太势利,渐渐地说媒的人就少了,偶尔有个说媒的,介绍的对象如果特别有钱,女儿还死活不同意,因为对方不是娶小妾,就是丧偶,都是中老年油腻大叔,俏丫头大莲怎么会愿意受委屈呢。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成冤仇。转眼大莲已经一十六岁,情窦初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大莲和天下所有少女一样,向往爱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莲遇到了跟她年龄相仿的少年佟小六。这个佟小六虽然是个农民的儿子,却长得英俊洒脱,眉清目秀,而且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这个佟小六也是单身,未曾婚配。于是两人一见钟情、你侬我侬,彼此产生了好感。
开始的时候,两人在一起感到无话不谈。后来就发展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再后来就彼此依依不舍,须臾难分。
两人的感情像潮水一样,势不可挡,到了如痴如醉地步。
大莲是个聪明的女孩,觉得这样早晚会出事,一旦被父母知道,可就闯了大祸。于是,大莲就像让小六子让父母来提亲,可是小六子的父母一听说儿子喜欢的是宋老三家的女儿,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不行。
也不是小六的父母不想让儿子成婚,也不是父母看不起大莲。而是宋老三是有名的财迷,道德水准有限,还给女儿出嫁的彩礼开价太高,他家的女儿一般人高攀不起,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大莲知道了小六父母的态度,心里非常绝望,想斩断情丝已经身不由己,她已经深陷情网,身不由己爱上了这个温存体贴的小六子,只能爱一天说一天,听天由命了。两人就这样用心地爱着,明天是什么,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管不了那么多了。
好景不长,大莲和小六的事终于被父母撞见了,这下宋老三不干了。女儿可是自己摇钱树,怎么能嫁给小六这样的穷小子?
话说宋老三夫妇撞见后,小六子一溜烟跑了,宋老三恼羞成怒,把一肚子的怒气撒向女儿,他让老婆把自己的亲友叫来,当面恶语相向、呵斥一顿,还对女儿拳脚相加,后来还觉得不过瘾,拿鞭子把大莲抽得皮开肉绽。
大莲本是个爱面子的女孩,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在当晚就偷偷跑出去,纵身跳进了清水河。
且说小六回去后也心乱如麻、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在牵挂着大莲,担心着大莲,生怕心上人受委屈。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心上人竟然投河自尽,他们已经阴阳相隔,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小六闭上眼就会看见大莲的笑容,恍惚中大莲就站在眼前,往日情景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大莲的笑声就会回响在耳边。
小六还想起大莲对自己的说过的话:六子哥,大莲永远都是你的,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六子来到大莲跳河的地方,痴痴地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喃喃自语: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大莲,你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那是我的意中人!大莲妹子,是人是鬼我都要陪着你!等等我,哥哥随你去了!
说完,罗密欧,哦不,佟小六眼睛一闭,也纵身跳了下去。
真是一对痴男怨女,这段决绝的感情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惊天地、泣鬼神,也感动了所有闻听的人。
一些民间艺人听说后也非常感动,他们把大莲和小六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京东大鼓,二夹弦和昆曲到处传唱,纪念这对生死不渝的恋人。后来有人编成了小曲去到处传唱,名字就叫《探清水河》,没错,就是张云雷唱火的那一首,但个人更喜欢晓月老板的那个版本,当然他也不是原唱,真正的原唱是谁很难知晓,肯定早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