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血统2手柄设置,但可玩性却很高的游戏可推荐?
大家好,我是新人“游戏新丁”,希望多多关注支持!
好玩配置又不高的游戏有很多,只要避开那些画面高大上的新游戏,基本对硬件的要求都不高。我们可以把时间往前推一下,去看看那些老游戏,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好玩的。
喜欢RPG游戏的,可以看下《暗黑破坏神2》,这款老游戏在当年虽然属于顶配,但在当下已经不算什么了。这款游戏在不开辅助的情况下,跟着剧情走,俨然一部史诗巨制。里面的几个人物,除了帅气的圣骑士(游侠)没用外,每个人物都有不错的体验。
还有一款国产的,类似暗黑玩法的叫《刀剑封魔录》,这款游戏从制作和剧情上也是有着不错的水准,充满了东方特色的神魔元素。不过好像后来因为太血腥被抵制了吧,这个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探究。
低配置游戏肯定离不开战棋策略游戏,这里面很多经典之作,比如《英雄无敌3》、《英杰传》、《曹操传》、《三国志9、10、11》、《三国群英传2、3》等。这些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无数玩家的回忆。画面虽然跟不上时代了,但凭借内容绝对吊打现在大部分新游戏,因为现在的游戏多数在做画面,很少能沉下心来做内容了。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霸王的大陆》,名气虽然不如前面几个响亮,但是对于策略玩家来说它同样是高分选手之一,霸王大陆游戏不是rpg也不是沙盒卡牌,一款高分三国类游戏竟然是FC题材,脑洞太大小编都有点跟不上了,三国背景还能玩出精彩的FC,那这款游戏一定有它的惊人之处。事实上,不管是经营模拟、策略、沙盒、RPG等,这款游戏都能涵盖,它的世界观也非常宏大,经济、人事、外交、战争无所不包,小编觉得它凭借缜密精巧的改编,依旧能榜上有名。
在沙盘策略游戏中,能体现出古代真实战场的兵团作战的,感觉全战三国算一个天花板。但是几十个G的游戏包会劝退很多人,想想就会感觉头大。其实在全战三国官方版出来之前,有个罗马全战的MOD也是很火的,它就是柱子工作室三国全面战争,只有几百兆大小,除了有些小bug之外也非常好玩。
最后说下现在的手游,手游感觉在配置方面要求还不算太高。一般像率土之滨和三国志战略版这种大型策略游戏,实际安装完在一个多G。小众一些的游戏一般会小一些,可能你会说有的游戏下载才几个M大小。其实这种游戏是属于H5网页手游的微端,简单说就是一个H5游戏的登陆器。这类游戏对网络要求比较高,实时传输数据比较大,如果游戏里面画面品质高的话,很容易造成卡顿。除非像老游戏那种,轻画面重玩法的还可以,比如之前看过的一款《竖版三国志》,游戏的玩法很深,但是不会觉得卡顿。
还有一款画面一般,但是玩法特别丰富的叫《帝王之路》,这款游戏武将搭配和战法搭配比率土之滨还难搞。虽然武将是唯一的,不像率土那种一个武将还分魏蜀吴群汉种类,但是三四个赛季下来全部激活了,数量也是很多的。相比于大型三国策略手游,这款帝王之路更适合休闲慢慢品味。
是不是感觉上面这些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但是这些单机游戏都是一个时代的沉淀,值得现在游戏人借鉴。做游戏不注重内容,心会一直是空的,你说是不是呢?
想问一下手柄玩暗黑血统?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暗黑血统:创世纪》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玩家将在枪林弹雨和刀光剑影之中,穿越成群的恶魔、天使以及所有的拦路者,厮杀出一条去往地狱并返回的道路。《创世纪》将让玩家首次看到游戏初作事件发生之前的《暗黑血统》世界,并介绍了四大天启骑士之一的斗神。作为动作冒险游戏,更佳的体验方式还是手柄,不管是手感还是震动带来的代入感都是键盘没法比的。
但是运用手柄有它最佳的地方但是也是存在缺点。接下来说说手柄的优缺点:
优点:自第一款手柄被任天堂研发出来开始,游戏手柄天生就是为游戏而生的。
手柄只需拿在手上,双手握持即可,对游戏者的姿势没有要求。躺着玩也可以。因此,不容易造成身体疲惫。
缺点:游戏手柄相比于键鼠的缺陷确是很大并且致命的。
游戏手柄最初设计,是为了控制平面二维画面上的单一元素的。而现在游戏都是构建在三维空间里的。
空间更多,元素更多。游戏手柄无法进行精准的空间定位,以及元素的选择。
这一缺陷,玩游戏手柄,无法适配射击场景。
尽管有着大神,也可以做到用游戏手柄,玩得很溜。但整体来说,用游戏手柄操作操作射击会很难。
江诗丹顿入门级腕表中?
江诗丹顿的入门级FiftySix有多好?
江诗丹顿FiftySix腕表是SIHH 2018上最受关注的腕表之一,起价仅为11,700美元。那是Overseas自动运动手表价格的一半,比Quai de l'Île钢制手表便宜三分之一 。手表好吗?
在视觉上,FiftySix似乎与江诗丹顿的传统风格背道而驰,需要花一点时间来习惯。但是设计独特。
三五十六
共有三种型号(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增加),基本款是FiftySix自动上链。没有任何“赘肉”,它是最薄的产品,比看起来更苗条,并且在手腕上画出优雅的轮廓。
但是从外观上看,FiftySix完整日历是最吸引人的,具有传统的三重日历布局。由于三重日历复杂功能,它既清晰又明显地具有现代感,但仍隐约带有复古感。
FiftySix Day-Date可以说是最实用的功能,它具有日常生活中最有用的功能。但是,它在视觉上不像它的任何一个兄弟姐妹那样,并且贯穿微小轨道的显示令人震撼。
共享的外部环境…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时尚与传统。总监克里斯蒂安•塞莫尼(Christian Selmoni)认为,FiftySix旨在成为现代系列……。它成功了;而FiftySix的表壳与优雅的表耳有着相同的独特之处。6073,它的外观和感觉仍然像是刚构思的现代手表。
尽管表壳直径仅为40mm(三个版本的宽度均相同),在手腕上的印记却更大,因此非常适合现代口味。
FiftySix的钢版和金版都具有相同的表壳涂层,并在所有表面上进行镜面抛光。抛光很好时,它没有视觉上的变化,镜面的表面常常会沾上指纹。
总体而言,尽管表壳看起来感觉都不错,但借助“盒形”蓝宝石水晶等细节也有帮助。感觉像是江诗丹顿一款合适的表壳,而不是入门级表壳。
表盘可以说是相同的,它具有三个主要饰面:最外侧的轨道上带有同心冲压的扭索状饰纹,小时标记的章环上有径向刷纹,中间的粒状表面。这与应用的小时标记(纯金)和整齐的印刷相匹配。
内部的滴答声在贴合度和表面处理方面,这三种型号在外观上都没有区别。但在内部,手表彼此不同。
较高端的FiftySix完整日历和日期/星期都由内部机芯提供动力,这些机芯是不同的机芯(白天日期中的校准2475 SC / 2,完整日历中的2460 QCL / 1)。基本相同 2460机芯。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江诗丹顿最贵的手表中也发现使用2460机芯。
这是一个复杂而复杂的机芯,由182个零件组成,是最简单,比成本较低的机芯多出四分之一。即使是秒针功能(依靠杠杆接触摆轮)也是由一些完美的杠杆组成。
校准 2460带有Poincon de Geneve或Geneva Seal标志,这意味着其装饰性达到极限。甚至连砍秒针的手柄在顶部都呈直纹,在其边缘上呈斜角,而发条盒齿轮的齿也是如此。
简而言之,FiftySix Complete Calendar和Day-Date中的机芯运行得非常好。
该系列的基本模型FiftySix自动上链使用的是“外购”而非内部的机芯。命名为cal.1326,它基于2012年推出的Cartier 1904 MC,当时Cartier建立了自己的制表业。
1904 MC由卡洛尔·弗雷斯蒂埃(Carole Forestier)带领的团队设计,当时卡洛蒂(Cartier)的开发主管,但现在担任其母公司历峰集团的整合机芯部门的主管,一款坚固的主力机芯,旨在替代ETA 2892在高端市场。该机芯在Tank MC等手表中制造并发现,该机芯具有双发条盒以及高效的“魔术转子”上弦机构。
但是该机芯因其江诗丹顿的校准而得到了明显的修饰。1326年,最明显的是一个22k玫瑰金转子,上面有镂空的马耳他十字架。值得注意的是,马耳他十字的边缘是手工斜切的,并且是机芯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成本最高的操作之一。
同时,还对桥进行了整形,以使其更加弯曲和优雅。其结果是外观更高级。
标定部件1326由ValFleurier生产,ValFleurier是历峰集团所有的机密机芯制造商,为集团的许多品牌生产零件和整个机芯。然后由江诗丹顿完成装配和精加工,这意味着该机芯比同型号的任何其他版本都更具吸引力。精心的卡地亚(Cartier)和伯爵(Piaget)(在Polo S内找到 )版本均未做精美的装饰。
尽管该机芯的价格与其他手表一样诱人,但其装饰程度不一定与内部机芯相同。差异主要是微小的,例如托盘叉桥和车轮的滚筒抛光。该anglage 桥是通过CNC加工完成的,而不是随后打磨,留下淡淡的加工痕迹。
话虽如此,FiftySix自动上链整体而言成本低廉。诸如此类的价格合理的手表能否进一步推动江诗丹顿的品牌资产,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无法回答。
价格和可用性FiftySix于2018年9月在江诗丹顿专卖店和零售商处发售,价格分别为美元和新加坡元。
FiftySix自动上弦钢(ref.4600E / 000A-B442)– US $ 11,700或S $ 17,100
FiftySix自动上链18k玫瑰金(ref。4600E / 000R-B441)– US $ 19,400或S $ 28,400
FiftySix完整日历钢(ref。4000E / 000A-B439)– US $ 21,600或S $ 31,700
FiftySix完整日历18k玫瑰金(ref。4000E / 000R-B438)– US $ 35,800或S $ 52,400
五十六星/日期钢(ref.4400E / 000A-B437)– US $ 17,400或S $ 25,400
五十六星/日期型18k玫瑰金(ref。4400E / 000R-B436)– US $ 32,500或S $ 47,500
如何评价奥林巴斯EM10?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走复古路线的相机厂商。一种叫奥林巴斯,另一种叫其他厂商。
按照现在做无反相机的套路,有部分做复古机身的品牌会把自己的产品系统分成复古机和工作用机两条战线,富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奥林巴斯不一样,他们是一个完全把复古设计贯彻到所有产品中的公司。
别人是把相机分成复古线和工作线,可换镜头机身只有 OM-D 和 PEN 两个系列的奥巴,是把复古线分成工作线和彻底复古线。
从入门到系列旗舰,整个 PEN 系列都贯彻胶卷时代的机身设计元素。不说 PEN-F,即便是旗下的 EP 和 EPL 系列也能看到老机器的影子,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复古系列了。
但要说复古的话,主打性能的 OM-D 会复古得更“专一”。
从旗舰 OM-D E-M1 到入门 OM-D E-M10 用的都是同一套复古造型方案,整个系列都是基于 OM-1 这款胶卷机衍生出来。这个系列的三位门生,从外观到配色走的都是相提欧诺个的套路,更多的差异在性能和按键布局上。
之前,爱范儿(微信号:ifanr)已经体验过奥巴的最强旗舰 OM-D E-M1 Mark ii,并从性能和体验中详细地分析了它的表现。这次我们重返入门级,看看奥巴今年的另一款新品 OM-D E-M10 Mark iii,是不是一款值得入门者去购买的产品。
比 E-M1,更 OM-1
要说复古的话,E-M5 和 E-M10 会比 E-M1 更像 OM-1。
先不说 E-M5 这个系列起源, E-M1 为了适应专业用户的操控需求,会在机身上做很多优化处理。
例如,握持的手柄会做得更大来提升握持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按键排布也会比 E-M5 和 E-M10 再紧密一点,整机也因为新款电池、多按键多转盘等配置,E-M1 还会比 E-M5、E-M10 再大一点。而这些大手柄、复杂按键的设计,也让 E-M1 变得没那么“复古”。
但是,E-M10 系列没有需要做得像旗舰那般彻底,它还是能够维持着这种比较简单、直观的造型。更“笔直”的线条,E-M10 看起来会更复古。
除了体积,E-M10 和 E-M1 在外观上最大的差异在于手柄。
E-M10 Mark iii 的手柄位置比较窄,握持时无名指和尾指很自然地屈在手柄下方顶着。如果要按照官方图片中那种握持法,那食指就会要以一种“委屈”的手势来按快门,不用多久手指就会很累。
官方这个方法,只适合那些手比较小的妹子做。要是像我这种胖纸,感觉 E-M1 系列那个大手柄会更友善一些。尤其是在手持一些比较重的中长焦镜头和大变焦镜头时,E-M10 Mark iii 这个小手柄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
不过,趋向“平整”的手柄让着整机看起来非常紧凑,加入黑色仿皮材质的银色版 E-M10 Mark iii 能突出自家的复古味道。军舰头也可刚好遮挡住热靴,不会像老机器这么违和。这些,都是它在外观上的优点。
毕竟还是那一句,E-M10 Mark iii 面对的是刚刚入门的相机用户,他们需要的是轻便的机身和简单的操控,外观这个排布其实已经刚好足够了。再加上复古感十足的机身设计,相信也能够引来一些热爱便携和文艺复古的入门用户。
集于一侧的方便
Micro 4/3 机型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体积、性能和操控。
从 OM-D E-M1 Mark ii 和奥巴旗下的 PRO 系列大变焦、长焦镜头就能够看到,M43 画幅能够更大程度的体积压缩,配合主打性能的机身,在任何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够满足高速工作的需求。
有着相同血统的 OM-D E-M10 Mark iii,也具备了这个特点。
更重要的是,E-M10 Mark iii 把旗舰 E-M1 Mark ii 大部分的操控方式都保留下来了。比起一些主张以操控配置来分等级的品牌,奥巴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厚道了。
E-M10 Mark iii 的主要按键集中在机身右侧,正面的按键比较少,E-M1 Mark ii 上出现的“景深预览”按键并没有出现在 E-M10 Mark iii 上面出现,开关位置的按键排布也简单了许多。
和 E-M1 Mark ii 不同的是,E-M10 Mark iii 的开关档位少很多,只有 ON OFF 两个选项。但这两个项的距离又有点大,打开时的拨动触感会有点怪。如果能够把拨动的距离做短一点,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还有一点,E-M10 Mark iii 机身上没有为“曲线调整”设立独立按键,用户可以通过快速设置菜单和自定义按键来呼出它。虽然没有 E-M1 Mark ii 那么方便,但能够在 E-M 系列的入门产品上看到“曲线调整”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点,E-M10 Mark iii 的按键配置基本跟 E-M1 Mark ii 没有太大差别了。
机身提供了双转盘设计,分别排布在模式转盘的前后侧。两个转盘的调整功能可以自定义,方便习惯不同类型的拍摄者。握持时,机身后面也有一个把手位用来顶着拇指,把手上也贴上了防滑用的仿皮材质,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机身在握持时更稳一些。
E-M10 Mark iii 的主要操控基本上都有对应按键,白平衡、连拍设置这些都可以单按键呼出,而对焦区域选择的话则要通过组合按键来处理。这里的话,E-M10 Mark iii 也配备了触控屏,能够直接通过屏幕来选择对焦点,这一点是跟 E-M1 Mark ii 是同一套操控语言。
配合自身的高响应速度,E-M10 Mark iii 拍照起来也十分利索。
说到奥巴的相机,就不得不提防抖。
E-M10 Mark iii 同样配备了奥林巴斯的五轴防抖技术,搭配轻巧的机身能够提升手持拍摄的表现。
在之前的 E-M1 Mark ii 中,爱范儿(微信号:ifanr)已经提到它拥有可怕的防抖能力,E-M1 Mark ii 搭配 12-100 Pro,广角端手持 5 秒以内不作任何支撑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功率,而在长焦端只要有所支撑,3 秒以内的成功率依然是非常之高。
47mm,F/18,1/6s
如果手臂有支撑,即便在有一定的抖动(同座有敲键盘的动作),要实现 8 秒手持、长焦端(100mm)实现 4 秒手持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E-M10 Mark iii 搭配 1442 的效果并没有这么夸张,但基本上也能够迎合一般使用需求了。但是,E-M10 Mark iii 的快门做得比较重,按下去的开合感比 E-M1 Mark ii 强,这样也会影响防抖的效果。
连拍性能方面,E-M10 Mark iii 最高速可达到 8.6 张每秒,低速模式也有 4.8 张每秒。E-M10 Mark iii 没有支持静音连拍模式,连拍基本上也就带机械快门的连拍。
感觉上,E-M10 Mark iii 这个速度还算是够用的。高速连拍模式搭配自己的 C-AF 连续对焦也能够咬住被摄物。毕竟这不是旗舰,一般日用很少会有需要高速连拍按到底的状况,所以它没有达到 10fps 以上也算是合理的。
加上,E-M10 Mark iii 也没有配备 UHS-II 卡槽,要把连拍推到像 E-M1 Mark ii 那样的 60fps 电子快门静音连拍也不现实。毕竟,它只不过是一款跟旗舰相近的入门设备,而不是一台旗舰。有配置差距,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对比一些同价位的设备,E-M10 Mark iii 在配置上确实要厚道不少。把所有按键都集中在右侧,让用户在开机后就能够单手实现全部操控,这是 E-M10 Mark iii 所追求的方便。
M43 画幅的规则与选择
要谈画质的话,这一直都不是 M43 画幅的重点。而追求画质的用户,也不会选择 M43。这一点其实大家都已经很明确,奥巴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差异在哪里。
从之前的样张分析就能够看到,E-M10 Mark iii 即便换上了最新的 TruePic VIII 图像处理器,暗光表现其实还是差了一些。面对光线较为极限的环境,E-M10 Mark iii 的噪点还是比较明显,这可以算是画幅这种物理限制带来的问题。
当然,E-M1 Mark ii 采用 2000 万像素 M43 Live MOS 传感器,搭配 TruePic VIII 图像处理器也在画质上做好取舍。但毕竟这还是旗舰,有这样的权衡性还是必须的。而 E-M10 Mark iii 对应的还是入门群体,所以这方便的取舍会多一点。
从这次实拍的样张看来,E-M10 Mark iii 直出的观感还是很不错的。稍稍压光后输出的色彩比较浓,能够讨好眼睛。通过自身附带的“两倍放大”模式后得出来可看到,E-M10 Mark iii 其实还有一点图像解析力不足的状况。
“虚化”力度不够,这基本上是小画幅们的“通病”。还好的是,这次用的是松下的 45mm F2.8 MACRO,较长的焦段搭配 F2.8 光圈还是能够拍出比较明显的虚化,比起之前在 E-M1 Mark ii 上用 12-100mm F4 PRO 要容易得多。
M43,45mm
APS-C 画幅,50mm
说到焦段的话,还要注意的是 M43 的视角问题。
如果要将 M43 等效到 135 全画幅来看焦段和视角,那等效系数就是 2。也就是说,一支在 M43 机身上用的 45mm 镜头,其实也就等效于全画幅上 90mm 的视觉。但是,镜头物理焦段的属性是没有改变的,镜头的透视等光学属性也会跟着物理焦段。所以,这个是也是很多用 APS-C 或 135 全画幅的用户,会不习惯 M43 的原因。
此外,M43 的拍摄比例也不是 3:2 而是 4:3,这个也需要注意一下。
不过,E-M10 Mark iii 也支持多种图片比例的拍摄模式,除了有 4:3、3:2 之外还加入了 16:9 和 1:1,适应用户不同的拍摄需求。搭配 Wi-Fi 传输功能,用户在相机中拍摄完成,直接传送到手机也就可以直接发 ins 了,不需要在图片比例上苦恼。
除了这一点,E-M10 Mark iii 这次特意在模式转盘中加入 ART 风格拍摄模式。里面会有多重曝光、色彩滤镜等模式,方便用户用户进行创意拍摄。
一般很少会有厂商直接把这些特殊的滤镜模式放在一个独立的模式上,E-M10 Mark iii 这次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方便一些想简单出片的入门用户做的。这个对于它们来说,可是比图像曲线调整更实用的功能。
轻便佳选,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E-M10 Mark iii 是一款主打操控、性能和易用的机器。和机身定位一样,它这些处理主要是面向那些对复古机身有需求、操控简单化的入门用户。
确实,作为一台套机定价在 5999 的产品,E-M10 Mark iii 在操控上已经展示出了足够的厚道与良心。跟旗舰高度相近的按键配置和高相应速度是它最大的吸引点,也是最能展示性价比的地方。
如果你只需要一台便携的产品,去记录生活和浅尝可换镜头机身的乐趣。那 E-M10 Mark iii 确实一款不错的产品。
但同时,它也可能是确定了你今后发展的产品。
毕竟,M43 画幅和传统的 APS-C 画幅以及 135mm 全画幅在上有较大的差异,不论是视觉还是镜头系统,M43 的规则都和之前两者很不同。
如果你今后是要整套系统都用 M43 的话,那现在可以从 E-M10 Mark iii 开始尝试。但如果你对画质有需求,或者今后还是想投入 135 画幅大家庭的怀抱,那就要再多多考虑了。
不是说 M43 和这些不能共存,而是有些时候习惯会让你的拍摄带来一丢丢的差异。
爱范儿原创回答,作者:梁梦麟更多科技新鲜资讯+深度评测,请关注头条号爱范儿创世纪手柄支持吗?
手柄支持的。手柄可以试试北通新出的那个宙斯手柄,还有宏功能和连发,比较适合这个游戏。